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年工作总结.docx

Dreamkiller梦境杀手12 页 28.406 KB 访问 402.97下载文档
附件: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年工作总结.docx附件: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年工作总结.docx附件: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年工作总结.docx附件: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年工作总结.docx附件: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年工作总结.docx附件: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年工作总结.docx
当前文档共12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年工作总结.docx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文件 中志联发〔2018〕2 号 关于印发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 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会员、分支机构: 2017 年 12 月 18 日,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 年工作总结》 经第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 认真回顾和总结 2017 年工作,推进 2018 年志愿服务工作更好地 开展。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8 年 2 月 26 日 —1—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 年工作总结 2017 年,联合会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工作导向,倡导志愿精神和“行善立德”志愿服务理念,推进 “邻里守望”“志愿之城”等品牌项目建设,深化志愿服务理论研究、 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工作,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实现学雷锋活 动常态化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 识 (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弘扬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 党的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全面、准确 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科学内涵,是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的根本保证。联合会在中国志愿网站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 专题,集中宣传报道各地志愿服务的成就与经验。安排专题辅导讲 座和培训,通过全面学习,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 识、看齐意识。刘淇会长多次强调,社会组织要坚持党的领导,坚 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群众,进一步增强政 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2— (二)宣传贯彻《志愿服务条例》 ,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制度建设关乎志愿服务发展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2017 年 12 月 1 日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 正式实施,进一步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法制依据。为及时、准确 把握好条例的精神实质,在第一时间邀请条例制定主管部门负责人 举办讲座和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各地会员单位和志愿服务组织深入 学习和研讨。理清与其他社会服务提供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 确定位、强化管理、提升能力、拓展领域。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开展 志愿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条例的引领、规范、促进作用,进一步将 志愿服务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三)充分发挥全媒体宣传平台作用,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 组织开展了“志愿服务•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推出 365 主题专栏,以鲜活的图片视频、生动的文字笔触,每天讲述一名志 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故事。开展主题征文活动,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 区的 780 余篇稿件,用诗歌、散文、通讯等形式全面展现了志愿服 务领域的实践经验,唱响新时代志愿服务之歌。加强与人民日报、 新华社、光明日报、《党建》杂志、北京交通广播(台)等单位的合 作,宣传报道联合会重点工作活动及各地志愿服务经验做法,营造 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作 用,大力传播志愿服务知识、讲好志愿服务故事。自 2014 年 6 月 开始,以内刊的形式推出了《中国志愿》杂志,累计发表文章 382 —3— 篇,报道先进典型 132 个,受到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的热烈欢迎。 2017 年 4 月,《中国志愿》杂志正式创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杂 志致力于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宣传志愿典型,卷首语、 纪实、城市行动、论坛等各具特色的栏目,《爱暖邻里,善行天下—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综述》、《光环下的郭明义》等一批群众 喜闻乐见的文章,集中反映了我国志愿服务领域的先进事迹和典型 经验,已成为志愿服务领域全国性主流期刊,并被国家图书馆正式 收录,扩大了影响力及读者群。 二、围绕群众需求培育项目打造品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 深入开展 (一)深化“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深入基 层深入社区 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持续培育项目 打造品牌,深化“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邻里守望·姐妹相助”品牌、北京市“夕 阳再晨”老年人科普计划等项目以重点人群为关爱对象,让志愿走 进生活、关爱心灵。湖南全省 200 万共产党员注册成为志愿者,与 困难群众串门子、认亲戚、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提炼 武汉百步亭、北京大栅栏、天津和平区等地的成功经验,对其发展 模式从理论层面上展开研究和探讨,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 常态化、制度化路径。 —4— (二)进一步推动“志愿之城”试点活动开展,健全志愿服务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组织召开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扎实推进“志愿之城” 试点活动,推动覆盖全国 30 个省区市的 46 个试点城市,建立或完 善了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协同协作的工作格局。海口 市积极组建“志愿之城”领导机构,拓展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全覆 盖。拉萨市以“志愿之城”试点活动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贵州省贵阳市、河南省洛阳市、四 川省绵阳市等地形成了一批扎根基层、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 引领和带动了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 能掉队。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及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示 范带头作用,发挥志愿服务在精准扶贫、定向扶贫方面的优势,积 极推动志愿扶贫工作,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上海市志愿者协 会和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扶贫“接力” ,辐射全国重点贫困地 区;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教授带队开展了“中国志愿医 生边疆行·德宏站”义诊活动,助力解决“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 ; 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落实教育扶贫,开展“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 梦”主题支教活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开展“文艺扶贫奔小康” —5— 行动,着眼于推动贫困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公共文化设施 学雷锋志愿服务,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馆校共建共育”多样化合 作模式、深圳市旅游志愿服务总队“先行先试义务导游服务”在社 会上取得良好反响。 三、发挥志愿服务行业组织作用,凝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志愿 服务力量 (一)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为充分发挥培训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印发了《中国志愿服务培 训工作“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并与基金会共同启动了志愿服 务培训系列教材编写工作。按照年初培训计划,分期分批举办全国 志愿服务培训班。依托河北志愿服务培训基地举办了全国志愿者骨 干素质拓展项目培训班。联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 在全国性、专业性行业领域,举办了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 培训班。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 举办了全国志愿服务秘书长培训班,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对培训工 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举办了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培训师培训班。 