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宁夏日报》:倾力打造宁夏农发的“科技名片”.pdf

Hair end(发梢)1 页 3.169 MB 访问 102.97下载文档
《宁夏日报》:倾力打造宁夏农发的“科技名片”.pdf
当前文档共1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宁夏日报》:倾力打造宁夏农发的“科技名片”.pdf

专 版 04/05 2014 年 7 月 1 日 星期二 版式设计:马小平 宁夏农发高位嫁接科技创新中国力量 院地合作十年探索引领宁夏农业成长 近年来,宁夏农发 办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自 治 区 党 委、政 府“ 科 技 兴 宁 ”和“ 人 才 强 区 ”战 略 ,注 重 发 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人 才、技术和资金优势,深化院地科技项目合作,不 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技术研发与集成,取得了明 显 的 工 作 成 效 ,搭 建 起 了 院 地 科 技 合 作 的 新 平 台、新桥梁。 积极主动对接,打造 院地科技合作平台 2004 年以来,宁夏农发办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 资源研究所,针对宁夏引黄灌区耕地盐渍化问题, 在模式化喷微灌节水高效灌溉、微咸水安全高效灌 溉技术试验示范、集约化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和节水 灌溉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工作,相继在黄 羊滩农场、青铜峡金沙湾、平罗西大滩、中宁红梧山 等地建立了以滴灌和喷灌为主的节水灌溉示范基 地,自此拉开了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院地科技合作的 序幕。2009 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宁夏农业“三大示 范区”的规划定位,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 效节水、科技示范推广等工作重点,借助“中国·宁 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合作洽谈会”,宁夏农发 办相继与中科院农业科技办公室、植物研究所、寒 区旱区工程研究所、西安分院等科研院所签订了战 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科技合作项目方向。共同 举办了“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创新与实践战略研讨会 暨技术合作对接会”、 “ 宁夏草业发展联盟、西北百 合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院地科技合作项目观 摩总结会”、 “ 宁夏农发办—中科院农办院地科技合 作项目对接落实会”, “ 中国草学会草业生物技术专 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宁夏)草业生物 技术学术研讨会”、 “ 全国优质牧草种植模式暨高产 栽培技术高级研修班”, “ 全国优质百合种球繁殖暨 鲜切花规范化生产技术高级研修班”等学术交流和 技术对接活动。中国科学院李家洋副院长、张亚平 副院长,孟安明、南志标等院士 及 100 多 名 科 学 家 先后到宁夏考察调研农业综合开发院地科技合 作 项 目 。 宁 夏 农 发 办 柔 性 引 进 的 段 子 渊 、康 跃 虎、刘公社、仲乃琴、谢忠奎、周杰、杨星科等 7 名 研 究 员 ,被 自 治 区 人 民 政 府 聘 为 政 府 特 聘 专 家 。 4 年来,宁夏农发办先后与中科院 12 个科研院所 合作实施了 20 个科技合作项目,先后累计投入科 技合作项目经费 4291 万元,项目涉及葡萄新品种 引 进、优 质 牧 草 良 种 繁 殖 技 术 与 示 范、绿 色 生 态 高值设施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百合产业化开发 技术示范推广、节水技术与盐碱地农业开发利用 示范推广、滴灌盐碱地的开发利用、马铃薯旱作节 水技术集成及病毒速测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课题 研究,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的顺利实 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助推产业发展,高位 嫁接农业科技成果 按照将农发项目区打造成为“农田基础设施建 设的样板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区,农业新科技 的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注重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 和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围绕自 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 13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有 针对性地解决宁夏葡萄、枸杞、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的技术难题。在枸杞产业方面,重点解决枸杞的图 宁夏农发办 中国科学院农办 2014 年度宁夏农发办院地科技合作项目一览表 倾力打造宁夏农发的“科技名片”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院地科技合作纪实 谱、育种、衰老变化,新品种的选育,机械化采摘、产 品深加工和转化等技术难题;在葡萄产业方面,重 点解决优质葡萄新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 的防治,冬埋品种的优化,酿酒过程操作等技术难 题;在设施蔬菜产业方面,重点解决设施蔬菜连作, 无公害管理,有机生产,产品全过程监控等技术难 题。这些思路和措施得到了自治区和市县党委、政 府的肯定和认可,走在了涉农厅局的前列。开展高 效灌溉节水服务、多元矿物微肥的示范及推广、枸 杞新品种栽培、项目区土壤地力提升与管理、土壤 水肥检测、甜高粱规范化种植示范、优质羊草原种 高效繁育、优质滩羊品种的标准化养殖、主要农作 物病虫害生物制剂防控、马铃薯丰产技术推广、百 合种球产业降本增效技术和转基因育种、掩埋与高 抗逆酿酒葡萄品种的产业化示范、生物碳与微生物 菌肥改良盐碱地试验、堆肥发酵秸秆还田技术试验 等课题研究和技术推广项目。