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_验收公示_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pdf

_半城烟沙つ67 页 15.579 MB 访问 422.97下载文档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_验收公示_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pdf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_验收公示_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pdf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_验收公示_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pdf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_验收公示_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pdf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_验收公示_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pdf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_验收公示_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67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_验收公示_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35kV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pdf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监测单位: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9 年 6 月 监测单位地址:武昌区中南一路 3 号嘉园大厦 2 栋 23 层 K 号房 监测单位邮编:430000 项目联系人:王晓艳 联 系 电 话:15972094687 目录 前言.............................................................................................................1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5 1.1 建设项目概况................................................................................5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11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13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17 2.1 扰动土地情况..............................................................................17 2.2 取料(土、石) 、弃渣(土、石)监测 ...................................18 2.3 水土保持措施..............................................................................19 2.4 水土流失情况..............................................................................19 3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22 3.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22 3.2 取料监测结果..............................................................................24 3.3 弃渣监测结果..............................................................................24 3.4 土石方流向情况监测结果 .........................................................25 3.5 其他重点部位监测结果 .............................................................25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26 4.1 工程措施监测结果......................................................................26 4.2 植物措施监测结果......................................................................27 4.3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结果 .............................................................28 4.4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 .............................................................29 5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31 5.1 水土流失面积..............................................................................31 5.2 土壤流失量..................................................................................32 5.3 取料、弃渣潜在土壤流失量 .....................................................37 5.4 水土流失危害..............................................................................37 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39 6.1 扰动土地整治率..........................................................................39 6.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40 6.3 拦渣率与弃渣利用情况 .............................................................40 6.4 土壤流失控制比..........................................................................41 6.5 林草植被恢复率..........................................................................41 6.6 林草覆盖率..................................................................................41 7 结论........................................................................................................43 7.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43 7.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43 7.3 存在问题及建议..........................................................................44 7.4 综合结论......................................................................................44 8 附图及附件............................................................................................45 8.1 附图 ..............................................................................................45 8.2 附件 ..............................................................................................45 前言 前言 一、项目简况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为新 建建设类工程。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 本工程建设内容为 35kV 输电线路工程,线路由淌塘 110kV 变电站出线后向 西穿过上坪子、下坪子,经火烧村北面继续向西走线,线路在一碗水村东北面跨 越一级林地,立塔位对一级林地采取避让,经过一碗水村后,继续向西到达乌东 德水电站左岸 35kV 变电站,线路路径全长 11.3km,曲折系数 1.10,新建单回铁 塔 41 基。 根据《水保方案》及监测实际调查情况,本工程建设内容仅为 35kV 输电线 路工程,主要包括塔基区、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其他施工临时占地区和人抬道 路区四个防治分区组成。 本工程实际总占地面积 0.96hm2,其中永久占地 0.27hm2,临时占地 0.69hm2。 塔基区占地 0.27hm2,塔基施工临时占地 0.28hm2,其他临时占地 0.18hm2,人抬 道路 0.23hm2。 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监测结果,本工程实际土 石方开挖 4186m3(包含剥离表土 234m3),回填利用方量为 2811m3(包含表土回 填 234m3) ,余土 1375m3 就近回填于塔基区中。 本项目于 2016 年 11 月开始筹备,2017 年 12 月开工,2019 年 2 月线路工程 完工。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及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工程总投资 886.62 万元(其 中水土保持投资 36.19 万元)。 二、项目水保方案编制和批复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016 年 5 月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乌东德工程建设 部委托四川省电力设计院承担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的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2016 年 12 月 8 日,会东县水土保持办公室在西昌组织 对《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送审 稿)》进行了技术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方案编制单位完成了《会东县淌塘~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前言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报批稿)》 (以下简称《水 保方案》 )。 2017 年 1 月 17 日会东县水务局以《会东县水务局关于淌塘一乌东德水电站 左岸 35KV 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批复》 (东水行审〔2017〕1 号) (以 下简称《方案批复文件》 )对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水 土保持方案进行批复。 三、水土保持监测情况 2019 年 5 月,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接收任务后,我单位成立了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组,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 了查勘、调查、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工作。 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 测规程(试行)》 (办水保〔2015〕139 号)等有关技术规范,结合现场勘察,我 公司监测人员于 2019 年 5 月进场。我公司依据批复的水保方案,建设单位、施 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资料,进行现场监测工作安排,布设了监测点位,主要进 行了项目建设区面积监测、水土保持措施调查和水土流失量调查工作,以及水土 流失危害调查。于 2019 年 6 月提交《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 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根据实际情况,最终确定本项目共布设监测点为 8 个,均为调查型。监测点 分别布设于项目的 4 个分区内,其中塔基区 4 个,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2 个,其 它施工临时占地区 1 个,人抬道路区 1 个。 本工程监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根据川水函[2014]1723 号 文,本项目不计列直接影响区),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 0.76hm2,其中项目建 设区 0.76hm2。 根据监测结果,截止至 2019 年 5 月工程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 (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 234m3、覆土 234m3、土地整治 0.69hm2、排水沟 475 m3(挖方,长度 900m)、复耕 0.18hm2。 (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 0.77hm2。 (3)临时措施:袋装土 150.20m3、密目网 1290m2。 2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前言 项目区从开工至监测结束整个时段内的土壤流失总量为 49.79t(推算),其 中施工期产生 48.78t,自然恢复期产生 1.70t。根据分析,工程开工时直至监测结 束时段内原生土壤流失量为 37.21t,新增土壤流失量为 12.58t。 