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好翠, 乐军, 陈光文*, 袁权.降膜微反应器中CO2化学吸收过程传质行为. 化工学报. 2010, 61(3), 635-641..pdf
檭殐 第 61 卷 第 3 期 2010 年 3 月 檭檭檭檭檭檭殐 檭檭殐 研究简报 化 工 学 报 Vo l .61 No .3 Ma r ch 2010 CIESC J ou r na l 降膜微反应器中 犆犗2 化学吸收过程传质行为 檭檭檭檭檭殐 张好翠1,2 ,乐 军1 ,陈光文1 ,袁 权1 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3;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关键词:降膜吸收;气相传质系数;微反应器;微通道 中图分类号:TQ02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1157 ( 2010)03-0635-07 犕犪 狊 狊狋 狉 犪狀 狊 犳 犲 狉犫 犲犺犪 狏 犻 狅 狉 狊犻 狀狆狉 狅 犮 犲 狊 狊狅 犳犮犺犲犿犻 犮 犪 犾犪犫 狊 狅 狉狆 狋 犻 狅狀 狅 犳犆犗2犻 狀犳 犪 犾 犾 犻 狀犵犳 犻 犾犿 犿犻 犮 狉 狅 狉 犲 犪 犮 狋 狅 狉 狊 , 犣犎犃犖犌 犎犪 狅 犮狌 犻1 2 ,犢犝犈犑狌狀1 ,犆犎犈犖 犌狌犪狀犵狑犲狀1 ,犢犝犃犖 犙狌犪狀1 1 ( 犇犪 犾 犻 犪狀犐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狅犳 犆犺犲犿犻 犮犪 犾犘犺狔狊 犻 犮 狊,犆犺 犻 狀犲 狊 犲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犛犮 犻 犲狀犮 犲 狊,犇犪 犾 犻 犪狀116023,犔犻 犪狅狀 犻 狀犵,犆犺 犻 狀犪; 犌狉犪犱狌犪 狋 犲犛犮犺狅 狅 犾狅犳 犆犺 犻 狀犲 狊 犲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犛犮 犻 犲狀犮 犲 狊,犅犲 犻 犻 狀犵100049,犆犺 犻 狀犪) 犼 2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Ga spha s ema s st r ans f e ri nf a l l i ngf i lm mi c r o r e a c t o r s( FFMRs)wi t ht heabso r t i ono fCO2i n t o p aqueousso l u t i onso fNaOH wa si nve s t i t ed .Theove r a l lga s s ema s st r ans f e rcoe f f i c i en ti nc r e a s e swi t h ga pha NaOHconc en t r a t i on,bu tde c r e a s e sa st heconc en t r a t i ono fCO2i nc r e a s e s .The r eex i s t sanen t r anc ee f f e c t, h i nde r i ngt hema s st r ans f e r,wh i chi sc aus edbyt hede advo l umef o rga s s ef l owi nt hega schambe ri n pha FFMRs .Theen t r anc ee f f e c tha sal a r rimpa c ti nasho r t e rFFMR owi ngt ot her e l a t i ve l a rgede ad ge yl vo l umewi t hr e spe c tt ot ha to fga schambe r .A de c r e a s ei nt hedep t ho fga schambe rf a c i l i t a t e st he ma s s t r ans f e rpr oc e s