开展送培训下基层,分别赴昆明市、长治市、银川市等 6 个地市进 行不同专题培训,宁夏还将培训纳入党校干部培训内容。同时,为 西藏、内蒙等地提供了培训师资支持。 (二)加强理论研究,丰富志愿服务理论体系 加强志愿服务研究,积极开展实地考察、理论研讨。与社会科 —6— 学文献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了我国志愿服务行业第一部蓝皮书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2017》 。报告一经发布,社会反响热 烈。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邻里守望在中国》 ,进 一步推进了理论与实践创新。支持出版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 丛书》首部成果——《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概论》。支持北京师范大学 创新发展研究院借鉴国际 GPI 研究方法,于 2017 年 9 月发布 《2017 中国志愿服务经济价值测度报告》 ,反映志愿服务价值测算的经济维 度和社会真实进步水平。以“传承 创新 发展”为主题,举办第二 届中国志愿服务论坛,并开展了优秀志愿服务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共收到参选论文 492 篇,与第一届相比,增长了一倍以上。 (三)发挥联合联动优势,扩大志愿服务工作覆盖面 加强对优秀志愿者的关爱和激励,联合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 志愿服务基金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和北 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共同面向社会发出《关于开展“优秀志愿者 关爱行动”的倡议书》,为优秀志愿者代表送去体检卡和关爱险。 与中国残联联合举办“邻里守望阳光助残”主题日活动,和团中央 等各部门共同举办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先后参与国 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示范活动、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展示活动等。解放军医疗卫生系统“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 志愿服务联盟”举办医疗急救公益培训,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 四、加强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以大数据分析、指导和助推志 —7— 愿服务工作 (一)推动建立完善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搭建志愿服务大 数据平台 在民政部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推进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 设,探索推进“互联网+志愿服务”发展模式。依据《志愿服务信 息系统基本规范》,对以“志愿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升 级改造,推动建立了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并通过民政部验收, 正式上线,为实现志愿服务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使用提供便 捷平台。截止 2017 年 12 月 31 日,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超过 7900 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超过 42 万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超过 105 万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 8.1 亿小时。 (二)加强信息系统推广和数据归集,提升各地志愿服务信息 化水平 为扩大信息系统的覆盖面和实践应用,从制度、人员和经费等 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组建了全国培训师团队,赴十多个省市区累 计培训学员 9100 多人;组建了电话和网络服务团队,累计为 9 万 余人次提供了专项咨询。各级各类志愿组织以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 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中央国家机关、国家旅游局、教师 志愿服务联盟、全国总工会等相关单位依托系统开展了志愿者注册 和管理工作。河南、湖北、辽宁、云南等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完成了几十到几百万志愿者的注册管理。 —8— (三)注重数据分析和应用,为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参考和 咨询 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研判,通过对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模型 数据的分析,优化志愿服务管理方式、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发展 壮大志愿者队伍。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志 愿服务团体数量相比 2016 年同期增长约为 48%,联合联动日益明 显;志愿者队伍增长迅速,注册志愿者人数相比 2016 年同期增长 超过 90%,35 岁以下志愿者占 49%,形成志愿服务的主要群体。 志愿服务活动贴近民生需求,助老助残等社区志愿服务在各类志愿 服务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占比最高。志愿服务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渗 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志愿服务交流交往 工作 (一)推动中国志愿服务“走出去”,深化志愿服务国际交流 交往 志愿服务是国际性语言,是人类共同高尚的事业。联合会积极 推动对外交流,与商务部和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开展国际志愿 者项目,派遣 10 名志愿者分别赴缅甸、尼泊尔开展志愿服务。加 强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沟通,在青年发展、社区协作、减灾扶 贫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探索在志愿者外派、地区志愿服务 组织能力建设及信息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9— (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民生合作和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积极推动“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志愿服务交流合作,参加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 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在合作网络 建设研讨会上,与 16 个国家的民间组织共同探讨丝路合作网络建 设必要性和参与模式。参与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 坛,与来自 51 个国家的 200 余名民间组织代表进行交流,从志愿 服务的角度,就民间组织民生合作与民心相通建言建策。2017 年 7 月联合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并被 推选为团体理事。12 月 13 日,出席“一带一路”志愿服务论坛暨 第二届国际志愿者交流营,向来自 38 个国家 126 个组织的 230 个 参会代表介绍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状况。 (三)加强学习借鉴,传递中国志愿服务理念和声音 加强志愿服务“走出去”专题研究,探讨我国志愿服务参与“一 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社会治理的现实路径,通过参加双边会谈、 多边交流、专题研讨等国际性会议、论坛,形成《志愿服务助推“一 带一路”走向国际》《志愿服务海外见闻》《中外志愿服务横向比较 研究》 《我国志愿服务的机遇、成就与发展》等一批理论性研究成果, 推动志愿服务国际化比较研究向纵深发展。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 报告 2017》(蓝皮书)专题介绍美国、德国志愿服务发展经验,为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10 — 六、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党委成立后,注重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 制度,坚持党委书记讲党课,切实增强联合会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 和党性修养。注重发挥党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引领作用,落实中央 《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坚持党建与志愿服务工 作同布置、同推进、同落实,组建了工会,推动了联合会各项工作 创新发展。注重强化廉洁自律,完善了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开展 了廉洁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委组织全体人员 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地霞云岭重温入党誓词,参观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通过感受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 激发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党的信念。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致力于发挥“联合、服务、 促进、交流”的作用,致力于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和管理制 度,致力于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有力推动了全国各地志愿 服务深入发展。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志愿服务领域区域发展 还不够均衡,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志愿者激励 保障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 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为统领,继续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和“行善立 德”志愿服务理念,在更大范围汇聚志愿力量,谱写新时代志愿服 务发展的新篇章! — 11 — 报:刘淇同志、中央文明办、民政部 送: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理事长 发:各会员、分支机构,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部 — 12 — 2018 年 2 月 26 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