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情况,经计算分析,工程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 97.9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 97.75 %,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 1.19,拦渣率达 到 98%,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 97.22%,林草覆盖率达到 78.13%,均达到了方案 目标值。 监测组通过对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调查发现:本工程存在局部区域植被长势 较差,植被存在死亡现象。对建设单位提出以下建议。 (1)塔基区、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人抬道路区部分区域植被存在死亡现 象,部分地表裸露,建议对局部植被恢复较差的区域进行补植补种。 (2)加强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保证其能正常有效的发挥 水土保持效益。 (3)本项目监测组介入时工程已基本完工,建议建设单位在以后项目中在 施工前期委托有监测资质单位或自主进行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 前言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填表时间:2019 年 5 月 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名称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 建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 设 路工程新建线路长度为 11.3km,新建铁 规 塔 41 基 模 建设单位、联系人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王淞/18328583054 建设地点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 流域管理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 工程总投资 886.62 万元 工程总工期 15 个月(2017 年 12 月-2019 年 2 月) 水土保持监测指标 监测单位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及电话 王晓艳/15972094687 自然地理类型 侵蚀构造中山、溶蚀侵蚀中山地貌 防治标准 Ⅰ级防治标准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实地量测、地面观测 2、防治责任范围监测 实地量测、地面观测 3、水土保持措施情况 监测 实地量测、地面观测 4、防治措施效果监测 实地量测、地面观测 5、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实地量测、地面观测 水土流失背景值 2650t/(km2.a) 方案设计防治责任范围 0.76hm2 土壤容许流失量 500 t/(km2.a) 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 0.96hm2 水土流失目标值 500 t/(km2.a) 监 测 内 容 工程措施:表土剥离 234m3,覆土 234m3,土地整治 0.69hm2,复耕 0.18hm2, 排水沟 475 m3(挖方,长度 900m)。 防治措施 植物措施:撒播草籽 0.77hm2。 临时措施:袋装土 150.20m3,密目网 1290m2。 目标 达到值 指标名称 实际监测数量 值(%) (%) 防治措 永久建筑物 扰动土地 95% 97.92% 0.95hm2 0.01hm2 0.96hm2 扰动土地整治率 施面积 及硬化面积 总面积 水土流失治理面 0.93hm2 水土流失总面积 0.95hm2 防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7% 97.75% 积 治 容许值土壤流失 0.8 1.19 0.00hm2 土壤流失控制比 工程措施面积 500t/(km2.a) 量 效 监 实际平均侵蚀模 果 97% 97.22% 1.38hm2 林草植被恢复率 植物措施面积 421t/(km2.a) 测 数 可恢复林草植被 林草类植被覆盖 结 27% 78.13% 0.77hm2 0.75hm2 林草覆盖率 面积 面积 论 实际拦挡弃土 总弃土(石、渣) 95% 98.00% / 拦渣率 0.00 万 m3 (石、渣)量 量 水土保持治理 各项指标均达到方案目标值,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 达标评价 境也得到了改善。 方案设计的措施基本落实到位,防治措施完善,设施质量合格,保土保 水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良好,有效的减少了由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各 总体结论 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以 改善,有效的防治了水土流失。 (1)塔基区及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部分区域植被成活率偏低,部分地表裸露,建议对局部 主要 植被恢复较差的区域进行补植补种。 建议 (2)加强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保证其能正常有效的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4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1 项目主要特性 项目名称: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为其现场管理机 构 建设地点: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 建设性质:新建,建设类项目 建设规模及内容:新建 35kV 输电线路全长 11.3km,新建单回铁塔 41 基 建设工期:工程于 2017 年 12 月开工,主体线路工程 2019 年 2 月完工,总 工期 15 个月 项目投资:工程总投资 886.62 万元,其中水土保持投资 36.19 万元 1.1.1.2 地理位置及交通 本线路路径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境内走线,起于淌塘 110kV 变 电站 35kV 出线构架,止于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变电站 35kV 进线构架。淌 塘 110kV 变电站站址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淌塘乡白龙村大马路附近,乌 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变电站站址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乌东德镇(原新马 乡),项目区周边交通条件便利。 1.1.13 项目建设规模及特性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建设性质为新建、建设类项 目。线路由淌塘 110kV 变电站出线后向西穿过上坪子、下坪子,经火烧村北面 继续向西走线,线路在一碗水村东北面跨越一级林地,立塔位对一级林地采取避 让,经过一碗水村后,继续向西到达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变电站,线路路径 全长约 11.3km,曲折系数 1.10,新建单回铁塔 41 基。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表 1-1 项目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 1 工程等级 35kV 2 建设地点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 3 建设单位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乌东德工程建设部 4 建设性质 5 线路长度(km)/曲折系数 11.3/1.10 6 塔基数量(基) 41 7 输变电工程 建设类项目 直线塔:ZM211、ZM212、ZB221、ZB222; 铁塔型式 耐张塔:JG211、JG212、JG214、JG222、JG223 8 基础型式 直柱柔性板式基础、原状土掏挖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 9 挡距 平均 275.6m 10 沿线地形 山地 100% 11 沿线海拔 1500~2700m 12 永久性占地 面积(hm2) 13 14 临时性占地 面积(hm2) 15 塔基占地 0.27 共新建铁塔 41 基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 0.28 共 41 处 其它施工临时占地 0.18 牵张场 3 处,400m2/处;跨越 7 处,60m2/处 人抬道路占地 0.23 新修 2.3km,约 1m 宽 16 工程土石方 挖方 4186 包括剥离表土量 234m3 17 量(自然方) 填方 2811 包括覆土量 234m3 18 (m3) 余土 1375 余土平摊于塔基区 19 线路工程总投资(万元) 886.62 20 建设工期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2 月(15 个月) 1.1.1.4 项目概况 根据方案批复文件及现场实际监测情况,本项目建设区划分为塔基区、塔基 施工临时占地区、其它施工临时占地区和人抬道路区等 4 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 0.96hm2,线路工程共使用铁塔 41 基,沿线塔基附件布设塔基施工场地。工程建 设布设牵张场 3 处、跨越施工场 7 月。项目沿线交通道路较多,本项目新修人抬 道路 2.3km、约 1m 宽。工程建设避让了房屋、风景区、规划区等,不涉及移民 拆迁安置。 (1)线路情况介绍 淌塘 110kV 变电站站址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淌塘乡白龙村大马路附 近,于 2013 年建成,站内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浆砌石挡墙、护坡,浆砌石排 水沟,站内间隔区域已采取铺撒碎石的恢复方式,无水保遗留问题。 乌东德左岸 35kV 变电站站址位于四川省会东县乌东德镇,于 2012 年建成, 站内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浆砌石挡墙、护坡,浆砌石排水沟,站内间隔区域已 6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采取铺撒碎石的恢复方式,无水保遗留问题。 线路由淌塘 110kV 变电站出线后向西穿过上坪子、下坪子,经火烧村北面 继续向西走线,线路在一碗水村东北面跨越一级林地,立塔位对一级林地采取避 让,经过一碗水村后,继续向西到达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变电站,线路路径 全长约 11.3km,曲折系数 1.10,新建单回铁塔 41 基。 (2)施工总布置 1)交通运输 本工程线路路径所经地段,主要利用省道,同时沿线乡村公路可作为运输道 路,汽车运输方便,根据线路路径所经地形情况,全线大部分地段人力运输较方 便。经现场调查, 本项目共新建人抬道路约 2.3km,宽度为 1m,共计占地 0.23hm2。 2)塔基施工临时占地 为满足施工期间放置器材、材料及堆放临时土石方等,施工过程在每个塔基 周围设置施工临时用地,为塔基征地范围外一定的范围。本工程使用施工临时占 地 41 处,占地共约 0.28hm2。 3)砂、石材料来源 本送电线路单基塔施工中所使用的砂、石量不大,均采用外购形式进行。 4)其它施工临时占地 本工程将除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外用于施工生产的临时占地均称为其它施工 临时占地,包括牵张场、跨越施工用地等。 本工程牵张场设置包含 OPGW 光纤通信,光纤架设采用张力放线,本工程 在山区走线,牵张场考虑设置在较平缓开阔地带,两段线路共需设置牵引和张力 场 3 处,占地约 0.14hm2。 本工程主要跨越有输变电线路、通信线缆、公路等。 据现场调查,本工程跨越省道 1 次,跨越乡村公路 6 次,跨越 10kV 配电线 4 次,跨越通信线缆 4 次,跨越 380V 及 220V 线路 9 次,跨越 35kV 线路 1 次。 上述交叉跨越中,跨越 10kV 配电线、跨越通信线缆、跨越 380V 及 220V 线路 和跨越 35kV 线路均不设置脚手架,没有施工临时占地,其余的则需要设置脚手 架。综上,本线路工程需设置 7 处跨越施工用地,临时占地约 0.04hm2。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7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5)弃渣(土)处理 线路工程余土主要来自塔基基坑挖方,共计余土 1375m3。根据现场调查, 塔基挖方余土就地回填利用和摊平处理。 6)施工工艺 工程采用高低腿铁塔基础,开挖量大大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较小。当塔 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70%以上后,在塔位上组装铁塔组件成塔。导线架 设方式,采用一牵四方式张力放线,在搬运过程对地面略有扰动,造成的水土流 失轻微。 1.1.1.5 总投资及建设工期 根据项目主体竣工资料,及实际监测情况分析,主体工程于 2017 年 12 月开 工,主体线路工程 2019 年 2 月基本完工,总工期 15 个月。 工程实际总投资 886.62 万元,水土保持投资为 36.19 万元。 1.1.1.6 占地面积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现场监测情况,本工程实际占地面积为 0.96hm2, 其中永久占地面积 0.27hm2,临时占地面积 0.69hm2。工程实际占地情况表详见 下表。 表 1-2 工程实际占地面积情况表 序号 项目分区 扰动面积(hm2) 备注 1 塔基占地 0.27 永久占地 2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 0.28 临时占地 3 其它施工临时占地 0.18 临时占地 4 人抬道路占地 0.23 临时占地 5 合计 0.96 1.1.1.7 土石方平衡情况 (1)批复方案土石方平衡 根据《水保方案》及批复文件,本工程铁塔坑、接地槽及挡土墙共计挖方 3054m3,填方 2346m3,余土 708m3。余土全部平摊于塔基区。 (2)工程实际土石方情况 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监测结果,本工程实际土 石方开挖 4186m3(包含剥离表土 234m3),回填利用方量为 2811m3(包含表土回 填 234m3) ,余土 1375m3 就近回填于塔基区中,无弃方产生。 8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1.8 拆迁安置情况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线路走线在选(址)线过程中,经主体工程对线路 进行优化,避开住宅,项目全线不涉及拆迁安置区域。 1.1.2 项目区概况 1.1.2.1 地形地貌 拟建线路区位于四川西南部,处于川西高原南缘与云贵高原北侧两大地貌交 界地带,线路所经地貌单元主要为侵蚀构造中山、溶蚀侵蚀中山。 侵蚀构造中山地貌单元岩性主要为玄武岩、砂岩、烁岩、页岩、板岩,由于 岩石软硬差异较大,在玄武岩、砂岩、砾岩分布地段,地形陡峻,常有悬崖峭壁; 在页岩、板岩分布区多形成缓坡及浑圆的山顶。 