s .The r e f o r e,t hega s s een t r anc eo rgeome t r ft hega schambe rshou l dbede s i pha yo gned appr opr i a t e l or educ et heen t r anc ee f f e c tandimpr ovet hema s st r ans f e r. yt 犓犲 狉 犱 狊:f a l l i ngf i lmabs o rp t i on;ga spha s ema s st r ans f e rcoe f f i c i en t;mi c r o r e a c t o r;mi c r ochanne l 狔狑狅 引 言 应器已用于直接氟化 [2]、催化 加 氢 [3]、 吸 收 [4]、 光 催化氯化 [5]以及臭氧化 [6]等反应过程的研究。 切相关 [1]。降膜微反应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气液 微 接 [] Zan f i r等 4 模 拟 了 降 膜 微 反 应 器 CO2 化 学 吸 收过程,认 为 气液 传 质 阻 力 主 要 在 液 膜; 相 同 气 触设备,因其通道特征尺寸为微米量级,具有优良 相流量条件下,气室深度并 不 影响 CO2 的 转 化 率。 的传热、传质特性,在气体吸收、气液或气液固 多相反应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降膜微反 [] Al Rawa shdeh 等 7 研 究 了 降 膜 微 反 应 器 中 的 液 相 分布特性 和 微 通 道 润 湿 性 及 形 状 对 反 应 过 程 的 影 气体吸收过程效率与气液接触器的几何结构密 2009-06-26 收到初稿,2009-12-27 收到修改稿。 犚犲 犮 犲 犻 狏 犲 犱犱犪 狋 犲:2009-06-26. 联系人:陈光文。 第 一 作 者:张 好 翠 ( 1979—), 女, 博 士 研 犆狅 狉 狉 犲 狊 犻 狀犵 犪狌 狋 犺狅 狉: Pr o f. CHEN Guangwen, gwchen @ 狆狅狀犱 究生。 d i cp .a c .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项 目 ( 20676129); 国 家 高 技 术 犉狅狌狀犱犪 狋 犻 狅狀犻 狋 犲犿:suppo r t ed byt he Na t i ona l Na t ur a lSc i enc e 研究发展计划项 目 ( 2007AA030206);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Founda t i on o f Ch i na ( 20676129),t he Hi t e ch Re s e a r ch and gh 划项目 ( 2009CB219903)。 Deve l opmen tPr og r amo fCh i na ( 2007AA030206)andt heNa t i ona l Ba s i cRe s e a r chPr og r amo fCh i na ( 2009CB219903). ·636 · 化 工 学 报 第 61 卷 响,建立了 CO2 吸 收 过 程 的 传 质反 应 模 型, 模 拟 触完成吸收反 应。 测 定 气 相 出 口 尾 气 流 量 与 组 成, 了气室深 度 对 转 化 率 的 影 响, 其 结 论 与 Zan f i r等 分析液相出口中 CO2 吸收 量。实 验 于 室 温 下 进 行, [] 的类似。然而 Mh i r i等 8 研究发现 气 室 深 度 的 减小 物性参数列于表 2。 [ 9] 有利于吸收过程。Commenge等 实验 测 量 了 降膜 微反应器中的气相停留时间分布,并模拟了气相混 2 降膜微反应器中的传质公式推导 合特 性, 建 立 了 Reyno l ds 数 为 30~110 范 围 内 的 气相传质 关 联 式。Schus t e r等 气相中 CO2 通 过 气液 界 面 扩 散 进 入 液 相 与 [ 10] 模拟了微通道中 NaOH 发 生 反 应。 