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宝山区都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十三.pdf

babe 宝贝18 页 620.009 KB 访问 2312.97下载文档
宝山区都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十三.pdf宝山区都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十三.pdf宝山区都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十三.pdf宝山区都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十三.pdf宝山区都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十三.pdf宝山区都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十三.pdf
当前文档共18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宝山区都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十三.pdf

宝山区现代都市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宝山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都 市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科学编制和有效 实施“十三五”都市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对推进宝 山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宝山“迈向更高水平城乡一体 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根据 《宝山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特制定宝山区都市现 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十三五”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设施化水平显著提高。到 2015 年,全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已达 9.8 万元,全区粮食和 70% 以上的菜田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粮食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农产品“三品”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率达到 61.8%,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 15.7%。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特色种养等优 势主导产业稳步发展,一 批 农 业 重点 项 目 相 继 建 成 并 取 得 成 效 。 超大(上海)食用菌有限公司、上 海 景 瑞 农 业 科 技 发 展 有 限 公司等 4 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 2015 年,全区农业户籍人口 3.9 万人,104 个村民委员会。全区可耕 地面积 4.9 万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 2.66 万亩,永久性基本农 田 1.34 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41 万亩次,年粮食总产 1.19 万吨;蔬菜播种面积 2.76 万亩次,总产量 5.99 万吨;2015 年, 1 生猪出栏 7878 头,奶牛存栏 2320 头,鲜奶总产量 12137 吨,水 产品总产量 315 吨。全区果树生产面积 5443.4 亩,果品总产量 6087.8 吨,全面完成了农业生产最低保有量任务。2015 年,全 区农业总产值约 4.5 亿元,其中种植业 3.1 亿、畜牧业 0.75 亿 元、渔业 0.11 亿元、林果业 0.5 亿元。 2、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优化,合作农场健康发展,家庭农场 发展实现新的探索。精品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培育推广力度持续加 大,休闲农业建设不断推进。新罗泾牌“宝农 34”大米连续五 届荣获上海市市民满意优质稻米评鉴金奖,长江口大闸蟹连续三 年获得“王宝和”杯全国河蟹评比金奖。闻道园、东方假日田园、 天平村生态农家乐、罗泾北部沿江生态园等一批休闲农业景点陆 续建成,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场所,罗泾镇洋桥 村被评为第一届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连 续推进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种植业污染减排、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科学施肥用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面源 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3、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规范化流 转工作,有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到 2015 年 已完成 90 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率超过 86%。 同时,积极探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 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监管平台,搭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平台和仲裁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村级治理结构与治理体 2 系改革,农村社会治理进一步规范。 4、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 至 2015 年底,全区累计总投资 4.3 亿元,全面实施完成了 惠及 1.4 万户农户的农村自然村宅改造工程,建立了农村生活垃 圾集中收集与处置系统,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收 集、处理的全覆盖。改造后的罗店天平村、月浦聚源桥村、罗泾 海星村等,已成为宝山乡村旅游的名片和热点,为农民增收创造 了条件,也为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5、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4 年宝山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4670 元, 增长 10.3%,位居全市郊区县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61:1。 其中工资性收入 16553 元, 占 67.1%; 经营性收入 915 元, 占 3.7%; 财产性收入 3080 元,占 12.5%;转移性收入 4122 元,占 16.7%。 特别是随着区、镇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基本农田、 公益林、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 增幅达到 17.9%,高出平均增幅 7.6 个百分点。农村综合帮扶工 作进展顺利,截止 2015 年底,经过两轮经济相对困难村的综合 帮扶工作,原来的 27 个经济相对困难村已有 20 个脱贫。 二、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是宝山贯彻“上海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 发展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总体要求,深度转型、融合发展,加 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宝山整建制推进现代农业示 范区建设,实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宝山区全面推 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升级版的关键时期。 3 “十三五”期间宝山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首先, 中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生 态保护与治理的力度持续加大;其次,市委、市政府对宝山区“十 三五”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实现宝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 承载区、城市功能转型发展最佳实践区、迈向更高水平城乡一体 化”(“两区一体化”)升级版目标,对宝山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 方向;宝山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 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也给宝山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 效途径;同时“十二五”期间,宝山区农业农村工作基础扎实, 都市现代农业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面貌的整体提升以及农村治 理体系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为宝山农业农村工作“十三五” 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五”期间宝山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农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农业发展面临价 格“天花板” 、成本“地板”抬升挤压,农业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经营 主体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是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加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 用地呈持续减少趋势,且呈散点状、镶嵌式、边缘化特征明显, 规模效应难以进一步提升;同时,养殖业废弃物、化肥、农药等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形势仍然严峻。 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 比较效益低等方面的问题仍然突出;全区从业农民初中及以下文 化程度占 75%,50 岁以上占 60%,不同程度存在年龄偏大、学历 4 偏低、技能偏弱等问题。 