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规范.pdf

゛Need12 页 709.146 KB 访问 522.97下载文档
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规范.pdf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规范.pdf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规范.pdf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规范.pdf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规范.pdf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规范.pdf
当前文档共12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规范.pdf

非人灵长类动物室安全规范 目 录 1.人员培训及健康管理 .......................................................................................................... 2 2.人员进入动物房要求 .......................................................................................................... 2 3.高压蒸汽灭菌 ..................................................................................................................... 3 4.环氧乙烷灭菌 ..................................................................................................................... 5 5. 消毒防疫制度.................................................................................................................... 7 6.检疫 .................................................................................................................................... 8 6.1 引进猴检疫 ............................................................................................................................ 8 6.2 基本猴群的检疫 .................................................................................................................... 9 6.3 出所猴的检疫 ........................................................................................................................ 9 7.检出阳性猴应急处理预案 ................................................................................................... 9 8.常规饲养猴检出 TB 阳性猴的处理 ...................................................................................... 9 9.常规饲养猴检出 B 病毒阳性猴的处理 ............................................................................... 10 10.实验猴外逃应急处理....................................................................................................... 10 11.咬伤应急处理.................................................................................................................. 11 12.动物尸体、垫料、实验废弃物处理................................................................................. 12 目的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生命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实验动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科 学研究迫切要求使用高标准的实验动物,作为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实验猕猴已经广泛应用于医 学、生物学等各个研究领域。猕猴的群体饲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饲养、护理、消毒、防疫、 档案记录等每一环节的技术工作都关系到这项工程的成败。每个猕猴工作人员都是一群猴的主 人,都承担着养护这些猴的任务。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和遵守操作规程,是对每一个员工的基本要 求。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饲养管理人员、相关的工作实验人员以及有关负责人。 1.人员培训及健康管理 1.1 依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对从事实验猴工作的饲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熟悉,掌握饲养 管理操作规程,业务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1.2 上岗之前必须通过体格检查,结核病患者和传染性肠道病原菌的带菌者不得在饲养区工作。 与动物接触的工作人员应半年至一年体检一次,并提交健康检查体检表。 1.3 新进工作人员对进入动物房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合格发放进入凭证。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使 用,不得外借,妥善保管,辞职离开时,需将门卡交回。 1.4 工作人员必须穿着工作服,长筒靴(鞋套),防护面罩,带口罩,面罩和帽子进入饲养区。 扑捉实验猴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且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工作完毕要洗手并消毒。 1.5 认识实验猴 B 病毒的危害性,其感染人类虽概率很低但却可以产生致命的后果。被猴咬伤、 抓伤或唾液、尿液溅入眼睛内均可能感染猴 B 病毒。 1.6 针对 B 病毒阳性猴,应遵循专人、专物、专地原则,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1.7 动物房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其他不同物种或不同级别的动物房。 1.8 凡被动物咬伤,抓伤或有其他损伤的工作人员应急时治疗,注意观察。 1.9 猴舍的一切物品未经消毒不得任意带出饲养区;饲养区外物品未经处理、消毒不许带入工作 区。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动物区。 1.10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上岗工作。 1.11 动物房内严禁拍照、录像及任何文字说明。 2.人员进入动物房要求 2.1 人员进入要求 2.1.1 上岗前必须经过体格检查,结核病患者和传染性肠道病原菌的带菌者建议其更换工作岗位。 2.1.2 依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对从事实验动物的饲养、实验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经主 管批准开通门禁,方可开始工作或实验。 2.1.3 所有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应每年定期体检(单位统一安排) ,并根据要求提供复印件交予实验 猴房保留存档。 2.1.4 实验或工作期间工作人员若患有传染性疾病,禁止开展实验或工作,禁止进入实验猴房和 接触实验动物,治愈后须提出申请经主管批准后才可以继续实验或工作。 2.1.5 外单位人员来实验猴房参观、学习、工作需进入饲养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须遵守实验 猴房的相关规则制度,并在工作人员地陪同下才允许进入。 2.1.6 进入实验猴房开展工作或实验必须随手关门。 2.1.7 禁止将其他动物带入实验猴房区域。 2.1.8 禁止在实验猴房区域内饮食、吸烟、处理隐性眼镜及化妆,食物存放在专用冰箱内,存储 食物的冰箱放置在实验猴房以外。 