本 实 验 条 件 下, 液 相 主 体 CO2 浓度为 0。假设气液相界面是平的,对图 1 所示的 犚犲<30 的气相传质系数与 犚犲 间的关系。目 前 报 道 的关于降膜微反应器内气相传质过程研究大多基于 气相微单元进行质量衡算,建立如下微分方程式 模拟,实验研究较少,且结论并不一致。在前期工 作中 犢 = 犓G犘 -狀N2d [ 11] ,作者开展了降膜微 反 应 器 内 的 液 膜 流 型、 犢 犠d 犺 1+犢 ( 1) 犘犌N2 其中,犢 为 CO2 与 N2 的 摩 尔 比,狀N2 = ;边 犚犜 界条件为:犺=0,犢 =犢in;犺=犔,犢 =犢out; 积 分 成膜临界流量、 液 泛 现 象 及 液 侧 传 质 系 数 等 研 究。 本文将采用 CO2N2 混合气,NaOH 溶液为吸收剂 进行气液传质 实 验 考 察 降 膜 微 反 应 器 内 的 气 相 传 质特性,为降膜微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提供气相传质 可得气相总传质系数 方面的理论依据。 犓G = 犌N2 犚犜犠犔 (犢 -犢 +ln犢犢 ) i n i n ou t ( 2) ou t 1 CO2 吸收实验 设计了 4 种 降 膜 微 反 应 器 ( FFMR Ⅰ ~ Ⅳ ), 微通道深 0 .3 mm、 宽 1 mm, 通 道 数 量 为 20。 气 室形状为长方形空腔,具体 尺 寸 列 于 表 1, 其 基 本 结构和 实 验 流 程 见 文 献 [ 11]。N2 、CO2 分 别 经 质 量流量控 制 器, 并 经 混 合 器 混 合 后 形 成 气 相 混 合 气,采用皂沫流量计和色谱标定其流量和组成。开 始实验时,先 将 NaOH 溶 液 泵 送 入 降 膜 微 反 应 器 图 1 气相中的传质微单元 的微通道内以形成降液 膜, 流 量 大 于 5 ml· mi n-1 F i .1 El emen tc e l lo fma s st r ans f e ri nga spha s e g 以避免 液 膜 破 裂 [11]。 待 形 成 稳 定 降 液 膜 后, 再 将 根据 气 相 总 传 质 系 数、 液 相 传 质 系 数 犽L 、 气 混合气压送入降膜微反应器的气室,与液膜接 相传质系数 犽G 和 化 学 反 应 增 强 因 子 的 关 系 式 得 表 1 降膜微反应器的结构尺寸 到气相传质系数,即 犜犪犫 犾 犲1 犉犉犕犚狊狑犻 狋 犺犱 犻 犳 犳 犲 狉 犲狀 狋犵 犲 狅犿犲 狋 狉 犻 犮 犪 犾狊 犮 犪 犾 犲 FFMR /mm Le ng t ho fph a s ec o n t a c t /mm De t ho fg a sc h amb e r p Ⅰ 40 1 .45 Ⅱ 60 1 .45 Ⅲ 80 1 .45 Ⅳ 60 3 .0 1 1 1 = + 犓G 犽G 犎犽L ( 3) 式中 犎 为 CO2 在水溶液中的饱和溶解度系数,其 值列于表2。在本实验条件下,CO2 在 NaOH 溶液中 的吸 收 反 应 的 速 率 方 程 为:狉=犽OH- 犆OH- 犆CO2 。其 [ ] 中,二级反应速率常数 犽OH- 可 用 Poho r e ck i等 14 表 2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物性 犜犪犫 犾 犲2 犘犺狔 狊 犻 犮 犪 犾狆 狉 狅狆 犲 狉 狋 犳狊 狅 犾 狌 狋 犻 狅狀狌 狊 犲 犱犻 狀狋 犺 犻 狊狑狅 狉犽 狔狅 犽OH- ② ① 犆OH- 犇③ ×109 /m2·s-1 μ /μPa·s ρ /kg·m-3 /mo l·L 犎 /kmo l·m-3·a tm-1 0 .5 0 .028 10696 1 .85 0 .962 1019 .4 0 .9 0 .025 12843 1 .75 1 .137 1041 .5 -1 3· /m -1· -1 kmo l s l cu l a t edbyRe f. [ 12]; ② Se eSe c t i on2; ③ Ca l cu l a t edbyRe f . [ 13]. ① Ca No t e:1a tm=101325Pa. 第3期 张好翠等:降膜微反应器中 CO2 化学吸收过程传质行为 ·637 · 的关 联 式 计 算 得 出。 