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成也科技败也科技.pdf

爱不会停留。3 页 104.335 KB 访问 202.97下载文档
成也科技败也科技.pdf成也科技败也科技.pdf成也科技败也科技.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成也科技败也科技.pdf

G 环球视野 lobal scan 成也科技败也科技 文 刘益东 当我们总强调科学技术是原创力的时候,忽略了它另外一面,就是市场经济是高 度依赖科技创新的。粗放式创新涉及到公序良俗,存在硬风险和致毁知识。 美国是最典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个人, 家科技企业占企业的 70%-80%,这些企业提供 强调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竞争,所以美国的创 的科技产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耐用性。无 造力是最强的。而它的核心就是依赖创新,依 论家电、手机、芯片 , 还是电脑,产品的自然寿 赖科技。创新实际上包括多种创新,比如组织 命都比较长,比如芯片寿命可以有 7-8 年。所 创新、经营创新、金融创新、服务创新,当然 以等到科技产品自然寿命终结再换购新的产品, 也包括技术创新,或者说是科技创新。 那科技企业就会大批倒闭了。所以企业一旦卖 不出去产品与服务就会出现败相。可以想象, 科技创新是美国 科技企业要生存就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 实行市场经济的生命线 使产品升级换代,甚至要不断推出新产业,可 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早已受到重视,最 以说科学技术是企业和产品的生命线。对于现 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德国的 在和未来而言,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市场经济。 哲学家哈贝马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 为什么说科技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力量呢?原因 是生产力、源动力、竞争力,科学技术是国家 是对于各种创新实际上要求很多条件,同时具 的战略资源。实际上科学技术不仅如此,它还 备时才会发生一次,很难持续发生。比如说组 是企业和市场经济的生命线。这是因为市场经 织创新,或者说服务创新,实际上都不能经常 济社会又称为企业社会,企业不仅提供产品和 发生。什么创新是可以经常性的发生?就是科 服务,而且还要组织就业,组织社会,总体而 技创新,它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机制,就是 R&D- 言企业能够提供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70%-80% 研究与发展,这边投入钱,那边就会产生专利, 的就业机会,所以企业的作用非常强,这就是 那边就会产生论文。当然在不同的时期,或者 为什么企业家拥有最显赫的社会地位,不仅仅 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它的投入产出率是不 是有钱,更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扮演着极其重要 一样的,有时候很高,有时候比较低。但是只 的角色,甚至政府都要哄着企业家。为什么呢? 要有投入,那边就有产出,而产出 10 个专利当 因为只要企业发展一萎缩就可能失业,政府最 中可能就有 2 个专利可以上市,上市的 5 个专 怕的就是失业,失业率一高社会就动荡。 利中可能有一个就会大卖。所以真正能够长期 科技是生命线。实际上在发达国家,80% 依赖的创新就是科技创新,而且科技创新可以 左右的就业机会是科技产业提供的,在发达国 通过专利来加以保护,这个保护的力度和保护 89 G 环球视野 lobal scan 的完善程度是其他创新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科 业领域的一系列独特成就,依靠的是重视实践 粗放式创新有两 技创新是创新当中的核心力量。没有科技创新 的美国科研体系。 类:一类就是涉 就没有市场经济,没有市场经济的活力和运转。 然而,实际上现在所有的创新都是粗放式 现在的产业社会非常有活力,但实际上有 创新。粗放式创新是什么呢?就是只考虑或者 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不进则退,不升级就瓦解, 主要考虑经济收益的创新,不考虑或不优先考 不扩张就崩溃,它是一个高度不稳定的体系, 虑创新的硬风险和创新的负面效应,不考虑其 高度依赖科技发展与创新来维持它的运行。所 外部性,不考虑社会的公序良俗。 及到公序良俗; 还有一类是包括 硬风险和致毁知 识,它体现在创 以当我们总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原 粗放式创新有两类:一类就是涉及到公序 新的源头,就是 创力的时候,忽略了它另外一面,就是市场经 良俗;还有一类是包括硬风险和致毁知识,它 科学。 济是高度依赖科技创新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很 体现在创新的源头,就是科学。另外,它的产 可怕的事情。比如说英特尔,从 386、486、586 业、技术、企业不考虑外部性。外部性即社会 以及双核、四核等一步步走上去,不断推陈出 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 新。而企业家又很聪明,他们跟一些软件厂商 行为人承担。在创新活动中就存在这种外部性。 联合在一起构成联盟,然后软件越做越大,芯 其实典型的例子就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一 片越做越强大,双方都可以把产品卖得很火。 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开一个造纸厂,大量破坏了 这样经济就很繁荣,很有活力。再看微软, 资源,污染了环境,但是大发横财。排污的那 开 始 是 DOS, 后 来 是 windows 95、windows98、 些东西由当地民众和整个生态系统来分担,它 windows2000、XP,现在是 win7、win8,win10 都 只负担很小一部分,但是钱主要被它赚走了。 快出来了,原因就是它不断地要更新,这两个 但是想一想,如果它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来 只是代表。其实所有的科技产品,手机等都是 执行,请问它还能不能赚那么多钱?乡镇企业 如此,不断要创新,不断更新换代,产品要卖 的这个模型大家都理解,实际上美国就是一个 出去,否则的话手机要用五年,企业怎么办? 乡镇企业,美国靠的这些创新实际上是不考虑 所以不断地要出新东西,但是新东西最重要的 这些创新的风险,它把这个风险让全世界来分 动力是什么?就是科技创新,升级换代。 担,所以他发展的很快,因为他可以减少投入, 他可以减少社会责任,他可以放开手脚,社会 美国的科技创新是粗放式创新 90 风险却会越来越多。 美国创新是备受推崇的。