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台】这位与党同龄的上海百岁科学家 ....pdf
阿基米德 2021/7/23 这位与党同龄的上海百岁科学家 研发出首个被国外公司 仿制的中国新药 话匣子 2021-07-23 11:05 关注 2115 来源: 话匣子 作者: 上海电台记者李雪梅 他和中国共产党同龄,生日与中共一大召开同一天。今天,他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 他就是中国第一代临床麻醉学家、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光生研究 员。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2360636 1/7 2021/7/23 阿基米德 为了弘扬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 神,传承药物所“为民、执着、融合、自强”的新药精神,表达对丁光生先生的祝福与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2360636 2/7 2021/7/23 阿基米德 敬意,近日,上海药物所举行“向光而生——丁光生先生百岁华诞学术报告会”。在众人 的讲述中,这位百岁科学家以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谱写的一生渐渐清晰,他勇于创 新、“为国、为民”的精神让后辈敬仰。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2360636 3/7 2021/7/23 阿基米德 心怀报国志 丁光生先生是我国第一代麻醉学家、药理学家和编辑学家。幼年在家族影响下,他就 以科学救国为志,直至今日,他对家国振兴的深厚感情,仍溢于言表。 上世纪40年代,他留学海外,获国外多个机构的工作邀请。但一颗拳拳的爱国心促使 他毅然决然地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在丁光生撰写的《创新求实 艰苦奋斗 报效祖国》 一文中记载了他当时踏上祖国热土时的激动之情“在香港的英国军警的持枪监视下,换 小轮至九龙,再换火车至罗湖,走百米缓冲地带终于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当我提着 两个沉重的箱子走出罗湖火车站,第一次见到五星红旗时,经不住热泪盈眶。” 丁光生对祖国的拳拳深情,几十年间从未更改。在他看来,所谓“新药精神”不能脱 离“爱国”两字,他说:“只有把祖国放在心里,才能真正做出‘为国’、‘为民’的新药。”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2360636 4/7 2021/7/23 阿基米德 为民制新药 甘为“试药人” 回国后的丁光生选择了加入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药物所自1932年建所以来,一直 开展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当时国内没有药理研究室,只能把样品寄到国外进行药理 活性测试。一进所,丁光生就立即着手开展了药理研究室和动物房的筹建工作——这对 当时的药物所而言,是白手起家、平地起楼般的大工程。 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创业,丁光生先后领导筹建了国内最早的抗高血压和抗血吸虫病 药物研究室,研究所的药理研究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人才荟萃,在国内外享有一 定声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有大量的血吸虫病的病人,治疗这个病, 全世界多用锑剂,这种药须通过静脉注射,毒性大,有的病人刚注射完,就因毒性太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2360636 5/7 2021/7/23 阿基米德 强而丧命。丁光生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反复筛选研制,找到了安全强效的解药——二巯丁 二酸钠,一经推广应用,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在研制期间,丁光生还自告奋勇,成 了第一个临床试验的“病人”。199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此药在美国仿制 和临床使用,这是美国人第一次仿制和使用中国人发明的药。 转战编辑学 为中国学术界赢得国际话语权 晚年,丁光生倾心创办药理学期刊《中国药理学报》、《新药与临床》,自此又开始 人生的另一个辉煌阶段。他在担任《中国药理学报》主编期间,做了很多创新之举。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药理学报》创刊仅五年就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 引SCI收录,是早期被SCI收录的少数中国期刊之一。此后,该期刊多次被评为国家和 中国科学院期刊一等奖;《新药与临床》也多次被评为国家期刊一等奖。 岁月更迭,时光荏苒。而今的丁光生年届百岁,但留在大家的印象里的,依然是他挎 着书包,迎着晨光,雄赳赳、气昂昂迎面走来的画面,给人鼓舞,予人力量,一如他 始终坚信且践行的人生哲学:“珍惜光阴,艰辛创业,其乐无穷”……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李雪梅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2360636 6/7 阿基米德 2021/7/23 实习编辑:崔佳欣 责任编辑:朱颖 点赞 评论 全部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话匣子 更多精彩都在这里 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236063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