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2016年工作总结》.docx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文件 中志联发〔2017〕2 号 关于印发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6 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会员、分支机构: 2016 年 12 月 16 日,2016 年工作总结经中国志愿服务 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中国志愿 服务联合会 2016 年工作总结》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回 顾和总结 2016 年工作,推进 2017 年志愿服务工作更好地开 展。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7 年 1 月 24 日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6 年工作总结 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刘淇 会长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 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 务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 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为目标,大力宣传“奉献、友爱、 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倡导践行“行善立德”理念,“邻 里守望”品牌活动扎实推进,“志愿之城”建设试点工作初 见成效,志愿服务培训和组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中国特色 志愿服务理论研究深入展开,对外交流交往不断加强,使志 愿服务在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道路上不断迈进,促进了 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 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自觉增强政治 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1- 组织召开专题报告会、理论学习务虚会、举办秘书长培训班 等,以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研究落实各项工作。 (二)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明 确方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 是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批示,贯彻落实《关于支 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 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逐步完善组织体系,大力推动 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不断 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开展“寻 找最美教师志愿者”等系列品牌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授予 “最美教师团队”荣誉称号。联合会多次与国家旅游局就推 进旅游志愿服务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应支持。 (三)营造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加强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合作,普及志愿理念,培 育志愿文化。与中宣部《党建》杂志共同推出《中国志愿者 的故事》专刊;与北京交通广播(台)合作,报道优秀党员 志愿者事迹。制作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之“学习雷锋好榜样” 公益广告,新华社、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千余家媒体予以 报道。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 公益广告,收到平面、视频、卡通人物形象等各类作品 770 余件。后期,将通过网络、杂志、报纸、海报等方式在全国 -2- 范围内宣传推广优秀作品,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启迪激励作 用,生动形象诠释志愿精神。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扎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一)全力打造“邻里守望”品牌项目。继续推动“邻 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在基层深入展开,全国各级志愿服务 组织、数千万志愿者踊跃参与,扎根社区,面向基层,服务 群众,形成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品牌活 动,构筑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志愿服务关爱网络。武汉 百步亭社区联动全国 2 万社区,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活动 10 余万场,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成功举办 5 届,20 万居民热 情参演。“阳光助残”、“姐妹相助”、“青春伴夕阳”等 一系列“邻里守望”品牌活动在全国范围普遍展开,志愿服 务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新常态时代新风 尚。 (二)积极推进 “志愿之城”试点工作。总结基层创新 成果,开展创建“志愿之城”试点工作,确定深圳、广州、 厦门、鞍山、吉林、嘉兴、泰安、贵阳 8 个城市为第一批试 点城市。6 月召开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在总结 推广 8 个试点城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选择了绵阳、包头、 濮阳等 13 个城市进一步推广试点工作,重点促进各地在志 愿服务组织培育孵化、能力提升、项目品牌、社会参与等方 -3- 面的创新与实践,在全国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三)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各地高度重视 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项目化运作和常态化发展,创出一 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上海市将志愿服务列为市政府 实事项目,“完善 100 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打造项目化专 业化常态化服务平台;绵阳市开展“志愿服务进景区” 、 “加 油——乡村夏令营”等示范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项目 达 200 余个,参与志愿者 50 万人次;杭州市依托志愿服务 管理平台为市民配备志愿服务卡,作为时间统计、积分累计 和星级激励的有效凭证,并将服务时长转化为相应的“公益 积分”。 三、完善调研培训体系,提升志愿服务队伍整体水平 (一)深入调查研究,推动志愿服务实践创新。坚持以 基层调研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先导,凝聚志愿服务发展共 识,总结提炼基层鲜活经验。刘淇会长高度重视调研工作, 先后赴中央国家机关、大兴区“志愿新城”调研志愿服务工 作。各位副会长及秘书长先后赴上海、深圳、嘉兴、包头等 11 个城市开展调研,实地考察 30 多个社区(村)、50 多个 志愿服务站(基地) ,200 多家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机构,召 开座谈会 20 余场,先后形成“志愿之城”试点工作调研报 告等 10 余篇,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在北京、福建、广东、 -4- 云南四省市开展政策落实监测评估工作,在落实制度、优化 执行等方面摸清底数,提出了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措施和建 议。 (二)拓展思路搭建平台,积极开展特色培训。举办全 国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基层社区志愿者、信息化、秘书长 培训班,联合举办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和全国助残 志愿工作骨干培训班,专题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学习培训班。根据培训对象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 研讨及实操课程,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交流经验与专题研 讨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带头人统筹规划能 力和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水平。全年培训 7 期,培训各类学员 1200 余人。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作用。下 发《关于加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 通知》,邀请吸纳专家 24 名,形成 “志愿服务的价值与发 展新趋势”、“我国法制化建设和志愿服务法的前路”及 “以‘互联网+’助推志愿服务多元化发展”等一批受到学 员欢迎的品牌课程。通过参与培训和调研、委托科研项目、 组织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形成了一支在志愿服务领域有影 响力的专家队伍。制定《关于编写全国志愿服务教材丛书的 方案》,组建编辑委员会,拟定了编写计划。 -5- 四、强化互联网+志愿,推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 (一)以“志愿云”信息技术为基础,推动建立全国统 一的互联互通信息平台。