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关于2022年度滁州市实施省妇女创业发展项目的公示.xls

ン゛GangSter4 页 34.5 KB 访问 402.97下载文档
关于2022年度滁州市实施省妇女创业发展项目的公示.xls关于2022年度滁州市实施省妇女创业发展项目的公示.xls关于2022年度滁州市实施省妇女创业发展项目的公示.xls关于2022年度滁州市实施省妇女创业发展项目的公示.xls
当前文档共4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关于2022年度滁州市实施省妇女创业发展项目的公示.xls

2022年安徽省妇女创业发展项目实施内容 项 序 目 号 类 型 1 2 项 法 目 人 实 名 施 字 单 位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滁州市徽客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许可证编号为3411024102116。学 校是一所以职业技能培训及教育为主的职业培训学校。学校现有办 公及教学面积600平方米,年培训人数1500人次,学校现有专兼职 滁 教师及工作人员共计16名,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州 学校先后于2009年9月被安徽省家政服务工程领导小组授予“安徽 市 省首批家政定点培训机构”;2010年9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 巾 徽 帼 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011年9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 客 就 秦 委员会授予“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2020年加入滁州市家庭 职 业 军 服务业协会。 业 培 职校凭着对家政人员的深厚感情,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凭着对 培 训 培训工作的认真态度,不断开拓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家政人 训 员素质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工作,50%以上家政人员通过培训及时 学 找到了工作岗位,实现了自食其力。我校的技能培训工作得到了家 校 政人员的热烈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为滁州培训的 品牌学校,为提高家政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 积极作用。 巾 帼 创 业 就 业 基 地 明光市滨湖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位于明光市明西街道梁山村, 明 目前农场已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流转土地372亩, 农场倡导绿色、 光 安全、营养理念,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种植。注册商标“依源 市 果”,滨湖桃、梨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 邹 滨 产品,多次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农场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 海 湖 ,其中中级职称2人,以安徽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及安徽农业大 燕 家 学明光现推中心作为技术指导单位。 庭 该项目建设是在国家促进“菜篮子”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 升级政策下充分利用梁山村地理和环境的优势建设的,为进一步扩 场 大农业种植规模和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项目建设符合滁州市和明光 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 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项目实施成效 财政扶持 资金 2022年巾帼创业就业培训项目共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市直育婴员四 级培训、第二期市直养老护理员五级培训和第三期定远县育婴员五 级培训,每期培训周期为10天(含技能认定),其中5天为线上直播 培训,4天为线下面授培训,1天考核认定,培训目标总人数为120人 。 由各县区市妇联负责组织人员,滁州市徽客职业培训学校负责培训 ,并联合滁州皖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定远惠尔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对合格学员进行就业推荐安置,合格学员就业推荐率达到10%及以上 ,考核认定工作由滁州学院负责实施。 项目实施时间自2022年6月初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并开始招募学员起, 至2022年7月上旬完成三期培训,对参训学员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并对合格学员进行就业推荐及安置。 资金支持环节: 1、培训场所及平台使用资金预计约为:4.5万元; 2、教学教辅及实操教具资金预计约为:2.5万元; 3、教师及助教课时费资金预计约为:6.5万元; 4、技能认定及考务费资金预计约为:4.5万元; 5、住宿、餐饮及交通费资金预计约为:0.5万元; 6、招生及就业安置服务费资金预计约为:2.4万元; 项目总计使用资金预计约为20.9万元。 一、规范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开展三期育婴员培训共计150人 以上,每期5天网络培训+5天面授培训(含认定),培训合格率达 85%以上。 二、推进参训家政人员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证上岗。参加认定 人员的认定合格率,达85%以上。 三、做好参训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及对接服务 ,就业上岗率达到持证人数的60%以上。 16万元 项目实施内容主要涉及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绿色种植技术 推广应用两大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改扩建11亩钢架大棚,投资9.90万元。 (2)绿色种植(西瓜、葡萄)投入9.01万元,购买肥料费用投资 19.1107万元; (3)土地流转费用18.60万元。 