本 实 验 的 液 相 停 留 时 间 在 加导致 CO2 在 液 相 中 的 扩 散 系 数 减 小, 从 而 增 大 0 .37~2 .2s之间,满足以下条件 液相的传 质 阻 力 [11]。 图 3 给 出 了 相 同 降 膜 微 反 应 L CO2 槡犇 犽 = L OH- 犆OH- 犽L 1,犽OH-犆OH-狋≥ 20 因此,反应遵循快速反应机理 ( 4) [ 15] ,故有 器中 气 相 总 传 质 系 数 随 吸 收 液 中 NaOH 浓 度 变 化 的关 系,犓G 随 NaOH 浓 度 增 加 而 增 加。 综 上 分 析,溶液黏度的增加带来的传质阻力效应远小于化 ( 5) 学反应的 促 进 作 用。 同 时 可 见,犓G 随 犚犲L 的 增 大 其中,CO2 在水溶液中的扩 散系 数 列 于 表 2。 将 式 ( 3)代入式 ( 1) 并结合式 ( 5) 可得气相传质系数 逐渐增加。随着 犚犲L 增大,增 加了 液 相传 质 系 数 和 的计算式 随着 犚犲L 增 大, 液 相 中 NaOH 消 耗 量 相 对 减 小, 犇CO2犽OH-犆OH- L犽L = 槡 犢= -狀N2d 1 1 + 犽G 犎 1 犘 犢 犠d 犺 1+犢 ( 6) L CO2 犇 槡 犽OH-犆OH- 式 ( 6)中 OH- 的浓度 犆OH- =犆OH- ,in-2 狀N2 ( 犢0-犢), 基于边界条件积分求得 犽G 。 3 结果与讨论 3 1 降膜微反应器中的 犆犗2 转化率 相界面 积, 从 而 促 进 液 相 侧 的 传 质 [11,16]; 此 外, 整个微反应器中的反应速率较高,液相吸收能力较 强。因此,犚犲L 增大,气液传质能力增强。 实验所测定 的气相总传质系数要高于传统反应 器2~3 倍,例如,对 于 犆NaOH =1 mo l·L-1 的 溶 液, 降膜微反应器在 犚犲G <3 0 时,犓G 可达 ( 8×1 0-1) ~ ( 10×10-7)mo l·Pa-1 ·m-2 ·s-1 ,而传统填充床 [ ] 反应器中的 犓G 小于4×1 0-7 mo l·P a-1·m-2·s-1 17 。 图 2 所示为 3 种尺寸的 降膜 微 反 应 器 ( FFMR Ⅰ~Ⅲ ) 中 CO2 的 转 化 率。 可 见, 气 相 流 量 一 定 时,各微反应 器 中 CO2 转 化 率 随 液 相 流 量 的 增 加 而略有升高,这主要源于液相传质过程的改善。并 且,随着反 应 器 长 度 增 加, 气液 接 触 时 间 增 加, 传质更 充 分, 因 此 转 化 率 提 高。 在 FFMR Ⅲ 中, 气相流 量 为 125 ml· mi n-1 时,CO2 的 转 化 率 高 于 80% 。 图 3 液相 NaOH 浓度对 犓G 的影响 F i .3 Ef f e c to fl i i dpha s eNaOHc onc en t r a t i onon犓G g qu [ FFMR Ⅱ ,犙G =125ml·mi n-1 ,12% ( vo l)CO2 ] 3 3 气相浓度对 犓犌 的影响 图 4 给出了两种降膜微反应器中,CO2 浓度对 气相总传质系数的影响。可见,随着气相浓度的升 高,气相总传质系数减小。这主要是由于气相浓度 较高时,液相 中 NaOH 沿 降 膜 微 通 道 轴 向 的 浓 度 图 2 不同降膜微反应器中 CO2 的转化率 下降变化明显,后续的吸收速率显著降低,导致气 F i .2 Conve r s i ono fCO2i nd i f f e r en tFFMRs g 相总传质系数下降。这同时也说明了液相传质阻力 [ 犙G =125ml·mi n-1 ,犆NaOH =0 .9mo l·L-1 , 的大小对整个吸收传质过程的影响很大。 12% ( vo l)CO2 ] 3 2 液相浓度和流动状况对 犓犌 的影响 3 4 进口效应对 犓犌 的影响 图 5 所示 为 125、375 ml· mi n-1 的 气 相 流 量 NaOH 溶液 浓 度 增 加 不 仅 增 加 反 应 速 率, 而 条件下,降膜微反应器的长度对气相总传质系数的 且本征反 应 速 率 常 数 也 增 加, 从 而 加 快 了 吸 收 速 影响。由图可见,犓G 随 膜 微 反 应 器 长 度 增 加 而 增 大。这与传统反应器中的传质行为不同,原因在于 率。