2.2 动物饲养、实验过程中的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2.2.1 洗手:洗手是实验动物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执行的卫生措施,也是防止职业性疾病的最重要 措施。基本要求是每次实验结束,正确摘除手套后都要按照“七步洗手法”用肥皂彻底洗手 消毒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手消毒。 2.2.2 戴手套:在实验猴房区域内所有操作均需戴手套,养成不用双手接触面、鼻、眼、口部或 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的习惯,以免黏膜发生感染。在接触实验动物血液、体液、破损皮肤、 黏膜后,或发现手套破损后应及时更换手套。摘手套时应:1、右手抓住左手手套边缘,从 内层翻扯出来。2、翻扯出来后揉成一团,握在右手掌心。3、将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 三指并列从手套边缘插入手套中,向身体外侧用力,翻扯出来。4、将最后翻扯出来的手套 包裹着先翻扯出来的手,轻轻丢入医疗垃圾桶中。注:在此过程中手套正面全程不可接触皮 肤。 2.2.3 戴口罩:气溶胶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所有进入实验猴房的人员都应按照口罩说明正 确佩戴口罩,以减少接触气溶胶。所有使用过的口罩必须放入医疗垃圾桶中。 2.2.4 戴帽子:能有效的减少头发灰尘、断发的掉落,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气溶胶、灰尘进入头层, 避免散落的头发被异物勾住或被实验动物拉扯。 2.2.5 穿防护衣:正确穿着实验服或两件套服,有助于保护个人的服装不落上气溶胶微粒,或直 接接触被污染的表面和材料所引起的污染。这类工作服能大大减少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溅洒所 造成的污染。所有工作服必须按照要求先消毒清除污染后才能清洗。 2.2.6 穿胶鞋、鞋套:根据实验或工作需要选择穿戴胶鞋或脚套。可以有效的减少碰撞时所造成 的损伤或因意外溅洒所造成的污染。 2.2.7 面罩、护目镜:面罩可以罩住整个面部。正确穿戴面罩或护目镜可以有效的减少碰撞时所 造成的损伤或因意外溅洒进入眼睛所造成的污染。 2.2.8 防护裙:防水,可以有效的液体,避免防护服被弄湿,被消毒液或其他液体浸湿。 2.2.9 戴袖套:保护手臂及手腕,防止在实验操作时或对实验动物捕抓、固定时对操作人员抓伤、 咬伤。 3.高压蒸汽灭菌 3.1 注意事项 1.待灭菌的物品放置不宜过紧。 2.待灭菌器内压力降至与大气压相等后才可开盖。 3.装培养基的试管或瓶子的棉塞上,应包油纸或牛皮纸,以防冷凝水入内。 4.当需要一定高温打开盖子取出灭菌仪器等时,面部远离灭菌锅盖口,以免被蒸汽烫伤。 5.使用灭菌锅灭菌前必须将冷空气充分排除,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6.灭菌完毕后,不可放气减压,否则瓶内液体会剧烈沸腾,冲掉瓶盖而外溢甚至导致容器爆裂。 7.使用后及时登记备案。 3.2 操作规程 MLS-3750 高压蒸汽灭菌锅整体: MSL-3750 高压灭菌锅内部构造: 高压灭菌锅操作盘使用: 高压灭菌锅基本操作流程: 所需高压物品交由动物房人员,高压锅需持有证书专人操作禁止其它人私自使用 4.环氧乙烷灭菌 4.1 注意事项 1.特性 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在低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芳香醚味,易燃、易爆,且对人 有毒,沸点为 10.8℃,嗅阈值为 760 mg/m~1064mg/m,密度为 1.52;其最低燃烧浓度为 3%。环氧乙烷气体穿透力强。 2.适用范围 环氧乙烷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故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灭菌的物品均可用 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 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内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 3.灭菌时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温度一般在 30~70 度之间,温度与灭菌效果正相关,但不宜太高,因为环氧乙烷灭菌的优 势就是低温灭菌。 湿度一般在 30~80%,大于 30%后,湿度增加不会明显改善灭菌效果。 4.安全防护 灭菌器安放处必须远离火源和主要通道,同时设专用的排气管道,通风设备完好。操作时穿 隔离衣,带口罩,护目镜,手套等。注:环氧乙烷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故在灭菌房内禁止 出现任何明火、电火花、高热,在灭菌柜运行期间希望不要出入消毒房。 