四是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村公共 服务资源配置、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依 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差距还相对较大。 宝山农业农村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十三五”期 间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由注重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赖物 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拼 生态、拼环境、拼资源转到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发展绿色循环、低 碳农业上来,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宝山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上海市实现农业现代 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宝山迈 向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总目标,以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 式、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安全、促 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 以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为 主要任务,大力实施转型提升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走产业融合、技术先进、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竞争 力强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优 化农村生态空间布局,扎实推进农业生态保护和农村生态治理, 5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农村 改革,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 展,实现农村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宝山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全面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服务 市民、致富农民和改善生态的作用和效益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资源保护水平和利用 效率显著提高。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建成更具风貌的社会主义新农 村。农业生态保护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自然生态风貌进一 步显现,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实现农村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的现 代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增收机制 进一步健全,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到 2020 年,全区可耕地面积 4 万亩,其中,永久性基本农 田 1.34 万亩。水稻种植面积 1.2 万亩,粮食生产能力 0.8 万吨; 绿叶菜种植面积 6000 亩,蔬菜上市量 4.2 万吨;林果 2.1 万亩; 水产养殖面积 1000 亩。 主要目标是: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 13 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1 万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 积达 8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达到 8%。 ----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成效显著。亩均化肥农药使用量分 6 别降至 23 公斤和 0.9 公斤以下;耕地质量(一二等地占比)达 到 62%;全面完成规模化畜禽退养;森林覆盖率达 15.5%以上。 ----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抽检合格率不低于 99.99%;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率 达到 80%以上。 ----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逐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80%;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占比达到 63%;高标准农田面积 比重达 65%;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比重达 98%。节水灌溉 工程面积覆盖率达 78%。 ----打造互联网+农业平台。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水平 提升,以创新农业商业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智能化为 目标。各村实现“农业一点通”100%,蔬菜田间档案信息上网率 达 40%以上,畜产品电子档案联网率 100%。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和无差异化。美丽乡村区级示范 村 15 个左右,市级示范村达 4 个以上。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 权制度改革,村经委托镇管基本完成,实施股份分红的村占村级 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比重达 50%以上。 ----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41000 元以上。 宝山都市现代农业“十三五”指标体系 指标 类型 指标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7 2015 年 现状值 2020 年 目标值 1 2 农产 品质 量安 全和 农业 环保 水平 科技 推广 水平 科技 推广 水平 经营 管理 水平 农业 产出 水平 支持 “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 99.98% 99.99% 61.8% >80% 3 亩均化肥使用减量 25.5 公斤/亩 23 公斤/ 亩 4 亩均农药使用减量 0.93 公斤/亩 0.9 公斤/ 亩 5 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整治 完成整治 90% 完成整治 100% 6 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 59.51% 75% 7 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100% 100% 8 耕地质量(一二等地占比) 57% 62% 9 单位能耗创造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4 万元/吨 标准煤 3 万元/吨 标准煤 一般 指标 10 耕地保有率 11 核心 指标 一般 指标 核心 指标 一般 指标 可持 续发 展水 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 核心 指标 98% 100%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72 0.735 1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8% 80% 13 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占比 55% 63% 14 大专学历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 员占比 68% 91% 15 农户计算机拥有率 71% 80% 16 具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的镇比 重 100% 100% 17 “12316”等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 率 18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85% 86% 19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值 0.9 倍 1.3 倍 20 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 76% 78% 21 农业劳动生产率 99800 元 130000 元 核心 指标 22 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26890 元 23 粮食总产年增幅 基本稳定 基本稳定 一般 指标 24 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55000 元 64000 元 25 农业保险深度 7.5% 7.7% 核心 26 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 比重合理 比重合理 一般 指标 核心 指标 8 100% 100% 41370 元 水平 物质 装备 水平 指标 值比重 一般 指标 27 单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信贷投入 1.03 元 1.13 28 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 50% 75% 核心 指标 29 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比重 98% 98% 30 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覆盖率 70% 78%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1.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围绕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 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与发展,推进 8 个方面主要任务。 (1)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进一步深化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完善集体合作农 场经营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家庭农场等多种农业经营管理方式, 重点提升蔬菜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基本实现全区农业生 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其中,蔬菜生产规模化水平提升到 90%以 上。 