溶蚀侵蚀中山地貌单元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灰岩,岩石裸露, 成片块状分布,总的来说,岩溶地貌不甚显著。区内沟谷发育,侵蚀作用较强烈, 沟谷地段地形陡峻。因而形成以侵蚀作用为主的中山地貌。 1.1.2.2 地质地震 线路经过区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碎石土、粘性土、砂岩、灰岩、白云岩。地 基土物理力学性能良好,均为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 划图》,线路全线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 线路沿线未发现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1.1.2.3 气候条件 本工程线路在会东县淌塘乡、乌东德镇境内走线,属中亚热带西部湿润气候 区,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具有高原性气候特点:日照时数多,蒸发旺盛;雨量 集中,干湿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11 月至 4 月上旬为旱季,地面 上空盛行偏西风,晴天较多,日照充足;5 月至 10 月为雨季,地面上空受东南 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由于该地区山高坡陡,气温随海拔 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形成明显的立体气候。项目区所在行政区详细气象要素见下 表。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9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表 1-3 项目区气象特征值表 项 目 测站海拔标高(m) 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10℃积温(℃) 平均相对湿度(%) 平均降雨量(mm) 日最大降水量(mm) 平均风速(m/s) 最大风速(m/s) 全年及冬季最多风向 平均降雨日数(d) 平均雾日数(d) 平均积雪日数(d) 平均大风日数(d) 平均雷暴日数(d) 最多雷暴日数(d) 平均冰雹日数(d) 最大积雪深度(cm) 会东气象站 1694.5 16.2 35.6 -5.9 5378.5 66 1066.4 105.5 1.9 17 (定时 2 分钟) SW 126.2 5.1 0.8 14.4 64.6 88 1.1 10 1.1.2.4 河流水系 会东县全境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金沙江、大桥河、鲹鱼河、中心河、 岩坝河、铁厂沟河和小坝河。本工程均在山区走线,无大的河流跨越,不受洪水 影响。 1.1.2.5 土壤 线路所经区域内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红壤、黄棕壤和棕壤。 1.1.2.6 植被 会东县属全国区划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川滇金沙江峡谷云南松,干热河 谷植被亚区。全县以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为主。 线路所经区域植被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大,分布不均,按森林的垂直分 布大体可分为:海拔 1500 米以下为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带;海拔 1500~2300m 属 云南松、常绿阔叶林带;海拔 2300 米以上属华山松、针阔混交林带。 项目区内适宜生长的草种为沿阶草和扭黄茅。 1.1.2.7 水土流失情况 项目区所在的会东县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金沙江下游国家级水 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 全县土壤侵蚀面积为 1884.7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58.40%, 其中轻度侵蚀面积为 271.7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14.42%;中度侵蚀面积为 10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858.0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45.53%;强烈侵蚀面积为 466.19km2,占水土流 失面积的 24.74%;极强烈侵蚀面积为 260.6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13.83%; 剧烈侵蚀面积为 28.02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1.48%。 项目所在地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1.2.1 水土保持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以批复的《水保方案》为基础,并根据项目区的 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和技术关,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并 自觉接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监督,对工程建设 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情况及区域进行了及时、有效地防治。建设单位于 项目施工结束后主持邀请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对已完成的工程的数 量、质量等进行了较为完善和全面的自查初验,对质量等级评定为优良的单项工 程加以肯定和褒奖,对质量等级评定不达合格标准的单项工程进行先期整改完善, 整改完善后重新组织自查初验,直至质量达标。自查初验完成后建设单位严格落 实了后期的养护管理制度,并派驻专人实施后期的养护管理。 本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即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减轻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 流失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建设单位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按时按质的完成 批复的水土保持设施量,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施工 材料采购及供应、施工单位招标程序纳入了主体工程管理程序中实行了“项目法 人对国家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承包商保证,政府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单位作为业主职能部门负责水土保持工程落实和完善,有关施工单位通过招标、 投标承担工程的施工,自有的质量保证体系完整。承担本工程的监理单位是中国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该单位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根据建设单 位的授权合同规定对承包商实施全过程监理,按照“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 的总目标,抽调监理经验丰富的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项目监理部,建立以总监理 工程师为中心、各监理工程师代表分工负责。对主体工程的施工建设及水土保持 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按照建设单位的授权及合同规定,实施全面、全过程、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1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全方位的质量监控。 本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具体名称见下表: 表 1-4 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参建单位情况表 参与单位 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 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施工单位 四川省川能水利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 水土保持监测单位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2.2 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变更 2016 年 5 月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委托四川省电力 设计院承担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工作。 2016 年 12 月 8 日,会东县水土保持办公室在西昌组织对《会东县淌塘~乌 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送审稿)》进行了技术评 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方案编制单位完成了《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报批稿)》 (以下简称“《水保方案》”)。 2017 年 1 月 17 日会东县水务局以《会东县水务局关于淌塘一乌东德水电站 左岸 35KV 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的批复》(东水行审〔2017〕1 号)对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批复。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 定(试行)的通知》 (办水保〔2016〕65 号)及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生 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水函〔2015〕1561 号)。本项目工程区建设进行微调,总防治责任范围有所增加,输电线路与原设 计线路走向及布局基本均无变化,因此,本项目不存在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情况。 12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2.3 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接到监测任务后迅速抽调了公司监测部的骨 干监测技术人员,在公司法人的正确领导下组织成立了监测项目部开展会东县淌 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监测过程中,建 设单位、单位代表和监理单位代表积极配合监测单位的监测工作,并高度重视监 测单位提及的意见和建议,将监测意见在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均进行逐条落实。 1.2.4 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在建设工程中未发生重大水 土流失危害事件。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有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及技 术规范,在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及运行期间,需对建设项目防 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准确的掌握工程建设所引起 的水土流失状况以及工程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工程建设的水土流 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我公司在接受委托时,该项目已投产,监测工作委托 相对滞后。2019 年 5 月,我公司进场开展现场调查监测并布设相应的监测点, 于 2019 年 6 月完成了本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我公司在接到任务后,我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水土保持监测项目部。 1.3.3 监测点布设 根据《水保方案》及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塔基区为本项目的监测重点区域。 监测组在监测时段内对项目进行了全面调查监测,依次塔基区和塔基施工临时占 地区等进行了现场监测,共布设监测点 8 个,均为调查型。水土保持监测点汇总 情况详表。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3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表 1-5 监测点布设情况表 编 号 布设位置 监测内容 监测点 类型 监测方法 监测设施设备 1# 线路塔基区的基 础塔基开挖 土石方开挖、堆放及回填,植 被恢复情况 调查样 点 实地量测 GPS、激光测距仪、 相机、卷尺等 2# 线路塔基区的基 础塔基开挖 土石方开挖、堆放及回填,植 被恢复情况 调查样 点 实地量测 GPS、激光测距仪、 相机、卷尺等 3# 线路塔基区的基 础塔基开挖 土石方开挖、堆放及回填,植 被恢复情况 调查样 点 实地量测 植被样方,相机、卷 尺、皮尺等 4# 线路塔基区的基 础塔基开挖 土石方开挖、堆放及回填,植 被恢复情况 调查样 点 实地量测 GPS、激光测距仪、 相机、卷尺等 5# 塔基施工临时占 地植被恢复情况 土石方开挖、堆放及回填,塔 基占地面积及复耕情况 调查样 点 实地量测、 地面观测 GPS、激光测距仪、 相机、卷尺等 6# 塔基施工临时占 地恢复情况 土石方开挖、堆放及回填,塔 基占地面积及复耕情况 调查样 点 实地量测、 地面观测 相机、卷尺、皮尺等 7# 其它施工临时占 地区 水土保持措施恢复情况 调查样 点 实地量测 相机、卷尺、皮尺等 8# 人抬道路区 水土保持措施恢复情况 调查样 点 实地量测、 地面观测 GPS、相机、卷尺、 皮尺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监测设备主要有:激光测距仪、GPS、罗盘、数码相机、土壤采样器、测高 仪、钢卷尺、无人机等。本项目采用监测仪器、设备详见下表 1-6。 表 1-6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施和设备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激光测距仪 Laserrangefinder 台 1 便携式 2 手持式 GPS 麦哲伦 Triton 台 1 监测点、场地、渣场的定位量测 3 罗盘、塔尺 套 1 用于测量坡度 4 测高仪 台 1 测量植物生长状况 5 数码照相机 台 1 用于监测现场的图片记录 6 易耗品 1 样品分析用品、玻璃器皿等 7 问卷调查表 50 用于调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 无人机 1 用于无人机航拍监测 大疆无人机精灵 4 台 1.3.5 监测技术方法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的规定,线型项目山 区(丘陵区)长度小于 5km、平原区长度小于 20km 的采用实地量测、地面观测 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山区(丘陵区)长度不小于 5km、平原区长度不小于 20km 的应增加遥感监测方法。 