例如从中科院成都 生物所引进的 S-诱抗素技术,在种植实践中水稻亩 均投入 15 元能够增产 10%~20%;西瓜、茄子、辣椒 等 设 施 瓜 菜 亩 均 投 入 100 元 ,能 够 降 低 农 药 用 量 80%,每亩增加收入 1000 元;引进的韭菜生物线虫 技术解决了韭菜农药杀蛆问题,亩均投入 200 元能 够增收 1000 多元,有效降低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形 成了农发项目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把推动草业发展和百合产业发展作为院地科技合作 的主攻方向,主动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寒旱研 究所和盐池县、隆德县进行工作对接,率先成立了宁 夏草业发展联盟和西北百合产业发展联盟, 搭建了一 个由政府部门、 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社)共同组成的 松散型合作平台和创新联盟,共同探索解决优质牧 草、百合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我区在 优质牧草、百合产业发展领域的项目整合能力、技术 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从中科院植物所引 进 “中科 2 号” 优质抗旱耐盐碱羊草品种, 在农垦平吉 堡农场、 盐池绿海公司和彭阳县孟塬进行了羊草种子 繁育, 利用高效水肥管理技术建设盐池县马儿庄万亩 优质羊草基地, 促进草畜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六 盘山区冷凉气候的 “小环境” , 变气候劣势为产业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以百合为代表的冷凉花卉产业, 开展百 合种球低成本繁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扶持建设百 合种球繁育技术示范基地 300 亩,切花百合生产基 地 1000 亩,食用百合基地 1000 亩,初步形成了集种 球繁育、脱毒苗繁殖、鲜切花生产、食用百合开发为 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式。 整合项目资金,优化 院地科技合作项目布局 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重在综合、贵在开发”的特 点,依托自治区农垦局平吉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 基础设施和示范作用,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 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着力打造院地科技合 作“集中区”。在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领 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研究成 立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宁夏农发办 与中科院西安分院率先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物农业中心(宁夏),启动了机构组建和运 行机制建设工作,填补了中科院在宁夏没有分支 机构的空白。同时发起成立了宁夏现代农业综合 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备相应的项目管理人 员和科研人员,协调中国科学院涉农科研院所科 研人员常年驻宁夏从事科研课题研究和试验,把 中科院相关院所与宁夏农发办的技术合作项目, 统 一 整 合 到 这 个 平 台 上 运 行 ,统 一 规 划、统 一 安 排、统 一 实 施、统 一 考 核 ,搭 建 集 科 技 研 发、示 范 推 广 、成 果 转 化 、交 流 培 训 为 一 体 的 合 作 平 台 。 通 过 整 合 项 目、资 金、技 术、人 才 等 手 段 ,将 中 国 科 学 院 西 北 生 物 农 业 中 心(宁 夏)与 现 代 农 业 园 区 试 点 项 目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规 划 建 设 了 400 亩 院 地科技合作项目种植示范基地,集中展示引进的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示范、培 训、推 广 ,着 力 将 试 验 基 地 打 造 成 为 现 代 农 业 园 区的核心区。结合实施以色列政府贷款节水灌溉 项 目 ,加 快 中 以 宁 夏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服 务 中 心 建 设 ,围 绕 作 物 灌 溉 制 度、工 程 规 划、设 计、施 工 及 节 水 设 备 器 材 等 方 面 ,引 进 先 进 的 滴 灌 技 术 ,建 立有效的技术服务体系和推广体系,为自治区现 代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 用 。 发 挥“ 自 治 区 现 代 农 业 技 术 综 合 开 发 人 才 高 地 ”、 “宁夏盐碱地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专 家 服 务 基 地 ”人 才 载 体 作 用 ,构 建 了 以 中 科 院 专 家 队 伍 为 主 体 ,宁 夏 大 学、宁 夏 农 林 科 学 院 技 术 力 量 为 依 托 ,市 县 农 技 部 门 技 术 人 员 为 补 充 的“ 三 级 农 发 科 技 服 务 体 系 ”,组 织 开 展“ 宁 夏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专 家 服 务 团 下 基 层 活 动 ”,深 入 田 间 地 头 开 展 技 术 服 务 达 20 余 次 , 培 训 农 户 近 800 人 ,使 培 训 内 容 更 加 贴 近 基 层 , 让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科 技 合 作 的 理 念 深 入 人 心 ,一 些农发新技术、新品种得到了项目区群众认可和 接受。 