二是全面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聚焦罗泾、罗店、月浦等相 对稳定的农业区域,大力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农村土地整 理以及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蔬菜标 准园建设,建成 3000 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00 亩设施菜田、400 亩设施果园,基本实现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和蔬菜标准园全覆盖。 三是继续提高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在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 化的基础上,重点提升蔬菜、林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努力实现 全区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的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发展 工厂化农业,推进工厂化育苗、自动化灌溉以及农产品分级包装、 冷链储运等装备应用。 9 (2)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做强高效优质种植业。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茬口布 局。充分发挥宝山水稻、小麦、蔬菜种质资源优势,深入开展高 产创建、推广绿色增产技术,打响“宝农 34” 、罗麦系列、宝科 1 号黄瓜和宝青 1 号青菜等种子品种品牌,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做优特色精品养殖业。稳步实施畜禽退养计划,积极推 进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推广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做 优长江口大闸蟹、长江鮰鱼等特色水产品牌项目,形成 900 亩与 休闲垂钓、观赏相结合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三是做活精细林果业。改良低质低效林果,引进有较高经济 价值的树种和果树品种,推进水果标准园建设,形成猕猴桃、水 蜜桃、葡萄、梨等为主的 3000 亩特色水果基地。同时,积极发 展林下经济,进一步提升林地的综合效益。 四是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农业产业资源为依 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宝山湖”农业生态旅 游集聚区和以潘泾路、石太路沿线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观光休闲 园,形成点面结合、连线成片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3)推进农业科技与管理创新。 一是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坚持引进和选育相结合,继 续推进高产优质农产品创建,大力推广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 广、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平;大 力推进保优栽培、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集 成创新,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 10 二是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深化“公司+专业 合作社 +家庭农场”农业发展模式,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联社,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业的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 的融合发展,创建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10 家。 三是进一步强化农业人才培养。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实 行普及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学历教育相结合,重点实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从事农业和农村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 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劳动力素质,农民持证上岗达到 63%。 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工作的体制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投 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以标准园建设为平台,充分利用好专家 工作室、科技入户等载体,进一步推进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企业等的联合协作,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合力。 五是探索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推进“互联网+”在农 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建立信息和数据共享机制, 搭建农业生产、流通、质量安全、溯源等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平台, 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4)加强农业生态建设。 按照“资源节约、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原则,全面实施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 一是全面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建立健全农田环境质量监测 与预警体系,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以及测土配方施 11 肥技术,加大有机肥、缓释肥和专用复合肥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 环保型农药使用的引导、扶持力度,积极推广普及绿叶菜绿色防 控集成技术,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二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茬口布局。扩大绿肥种植面积, 增加冬季深耕晒垡规模,逐步形成麦子、绿肥和冬季深耕晒垡各 占 1/3 的茬口模式,减小环境压力。同时,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生 态模式,着力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稻虾共作、稻蟹共作以及林 下经济。 三是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完成畜禽退养计划和不规范畜禽养 殖场的综合整治,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力度,推进秸秆 深耕还田,提高农业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促进现 代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监管网络。以创建国家农 产品质量安全区为抓手,继续探索推进以生产者自律为基础,政 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坚守农产品质 量安全底线,全面实现宝山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遗漏、全 覆盖、可追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推进二维码技术等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工程建设,形成“生产 有记录、去向可追踪、信息能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 可追溯管理体系,实现从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原料生产、产品包 装的全过程追溯。 三是大力推进地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健全质量安全监测体 12 系,建成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 合格率达 99.99%,农产品“三品”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认证率达到 80%。 (6)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加大土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 地减量化工作力度,优化农村空间形态布局。围绕“农村更具风 貌”要求,启动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美 丽乡村重点片区建设,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 美、人文积淀浓郁的美丽乡村,创建 4 个以上的市级美丽乡村示 范村。 二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启 动新一轮农村公路修缮建设计划,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以及农村市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建 立符合本区农村特点的常态化、规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农村人 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是继续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计划。启动休憩林地建设,推 进农村林网建设,完成 2000 亩造林计划,全区森林覆盖率保持 在 15.8%以上。 (7)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村级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村级基本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村干部薪酬管理体 系。