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提高 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按照《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 要求,联合会对以“志愿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进行了 升级改造,推动建立了中国志愿全国服务信息系统,完善了 全国志愿者实名注册、服务记录转移接续、志愿服务供需对 接、志愿服务组织在线管理等功能,使功能更加完善,系统 更加稳定,数据更加全面、参与更加便捷。目前,该系统已 经启动试运行,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二)扩大信息系统覆盖,实现志愿服务数据资源的有 效整合。开展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数据资源整合,建立全国志 愿服务信息资源大数据汇集,为各部门、各系统获取志愿服 务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决策参考提供技术支撑。加 强与各省市、各系统信息化合作,协助国家旅游局升级使用 信息系统。 (三)推行统一标准强化技术力量,确保系统安全健康 运转。加强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硬件建设、软件功能研发, 增强系统安全防范,确保志愿者信息数据准确安全。定期开 展系统的第三方测试,提高对已接入省市的业务培训和服务 保障,设立服务热线提供咨询服务。接待来京调研团队、赴 -6- 外省示范培训 77 次,培训各地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 6900 余 人,广受各地好评。 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交往工作,提升中国志愿服务国 际影响力 (一)出席全球伙伴关系论坛,传递中国志愿的理念和 声音。应邀参加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 2016 年全球伙伴关系 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共同举办南南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边会, 围绕“激活伙伴关系——志愿服务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 标”主题,与来自 16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开展广泛交 流,从多维度多层面介绍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理念和工 作成就。考察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和捷 克国家志愿者中心,先后与印度、尼泊尔、柬埔寨、喀麦隆、 加蓬、瑞士、日本、韩国等 8 个国家以及香港地区深入交流, 建立了沟通渠道。 (二)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互动交流,拓展中国志愿走出 去的视野和渠道。参与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C20), 围绕“消除贫困、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与民间贡献”的主题 深入研讨。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商务部、中国志愿服务基金 会等共同开展国际志愿者项目。应国家行政学院邀请,与毛 里求斯高级干部考察团座谈交流。支持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 会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开展“通过‘一带一路’促进中国 -7- 参与国际志愿服务发展项目”;支持吉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 在意大利、法国、德国举办“志愿服务图片展”。 (三)参与国际重大赛事志愿服务,展现中国志愿者的 良好形象。弘扬奥运精神,支持北京举办 2022 年冬奥会, 开展“冬奥会志愿者林”植树公益活动。对获邀参加第 31 届夏季奥运会、残奥会的近 200 名志愿者骨干进行了培训, 提供了服装、保险等保障。在今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 (G20)、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C20)期间,4000 多名 杭州志愿者、600 多名青岛志愿者获得与会各国的广泛赞誉, 成为会议期间的一道靓丽风景。 六、加强党的建设,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一)筹备建立党委,坚持党员学习制度。中国志愿服 务联合会和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联合成立党委的请示,已经 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党委批复同意,近期将召开党员大 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活动,坚持每月学习制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按照《章程》规 定,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全年召开 秘书长会议 11 次、工作例会 28 次。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协 调管理功能,完善财务制度,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全年整理 档案 108 卷。 -8- (三)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各项任务完成。在人员少、 任务重的情况下,有效挖掘人员潜能,以高度的责任感、饱 满的工作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精诚协作,相互配合,圆满 完成各项任务。 各位理事,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三周年了。三年来, 我们认真贯彻中央有关志愿服务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中央文 明办和民政部的工作要求,在各级志愿组织、各会员单位以 及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着力强化 “联合、服务、促 进、交流”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特点和优势, 在推动全国范围志愿服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阶 段性成果。 组织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从创立 之初只有 66 个会员,到今天有会员 120 个,分支机构 6 个, 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 24 万个,形成了全国 31 个省区市组 织区域全覆盖。创作了《搭把手》志愿歌曲,创办了《中国 志愿》杂志并出刊 11 期,发布“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系列 公益广告,举办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主题展览、文艺演 出,与各大媒体合作宣传了一大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三年 来网站、微博、微信及户外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20000 余篇, 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 26 个省区市近 50 个地市调查 研究推动工作,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召开首届中 -9- 国志愿服务论坛,出版《中国志愿服务大辞典》,初步完成 “志愿服务价值测度课题研究”,完成了“志愿服务标准体 系建设研究”和“志愿者招募办法研究”等四个全国性课题, 正在组织编写《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中国特色志愿 服务理论丛书》以及《邻里守望在中国》。指导建立了中国 志愿服务联合会全国志愿服务青岛培训基地、河北培训基地 和武汉百步亭实践基地,三年累计举办培训班 15 期,培训 学员 2300 人次。以“志愿云”技术为支撑,推动建立了全 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目前共有 26 个省区市和 71 个地级市 (区)顺利接入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 2825 万人。支 持北京举办 2015 年国际志愿服务交流大会,向来自五大洲 27 个国家和 5 个国际组织的与会人员介绍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 展,参加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 2016 年全球伙伴关系论坛并 作主题发言,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各位理事,经过三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令 人欣喜,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志愿服务活动领域仍需 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 专业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需要加 强和改进的地方。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 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在更大范围汇聚志愿力量 ,进一 - 10 - 步促进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营造良好氛围。 报:刘淇同志、中央文明办、民政部 送: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理事长 发:各会员、分支机构,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 11 -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部 2017 年 1 月 24 日印发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