但随着 NaOH 溶 液 浓 度 的 增 加, 溶 液 黏 度 增 ·638 · 化 工 图 4 气相浓度对 犓G 的影响 F i .4 Ef f e c to fCO2 c onc en t r a t i ono fga spha s eon犓G g ( 犙G =125ml·mi n-1 ,犆NaOH =0 .9mo l·L-1 ) 降膜微反应器中的气室呈扁长方体结构,随着气相 流量增加,进口两侧易形成循环流动 [9],本文 认 为 这将导 致 死 区 的 形 成, 不 利 于 气 相 传 质 的 进 行 , 即在气室中存在进口效应。在较 短 的 降 膜 微 反 应 器中,进口 效 应 影 响 区 域 与 气 室 面 积 相 比 较 大, 对气相传质的作用强烈。而在较 长 的 降 膜 微 反 应 器中,进口效应相对减小,从 而 出 现 图 中 所 示 的 现象。 图 6 为气相流量对 犓G 的影响。在 FFMR Ⅱ 中 学 报 第 61 卷 图 5 微反应器长度对不同降膜微反应器中的 犓G 的影响 F i .5 Ef f e c to fl eng t ho fFFMRon犓G a t g d i f f e r en tga sf l owr a t e [ 犆NaOH =0 .9mo l·L-1 ,12% ( vo l)CO2 ] 质过程的不利影响 占 主 导 地 位, 导 致 犓G 随 着 气 相 流量的增加而 变 化 不 大。 而 FFMR Ⅲ 中 气 室 长 度 稍长,高气相流量下死区所占气室的体积份额相对 较小,此时气体流速增加所引起的传质促进作用成 为主要控制因素,因 此 犓G 随 气 相 流 量 的 增 加 而 略 有增加。综上,要设计合理的降膜微反应器长度或 进口方式,以减小气相传质的进口处的循环流动等 进口效应对传质的影响。 犓G 随气相流量 的 增 加 变 化 不 明 显 [图 6 ( a)], 但 3 5 气室深度的影响 图 7 比较了气室 深 度 变 化 对 犓G 的 影 响。 实 验 在 FFMR Ⅲ 中,犓G 随气相流量 的 增 加 却 略 有 增 加 结果表明, 所 考 察 的 流 量 范 围 内,犓G 随 气 室 深 度 [图 6 ( b)]。由上面的讨论 可知,气 相 流 动 过 程 存 减小而增大。相同气相流量条件下,气相停留时间 在进口效应。小流量条件下,气相流动处于光滑的 随气 室 深 度 而 变, 但 气 相 的 流 体 力 学 状 况 不 变 层流状态,死区面积较小,对传质影响较小;气相 流量增大时,传质系数提高,同时由于出现循环流 ( 犚犲 几乎不 变)。 气 相 停 留 时 间 长 短 将 影 响 传 质 过 程,当气室深 度 由 1 .45 mm 增 加 到 3 mm 时, 气 形成死区,进而阻碍传质过程,这两种因素共同作 相在径向分子扩散的距离加倍,流速减小不利于传 用决定了 犓G 随气相流量的变化规律。在 FFMR Ⅱ 质。但是,气室深度减小,气室中更易发生液泛现 中,气室长度较短,高气相流量下死区的存在对传 象 [11],因此气室深度的减小有一限度。 第3期 张好翠等:降膜微反应器中 CO2 化学吸收过程传质行为 图 6 气相流量对不同降膜微反应器中的 犓G 的影响 F i .6 Ef f e c to fga spha s ef l owr a t eon g 犓Gi nd i f f e r en tFFMRs [ 犆NaOH =0 .9mo l·L-1 ,12% ( vo l)CO2 ] 3 6 气相传质系数 图 8 为 气 相 流 量 对 气 相 传 质 系 数 犽G 的 影 响。 FFMR Ⅱ 中, 气 相 流 量 增 大 时, 气 相 传 质 系 数 反 而下降,因降膜微通道较短,气室内死区的存在对 传质过 程 的 阻 碍 作 用 显 著;FFMR Ⅲ 中, 由 于 降 ·639 · 图 7 气室深度对 犓G 的影响 F i .7 Ef f e c to fga schambe rdep t hon犓G g [ 犆NaOH =0 .9mo l·L-1 ,12% ( vo l)CO2 ] 4 结 论 本文以 CO2N2 混合气在 NaOH 溶液中的化学 吸收为体系,考察了降膜微反应器中的气相传质特 性,得到以下结论。 