本项目线路全长 11.3km,均在山区走线,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方法主要采用采用实地量测、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和遥感监测等。 14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实地量测 实地量测主要根据工程设计资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提供的工 程资料等,结合全站仪、GPS、皮尺、相机等监测设备监测各个时段实际发生扰 动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监测弃土弃渣的岩土类型、堆放量、占地面积、堆渣高 度、堆渣形成坡面的坡度和坡长的动态变化情况;监测乔、灌、草等植被的生长 情况;通过查询当地气象、国土、社会经济等资料获取项目区概况的数据信息; 通过测量、计算、资料分析等形式监测水土流失状况数据信息,水土保持措施实 施情况及效果的数据信息。 (2)地面观测 地面观测主要是针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尤其注意对于 直接影响区的影响情况。地面观测的主要内容是水土流失危害和突发性重大水土 流失事件动态监测。 (3)资料分析 通过实测法和经验推测法获得某一有代表性地区的侵蚀模数作为基础,再根 据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其他区域的自然因素、土壤类 型及扰动类型等因素,综合分析得出项目各侵蚀单元的平均侵蚀模数,从而求得 全区的土壤流失量。 (4)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监测 1)水土流失危害性事件监测 通过无人机航拍,能够准确判读水土流失对附近区域的影响及危害,水土流 失危害趋势及可能产生的灾害现象,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状况等。 2)土地类型及面积监测 无人机可以在低空、低速的情况下对各监测分区及监测分区的周边区域进行 拍摄,通过对拍摄图像的判读,能快捷地提取到各监测分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能 够精准地判读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由此推测项目直接影响 区的范围面积。 无人机在航拍过程中通过精确计算及绘制出各区的界限,能够精确计算和绘 制出项目扰动范围,同时结合调查监测中地面量测的数据,经计算、分析处理后 得出项目各监测分区的实际扰动面积。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5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3)植被监测 通过对无人机航拍图像的判读,并结合调查监测中地面量测的数据,能够准 确地计算出各监测分区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林草覆盖度及复耕情况。 4)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情况监测 通过无人机航拍图像,可准确判读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情况,对植物措 施中各种乔、灌、草的生长情况及水土保持功效做出定性描述。 1.3.6 监测时段及频次 1.3.6.1 监测时段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 段分为: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 林草植被恢复期)三个阶段。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的监测时段为林草植被恢复期;主体线 路工程 2019 年 2 月基本完工。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的监测时段为林草植被恢复期的监测。 表 1-7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划分表 监测时段 时间安排 植被恢复期 2019 年 5 月 1.3.6.2 监测频次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 2019 年 5 月进行了 1 次进场监测。 1.3.7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由于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委托相对滞后,监测单位接到委托时,本项目 已完工并投产。监测单位在受委托后立即进场,对现场进行了全面调查监测,同 时结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施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于 2019 年 6 月编制完成了《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水土保持监 测总结报告》。 16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1 扰动土地情况 (1)监测内容 扰动土地情况的监测内容包括扰动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 等。本阶段监测主要针对项目区原地貌土地利用情况、植被覆盖度、扰动土地、 防治责任范围等方面进行监测,该时段主要采用调查监测(调查监测主要是通过 收集资料或者定期采取全线路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结合调查仪器设 施,按标段测定不同工程和标段的地表扰动类型进行面积和体积调查、植被和土 壤调查) 。调查监测主要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1)原地貌情况调查监测 项目区原地形、地貌和水系分布情况通过收集地形资料和工程设计资料分析 获得;因工程建设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和水系变化情况通过实地调查获得。 地形、地貌监测包括地貌类型区、小地形和地面坡度组成三个方面。外业监 测时,根据 SL277-2002 中规定的方法地貌类型划分标准进行判别归类;小地形 监测则应确定每一地块的地貌部位和坡地特征,坡地特征包括坡位、阶地、坡向、 坡度等。项目区地形坡度调查按五级划分:小于 5°、5~15°、15~25°、25~35° 和大于 35°。监测时,查清项目区地形坡度,分级归类,然后统计出各级坡度所 占面积的数量和百分比,以此分析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防治措施配 置。 2)扰动土地面积调查监测 利用工程施工监理资料及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获得。线型区域面积测量, 按长度进行等分,测量其两端断面宽度,取其平均值,再乘以其等分长度即得该 段区间面积,依此类推丈量整个监测区域的面积;对于面型区域,则采用 GPS 和施工竣工资料进行获取。 3)植被状况调查监测 植被状况监测主要是调查项目区林草覆盖度。采取实地调查或典型地段观测, 查清项目区天然林草和人工林草的盖度,主要指标包括林草植被的分布、面积、 种类、群落、生长情况和演变等。根据调查、观测数据,计算林地的郁闭度、草 地的盖度、林草植被覆盖度和多度等指标,分析说明群落生态特征、立地条件总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7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特征、演替与发展趋势,以及其水土保持功能等。 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动态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依 据水保方案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不计算直接影响区。 永久性占地:永久性占地面积由国土部门按权限批准。水土保持监测是对红 线范围地区进行认真复核,监测项目建设有无超范围开发的情况,以及各阶段永 久性占地的变化情况。 临时性占地:水土保持监测是复核临时性占地面积有否超范围使用。 扰动地表面积:对原有地表植被或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的行为,均属于扰动地 表行为。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为认真复核扰动地表面积。 (2)监测方法和频次 监测方法包括实地量测、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和遥感监测等,共开展 1 次监 测。 2.2 取料(土、石) 、弃渣(土、石)监测 (1)监测内容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无取料(土、石)场和弃渣(土、石)场等情况,土石方 临时堆放位置作为水土保持关注的重要区域,是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监测 过程中对工程临时堆土的数量、位置、土方量、土方流向及防治措施实施等的变 化情况进行监测。统计项目各个时段实际发生的扰动土地情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 工程实际建设塔基开挖产生的临时弃土堆存于塔基周边,工程完工后用于塔基区 周边就地整平,无永久弃渣产生。本工程实际土石方开挖 4186m3(包含剥离表 土 234m3) ,回填利用方量为 2811m3(包含表土回填 234m3),余土 1375m3 就近 回填于塔基区中,无弃方产生。 (2)监测方法 取土(石、料)弃土(石、渣)监测采取实地量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即结 合施工资料等分析情况,实地核实其取土来源、弃渣去向及发生的数量。取土(石、 料)弃土(石、渣)的方量监测精度为 95%。 18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3 水土保持措施 (1)监测内容 1)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防治措施的数量、防治措施质量、防治措施实 施时间、实施位置、措施尺寸及断面结构、数量等进行监测。 2)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行情况进行监 测;对植物措施实施后的林草覆盖度、郁闭度、防治效果、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3)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动态监测是针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开展的,监 测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是否按照《水保方案》中的防治要求实施,水土保持管理措 施实施情况。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动态监测是针对整个项目区开展的。 4)自然恢复期还需做好以下三点的监测工作: 林草的生长发育情况(树高、乔木胸径、乔灌冠幅) 、成活率、保存率、抗 性及植被覆盖率。 各种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拦沙(渣)保土效果监测,包括挖方、填方数 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控制土壤流失量、提高拦渣率、改 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防治目标监测,监测各个防治目标的达标情况;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2)监测方法及频次 工程措施、临时措施的相关数据均采用调查监测的方式从建设、施工、监理、 设计等单位调查资料获取并实行实地核查。植被监测主要是选取有代表性的植被 样方,分别取样方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类型区林草覆盖度。 植被监测主要是在自然恢复期开展监测工作,针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进行监测。 监测频次:共监测 1 次。 2.4 水土流失情况 (1)监测内容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包括土壤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取土(石)弃土(石) 潜在土壤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等内容。 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主要监测项目区内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根据项目在地区实际情况,土壤侵 蚀的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9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2)水土流失面积监测 除微度侵蚀外,其他强度的侵蚀面积均统计为水土流失面积,监测项目建设 过程中水土流失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 3)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监测水土流失是否流入项目区周边河流、道路、农田等,是否对周边环境产 生影响,造成水系淤积、堵塞等严重危害。除上述几类危害外,监测工程建设是 否还造成了其他的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危害监测是针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 开展的,侧重于对《水保方案》中设计的直接影响区进行监测,并核实有无对周 边造成危害和影响。 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主要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水文、社会 经济因子等水土流失因子进行调查。对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 量等反映整个土壤侵蚀情况的指标进行跟踪监测。 5)突发性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监测 对于重大水土流失事件应及时建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并将其上报水土保持 监测管理机构,以方便管理机构进行调查和检查,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还应进行专 题研究,向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提交专题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 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进行监测。 