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依托单位 项目 负责人 1 2015 至 2020 年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刘纪远 2 县域特色经济与农业转型发展机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任 3 高效节水灌溉与盐碱地农业技术服务和项目区规划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培训 康跃虎 4 生态高值农业病虫防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肖 5 马铃薯丰产技术推广与新型肥药产业化示范推广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仲乃琴 6 优质羊草原种高效繁育与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示范推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刘公社 7 免埋高抗逆酿酒葡萄品种的产业化示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李绍华 8 百合优质籽球繁育与百合产业化开发技术示范推广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谢忠奎 9 枸杞新品种栽培与区域技术指导与培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王 瑛 10 优质甜高粱新品种引进与规模化种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谢 旗 11 盐碱地高效利用的矿物质土壤调理剂技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善科 12 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示范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齐晓宁 博 亮 13 人工草地水肥高效利用与土壤地力提升技术示范推广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郝明德 14 土壤水肥检测的高技术应用与示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张文生 15 优质滩羊品种的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赵 16 新型肥料与控失药的产业化示范 中国科学院合肥生物所 蔡冬清 17 生物碳与微生物菌肥改良盐碱地试验示范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王光华 18 多元矿物微肥示范与推广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19 堆肥发酵秸秆还田技术试验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王若愚 20 优质饲草综合转化利用技术示范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凯 刘建明 王瑾瑾 ①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肖亮深 入田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公社进行“中 科一号”羊草田间数据采集。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仲乃琴 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 示范推广生物农药技术 助推设施农业安全发展 扎根荒滩终不悔 改善生态显真情 辛勤努力勤奋钻研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记中国科学院成都 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肖亮 ——记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究所研究员刘公社 肖亮,男,1956 年 12 月出生,1982 年毕业 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现任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11 年承担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绿色高值设施农 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以来,从大田作物开 始进行探索,选择了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经济 效益较好的露地番茄和拱棚辣椒进行对比试 验,分别在永宁县和红寺堡区进行了番茄和 辣椒对照试验,通过使用 S-诱抗素、壳寡糖 进行抗逆诱导,新奥霉素预防番茄病毒病。 为了全面收集完整的对比试验数据,统一提 供生物农药,肖亮根据作物生长季节,到现场 亲自带药、亲自配药、亲自指导,坚持每隔 10 到 15 天从成都专程赶到宁夏,吃住在农户 家中,与农户谈心交友。2013 年,他强忍病 痛 ,拄 着 拐 杖 到 田 间 地 头、到 农 户 家 中 ,给 农民普及生物农药的田间操作管理技术规 程 。 经 过 抽 测 ,使 用 S- 诱 抗 素 、壳 寡 糖 进 行抗逆诱导,新奥霉素预防番茄病毒病后, 番茄农户每亩增产 30%以上,病害减轻,化 学 农 药 使 用 量 减 少 40% ,打 药 次 数 减 少 4 次 ,每 亩 增 收 3000 元 ,培 训 农 技 人 员 和 农 户达 4000 人次以上,推广面积达 30 万亩以 上 ,促 农 增收约 7000 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公社,男,1958 年 8 月出生,1986 年获 得法国 BLAIZE 大学生物系和法国科研中心 生物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 员,中国草学会生物技术委员会理事长,自治 区政府特聘专家。2011 年承担宁夏农业综合 开发“优质羊草种子繁育和种植技术示范推 广”项目以来,引进中科院植物所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 “ 中科系列羊草”进行试验,筹备成 立了宁夏草业发展联盟。通过种植抗旱耐 盐碱的优质牧草改良土壤环境,分别在平罗 县西大滩和盐池县绿海草业开展了中科系 列 羊 草、苜 蓿、新 麦 草 等 优 质 牧 草 的 引 种 试 验。探索开展单播羊草,羊草与苜蓿套种模 式 ,羊 草 与 大 豆 套 种 模 式 ,羊 草 与 马 铃 薯 套 种模式,推广羊草种植面积 6000 亩,试验区 种 子 产 量 平 均 达 到 30 公 斤/亩 ,局 部 测 产 高 达 97 公斤;干草产量平均 800 公斤/亩,局部 测 产 突 破 1.6 吨/亩 。 