膜微通道较长,死区影响相对较弱,气相流量增加 ( 1)降膜微反应器中气相总 传 质系 数 明 显 高 于 传统反应器,是其 2~3 倍, 且 气 相 总 传 质 系 数 随 后传质过程 的 改 善 起 主 导 作 用, 因 而 犽G 随 气 相 流 液相 NaOH 浓度及液相 犚犲L 的增加而增大。 量的增加而提 高 [图 8 ( b)]。 同 时 比 较 两 个 降 膜 ( 2) 降膜微反应器中由于死体积的形成,气相 流动存在 进 口 效 应,不 利 于 传 质。 气 相 流 量 增 加, 微反应器中的 犽G ,在 大 流 量 条 件 下 FFMR Ⅱ 中 的 犽G 要小于 FFMR Ⅲ 的 值, 同 样 说 明 了 较 短 的 气 室 中死区体积占的比重较大。 强。在较 短 的 降 膜 微 反 应 器 中, 进 口 效 应 更 加 强 图 9 为 FFMR Ⅱ 中 不 同 气 相 流 量 条 件 下, 气 烈。气室深度减小,传质距离变短,有利于气相传 相传质系数 犽G 及 总 传质系数 犓G 随 液 相 犚犲L 的 变 化 质。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气相进口方式或气室几何 趋势。由图可见,犽G 比 犓G 约大 2~8 倍,尤其当液 尺寸以消除进口效应的影响,促进传质。 相较高时,差距更明显。对于本文采用的其他型式 的降膜微反应器,也存在类似结果。这表明在实验 ( 3) 在实验获得的气相总传质系数数据的基础 上,计算得到了气相传质系数。在本实验的多数操 条件下,传质过程主要受液相传质控制,但气相传 作范围内, 气 相 传 质 系 数 与 总 传 质 系 数 相 比 约 高 质阻力不可忽略。 2~8倍,表明液相传质阻力是整个传质过程的控制 死体积所 占 气 室 体 积 的 比 率 增 加 导 致 进 口 效 应 增 ·640 · 化 图 8 不同降膜微反应器中气相流量对 犽G 的影响 F i .8 Ef f e c to fga spha s ef l owr a t eon犽G g [ 犆NaOH =0 .9mo l·L-1 ,12% ( vo l)CO2 ] 步骤,但是气相阻力不能忽略。 工 学 报 第 61 卷 图 9 传质系数随 犚犲L 的变化 F i .9 Ef f e c to f犚犲L onma s st r ans f e rc oe f f i c i en t s g [ FFMR Ⅱ ,12% ( vo l)CO2 ,犆NaOH =0 .9mo l·L-1 ] 犢 ———CO2 与 N2 的摩尔比 狕———离子价数 符 号 说 明 犆———浓度,mo l·L-1 犇———扩散系数,m2 ·s-1 犱G ———气室深度,m 犌———气体流量,m3 ·s-1 犎 ———饱和溶解度,mo l·m-2 ·Pa-1 犓G ———气相总传质系数,mo l·Pa-1 ·m-2 ·s-1 μ———黏度,Pa·s -3 ρ———密度,kg·m δ———液膜厚度,m 下角标 G———气相 i n———进口 L———液相 ou t———出口 犽G ———气相传质系数,mo l·Pa-1 ·m-2 ·s-1 犽L ———液相传质系数,m·s-1 犽OH- ———反应速率常数,m3 ·mo l-1 ·s-1 犚犲 犳 犲 狉 犲狀犮 犲 狊 [ 1] Uch i i t a H, Ohmur a R, Mo r i Y H. Ga s yama K, Mi g -1 犼———流体表观速率,m·s abs o r t i oni n t o“ s t r i ng o f be ads”l i i df l ow wi t hchemi c a l p qu 犔———气室长度,m r e a c t i on:app l i c a t i ont oc a r bond i ox i des epa r a t i on . 犐狀 狋.犑. -1 狀———摩尔流量,mo l·s 犘———总压,Pa 犚———气体常数,Pa·m3 ·mo l-1 ·K-1 犚犲L ———Reyno l ds数 ( 犚犲=ρ δ狌/μ) 犠 ———相界面宽度,m 犎犲犪 狋犕犪 狊 狊犜狉犪狀.,2003,46:457 [ 2] J ahn i s ch K, Ba e r ns M, He s s e l V, Ehr f e l d W, Have rkamp V, Lwe H, Wi l l e C, Gube r A. Di r e c t / f l uo r i na t i ono ft o l ueneus i nge l emen t a lf l uo r i nei nga s l i i d qu mi c r o r e a c t o r s . 