6)建设单位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情况 建设单位成立水土保持工作小组,对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单位的进行管理,定 期与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同时进场,对工程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及时与建设单位沟 通,并由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要求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说明整改 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定期上报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数量并汇总水土保持措施资料; 按合同约定拨付水土保持措施进度款。 (2)监测方法及频次 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方法包括实地量测、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和遥感监测等。 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 GPS 定位仪 结合地形图、数码相机、测距仪、测高仪、标杆和尺子等工具,测定不同分区的 20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特别 是堆渣和开挖面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及水土保持措施(拦挡工程、护坡工程 和土地整治工程等)实施情况。 临时监测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变动或连续多日降雨等特 殊条件下,而进行的一种监测。由于临时监测的不确定性,故监测内容和方法均 不确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展监测工作。 地面观测主要是针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尤其注意对于 直接影响区的影响情况。地面观测的主要内容是水土流失危害和重大水土流失事 件动态监测。 表 2-1 水土流失监测内容及方法 监测项目 监测位置 防治责任范围内 项目区植被、土壤、 所选取具有代表 地形变化监测 性的点 防治责任范围内 降雨监测 所选取具有代表 性的点 防治责任范围内 扰动原地表类型及 所选取具有代表 面积 性的点 项目区内堆载预 工程建设堆土量及 压 堆放面积监测 土石方 防治责任范围内各 项目建设施工区 监测分区面积监测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监测时段 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 2019 年 5 月 共监测 1 次 GPS 调查、资料 收集、取样实验 2019 年 5 月 共监测 1 次 收集资料 2019 年 5 月 共监测 1 次 GPS 调查、资料 收集 2019 年 5 月 共监测 1 次 资料收集 2019 年 5 月 共监测 1 次 测量、资料收集 21 3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 3.1.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1.1.1《水保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水保方案》及批复文件确定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 路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共计 0.76hm2,其中项目建设区 0.76hm2, 直接影响区 0.00hm2。具体详见表 3-1。 表 3-1 《水保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统计表 防治责任范围(hm2) 项目组成 会东县淌 塘~乌东德 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 程 项目建设区 塔基占地 0.18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 0.17 牵张场占地 0.12 跨越施工临时占地 0.04 人抬道路 0.25 其它临时 占地 合计 直接影响区 建设扰动范围外 1~2m,根据川水 函[2014]1723 号 文,本工程不计算 直接影响区面积 0.76 合计 0.18 0.17 0.12 0.04 0.25 0.76 3.1.1.2 实际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通过实地监测核实、查阅项目征地文件、分析有关 竣工资料,得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塔基区、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其他施工临时占地区及人抬道路区等。 根据实际监测及调查可知,建设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 0.96hm2,其中项目建设区 0.96hm2,直接影响区 0.00m2。 表 3-2 项目建设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防治责任范围(hm2) 项目组成 会东县淌 塘~乌东德 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 程 直接影响区 合计 塔基占地 0.27 0.27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 0.28 0.28 其它施工临 时占地区 牵张场占地 0.14 跨越施工临时占地 0.04 人抬道路 合计 22 项目建设区 不计算直接 影响区 0.14 0.04 0.23 0.25 0.96 0.96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1.1.3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变化情况 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及监测,本工程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较《水保 方案》确定面积增加了 0.20hm2,主要为项目建设区面积增加。实际发生的防治 责任范围与方案确定范围变化情况详见下表。 表 3-3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监测对比表 水保方案设计(hm2) 序 号 项目分区 1 塔基区 2 3 4 实际情况(hm2) 变化情况(hm2) 项目建 设区 直接影 响区 合 计 项目建 设区 直接影 响区 合 计 项目建 设区 直接影 响区 合计 0.18 0.00 0.18 0.27 0.00 0.27 0.09 0.00 0.09 0.17 0.00 0.17 0.28 0.00 0.28 0.11 0.00 0.11 0.16 0.00 0.16 0.18 0.00 0.18 0.02 0.00 0.02 人抬道路区 0.25 0.00 0.25 0.23 0.00 0.23 -0.02 0.00 -0.02 合计 0.76 0.00 0.76 0.96 0.00 0.96 0.20 0.00 0.20 塔基施工临 时占地区 其它临时占 地区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变化情况及原因如下: ①项目建设区 由于线路铁塔塔基四支脚外扩, 导致塔基区占地面积增加,共计增加 0.09hm2。 另外,预设施工场地占地面积不足,导致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用地面积增加,共 计增加 0.11hm2。由于其它临时占地区中牵张场、跨越施工场地等均为实际发生 用地面积,因此实际发生面积增加 0.02hm2。人抬道路区的布设结合当前现状道 路进行布设,实际布设长度较原设计减少 200m,因此面积减少 0.02hm2。 综上,项目建设区实际发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较《水保方案》增加了 0.20hm2。 ②直接影响区 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未发生直接影响区。 3.1.2 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扰动地表面积与项目基础施工进度情况密切相关,项目于 2017 年 12 月开工 建设,随后进行基础开挖、混凝土塔基浇筑、铁塔组立、架线施工和附件安装等 工作。 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监测结果得出,本工程地表扰动面积 为 0.96hm2。工程扰动期为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6 月,这段时间主要为基坑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3 3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开挖、混凝土浇筑等基础施工,2018 年 6 月后基础施工基本完成,只剩铁塔组 立、架线施工及电气设备安装,因此,该时间段地表扰动面积达到施工期的扰动 最大值。 表 3-4 扰动地表面积核实表 水保方案设计面积 实际扰动面积 变化情况 (hm2) (hm2) (hm2) 塔基区 0.18 0.27 +0.09 2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17 0.28 +0.11 3 其它临时占地区 0.16 0.18 +0.02 4 人抬道路区 0.25 0.23 -0.02 合计 0.76 0.96 +0.20 序号 项目分区 1 3.2 取料监测结果 根据《水保方案》 ,本工程无借方。 实际建设过程中,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和监测结 果,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无借方,未设置取土(石、料)场,无需对取料场监测。 3.3 弃渣监测结果 (1)水保方案设计弃土(渣)情况 根据《水保方案》及批复文件,本工程铁塔坑、接地槽及挡土墙共计挖方 3054m3,填方 2346m3,余土 708m3。余土全部平摊于塔基区。 (2)弃土(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 线路土石方工程量主要为铁塔基坑、接地槽等,由于工程建设具有跨距长、 点分散等特点,且单个基础产生的土石方量较小,每个线路塔基施工时间不长, 施工期在 1 周左右;并且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采用“高低脚”型材并且优化了 施工工艺,减少了土石方的开挖,填方土就近堆放在塔基四周,剩余的土石方在 塔基附近集中堆放,堆放时间不长,同时在堆放期间进行必要防护,避免水土流 失。根据现场监测调查,塔基四脚开挖时,对表土进行剥离,堆放于最下层,塔 基内土石方回填时,从上到下进行摊平回填,表土回填在最上层,便于撒草绿化。 本工程无永久弃渣产生,未设置弃渣场。 (3)弃土(渣)量监测结果 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监测结果,本工程实际土 石方开挖 4186m3(包含剥离表土 234m3),回填利用方量为 2811m3(包含表土回 24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填 234m3) 。塔基区及塔基施工场地开挖过程中产生的余方 1375m3 在各塔基区周 边就地整平,无弃渣产生。 3.4 土石方流向情况监测结果 3.4.1 设计土石方情况 根据《水保方案》及批复文件,本工程铁塔坑、接地槽及挡土墙共计挖方 3054m3,填方 2346m3,余土 708m3。余土全部平摊于塔基区。 表 3-5《水保方案》土石平衡表 项 目 单位:m3 挖方 表土剥离 填方 覆土 余土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 3054 220 2346 220 708 合计 3054 220 2346 220 708 3.4.2 实际土石方情况 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监测结果,本工程实际土 石方开挖 4186m3(包含剥离表土 234m3),回填利用方量为 2811m3(包含表土回 填 234m3) ,余土 1375m3 就近回填于塔基区中,无弃方产生。 表 3-6 工程实际土石方平衡表 项 目 单位:m3 挖方 表土剥离 填方 覆土 余土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 3952 234 2577 234 1375 合计 3952 234 2577 234 1375 土石方变化主要的主要原因: 实际建设过程中,工程征占地面积增多,导致表土剥离量增加及场地平整过 程中开挖土石方量增加。 3.5 其他重点部位监测结果 经实地踏勘及相关资料,重点监测部位为塔基区。线路塔基开挖土石均临时 堆存于塔基周边施工场地,临时堆存量小且分散,堆存时间短,施工结束后及时 就地平整。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5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4.1 工程措施监测结果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监测主要采用调查监测及现场收集竣工资料的方法。通过 现场实地勘测,采用 GPS 定位仪结合地形图、卷尺、测距仪、数码相机等工具, 测定措施量及规格尺寸等数据。再结合施工数据资料,最终统计出实际实施的水 土保持工程措施量。 (1)《水保方案》设计工程量情况 根据《水保方案》设计情况,工程措施包括主体设计纳入工程措施和方案新 增工程措施情况。 1)主体已有工程措施量 塔基区:挡土墙 675m3、排水沟 125 m3。 2)方案新增工程措施量 塔基区:覆土 220m3。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土地整治 0.17hm2,复耕 0.03hm2。 其它施工临时占地区:土地整治 0.16hm2,复耕 0.05hm2。 人抬道路区:土地整治 0.25hm2。 (2)实际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情况 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监测结果,本项目实际已 实施的工程量有:表土剥离 234m3、覆土 234m3、土地整治 0.69hm2、 复耕 0.18hm2、 排水沟增加 900m(挖方 475m3)等。工程措施实施情况详见表 4-1。 2#铁塔——复耕现状(2019 年 5 月) 26 3#铁塔——复耕现状(2019 年 5 月)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5#铁塔——复耕现状(2019 年 5 月) 41#铁塔——复耕现状(2019 年 5 月) 4.2 植物措施监测结果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监测主要采用调查监测及现场收集竣工资料的方法。通过 现场实地勘测,采用 GPS 定位仪、卷尺、测距仪、数码相机等工具,测定措施 量及规格尺寸等数据。再结合施工数据资料,最终统计出实际实施的水土保持植 物措施量。 (1)《水保方案》设计植物措施情况 塔基区:植被恢复面积 0.17hm2。