美国发展速度非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呢?人类已经 常快,它有一种裹挟效应,克林顿专门说过, 进入到了大信息技术时代,有互联网、数字技术、 “投资于技术就是投资于美国的未来”,过去 云计算、大数据等,这又是一波新的产业浪潮, 的 50 年,技术进步给美国带来 50% 的经济增长, 为美国的大规模持续创新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 20 年的技术集中的产业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 似乎美国的大规模持续创新正方兴未艾,所以 速度的 2 倍。奥巴马也说,20 世纪美国之所以 美国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但是创新,尤其是 领导世界经济,是因为美国领导了世界的创新。 科技创新会带来风险,会伴随着负面作用。问 所以关于创新的重要性他们都是有共识的,创 题在于现在学术界和社会,对于科技的负面作 新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奥巴马提出要重塑美 用的认识,存在着重大的缺陷,科技风险与科 国的科技领先地位,为未来 50 年繁荣奠定基础, 技负面作用是持续创新的最大制约因素,如果 并承诺 R&D 经费提高要占 GDP 的 3%,在 2009 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毁灭性灾难,而其他的因素 年美国出台了美国创新战略,奥利维尔·如恩 处理不好都不至于这么糟糕。目前出现了一个 斯在《为什么 20 世纪是美国世纪》一书中说美 奇怪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一方面对科技发 国跃居世界强国地位,依靠的是国内科学和工 展的担忧、批评和预警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厉, 2015·04·01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从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到公众到好莱坞电影; 世纪之后,一些顶尖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也加 另一方面对科技的依赖和投入越来越多,特别 入到了批评和预警科技发展的这个行列当中, 是高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多。从发达国家到发展 这就说明情况确实很严重,比如说 UNIX 之父, 中国家都是如此,这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就 比尔·乔伊写了一篇文章叫《为什么未来不需 是说科技风险是引起了重视,但是除了采取一 要我们》,还有皇家天文学家、剑桥大学教授 些小小的措施和做一些表面文章之外,关于科 马丁·里斯出版的《我们最后的时刻——一位 技风险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更没 科学家的警告:恐怖、错误和环境灾难如何在 有采取根本性的措施改变现行的科技发展模式。 本世纪威胁人类的未来》。 更多的是各国在创新战略下,一批又一批 乔伊认为不仅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 的国家科技创新计划纷纷出台,全然没有受到 器威力巨大,而且更危险的、威力更大的是不 未来科技风险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依赖稀缺原材料就能制造毁灭性武器的基因技 高科技有个特点,它可以在争议中快速发展, 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不断加速的技术 比如在国内外转基因产业争议非常大,但是扩 变革可能会在两代人的时间内带来某种类似于 张的速度很快,十几年的时间扩张了 100 倍。 人类灭绝的后果。 乔伊认为未来 20 年很有可 纳米技术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一个领域,但 能发生一个“颠覆文明的事件”,其概率高达 是仍然不能够阻止它得到大量投资,美国和世 50%。里斯则指出,到 2020 年之前,只要发生 界的纳米技术的投资增长很快。 一次生物恐怖袭击或生物工程方面的错误,上 百万人类的生命就可能迅速灰飞烟灭。 能否阻止致毁知识的增长 现在普通人已经能从网上下载天花或者 人们对于科技发展的担忧,已经越来越多, 1918 年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但目前为 最早可以追溯到卢梭。卢梭当时非常敏锐地认 止对普通人而言,你得到的也就只是电脑屏幕 为,技术发展使人类退化等,对技术发展提出 上的一串字符。可是如果我们的 DNA 合成仪越 很多批评。人们真正对科技风险、科技负面作 来越好用,输入网上下载的序列信息,就可以 用产生强烈认识是因为原子弹爆炸一下让人们 得到真正的 RNA 或者 DNA 序列,那么不久之 惊醒了,原来核科学技术有这么大的威力,有 后这些仪器可能就强大到可以直接制造出相应 这么大的破坏力。从原子弹爆炸之后人们对这 的病毒。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的院长、教 个问题就特别敏感,比如说 1955 年,获得诺贝 授尼克·博斯特罗姆指出人类在 21 世纪灭绝的 尔奖的 52 位世界级科学家联名发表了《迈瑙宣 概率不小于 20%。 言》,其中写到:“科学是通向人类幸福生活 粗放式创新会导致致毁知识增长、积累和 之路。但我们怀着惊恐的心情看到,也正是这 扩散,而致毁知识的扩散就会导致致毁武器和 个科学在向人类提供自杀的手段。”爱因斯坦说, 产品的泛滥,而致毁武器的泛滥就会导致恐怖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 主义和个人恐怖主义的横行。技术发展的速度 技术发展的速度 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因为 很可怕,刚开始很复杂的东西很快就会普及。 很可怕,刚开始 第四次世界大战把人类打回原形了。所以甚至 可见对科技发展的担忧、批评和预警越来越多, 有人说“人类通往毁灭的道路是由杰出的科学 越来越严厉。科学组织和国际组织从 1955-2005 家的名字铺就的。” 年不断推出关于科学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宣 很复杂的东西很 快就会普及。可 见对科技发展的 因此关于科技风险的担忧和批评一直就 言。另外,其在创新领域也提出了负责任的创新, 有,在进入 21 世纪之后就出现了新的情况,以 强调要注意规避创新的风险,也就是说这一领 担忧、批评和预 前更多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在批评,也有 域社会是给予关注的。 警越来越多,越 社会名流,比如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进入 21 (作者单位: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来越严厉。 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