犑狅狌狉狀犪 犾 狅犳 犉犾 狌狅 狉 犻 狀犲 犆犺犲犿犻 狊 狋 狉狔, 2000, 105:117 第3期 [ 3] Yeong K K, Gav r i i l i d i s A, Zap f R, He s s e l V. /mi c r o channe l smi c r o r e a c t o r .犆犺犲犿.犈狀犵. t r anspo r ti nmi n i 犚犲 狊.犇犲 狊 .,2008,86:527 [ 11] Zan f i r M, Gav r i i l i d i s A, Wi l l e C, He s s e l V. Ca r bon Hyd r odynami c sand ma s st r ans f e ro fga s l i i df l ow i na qu f a l l i ngf i lm mi c r o r e a c t o r . 犃犐犆犺犈犑.,2009,55:1110 [ 12] i ve i r aJV. So l ub i l i t fc a r bond i ox i dei nb i na r C,Ol yo yand Ehr i ch H, L i nke D, Mo r chwe i s K, Ba e r ns M, gens t e r na r x t ur e s wi t he t hano l and wa t e r . 犉犾 狌 犻犱 犘犺犪 狊 犲 y mi J ahn i s ch K. 犈狇狌 犻 犾 犻 犫 狉.,2006,245:193 App l i c a t i on o f mi c r o s t r uc t ur ed r e a c t o r t o chemi c a l ch l o r i na t i on pho o f [ 13] wi t hc omp l exchemi c a lr e a c t i onsi nga s l i i ds t ems:two qu ys S t e i n f e l d t N, Abda l l ah R, Di nge r d i s s en U,J ahn i s ch K. s t epr eve r s i b l er e a c t i onswi t hun i ts t o i ch i ome t r i candk i ne t i c Oz ono l i so fa c e t i ca c i d1 v i ny l hexy le s t e ri naf a l l i ngf i lm ys .,2000,76:127 o r de r s . 犆犺犲犿.犈狀犵.犑 [ 14] Al Rawa shdeh M, He s s e l V, Lob P, Mev i s s en K, mi c r o r e a c t o rba s ed onr e a l i s t i cchanne landf i lm p r o f i l e s . Poho r e ck i R, Mon i uk W. Ki ne t i c so fr e a c t i on be twe en c a r bon d i ox i de and hyd r oxy li ons i n aqueous e l e c t r o l t e y 犻 .,1988,43:1677 s o l u t i ons . 犆犺犲犿.犈狀犵.犛犮 [ 15] Do r a i swamyLK,Sha rmaM M. He t e r ogeneousRe a c t i ons: 犆犺犲犿.犈狀犵.