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植被恢复面积 0.14hm2。 其它施工临时占地区:植被恢复面积 0.11hm2。 人抬道路区:植被恢复面积 0.25hm2。 (2)实际实施植物措施情况 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监测结果,本项目实际已 实施的工程量有:撒播草籽 0.77hm2。植物措施实施情况详见表 4-1。 4#铁塔——植被恢复现状(2019 年 5 月)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铁塔——植被恢复现状(2019 年 5 月) 27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7#铁塔——植被恢复现状(2019 年 5 月) 10#铁塔——植被恢复现状(2019 年 5 月) 16#铁塔——植被恢复现状(2019 年 5 月) 34#铁塔——植被恢复现状(2019 年 5 月) 4.3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结果 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监测主要采用调查监测及现场收集竣工资料的方法。通过 分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施工资料、图像等,依据现场调查,对现场存有措施量 测量估算。再结合施工数据资料,最终统计出实际实施的水土保持临时措施量。 根据《水保方案》设计情况,临时措施为方案新增临时排水、临时拦挡及临时覆 盖等措施。 (1)《水保方案》设计临时措施情况 塔基区:表土剥离 220m3。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袋装土 130m3,密目网 1520m2。 (2)实际实施临时措施情况 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结果,本项目实际已实施的 工程量有:袋装土 150.20m3,密目网 1290m2。临时措施实施情况详见表 4-1。 28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表 4-1 《水保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措施与实际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对比情况表 防治分区 塔基区 工程措施 实际完成 变化量 工程量 工程量 (实际-设计) 覆土(m3) 220.00 234.00 +14.00 挡土墙(m3) 675.00 -675.00 浆砌石排水沟(m3) 125.00 -125.00 措施名称 排水沟(m) 220.00 234.00 +14.00 植被恢复面积(hm ) 0.17 0.26 +0.09 土地整治(hm2) 0.17 0.28 +0.11 复耕(hm2) 0.03 0.03 植被恢复面积(hm2) 0.14 0.25 +0.11 袋装土(m ) 130.00 150.20 +20.20 密目网(m2) 1520.00 1290.00 -230.00 2 土地整治(hm ) 0.16 0.18 +0.02 复耕(hm2) 0.05 0.15 +0.10 植物措施 植被恢复面积(hm2) 0.11 0.03 -0.08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hm2) 0.25 0.23 -0.02 植物措施 植被恢复面积(hm2) 0.25 0.23 -0.02 植物措施 3 临时措施 人抬道路区 +900.00 2 工程措施 其它施工临时占地区 900.00 剥离表土(m3) 植物措施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方案设计 措施类型 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工程措施:实际施工过程中,塔基永久用地面积增加,从而剥离表土数量增 加,而且调整了塔基基础设计,取消了原设计的挡土墙。 植物措施:线路工程在实际施工时,塔基施工场地及牵张场临时扰动区域全 面进行了场地整治,因施工过程临时用地面积增加,故复耕面积和植被恢复面积 均增加。 临时措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塔基区表土剥离数量增加,导致采用袋 装土工程量增加。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对位于坡地施工的塔基开挖土方 进行了密目网覆盖,由于调整了塔基设计,且塔基基础开挖大部分处于旱季施工, 因此密目网覆盖措施量有所减少。 4.4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 会东县淌塘~乌东德水电站左岸 35kV 线路工程针对方案设计不同的防治要 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区域大多采取了比较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措施形式 多样、数量大、工程质量较高、防治效果较好。 通过对项目建设区的地面观测和实地量测,各防治区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均比较明显,且土壤侵蚀强度和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均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9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随着工程措施的完善和植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发挥而逐渐下降。 根据监测结果,截止 2019 年 5 月工程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 (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 234m3、 覆土 234m3、 土地整治 0.69hm2、复耕 0.18hm2、 排水沟增加 900m(挖方 475m3) 。 (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 0.77hm2。 (3)临时措施:袋装土 150.20m3、密目网 1290m2。 线路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施工前进行了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于塔 基施工场地内,采取临时苦盖、袋装土等措施进行防护,后期用于绿化覆土。施 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注重塔基区裸露地表的苦盖措施,该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地表扰 动,降低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对扰动地表进行了土地整治,植被恢 复措施,植物措施布设后随着场地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土壤侵蚀模数会逐渐降低 并最终接近原地貌本底值。 施工结束工程建设实施的临时措施已全部拆除。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在各个防治分区均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布设了水土保 持措施,水土保持设施的完好率较高,可发挥其水土保持效益。 30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5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5.1 水土流失面积 自接受监测任务时本工程已完工多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征地资料、监理 单位资料和现场复核确认结果等监测数据统计分析,2017 年 12 月开工时,施工 单位开始进场,土石方工程全面展开。 (1)《水保方案》阶段土地利用情况 我公司于 2019 年 5 月开展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根据《水保方案》设计资 料,本项目用地面积为 0.76hm2, 其中永久占地面积 0.18hm2 临时占地面积 0.58hm2。 表 5-1 《水保方案》批复工程占地情况表 单位:hm2 占地类型 分区 合计 备 注 0.01 0.18 永久占地 0.12 0.02 0.17 临时占地 0.04 0.03 0.05 0.12 临时占地 0.01 0.02 0.01 0.04 临时占地 人抬道路区 / 0.16 0.09 0.25 临时占地 合计 0.12 0.46 0.18 0.76 / 耕 地 林地 草地 塔基区 0.04 0.13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03 牵张场占地区 跨越施工临时占地区 其它临时占地区 经现场踏勘及竣工图资料,工程实际占地面积为 0.96hm2 ,其中永久占地 0.27hm2,临时占地 0.69hm2。 表 5-2 工程实际占地面积表 分区 单位:hm2 占地类型 合计 备 注 0.10 0.27 永久占地 0.12 0.13 0.28 临时占地 0.13 0.00 0.01 0.14 临时占地 0.02 0.01 0.01 0.04 临时占地 人抬道路区 / 0.16 0.07 0.23 临时占地 合计 0.12 0.46 0.18 0.96 / 耕 地 林地 草地 塔基区 0.04 0.13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03 牵张场占地区 跨越施工临时占地区 其它临时占 地区 (2)各阶段水土流失面积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监理数据及监测结果等资料,截止 2019 年 5 月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 0.96hm2,随着施工进展,各个监测分区水土流失面积也随时 在发生变化。施工期的流失面积为 0.96hm2,运行期的流失面积为 0.77hm2。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1 5 土壤流失清理监测 表 5-3 水土流失面积动态变化表 序号 项目分区 1 2 3 4 水土流失面积(hm2) 运行期 塔基区 施工期 0.27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其它临时占地区 人抬道路区 合计 0.28 0.18 0.23 0.96 0.25 0.03 0.23 0.77 0.26 5.2 土壤流失量 5.2.1 不同侵蚀单元划分 (1)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根据批复水保方案和现场调查结果,原地貌水土流失状况为耕地、林地、草 地。本工程占地类型、面积详见下表。 表 5-4 原地貌各侵蚀单元占地表 分区 占地类型及面积(hm2) 合计(hm2) 耕地 林地 草地 塔基区 0.04 0.13 0.10 0.27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03 0.12 0.13 0.28 其它临时占地区 0.15 0.01 0.02 0.18 人抬道路区 / 0.16 0.07 0.23 合计 0.12 0.46 0.18 0.96 (2)地表扰动类型划分 通过现场踏勘和调查,根据重塑地貌后形成新的地形地貌,分析划分项目建 设过程中的地表扰动类型。为了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对项目在 建设过程中的地表扰动进行适当的分类。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主要表现为开 挖面、堆填面、施工平台等。开挖面、堆填面、施工平台等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 特点。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工程特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照同一扰 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基本一致,不同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明 显不同的原则,共分为 3 类地表扰动类型。 施工期地表扰动类型分类和地表扰动分类结果统计见下表。 32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表 5-5 施工期地表扰动类型分类表 扰动类型 明显扰动 扰动特征 开挖面 堆填面 施工平台 分类代号 1类 2类 3类 侵蚀对象 土质开挖边坡 分类依据 开挖工作面 主要区域 塔基区 土质堆填边坡 施工场地 堆土、填方等坡面,土 地势平坦,土地整理、材料堆放及施 质松散 工等平台 塔基区整平场地, 塔基施工临时区整 塔基区 平场地,人抬道路及牵张场区 表 5-6 施工期各地表扰动类型面积情况一览表 地表扰动类型划分结果(hm2) 项目组成及分区 明显扰动 小计 1类 2类 3类 塔基区 0.06 0.04 0.17 0.27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00 0.00 0.28 0.28 其它临时占地区 0.00 0.00 0.18 0.18 人抬道路区 0.00 0.00 0.23 0.23 合计 0.06 0.04 0.86 0.96 (3)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单元划分 工程施工过程实施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施工结 束后对各扰动区域内可恢复植被区域内进行了植被恢复。经各类措施实施后,项 目各区域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 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际情况,将防治措施防治的面积分为两大类:防 治完善区域、防治尚不完善区域。其中防治完善区域又分为完全防治边坡、完全 防治平台 2 部分,防治尚不完善区域分为尚需完善措施边坡、尚需完善措施平台 2 部分。根据统计结果,项目区各类措施实施后侵蚀单元划分及各个侵蚀单元占 地面积统计见下表。 表 5-7 防治措施实施后扰动类型分类表 扰动类型 扰动特征 分类代号 侵蚀对象 无明显侵蚀 完全防治边坡 完全防治平台 1类 2类 稳定边坡 无流失平台 分类依据 措施防治稳定边 坡,侵蚀在轻度及 以下 、措施防治平台, 基本无流失 主要区域 线路塔基区完善 边坡 塔基区基础硬化及 防治平台、 塔基施工 临时占地防治平 台、人抬道路区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明显侵蚀 尚需完善措施边坡 尚需完善措施平台 3类 4类 土质边坡 裸露平台 部分裸露的土质边 部分裸露的土质平 坡,措施进一步完 台,措施进一步完 善后防治效果才能 善后防治效果才能 达到防治目标 达到防治目标 塔基区 塔基区、塔基施工临 时占地区、其它临时 占地区 33 5 土壤流失清理监测 表 5-8 防治措施实施后各侵蚀类型占地面积表 地表扰动类型划分结果(hm2) 项目组成及分区 无明显侵蚀 明显侵蚀 合计 1类 2类 小计 3类 4类 小计 塔基区 0.09 0.16 0.25 0.01 0.01 0.02 0.27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00 0.27 0.27 0.00 0.01 0.01 0.28 其它临时占地区 0.00 0.17 0.17 0.00 0.01 0.01 0.18 人抬道路区 0.00 0.22 0.22 0.00 0.01 0.01 0.23 合计 0.09 0.82 0.91 0.01 0.04 0.05 0.96 5.2.2 侵蚀模数确定 一、原地貌侵蚀模数确定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项目建设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 容许土壤流失量为 500t/(km2.a) ,项目区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 根据《水保方案》调查结果,项目建设前原地貌侵蚀模数取值如下: 。 