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第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文件 中志联发〔2018〕1 号 关于印发刘淇同志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第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会员、分支机构: 2017 年 12 月 18 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七 次会议在京召开,刘淇会长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现将刘淇同志讲 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8 年 2 月 26 日 —1— 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第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刘 淇 2017 年 12 月 18 日 各位理事: 今天,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总结和回顾 2017 年工 作,研究和推进 2018 年工作。刚才,津芳同志向大家报告了一年 的工作情况和财务工作情况。湖南省文明办、团宁夏区委、杭州市 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夕阳 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几位同志也先后做了发言,大家谈的都很 好。借此机会,我对各位理事在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对此次理事会增补的理事、会员和分支机构,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 挚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志愿服务工作 蓬勃发展 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的关心和支持下,联合会坚持 党的领导、坚持服务人民的目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联合、服务、 促进、交流”职责,推动各地组织联合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以 来,联合会在成立的短短四年间,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做了 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倡导志愿精神,提出了“行善立德”志愿服务 —2— 理念;推出“邻里守望” “志愿之城”品牌活动,发挥党员示范带头 作用,形成了依托社区的社会爱心网络;构建了覆盖全国 31 省市 及文教卫、工青妇等行业领域组织体系;面向全国刊发《中国志愿》 杂志,编辑出版了《中国志愿服务大辞典》《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概论》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2017》(蓝皮书)《邻里守望在中国》等 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依托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各地现有教 学设施,成立了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指导成立了河北、青岛培 训基地;发布和完善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构建全国互联互通的 信息平台;开展志愿服务对外交流,组织了赴缅甸和尼泊尔国际志 愿者项目,志愿服务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已 超过 6700 万,覆盖各类志愿者超过 1.3 亿人,志愿服务组织 41 万 多个,祖国大地到处都有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同时,联合会严格执 行中央有关精神,严格落实财务管理有关规定,上下齐心、无私奉 献,组织覆盖面和社会公信力不断扩大,组织动员力和社会影响力 不断提升。 一是坚决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探索形成了志愿服务的 丰富实践。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年多次对 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做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志 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指明了中国志愿服务的方向。中央部门下发了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今年 12 月 1 日,我国第一部志 愿服务专项行政法规《志愿服务条例》施行,进一步促进了志愿服 —3— 务丰富实践。为加强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各地普遍建立由党 的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牵头负责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 其中,天津等地明确提出将志愿服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注重 发挥政府主导地位。福建等地积极推动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地方党 委和政府绩效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了统筹协调与绩效评估。北京、 河北等地还注重加强京津冀跨区域的协作和保障。联合会以信息系 统为支撑,推进志愿者注册和规范管理工作,使志愿服务日益成为 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志愿服务 的功能领域。坚持融合融入和贯穿结合,延伸志愿服务触角。北京 市通州区助力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使志愿服务成为常态化工作方 式。广州市坚持将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创新解决社会 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济南市、西宁市等坚持将志愿服务融入文 明城市创建,促进了居民广泛参与,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洛阳市、 濮阳市等坚持日常化融入,推动志愿服务成为新型生活方式。还有 一些地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激发活力、服务民生等功能,使之 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坚持立足基层和社区,有效推动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 完善基层和社区志愿服务设施,创新载体和形式,形成上下贯通、 覆盖广泛的爱心网络。上海市将“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 功能”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已形成 11 家区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 —4— 和 220 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海口市积极在机场、港口、车站、景 区和城市广场等游客较为集中、流量极大的区域设立志愿服务站点、 窗口等,站点制度规范、岗位职责明确、服务贴近百姓,创造了一 些如微心愿、发布墙等鲜活形式,在服务群众需求方面发挥了很好 的阵地作用。河南、山东等省在全省范围探索开展了社区青年志愿 服务站、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为广大群众就近就便提供志愿 服务、就近就便享受志愿服务提供了便利,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家。 四是着眼于满足群众社会需求,着力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群 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 “邻里守望”从邻里关系入手,为需要帮助 的人提供及时的帮助,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2013 年倡议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各地群众欢迎,已经成为社区党的群众 工作的实力担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载体,成为社区 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更是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支撑力量。 尊重各地经验和意愿,以城市为单位,强化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志 愿之城”试点活动,现共有三批 46 个试点城市,覆盖全国 30 个省 区市。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积极开展和推动志 愿扶贫工作,支持有关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在教育、医疗、文化、 科技领域开展精准志愿服务行动。今年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推 出“光明扶贫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力 争到 2020 年实现全覆盖。鞍山市郭明义爱心团队组织开展“百队 帮百户”,500 余支分队 10 余万名志愿者踊跃参与。中国文艺志愿 —5— 服务协会开展“文艺扶贫奔小康行动”等扶贫活动,都取得了良好 的社会成效。 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在新时代推进志愿服务,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 为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使每个中国 人自信、自豪、激情澎湃。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为人民谋幸 福,为民族谋复兴,我们作为志愿服务工作者,有一份责任,有一 种使命。十九大做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重要安排,也对新时代志 愿服务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入研究新时代志愿服务面临 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规律性、富有创新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志 愿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新时代 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必须根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 盾的变化,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志愿 服务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问题,既有志愿服务本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表现为志愿服 务碎片化、零散化,以及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有相对 人民的服务需求,志愿服务总体发展不足的问题。