犛犮 犻 .,2008,63:5149 Ana l i s, Examp l e s, and Re a c t o r De s i . New Yo rk: ys gn Mh i r i N, Monn i e r H, Fa l k L . Mi c r o s t r uc t ur ed c l e an J ohn Wi l ey & Sons,1984 r o c e s s de s i l i c a t i on f o r p gn: app [ 9] Bha tR D V,Ku i r sJA M,Ve r s t e egGF . Ma s st r ans f e r pe 犻犿犻 犪,2002,56:647 a l ky l a r oma t i c s . 犆犺 Schon f e l dF . Ps eudo 3 D s imu l a t i on o faf a l l i ng f i lm [ 8] Da lmo l i nI,Skov r o i nsk iE,B i a s iA,Co r a z z aM L,Da r i va 犆犺犲犿犻 狊 狋 狉狔 犚犲 狊 犲犪狉 犮犺,2005,44:1742 狅 犮 犲 狊 狊犚犲 狊.犇犲狏 .,2007,11:1025 mi c r o r e a c t o r . 犗狉犵.犘狉 [ 7] Zhang Hao cu i,Chen Guangwen, YueJun, Yuan Quan . d i ox i deabs o r t i oni naf a l l i ngf i lm mi c r o s t r uc t ur edr e a c t o r: p t e chno l ogy f o r t he [ 6] Schus t e r A, Se f i ane K, Pon t on J . Mu l t i s e ma s s pha 犻 ., mi c r o s t r uc t ur ed f a l l i ng f i lm r e a c t o r . 犆犺犲犿.犈狀犵.犛犮 expe r imen t s and mode l i ng . 犐狀犱狌 狊 狋 狉 犻 犪 犾 牔 犈狀犵犻 狀犲 犲 狉 犻 狀犵 [ 5] [ 10] Expe r imen t a ls t ud i e so fn i t r obenz ene hyd r ogena t i on i na 2004,59:3491 [ 4] ·641 · 张好翠等:降膜微反应器中 CO2 化学吸收过程传质行为 VOC // t r e a tmen t [ 16] Cr aus eJC,Ni euwoud tI . Ma s st r ans f e ri nasho r twe t t ed Pr o c e ed i ngsi nt he 1s tI n t e r na t i ona l Cong r e s s on Gr e en e c omponen t s . 犐狀犱狌 狊 狋 狉 犻 犪 犾 牔 wa l lc o l umn (Ⅰ ): Pur SFGP).Tou l ous e,Fr anc e,2007 Pr o c e s sEng i ne e r i ng ( 犈狀犵犻 狀犲 犲 狉 犻 狀犵犆犺犲犿犻 狊 狋 狉狔 犚犲 狊 犲犪狉 犮犺,1999,38:4928 CommengeJM,Obe i nT,Gen i nG,Fr ambo i s i e rX,Rode [ 17] Ar oonwi l a s A, Ve awab A, Ton t iwa chwu t h i ku l P . S,Schanen V,P i t i o tR, Ma t l o s z M.Ga s s er e s i denc e pha Behav i o ro ft he ma s s t r ans f e rc oe f f i c i en to fs t r uc t ur ed t imed i s t r i bu t i oni naf a l l i ng f i lm mi c r o r e a c t o r . 犆犺犲犿. 犈狀犵. o r be r s wi t hchemi c a lr e a c t i ons . 犐狀犱. ck i ngsi n CO2 abs pa 犛犮 犻 .,2006,61:597 犈狀犵.犆犺犲犿.犚犲 狊 .,1999,38: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