表 5-9 原生土壤侵蚀模数表 分区 侵蚀单元面积(hm2)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 t/(km2·a) 塔基区 0.27 3200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28 1753 其它临时占地区 0.18 2381 人抬道路区 0.23 3032 合计 0.96 / 二、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推算 本项目监测组介入时,工程已完工多年,根据我公司以往开展类似工程的监 测结果和监测工作经验,结合批复水保方案对施工期侵蚀模数的预测结果,对工 程施工期的扰动侵蚀模数进行推算。 (1)类比工程 本次监测选择的类比工程为输变电项目,该工程现阶段已通过验收进入运行 阶段。两个工程线路内容相似,所处区域地形地貌、植被、降雨、土壤侵蚀类型、 施工扰动等情况基本相同。 (2)类比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结果 昭觉县城郊至解放沟 110kV 输变电工程于 2011 年 9 月开工,2012 年 9 月完 工,目前项目已验收。监测单位(四川省昭觉电力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 6 次进场监测。监测时段为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12 月。 34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表 5-10 昭觉县城郊至解放沟 110kV 输变电工程施工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扰动类型 项目 类比工程施工期侵蚀模数 t/(km2·a) 开挖面 堆填面 施工平台 4500 4800 4000 (3)本项目施工期个分区土壤侵蚀模数取值 类比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地貌、植被、降雨、土壤侵蚀类型、施工扰动等情 况基本相同,因此不对各分区施工期扰动侵蚀模数进行修正。最终确定本本项目 各监测分区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施工期不足一年的按占雨季长度的百分比确定 流失阶段。施工期扰动类型侵蚀模数取值见下表。 表 5-11 施工期扰动地表侵蚀模数取值表 扰动类型 分类代号 确定年均土壤侵蚀模数 t/(km2.a) 开挖面 1类 4500 堆填面 2类 4800 平台 3类 4000 (4)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模数推算 根据防治措施分类及监测结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工程特点、防治措施的 实施情况综合分析工程占地区防治措施实施之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并根据《土 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和对各建设区域现状调查结果及同类项目 监测经验对工程各建设分区的平均侵蚀模数进行取值。目前。本工程处于试运行 期(林草植被恢复期),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侵蚀模数按年均侵蚀模数表示(按 林草植被恢复期 1a 计) 。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侵蚀模数取值见下表。 表 5-12 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侵蚀模数取值表 防治措施分类 无明显侵蚀 明显侵蚀 确定土壤侵蚀模数 t/(km2.a) 完全防治边坡 450 完全防治平台 400 尚需完善边坡 750 尚需完善平台 700 5.2.3 土壤侵蚀量监测结果 5.2.3.1 原生土壤侵蚀量推算 根据 5.2.1 章节相关分析,结合工程建设工期,推测出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原 生土壤侵蚀量为 37.21t,原生土壤侵蚀量计算详见下表。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5 5 土壤流失清理监测 表 5-13 原生土壤侵蚀量计算表 序号 分区 占地面积 (hm2) 时段 侵蚀模数 t/(km2.a) 流失量 (t) 1 塔基区 0.27 1.50 3200 12.96 2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28 1.50 1753 7.36 3 其它临时占地区 0.18 1.50 2381 6.43 4 人抬道路区 0.23 1.50 3032 10.46 合计 0.96 37.21 5.2.3.2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推算 根据前文分析,各侵蚀单元类型根据施工进度和工期占雨季的比例,采用不 同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土壤流失量的分析、计算,工程施工期为 15 个月(2017 年 12 月开工,2019 年 2 月基本完工) ,其中主体施工经历 2018 年 1 个雨季,按 照雨季时长取 1.25a 来计算流失量,施工期水土侵蚀总量为 48.78t。施工期土壤 侵蚀量计算详见下表。 表 5-14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计算表 编 号 面积 (hm2) 侵蚀时 间 (a) 侵蚀模数 t/(km2.a) 小计 (t) 1 0.06 1.25 4500 3.38 2 0.04 1.25 4800 2.40 3 0.17 1.25 4000 8.50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3 0.28 1.25 4000 14.00 14.00 其它临时占地区 3 0.18 1.25 4000 9.00 9.00 人抬道路区 3 0.23 1.25 4000 11.50 11.50 48.78 48.78 项目 塔基区 合计 0.96 合计 (t) 14.58 5.2.3.3 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流失量推算 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本工程调试期间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按 0.25a) ,产生水土侵蚀量为 1.01t,平均侵蚀模 数为 421t/(km²·a) 。计算见下表。 表 5-15 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流失量计算表 分区 塔基区 塔基施工临 36 完全防治边坡 占地面积 (hm2) 0.09 侵蚀模数 t/(km2·a) 450 时段 (a) 0.25 侵蚀量 (t) 0.10 完全防治平台 0.16 400 0.25 0.16 不完全防治边坡 0.01 750 0.25 0.02 不完全防治平台 0.01 700 0.25 0.02 完全防治边坡 0.00 450 0.25 0.00 侵蚀单元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完全防治平台 占地面积 (hm2) 0.27 侵蚀模数 t/(km2·a) 400 时段 (a) 0.25 侵蚀量 (t) 0.27 不完全防治边坡 0.00 750 0.25 0.00 不完全防治平台 0.01 700 0.25 0.02 完全防治边坡 0.00 450 0.25 0.00 完全防治平台 0.17 400 0.25 0.17 不完全防治边坡 0.00 750 0.25 0.00 不完全防治平台 0.01 700 0.25 0.02 完全防治边坡 0.00 450 0.25 0.00 完全防治平台 0.22 400 0.25 0.22 不完全防治边坡 0.00 750 0.25 0.00 不完全防治平台 0.01 700 0.25 0.02 0.96 421 分区 侵蚀单元 时占地区 其它临时占 地区 人抬道路区 合 计 1.01 5.2.3.4 各扰动阶段土壤流失量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本工程因施工建设产生土壤流失总量为 49.79t,其中施 工期产生 48.78t,自然恢复期产生 1.01t。工程开工时直至监测结束时段内原生土 壤流失量为 37.21t,新增土壤流失量为 12.58t,详见下表。 表 5-16 工程土壤流失量汇总情况表 防治分区 施工期 防治措施实施后 流失总量 原生流失量 新增流失量 塔基区 14.28 14.58 12.96 1.62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14.00 14.29 7.36 6.93 其它临时占地区 9.00 9.19 6.43 2.76 人抬道路区 11.50 11.74 10.46 1.28 合计 48.78 0.30 0.29 0.19 0.24 1.01 49.79 37.21 12.58 5.3 取料、弃渣潜在土壤流失量 本工程建设未设置取料场和弃渣场,塔基等区域开挖的土石方临时堆放在塔 基施工临时占地区的临时堆土场。在建设过程中,临时堆土的时间较短,同时, 建设单位采取了临时覆盖、袋装土等措施,基本上不存在较大的水土流失。 5.4 水土流失危害 根据现场监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建设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且单个 基础产生的土石方量较小,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 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没有产生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 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项目运行初期(即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 在植被长势较差以及还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区域,水土流失的形式主要以自然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7 5 土壤流失清理监测 因素影响及人为扰动为主,但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必要性不能小视,遇到暴 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根据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项目运行初期(植被恢复期)的主要任务是加强 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植被长势差的区域应该及时进行补植补种。 经查阅监理资料,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未发生水土流失危害事件。 38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本项目建设期已结束,开始进入运行阶段,此次监测将对现阶段的六项指标 进行量化计算,检验项目区内水土保持工程是否达到治理要求,以便对工程的维 护、加固和养护提出建议。 项目涉及的会东县属金沙江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开发建 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 50434-2008)的规定,本工程防治标准等级按水 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建设类项目)制定相应的目标合理。规范标准以“年降水 量 400~600mm、侵蚀强度中度”为基准,根据项目特点及工程区自然条件进行 调整,本项目的线路工程经过山区,工程区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水土流失 强度等自然环境条件基本无差异,故统一确定防治目标。项目区年降雨量 1066.4mm,因此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在标准值的基础上提高 2;规范 标准以现状土壤侵蚀强度属中度为主的区域为基准,本工程水土流失控制比绝对 值定为 0.8。虽然本工程地貌为山地,但考虑到工程建设特点,规模小,弃土量 很小,拦渣率不考虑降低。 表 6-1 《水保方案》确定的防治标准 规范标准 按降水量 修正 按土壤侵蚀强 度修正 按地形修正 采用标准 防治指标 施 工 期 试运 行期 施工 期 施工 期 施 工 期 施工 期 试运 行期 扰动土地整治率(%) * 95 * 95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95 * 97 土壤流失控制比 0.7 0.8 0.7 0.8 拦渣率(%) 95 95 95 95 林草植被恢复率(%) * 97 * 97 林草覆盖率(%) * 25 * 27 调整因素 试运 行期 试运 行期 +2 +2 试运 行期 6.1 扰动土地整治率 扰动土地是指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挖损、占压、堆弃 用地,均以垂直投影面积计。扰动土地整治面积,指对扰动土地采取各类整治措 施的面积,包括永久建筑物面积。 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区内扰动土地面积共 0.96hm2。全区植被措施面积为 0.77hm2,复耕面积 0.18hm2,建筑物及硬化面积 0.01hm2。全区水土流失整治面 积为 0.94hm2,经统计计算,扰动土地整治率为 97.92%。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9 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表 6-2 扰动土地整治率计算表 扰动土地整治面积(hm2) 建筑物及 硬化面积 小计 监测值 (%) 0.01 0.26 96.30 0.03 0.28 99.77 0.03 0.15 0.18 99.98 0.23 0.22 0 0.22 95.65 0.96 0.75 0.18 0.94 97.92 防治分区 扰动面积(hm2) 植物 措施 塔基区 0.27 0.25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28 0.25 其它临时占地区 0.18 人抬道路区 合计 复耕 面积 0.01 6.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水土流失面积包括因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或诱发的水土流失面 积,以及项目建设区内尚未达到容许土壤流失量的未扰动地表水土流失的面积。 水土流失防治面积是指对水土流失区域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并使土壤流失量达到 容许土壤流失量或以下的面积,以及建立良好排水体系,并不对周边产生冲刷的 地面硬化面积和永久建筑物面积。