5.灭菌的开始、使用登记及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1) 灭菌开始时注意查看排风扇是否关闭,环境温度是否符合标准;离开时请将门上的警示牌取 出并将有字的一面朝上,提示消毒进行中。 (2) 请使用者认真填写环氧乙烷消毒柜使用登记表,标注开始和结束时间。 (3) 灭菌结束后请将灭菌柜完全关闭,打开排风扇,离开灭菌房前请将门上的警示标识恢复到空 白面朝上。 (4) 并通知动物房做好排风扇的关闭工作。 4.2 操作规程(采用网上预约) 1.准备消毒物品:清洗干净,然后干燥,最后包好。 2.准备、包装消毒袋 3.把消毒物品放入消毒袋(注意带有电池的仪表需要将电池取出,将电池单独包装消毒,防止火 花引燃环氧乙烷)。 4.把各种生化指示剂放入消毒袋。 5.拆除环氧乙烷气体瓶安全阀,放入消毒袋。 6.把清洗探头插入消毒袋,颈部快速释放装置放在消毒袋开口处,用黑色环带将其封装紧密,保 证不会漏气。 7.开始消毒周期 8.打开消毒柜电源开关,等待显示器上出现“AN**ANPROLENE 消毒器”和“开始”信息。 9.手按消毒柜显示器右边的按钮。 10.等待出现“自测”和已用的“泵小时” 。 11.在“Purge”消息后按显示器右边的按钮,等待 1 分 30 秒,直至显示器读数为“00:00:00” , 此时消毒袋为真空状态。 12.在显示器显示“断开小瓶”,隔着消毒袋把环氧乙烷气体瓶的活塞按下打开,不要弄破消毒袋。 13.关闭消毒柜门并拿走钥匙。 14.选择消毒周期(右按钮为 12 小时,左按钮为 24 小时) 15.在消毒周期时间结束后,消毒柜会有两个小时的清洗周期,当所有结束后显示器会显示“卸 载消毒器” 。此时打开消毒柜。 16.打开消毒袋,取出清洗探头,检查消毒指示剂。 17.取走消毒物品。 18.关闭消毒柜电源开关。 以上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两人现场执行操作(培训后的指定授权人操作) 5. 消毒防疫制度 5.1 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猴舍、猴笼、捕猴网及设备间通常使用 2%过氧乙酸或 84 消毒液等 日常轮换喷雾消毒,每周消毒 2 次。在传染病流行时,最好每天一次。饮食用具,每周消 毒 1-2 次,通常使用 0.1~0.5%的新洁尔灭浸泡。室内设有消毒桶,扫帚、拖把、抹布等。 使用后应以 0.1%新洁尔灭浸泡,清洗凉干后待用。散养的猴舍地面卫生消毒十分重要, 通常火焰灭菌和喷洒消毒液。 5.2 猴群调动空出的猴舍,进行空猴舍消毒。消毒程序为:动物全部清理出舍,清除粪便、笼 具等。空栏舍冲洗干净→干燥→全面消毒,用 0.05~0.2%新洁尔灭或 3~5%来苏儿水→干 燥→用水喷湿动物房的地面、墙壁和一切用具。动物房室温在 25 度左右,密封整个动物房, 按 15 毫升/立方米福而马林加 7.5 克高锰酸钾熏蒸→熏蒸 24 小时后换进新鲜空气或紫外 灯消毒。微生物检测合格后,等待新动物进舍。空猴舍二周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5.3 发生传染病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及时对所涉及物品、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临时性消毒,待 动物处理之后,对单笼饲养的笼具进行火焰灭菌或消毒液消毒。 5.4 对于因病死亡的动物尸体,进行剖检,然后消毒液处理后将由尸体处理部门运走。 5.5 传染病疫情解除后,动物房 3 个月以上才允许进新动物。 5.6 定期灭鼠、灭蟑螂。 6.检疫 6.1 引进猴检疫 6.1.1 对新购入猴应立即放入预先准备好的隔离区内,隔离检疫用房要远离健康群,单笼饲养。 并进行兽医临床检查,通过望、触、摸等方法检查有无异常,特别着重检查口唇及口 腔,观察有无疱疹及溃疡。然后分类处理,并进行登记、编号,登记的内容主要有: 新猴的品种、来源、数量等;常用编号为:在猴颈部套上有金属套牌的钢丝圈,另一 种用电动入墨机刺号于胸前皮肤或右大腿内侧,能够永久保留,最新方法皮下植入电 子芯片等。做好临床观察记录和有关生理生化项目的检测,并填写好记录表。 6.1.2 按照实验动物猴Ⅰ、Ⅱ级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进行微生物、寄生虫检查。特别要重视 检查人和猴共患的病原体。 6.1.2.1 结核菌素试验: 动物引进隔离后,进行人型结核菌素试验,重复检疫 2 次,间隔 15~20 天,杜绝 结核阳性者进入基础群。 检查方法: 1)结核菌素实验:结核菌素是从结核杆菌中提取出来的抗原物质,目前国际通用 的有两种结核菌素制剂:旧结核菌素(OT)和纯蛋白微生物(PPD)。其中 PPD 纯度 高,特异性强,检出率高,易于标准化,是首选的实验试剂。2)注射部位:恒河猴 最佳实验部位是上眼睑,此处无毛,皮肤薄而软,便于操作及观察。3)操作步骤: 实验前将结核菌素做一定稀释;由助手固定动物,术者以左手抓紧头部,不让其头摆 动,眼睑局部消毒后,右手将 0.1 ml 稀释液注射于动物的上眼睑皮内。于注射后 24、 48、72 小时观察结果。如注射部位发红、肿胀、坏死、化脓等为阳性反应。