中国志愿服务蓝 皮书将这些问题概括为: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组织能力需要提升, 激励保障有待细化和完善,行业规范亟待进一步加强等。解决的根 —6— 本途径,就是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这里“制度化”概念,更多 指的是一种发展均衡可持续状态,涵盖了志愿文化培育、志愿者广 泛注册、志愿组织依法登记、服务站点规范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化 运作,以及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等各方面要素。推进志愿服务制 度化,从志愿服务理念的倡导到志愿服务文化的普及;从参与主体 的引导到活动开展的规范;从服务阵地的建设到信息技术平台的完 善,每一个环节和领域都充分体现了法规制度的引导、规范、促进 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固化稳定、规范有序、长效常态的 发展态势。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 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 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 了重大影响。大数据、互联网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提升 志愿服务组织的治理能力、动员能力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当前志 愿服务发展的关键。要积极摸索“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工作,利 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做到 更精准更有效率。 二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推进志愿服务, 就是提升群众得到社会温暖的有力措施,是依靠群众自治提升生活 环境的有效举措。“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中央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 个也不能掉队。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把增加人民对来自社 —7— 会、社区的关爱帮助的需求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传递 社会爱心,提倡搭把手,鼓励行善济贫、助困,赠人玫瑰,手有余 香。郭明义、孙茂芳、何中杰、徐本禹、王波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身 体力行、率先垂范,不仅自己开展志愿服务,而且带动了家人和社 会参与志愿服务,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志愿服务“凡人善举”的理念。 今年 11 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教授带队开展“中国 志愿医生边疆行·德宏站”义诊活动。我国有 804 个国家级重点贫困 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非常突出,中国志愿医生的宗旨 是满足群众医疗需求,推动医疗专业化扶贫。8 天时间,来自全国 27 家医院的 33 名志愿医生深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 市 3 县 3 乡 开展义诊,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三是汇聚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文明新风尚。经验表明,志愿 服务是文明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城市文明的生动表现。志愿服务传 递的是爱心,汇聚的是社会正能量。各地在推进志愿服务过程中, 把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人们在参与志愿服务中牢 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和凝聚力。拉萨市 将志愿精神和志愿文化融入城市精神,创建具有拉萨特色的“志愿 之城”,让“志愿格桑花”在雪域高原绽放得愈加灿烂。青岛实行志 愿服务"积分落户",激励褒奖善举,使志愿文化成为城市的最美音 符。江西等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以精神 —8— 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 三、扎实推进 2018 年志愿服务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 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为统领,致力于解决志愿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问题,着力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化、项目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志愿服务条例》的颁布实施是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要认真组织好学习贯彻工作, 严格依照条例规定开展志愿服务,依法规范和促进志愿服务组织发 展。发挥联合会行业组织作用,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政策制度的细化 与落实,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办法、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等。 发挥培训的基础作用,结合条例的颁布实施,继续分领域、分专题、 分层次开展培训,推进教材编写。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认定、政府购 买志愿服务管理、志愿服务风险评估等专题性研究,编辑出版《中 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2018》(蓝皮书),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 范化。 二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模式。继续加大全国志 愿服务信息系统推广力度,进一步推动信息共享、数据融合、工作 协同,形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大 数据辅助志愿服务科学决策机制,支持和建立志愿服务领域大数据 —9— 技术服务机构,运用大数据开展志愿服务统计、分析和研判工作, 促进科学决策,实现精准服务。积极推动广大志愿者关注中志联微 信公众号,开发和推广“邻里守望”微信端或小程序,依托互联网、 大数据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的动态匹配、科学对接,以科技创新助推 志愿服务事业。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要重视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强 化志愿服务大数据培训,切实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本 领,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精准化水平。 三是着力培育一批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继续发挥工青妇 等群团组织作用,发挥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全国卫生计生青年 志愿服务联盟(筹)等分支机构优势,进一步推进文化、教育、卫 生、生态、旅游等行业志愿服务深入开展。注重发挥部队系统优势 作用,深入推进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创新发展。继续深 入推进邻里守望、志愿之城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和社 会公众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将其打造成为接地气、保民生、促和 谐、正能量的特色品牌。继续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扶贫工作,鼓励和 支持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专业领域志愿者参与扶贫志愿活动, 发挥志愿服务在主动扶贫、精准扶贫、定向扶贫方面的优势,构建 贫困地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 四是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去年二十国集团民 间社会会议和今年 11 月召开的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 络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分别致了贺信,指出民间组织是推动经济社 — 10 — 会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志愿服务民 间外交优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国际 交流交往,进一步讲好中国志愿故事,传递中国志愿的理念。要落 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精神和民心相通行动计划、民间 组织合作网络计划,积极开展与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合作,进 一步夯实对华友好民意基础。 五是进一步加强党建和联合会自身建设。社会组织是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要进一步加强联合会、基金会联合党委建设, 强化党建对志愿服务的引领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 握好发展方向,团结凝聚志愿者和广大群众。要加强联合会自身建 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规范日常运行管理 制度,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强化队伍建设和工会工作,进一步提升 服务水平。 基金会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基金会克 服困难,资金募集工作取得很大进展。7 月,基金会在武汉召开全 国“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暨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工作推 进会,同步启动全国首家志愿服务在线公益平台——中国志愿服务 基金会在线募捐平台。要充分建好用好这一重要平台,进一步拓宽 资金筹措思路,提升资金筹措能力,为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 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各位理事,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志愿服务大有可为、 — 11 — 大有作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 进取、拼搏奋进、乘势而上,进一步汇聚志愿力量,将志愿服务组 织好、开展好、引导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更加及时、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报:刘淇同志、中央文明办、民政部 送: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理事长 发:各会员、分支机构,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部 — 12 — 2018 年 2 月 26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