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建设区扰动总面积为 0.96hm2,项目建设完工后项目 区内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 0.95hm2,实际治理达标面积为 0.93hm2,经统 计计算,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 97.75%。 表 6-3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计算表 扰动面积 (hm2) 水土流失 面积 (hm2) 建筑物硬 化面积 (hm2) 塔基区 0.27 0.26 0.01 塔基施工临时 占地区 0.28 0.28 其它临时占地区 0.18 人抬道路区 合计 防治分区 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 (hm2) 植物 措施 小计 0.25 0.25 94.69 0.03 0.25 0.28 99.86 0.18 0.15 0.03 0.18 99.78 0.23 0.23 0.00 0.22 0.22 97.04 0.96 0.95 0.18 0.75 0.93 97.75 0.01 工程 措施 监测值 (%) 6.3 拦渣率与弃渣利用情况 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监测结果,本工程实际土石方开挖 3 3 4186m(包含剥离表土 234m3) ,回填利用方量为 2811m(包含表土回填 234m3), 塔基区及塔基施工场地的挖方剩余土方 1375m3 在各塔基区周边就地整平。本工 程不布设弃渣场。土石方开挖堆放在施工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本项 40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目的拦渣率取 98%。 6.4 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为项目建设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 强度之比。 项目区容许土壤侵蚀模数为 500t/(km2·a) ,通过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 物措施的实施,以及主体工程的逐步完工植被恢复期结束后,项目建设区水土流 失得到有效抑制,项目建设区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421t/(km2·a),项目区的土 壤流失控制比为 1.19。 表 6-4 土壤流失控制比计算表 区域 项目建设区 容许侵蚀模数 t/(km2·a) 500 实际平均侵蚀模数 t/(km2·a) 421 监测值 1.19 6.5 林草植被恢复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为林草类植被面积与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比值,其中可恢 复林草植被面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分析论证确定的可以采取植物措 施的面积,不含国家规定应恢复农耕的面积。 根据监测结果,本工程实际扰动面积 0.96hm2, 项目区可恢复面积约 0.77hm2, 已实施绿化达标面积约 0.75hm2 ,通过计算得项目区内的林草植被恢复率为 97.22%。 表 6-5 林草植被恢复率计算表 塔基区 项目建设区面 积(hm2) 0.27 可恢复面积 (hm2) 0.26 已恢复达标面积 (hm2) 0.25 林草植被恢复 率(%) 94.69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28 0.25 0.25 其它临时占地区 0.18 0.03 0.03 人抬道路区 0.23 0.23 0.22 合计 0.96 0.77 0.75 99.84 98.67 97.04 97.22 防治分区 6.6 林草覆盖率 林草面积是指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区内所有人工和天然森林、灌木林和草地的 面积,不包含复耕面积。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建设区扰动面积 0.96hm2,复耕面 积 0.18hm2,工程已实施绿化达标面积为 0.75hm2,通过计算得项目区内的林草覆 盖率为 78.13%。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1 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表 6-6 林草覆盖率计算表 防治分区 项目建设区面积 (hm2) 已恢复达标面积(hm2) 林草覆盖率(%) 塔基区 0.27 0.25 92.59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 0.28 0.25 89.29 其它临时占地区 0.18 0.03 16.67 人抬道路区 0.23 0.22 95.65 合计 0.96 0.75 78.13 42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7 结论 7 结论 7.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水土流失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其强度也是动态变化的。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塔基区、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随着基础施工建设的开 工,地表扰动强度增加,水土流失强度增强;随着基础工程的结束,水土保持各 项措施的效益发挥,水土流失强度减小;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强度决定因素为降 雨,所以雨季的水土流失强度大于旱季。 本工程监测结合现阶段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技术规范》 (GB 50433-2008)本工程水土保持各项指标情况:扰动土地整治率达 到 97.9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 97.75 %,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 1.19,拦渣率 达到 98%,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 97.22%,林草覆盖率达到 78.13%,均达到了方 案目标值。 表 7-1 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防治标准 一级标准 方案目标值 实际值 达标情况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 95 97.92 达标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5 97 97.75 达标 土壤流失控制比 0.8 0.8 1.19 达标 拦渣率(%) 95 95 98.00 达标 林草植被恢复率(%) 97 97 97.22 达标 林草覆盖率(%) 25 27 78.13 达标 7.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建设单位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及时落实水土保 持措施,主要包括土地整治、复耕工程、植被恢复工程、覆盖等措施。 完成主要措施及工程量: (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 234m3, 覆土 234m3, 土地整治 0.69hm2,复耕 0.18hm2, 排水沟 900m(挖方 475m3)。 (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 0.77hm2。 (3)临时措施:袋装土 150.20m3,密目网 1290m2。 方案设计的措施基本落实到位,防治措施完善,设施质量合格,保土保水效 果显著,基本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防治目标;通过土地整治工程、临时防 护工程以及植物措施的综合治理,将有效拦截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沙,减轻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3 7 结论 对项目区的不利影响。通过植树种草,改善了项目建设区的林草覆盖率,可以减 少工程建设产生水土流失的影响,保护了项目区的环境质量。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实施后,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有效的防治了 水土流失。 7.3 存在问题及建议 监测组通过对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调查发现:本工程存在局部区域植被长势 较差,植被存在死亡现象。对建设单位提出以下建议。 (1)塔基区、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人抬道路区部分区域部分植被存在死 亡现象,部分地表裸露,建议对有植被恢复较差的区域进行补植补种。 (2)加强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保证其能正常有效的发挥 水土保持效益。 (3)本项目监测组介入时工程已基本完工,建议建设单位在以后项目中在 施工前期委托有监测资质或自主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7.4 综合结论 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保护,基本按照主体工程设计 的内容和《水保方案》设计实施各种预防保护措施。根据监测成果分析,可以得 出以下总体结论: (1)通过对全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项目建设期因工程建设施工不可避免 的扰动和破坏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原地貌增加了水土流失强度和程度。 (2)通过对各工程的分项评价,认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落实较好,特别是 绿化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项目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临时 措施和植物措施实施到位,对项目区以外的区域影响较小。 (3)各个分区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到位,项目建设区实现了《水保方案》 中提出的水土保持防治目标。 44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 附图及附件 8 附图及附件 8.1 附图 附图 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附图 2:工程线路总体布局及监测点位布置图; 附图 3: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示意图。 8.2 附件 附件 1:部分监测影像资料 附件 2:项目核准文件; 附件 3: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文件; 附件 4: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凭证。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5 8 附图及附件 附图 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46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附图及附件 附图2 工程线路总体布局及监测点位布置图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7 8附图及附件 附图3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示意图 48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 附图及附件 附件 1 部分监测影像资料 2#塔基-2019 年 5 月 3#塔基-2019 年 5 月 4#塔基-2019 年 5 月 5#塔基-2019 年 5 月 6#塔基-2019 年 5 月 7#塔基-2019 年 5 月 7#、8#塔基-2019 年 5 月 9#塔基-2019 年 5 月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9 8 附图及附件 50 10#塔基-2019 年 5 月 11#塔基-2019 年 5 月 12#塔基-2019 年 5 月 13#塔基-2019 年 5 月 14#塔基-2019 年 5 月 15#塔基-2019 年 5 月 16#塔基-2019 年 5 月 17#塔基-2019 年 5 月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 附图及附件 18#塔基-2019 年 5 月 19#塔基-2019 年 5 月 20#塔基-2019 年 5 月 21#塔基-2019 年 5 月 22#塔基-2019 年 5 月 23#塔基-2019 年 5 月 24#塔基-2019 年 5 月 25#塔基-2019 年 5 月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1 8 附图及附件 52 26#塔基-2019 年 5 月 27#塔基-2019 年 5 月 28#塔基-2019 年 5 月 29#塔基-2019 年 5 月 30#塔基-2019 年 5 月 31#塔基-2019 年 5 月 32#塔基-2019 年 5 月 33#塔基-2019 年 5 月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 附图及附件 34#塔基-2019 年 5 月 35#塔基-2019 年 5 月 36#塔基-2019 年 5 月 37#塔基-2019 年 5 月 38#塔基-2019 年 5 月 39#塔基-2019 年 5 月 40#、41#塔基-2019 年 5 月 42#塔基-2019 年 5 月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3 8 附图及附件 附件 2 项目核准文件 54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 附图及附件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5 8 附图及附件 56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 附图及附件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7 8 附图及附件 附件 3 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文件 58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 附图及附件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9 8 附图及附件 60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8 附图及附件 附件 4 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凭证 武汉林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