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规范流转, 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到 2016 年,本 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积极、扎实、稳妥 13 推进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实 现集体资产与财政资金的分账管理,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探索推进 村经委托镇管以及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建立并形 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财产性收入增长长效机制。 (8)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十三五”期间,全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 保持在 10%左右,2020 年全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4.1 万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力争缩小到 1.5:1 之 内。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东)的收益分配机制, 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积极拓展非农就业渠道,增加农 民的工资性收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 入;加大农业地区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农民的转 移性收入。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障有 效机制,增加农民保障性收入。 2.重点工程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 罗泾镇为主要布局点,建设形成 3000 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高 标准粮田建设,完善现有农业基础设施、机械装备、粮食烘干设 施设备,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二是高效生态蔬菜生产基地 建设。2016 年建成杨行镇北宗村 344 亩的高水平设施菜田项目, 2018 年建成罗泾新陆村 500 亩高水平设施菜田项目。三是特色 种养基地建设。建设月浦球根花卉种球繁育基地二期项目,建成 年产高品质朱顶红、马蹄莲籽球 150 万个、商品球 30 万个,集 14 聚生产、观光和科普功能的球根花卉综合示范基地。推进宝山区 食用菌生产基地改造,新建工厂化生产车间 5000-10000 平方米, 改造建设大棚 100 亩,形成上海地区面积最大,设施化水平最高 的棚栽食用菌专业种植基地。 (2)农业装备技术提升工程。一是蔬菜育苗工厂建设。建设 引进一条高标准蔬菜工厂化育苗流水线。二是农业机械化装备建 设。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全面提升蔬菜、 林果生产机械化水平,基本实现全区农业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 化。三是标准园(场)创建。扩大标准园示范带动效应,加快蔬 菜标准园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蔬菜标准园全覆 盖;建设市、区级水果标准园 4 个;建设水产标准化养殖场 155 亩。 (3)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一是全面推广绿叶菜绿色防 控集成技术,防虫网设施建设 200 亩,使用防虫网面积 2000 亩; 二是推进畜牧污染防治工作。完成 8 个规模化畜牧场(户)的退 养计划和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的综合整治;三是推进农村造 林计划。重点开展农田林网、道路林网和河道两侧林网建设,新 造林面积 2000 亩,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到“十三五”末本区森 林覆盖率保持在 15.8%以上。 (4)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一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 基本农田保护区,全面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建成 15 个左 右区级示范村、4 个以上市级示范村。二是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发展规划。整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生态公益林和美丽乡村 建设项目,着力建设以“宝山湖”农业生态旅游区为重要标志的 15 罗泾绿色生态小镇;着力建设集古镇历史文化、宝山寺宗教文化 和闻道园水乡文化于一体的罗店江南历史文化名镇;着力建设集 根球花卉观赏、蔬果采摘、闲暇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月 浦休闲观光农业聚集区。 (5)农民增收工程。以促进北部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和经济薄 弱村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支持村级经济发展为着力点,促进农村 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效应释放,使农民从集体经济组织获得 稳定的财产性收入。一是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镇级统筹, 推进村经委托镇管,探索创新村级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进一步 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提高村民收益分配水平。二是健全村级集体 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重点 完善改革后的村级收益分配机制,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快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宝山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加强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服务,鼓励组建合作联社,解决农业生 产经营大市场和小生产之间的矛盾;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 社、农户的联动发展,以“产加销”一体化为核心,实施“公司 +基地”, “公司+农户” ,带动合作社、农户提升经营效益。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加强对都市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的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采取切实措 施,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有效实施,确保美丽乡村 建设全面推进,确保农村改革工作稳妥有序。各涉农单位、农业 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推进宝山 16 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细化工作方案,加强都市现代农业与 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 2.加大政策扶持,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健全完善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林地区和涉 农项目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补偿机制,进一 步稳定规模经营的补贴政策,探索运用农用地信息化管理手段, 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制定促进农业产 业化发展的鼓励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集体农场和专业合作 社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品 牌。继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蔬菜林果机械装备、农业科研推广、 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保险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 3.推进人才培养,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管理者和农民职工培训力度,加大 对农村文化、社会服务等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与 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各类农业农村人才队 伍。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职业农民科技素养、生产经营 水平。积极推进农民的持证上岗率,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引导和吸纳当地年轻农民到农业企业、合作社工作,为推进农业 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4.加大改革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一是加快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家庭农场为基础的 多种多种形式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农 17 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二是建立农业市场销售 服务体系,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拓展农产品直销渠道,扩大农 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通过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和主体创新, 使生产关系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宝山现代农业发展提供 制度保障。三是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 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为主导,村民为主体,村务监督管理委员 会、村集体经济组织、驻村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共同参 与的村级治理架构。 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