在 此 基 础 上 开 展 羊 草 种 子 繁 育 基 地 建 设 ,同 时 开 展 了 水 肥 增 效、 羊草营养价值分析 等 研 发工作和羊草产业 化 发 展 工 作 ,经 过 种 植 证 实“ 中 科 系 列 羊 草 ”完 全 能 够 在 宁 夏 地 区 正常生长越冬,为 发展宁夏生态农业和草畜产业探索了一条新 路径。 ●2004 年以来,自治区农发办引进中科院地理科学与 资源研究所模式化喷微灌节水高效灌溉、微咸水安全高效 灌溉技术。 ●2010 年 9 月 26 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 院士李家洋来宁考察农业综合开发合作项目建设情况。 ●2010 年 9 月 29 日,在 2010 中国(宁夏)引进海内外高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谢 忠奎现场讲解。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 员谢旗实地察看作物长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培格指 导新品种试验。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学以致用促进扶贫开发 示范推广优良品种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一枝一叶总关情 尽职尽责展才华 ——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仲乃琴 ——记中科院寒区旱区环 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谢忠奎 ——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 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旗 ——记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培格 仲乃琴,女,1965 年 5 月出生,1987 年毕业于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学士学位,现任中国科 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自治区政府特 聘专家。2012 年承担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马铃薯 旱作节水技术集成及病毒速测技术示范推广”项 目以来,致力于将中科院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在 宁夏转移转化,顶风冒雪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调研 种薯生产企业的需求,针对基层单位科研条件差、 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研发 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精确的“便携式马 铃薯病毒检测试剂盒”,即使在没有液氮的条件 下,同样能够提取高质量 RNA 进行分子水平的病 毒检测。研发成功后在北京举办 2 期培训班,免 费为企业和基层单位培训了 11 名专业检测技术 人员, “ 试剂盒”每年的使用次数达 2000 次以上。 为了克服土壤偏碱、肥料富集等因素的影响,预防 马铃薯疮痂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在查阅大量国内 外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 10 多项防控试验,探索 出一套物理、化学与生物防控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有效抑制了疮痂病的危害,将损失降到最小。同 时引进中科院肥料控失、缓释技术,在海原县、原 州区、西吉县进行了大区试验,这种新型肥料增效 剂能使商品微型薯增产 23%以上,能使大田马铃 薯增产 15%以上,提高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减少农药用量 25%, 起到了节本增效和减少环境污 染的双重功效, 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控及提高当地单 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谢忠奎,男,1964 年 11 月出生,研究生, 1986 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任中 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自 治区政府特聘专家。 2012 年承担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百合优 质籽球繁育及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来, 根据六盘山的自然特点提出在隆德县发展切 花百合和食用百合产业的思路,起草了隆德 县花卉和百合产业发展的规划,筹备成立了 西北百合产业发展联盟。带领科研团队攻坚 克难, 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初步形成了集种球繁 育、脱毒苗繁殖、 鲜切花生产、 食用百合开发为一 体的产业开发模式, 建立以渝河川道为中心的百 合鲜切花种植基地, 以温堡乡为中心的食用百合 种植基地, 以六盘山花卉研究所为中心的种球 繁育研发基地, 以方圆集团花卉园区为中心的 花卉流通基地, 以神林乡冷链体系为中心的花 卉加工基地。在隆德县发展各种切花生产基 地接近 1000 亩,全年生产百合脱毒苗 300 万 株、原原种 290 万粒、脱毒籽球 3000 万个、商品 种球 3000万个, 生产切花 1500万枝,亩纯收入 达到 1 万元~3 万元,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 收,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 营的发展 格 局 ,把 百 合 产 业 做 成 了 享 誉 西 北、畅销全国的“大产业”。 谢 旗 ,男 ,1963 年 7 月 出 生 ,1994 年 获 西 班 牙 Universidad de Madrid 大 学 博 士 ,现 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 究 员 。 