4)结果 判定: <->阴性,眼睑无任何反应,与未注射眼一样。<±>可疑,注射部位轻度发 红,无肿胀,如不固定动物则不易看清。 <++>阳性,上眼睑发红,肿胀明显,两只 眼明显不一样。〈+++〉强阳性,肿胀严重,甚至全眼闭合,由明显的眼眦,常在数 天后破溃。 6.1.2.2 体内外寄生虫检查: 体外寄生虫采用透明胶纸粘取法和刀片刮取法来检查体外寄生虫,体内寄生虫采用 粪便饱和盐水浮集和血液涂片等方法来检查体内寄生虫,并对阳性者实施药物驱虫, 驱绦虫使用吡喹酮,驱线虫用复方苯甲咪唑或长虫清,体外寄生虫用 0.1~0.2%的敌 敌畏乳剂或其他药物进行药浴。 检疫方法: 1)透明胶纸粘取法:将透明胶带(约 2 cm 宽,涤纶绝缘胶带较好)翦成与载玻片 近等长的胶条,贴于载玻片上并将一段胶面重叠约 0.5 cm,以便揭开胶纸。操作时需 两人配合,一人抓主动物,另一人左手持载波片,右手拉住重叠部分揭开胶带(使其 另一端仍粘在玻片上),在待检动物的眼眶、耳后、颈后、臀部等宜感部位依次按压, 并逆毛向用力粘取,拨下少许被毛为宜。此方法简便易行,检出率较高,既可查到虫 卵又可查到虫体。 2)刀片刮取法:此方法主要用于检查寄生于动物皮下的疥螨等种类。具体方法是 用刀片在动物患部(感染部位)用力刮取皮肤深层屑片或挤破浓疮取其内容物,至于 载玻片上,加一滴甘油使其透明,盖上盖玻片,待检。 3)饱和盐水漂浮法:在有粪便标本的漂浮管中加入少许饱和盐水,调匀后将饱和 盐水加至漂浮管 3/4 处,放至片刻,挑去粗渣,继续加饱和盐水,直至液面高出管口。 静置 20 分钟,取载玻片轻轻压于液面,垂直提起,放在载波片上于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判断:在光学显微镜下查找虫卵或虫体。 6.1.2.3 肠道致病菌检疫:采用肛门法采样。 6.1.2.4 病毒检疫:BV、SIV。 6.1.3 检疫期一般为 2-3 个月在检疫未结束时应单笼饲养,检疫后,除对一些患有严重疾病 者进行隔离治疗外,其他均可放基本猴群饲养。 6.2 基本猴群的检疫 实行定期检疫,每年两次大规模检疫(TB 结核;B 病毒;体内外寄生虫;外观检查;药 浴;齿式;心肺部听诊),附加两次 BV 检疫,多在四月初和九月中、下旬进行。 6.3 出所猴的检疫 (动物出所,将按照我所实验动物出所规程进行操作,私自运出动物者将全所通报批评,由动 管会严肃处理) 除常规项目外,须按用户要求进行检查。 7.检出阳性猴应急处理预案 为确保饲养猴的质量,实验猴中检出阳性猴时,必须及时启动“检出阳性猴应急处理预案”, 进行相应处理。 1. 阳性猴主要包括:TB 阳性猴、B 病毒阳性猴和弓形虫阳性猴。 2. 检出阳性猴时第一时间上报动物委员会,并及时将阳性动物进行隔离处理。 3. 检测出阳性猴的区域进行相应的警示标识。 8.常规饲养猴检出 TB 阳性猴的处理 8.1 阳性猴的处理 (1) 检疫发现 TB 呈现+++,立即处死,尸体严格密封。 (2) 检疫发现 TB 呈现±及++,立即从原饲养房间隔离至独立的饲养房间内,复检。 (3) 隔离期首次检疫,呈现++及以上,立即处死,尸体严格密封。 呈现±,间隔 15 天进行再次复检。 呈现-,间隔 15 天进行再次复检。 隔离期二次检疫,呈现±,将立即处死,尸体严格密封处理。 呈现-,间隔 15 天进行再次复检,确保阴性后解除隔离。 8.2 非阳性猴的处理:(指和阳性猴生活在同一区域内但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实验猴): (1) 阳性猴隔离走后立即对该房间进行封锁,其所在的笼舍彻底喷雾消毒,在此期间增加消毒密 度,由 2 次/周增加到 4 次/周,持续时间为 2 周。 (2) 对该猴房内的全部猴需连续进行 2 次结核菌素试验(间隔 15 天进行一次) ,试验结果均为阴 性时方可视为健康猴。 8.3 接触阳性猴需遵循最后接触的原则,接触时需严格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接触过阳性猴后确 实有需要再接触非阳性猴时必须更换新的防护用品。 9.常规饲养猴检出 B 病毒阳性猴的处理 9.1 阳性猴的处理 (1) 及时将 B 病毒阳性猴从原饲养房间隔离至独立的饲养房间内。 (2) 间隔 10 天第二次采血进行 B 病毒检测,再次确认实验结果。 (3) 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将阳性猴转移到 BV 阳性猴房内饲养。 9.2 非阳性猴的处理(指和阳性猴生活在同一区域内但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实验猴): (1) 阳性猴隔离走后立即对其所在的笼舍彻底喷雾消毒,在此期间增加消毒密度,由 2 次/周增加 到 4 次/周,持续时间为 2 周,之后恢复正常消毒密度。 (2) 连续进行 2 次检测,间隔 10 天检测一次。 (3)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时方可视为阴性群,同时解除警报。 9.3 必须使用阳性猴实验时,须提高自我防护的级别,避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被动物抓伤或咬 伤后及时进行处理,详情参照“被实验猴咬伤应急处理预案” ;阳性猴使用的物品器具尽可能专 用,避免和阴性猴交叉使用,造成交叉感染;接触阳性猴遵循最后接触的原则。 