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医专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说明(发言稿).doc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说明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优质医学高等教育, 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2010 年 9 月,学校 决定对现行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校领导的高 度重视下,在各教学部门和各专业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通过问卷调查、市场调研、走访医院专家等多种途径,进行 了多次修改,召开了四次专题会议,历经三个多月,基本形 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经 2011 年 2 月 15 日校常委会研究 通过,现就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作以下说明。 一、现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 我校现行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由培养目标、培养 要求、课时分配、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计划进程、毕 业实习、毕业考核等方面组成。总的来看,现行的各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对稳定教学秩序、培养医药卫生人才起到了很好 的保障作用,但还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太明确,培养要求不够 具体,课程比例不尽合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相对脱节, 课时总量过于偏大等弊端。在现行教学计划中,9 个专业两 年总学时基本都在 1900~2200 学时之间,周学时在 30~35 学时之间,三年总学分在 180 学分以上,超过国家规定年学 分 40 学分的标准,学生每天上课 7-8 节,大部分学生反映 1 课程负担过重,几乎没有消化知识、自主学习的时间。 二、修订目的 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高等教育、 职业特征、医学行业的特点,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文 化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医药卫生 及相关行业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 应用性医药卫生专门人才。 三、修订原则 1.坚持高等职业教育与医药卫生行业相结合的原则。 2.突出办学特色和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坚持“必须 为本,够用为度,服务专业”的原则。 3.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 即按照“厚基础、强技能”的要求,从专业层面考虑三年制 医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中充分体现对医学 人才培养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学 内容一定要体现为专业服务的原则,从该专业就业岗位所需 要的能力出发,演绎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明确培养学 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所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同时要考虑教 育教学过程中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 培养专科层次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较高职业技能的、 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专门人才。 4.加大医教结合力度,增加见习时间,保证见习和实 2 习质量,让学生更早接触一线临床工作环境,增强岗位适应 能力,逐步建立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相结 合的,“理论--实践--技能”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四、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就业岗位和 就业方向、主干课程、人才培养执行表(课程比例表、教学 环节分配表、教学计划进程表、集中实践进程表)、毕业实 习及毕业考核或论文设计及答辩、毕业等方面组成。其特点 是: 1.总学时有所下降,校内学习两年的必修课基本控制在 1800 学时以内,学生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由原来的 180 学分 降到 150 学分左右,比国家的建议学分还高 30 学分(原方 案要高 60 学分)。 2.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行学分制,学生所完成的课 2. 程学分除由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实习学分外,还增加 了综合素质拓展学分。新增的综合素质拓展为 8 个学分,属 于第二课堂,由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班主任等负责组 织实施、考核和认定。 3.减少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学时与门次,选修课实 行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区别对待。 4.模块与类型 课程模块主要由通识教育(公共课)和 专业教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课程模块组成,课程 3 性质分必修、选修、实习和综合素质拓展四种类型,培养模 式继续采取 2+1 模式,有些专业可试行 1.5+0.5+1 的模式。 五、执行说明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为确保 培养目标的实现,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可根据社会发展及医 药卫生行业的需要,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其最终解释权在教务处。我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从 2010 级 开始试行,2011 级全面实施。2009 级继续按原方案执行。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4

平凉医专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说明(发言稿).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