2013 年 承 担 宁 夏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优 质 甜 高 粱 引 种 与 青 贮 技 术 示 范 ”项 目 以 来 ,先 后 筛 选 培 育 了 25 个 优 质 甜 高 粱 新 品 系 ,在 宁 夏 地 区 进 行 引 种 试 验 ,同 时 与 当 地 的 奶 牛 、肉 牛 和 滩 羊 养 殖 企 业 联 合 进 行 甜高粱高能青饲和青贮饲料的区域性示范 推 广 。 在 经 过 适 应 性 筛 选 试 验 后 ,选 出 适 合该地区适应不同土壤条件的优质甜高粱 品 种 ,作 为 该 地 区 的 主 栽 品 种 ,进 而 在 西 北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和应用。通过使用 高效甜高粱饲料部分替代玉米饲喂牛羊, 提 高 奶 牛 产 奶 量 和 肉 牛 的 产 肉 量 ,同 时 对 牛奶品质有所改善。共建设优质甜高粱引 种 面 积 1050 亩 ,经 过 田 间 实 地 测 试 ,饲 草 型 甜 高 粱 产 量 达 10 吨 ~ 15 吨/亩 ,拔 节 期 粗 蛋 白 含 量 为 16.8% ,可 消 化 蛋 白 为 9.3% ; 种 植 青 贮 喂 饲 牛 羊 甜 高 粱 780 亩 ,甜 高 粱 全 生 育 期 刈 割 3~4 次 ;奶 牛 采 食 后 每 天 可 增 产 奶 1~3Kg,取 得 了 较 好 的 饲 喂 效 果 ,对 于 优 化 饲 草 结 构 ,发 展 草 畜 产 业 起 到 了 积 极推动作用。 范培格,女,1973 年 6 月出生,1999 年毕 业于中国 农 业 大 学 果 树 系 ,博 士 ,现 任 中 国 科 学 院 植 物 研 究 所 副 研 究 员 ,硕 士 生 导师。 2012 年承担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高抗逆 葡萄新品种引进及绿色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以来,从引进新品种入手解决葡萄 种植存在的成本增加、生态条件恶化、葡萄 酒品质不高和冬季土埋等问题,提出高抗逆 酿酒葡萄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2011 年,中 科院植物研究所选育的‘北红’和‘北玫’种 植在贺兰山东麓进行了定植试种,目前“北 玫”、 “ 北红”新品种在农垦系统、石嘴山、贺 兰、永宁、青铜峡、利通区、红寺堡等县区种 植 2670 亩,先后开展培训 1000 余人次。面 对 低 温 、干 旱 和 晚 霜 等 气 候 条 件 的 考 验 , 2013 年栽植的酿酒葡萄已经开始结果,具有 很好的抗逆性,呈现长势好、早果、丰产性、 含糖量高等特性,3 年生以上树体可以实现 安全越冬,解决了葡萄冬埋问题。通过进行 试验性酿酒试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 均在 28%以上,葡萄酒具有颜色鲜明、果香 突出,平衡醇厚等特点,使“北玫”、 “ 北红”新 品种成为酿酒葡萄的新成员,对宁夏葡萄产 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层次人才合作洽谈会上,宁夏农发办与中国科学院生命科 学与生物技术局签订《共同发展宁夏绿色生态农业合作框 架协议》。 ●2010 年 12 月 20 日,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中 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共同主办了“宁夏农业综合开 发创新与实践战略研讨会暨技术合作对接会”,中科院院士 ② ③ ④ ⑤ ⑥ ① 讨论项目合作方案 ④ ⑤ ⑥ ⑦ ② 西大滩成为院地合作的“综合试验场” ③ 生物农药试验对照 孟安明等 48 名科学家出席研讨会。双方签订了《关于促进 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 ●2011 年 3 月 17 日,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中国 科学院生物生命局在银川召开“绿色生态农业合作项目实 施方案落实会”。 ●2012 年 7 月 22 日,召开宁夏草业发展联盟、西北百 ⑦ 沙漠日光温室有机番茄 马铃薯丰产技术 百合种球试管苗工厂化繁殖 院地合作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院地农发科技合作大事记 合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专题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副院 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出席会议。 ●2012 年 7 月 23 日,举办中国科学院农办与宁夏农发 办院地科技合作项目现场观摩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 科学院院士张亚平实地观摩了院地农发科技合作项目。 ●2012 年 9 月 11 日,在 2012 中国(宁夏)引进海内外高 层次人才合作洽谈会上,宁夏农发办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究所签订了《宁夏中部干旱带优质牧草培育项目战略合作 协议》,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签订了 《优质百合引种栽培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康跃 虎、刘公社、谢忠奎、仲乃琴被聘任为“自治区特聘专家”。 ●2013 年 4 月 18 日, 中国科学院 2013 年第 4 次院长办公 会议研究, 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宁夏)。 ●2013 年 5 月 2 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宁 夏)实验楼和专家公寓开工建设。 ●2013 年 9 月 12 日,在 2013 中国(宁夏)引进海内外高 层次人才合作洽谈会上,宁夏农发办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 院签订《共同建设中国科学院宁夏生物农业综合试验站战 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段子渊、周杰、杨星科被聘任为 “自治区特聘专家”。 ●2014 年 3 月 12 日,院地科技合作项目实施方案落实 会在银川召开,会议对 2014 年院地 科 技 合 作 项 目 进 行 了 评审,对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宁夏)运行机制 进行了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