10.实验猴外逃应急处理 发现实验猴外逃后,为减少、降低损失和影响,应及时组织人员将其抓捕回猴笼内,特制定 本预案。 10.1 实验猴外逃后仅可能在其所处饲养间内或工作走廊内,坚决杜绝人为引起实验猴逃至饲养 区以外其他区域的事件。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10.2 防止实验猴外逃 10.2.1 工作人员定期对猴笼、窗户进行检查和维护,特别注意锁扣、挡板的焊接有无松动。在 完成猴笼的更换后必须确保门、两侧的挡板关好。 10.2.2 实验人员在完成当日的实验任务,将猴放回猴笼后必须确保锁扣锁牢。 10.2.3 进入工作走廊或饲养间前,应先观察走廊、房间内有无异常。 10.2.4 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 10.2.5 定期检查和排除猴车的安全隐患 10.3 发现实验猴外逃 10.3.1 实验人员应立即通知工作人员,严禁私自驱赶,若造成实验猴惊讶过度、人员受伤,后 果自行承担。 10.3.2 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抓捕,抓捕方法有: (1) 诱捕法:打开饲养单笼的笼门,在笼内放入水果将其诱回笼内。 (2) 追赶法:几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将实验猴追赶回笼内。 (3) 罩网抓捕法:用捕猴网将实验猴罩住,再将其放回猴笼内。 在抓捕实验猴过程中应避免被其攻击和尽量避免对实验猴造成伤害。 11.咬伤应急处理 在接触实验猴过程中,由于实验猴习性的喜怒无常和不可预见性,只要接触实验猴均有被攻 击的风险(即使是驯化过的实验猴也有可能发生)。坚持正确的着装防护和合理的(人性化操作, 避免强制性操作动物)抓取实验猴可减少和降低被其攻击致伤的风险。 11.1 认识 B 病毒和被实验猴抓伤咬伤后可能带来的后果: 11.1.1 B 病毒广泛存在于其自然宿主的旧大陆猕猴属猴群中。 11.1.2 感染人的概率很低,但却可以产生致命的后果。被猴咬伤、抓伤或唾液、尿液溅入眼睛内 均可能感染猴 B 病毒。 11.1.3 接触不等于就会被感染,感染有其严格的途径 。 10.1.4 按要求穿戴相关防护用品可减少和降低意外的发生。 11.1.5 目前没有针对 B 病毒的疫苗可用。 11.1.6 一旦可能被 B 病毒感染,感染人和病毒组织源动物都应取样送检。 11.2 被实验猴咬伤后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判定标准(CDC): 11.2.1 动物类型和其健康状态:灵长类中只有猕猴属动物是 B 病毒的自然宿主,其它属猴一般不 携带 B 病毒。即使是感染的动物,也多处于潜伏状态,并不排毒。动物有 B 病毒发病症状(水泡 病变) 、处于免疫抑制或应激状态下排毒的可能性增大。 11.2.2 伤口清理的彻底与及时性: 一般咬伤 5 分钟内,迅速用清水清洗伤口 15 分钟,不太可能 感染 B 病毒;延迟和不充分的冲洗则增加感染概率。 11.2.3 伤口的性质:穿透皮肤的咬伤或抓伤,特别是深的穿刺伤口感染风险高于浅表易于清洗伤 口;头部、颈部或躯干创伤具有潜在快速上行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因此被视为高风险。 11.2.4 间接暴露:被接触猴中枢神经系统、眼睑和黏膜的注射器意外刺伤,定为高危感染人群; 外周血或肌肉组织针头刺伤风险相对较低;笼器具划伤感染风险较低。 11.2.5 如果感觉有被感染的风险,应监控可能的发病症状,必要情况可对已知感染源动物进行血 清学和 PCR 检测是否处于排毒状态。 11.3 被实验猴抓咬伤后的建议处理步骤: 11.3.1 在 5 分钟内,用肥皂水清洗伤口,之后用清水彻底的清洗伤口 15 分钟。 11.3.2 用碘酒和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11.3.4 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处理,注射狂犬疫苗(一般需要注射 5 次)和破伤风疫苗。 11.3.5 若被已知 B 病毒阳性实验猴咬伤后,需进行 B 病毒检测。 11.4 动物房内必备急救卫生箱:箱内装有紧急救济所需要的基本物品,如棉球、纱布、胶布、创 可贴、消毒水、清洁剂,如:75%酒精、碘伏、双氧水等。 12.动物尸体、垫料、实验废弃物处理 因实验需要对动物进行实验处死前,课题组负责人要提交实验动物处死申请报告,对处死的 动物尸体用专用的黑色袋封闭打包,暂存-20℃动物尸体冰柜中,并填写尸体存放记录表。实验 动物的尸体定期交由协议单位统一回收并焚烧处理。 对于动物排泄物、垫料、日常垃圾及时回收到垃圾袋中,扎紧袋口,放置于指定区域,当天 必须通知保洁人员处理。 将废弃针头、玻璃等利器收集在专门利器盒内,不得乱放,并由医疗废弃物处理单位统一回 收处理。 被动物组织液污染的废物,及时回收到医疗废物垃圾袋(黄色)中,打包后进行高压处理, 由固废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