示范基地项目实施后倡导蔬菜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 技能和专业服务水平,使蔬菜产品产量、品质有所提高。 (一)提效增收。项目将提高农户蔬菜标准化种植水平,辐射带动 20多户农户,共计千余亩西瓜等果蔬的种植。通过与新增妇女就业 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带动妇女就业天数不少于5个月。2021年妇女人 均工资1800元/月,2022年妇女人均工资2000元/月,就业妇女收入 水平较上年度提高10%, (二)提质增产。项目实施后,通过改进品质和提升设施功能,将 示范带动1000亩西瓜、等果蔬种植,进一步提升农场辐射带动能力 ,提高农户蔬菜标准化种植水平,农场预计产出西瓜16万斤、葡萄3 万斤,预估全年收入约70万元。 (三)就业致富。农场果蔬产出和效益的提高将进一步带动周边农 村留守妇女和贫困户就业,预计年新增产值可达100余万元,新增农 民纯收入约30万元。预计可增加12名妇女就业岗位。预计为农户增 加家庭经济收入3万元左右,更好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力,提高农民收 入。 18.7万元 3 4 巾 帼 创 业 就 业 示 范 基 地 巾 帼 创 业 就 业 示 范 基 地 天长市光华生态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金2000万,法 人:潘朝美,是一个集水果、蔬菜生产、科普教育、农业观光、农 天 家乐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园区坐落在天长市杨村镇光华村,距 长 市区15公里,新S205省道150米,农场远离城镇工业区,生态环境 市 优良,园区总面积为1500亩,其中水果园近1300亩,其他蔬菜类 光 200亩。项目一期投资4500万元,园区的建立,为光华村流转了7个 华 村民组的土地,2017年为本地劳务支出(工资收入)300多万元; 潘 生 农场的生产示范也成为当地农民示范基地,引导带动了当地农民水 朝 态 果、蔬菜的生产,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美 家 园内各种水果以“低碳生态、科技创新、发展精品”为建设目标, 庭 高效管理为生产前提.农场自2014年初开始规划建设,农场园区建 农 有低温室大棚、道路硬化、水渠衬砌、滴管技术、电泵房6座,当 场 家塘4面等基础设施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达1.5亿元。积极准 备申报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5年被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农业 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评为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示范家庭农场 。 来安县东寺港水库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位于滁州市来安县 张山镇长山村,是距离滁州、南京最近的大型生态养殖农场。该地 来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依山傍水,适合发展绿色生态畜禽养殖,区 安 位优势明显,为大批畜禽生态养殖提供了得天独特的自然条件。该 县 农场主要从事生态畜禽养殖与销售,农场负责人王树兰,女,从事 东 畜禽养殖多年,特别是对养殖跑山猪和黑山羊有一定技术,于2018 寺 年度被安徽省评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王 港 目前,该农场共存栏羊400余只,建羊舍2栋,年出栏量300余只; 树 水 跑山猪300余头,年出栏量200余头,生态土鸡3000余只。该农场是 兰 库 全县畜牧技术培训基地之一,多次承担县畜牧部门秸秆利用示范现 家 场培训,在畜禽养殖方面具有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庭 现今农场有流转土地180亩,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建设有冷库一座 农 ,钢架养殖大棚3座。产品拥有绿色食品认证书,并注册了“东寺 场 港水库”商标。所养殖的跑山猪、跑山羊等畜禽产品均为绿色生态 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实现年产值120万元,利润 约4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内容主要涉及流转土地种植芦笋项目,更换新产品、改善 大棚环境和芦笋栽培机械设备更新等,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新增100亩土地种芦笋,预计流转租金7万元。 与杨村镇光华村签订合同,新增流转100亩土地种植芦笋,预计流转 租金7万元。 2、购买芦笋种子预计7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购买。 购买芦笋种子20斤,预计需要7万元。 3、购买农家肥及肥料预计18万元,申请财政补贴购买。 购买农家肥40吨48000元,购买艳阳天硫酸复合肥33吨132000元,合 计预计需要花费18万元。 4、修整深翻土地产生的挖掘机机械费用预计6万元。 对新增流转的100亩土地进行挖沟整平,需要雇佣挖掘机等大型机械 进行施工操作,预计需要费用6万元。 5、大棚维修薄膜预计8万元。 购买薄膜预计需要8万元。 6、购买三轮电瓶车3台预计1.5万元,用于田间采摘芦笋入库包装。 购买三辆电瓶车,一辆5000左右,预计需要花费1.5万元。 7、购买包装袋预计2万元。 购买一批纸箱,用于包装芦笋,预计花费2万元。 预计总共需要花费49.5万元,申请财政补贴22万元,剩余27.5万元 自筹。 项目实施内容是加强农场自身建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提 升养殖场技术水平,强化宣传、培训、观摩和展示活动。项目实施 内容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大门、消毒池、水泥地面硬 化、运动场围栏扩建、打井等方面。并引进优良品种,购进青贮饲 料一体机,购买高品质兽药,购进玉米和玉米秸秆等,进而提高农 场畜禽产量和品质。 项目实施内容是加强农场自身建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提升养殖 技术水平,强化宣传培训观摩活动,申请财政支持约20万元。财政 资金支持环节: 1.饲料购置:购进玉米8.04万元,购进玉米秸秆13.99万元,共计 22.03万元拟申请财政补助3.50万元。 2.购买高品质兽药3.8万元用于防病治病,拟申请财政补助0.5万元 。 3.引进优良品种:种公猪一头0.8万元,黑山羊种公羊2只1.4万元, 黑山羊母羊53只10.6万元,购进鸡苗3000只12700元共计14.07万元 ,拟申请财政补助3万元。 4.购置青贮饲料一体机一套计4.8万元,拟申请财政补助1万元。 5.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门、消毒池、水泥地面硬化三项外包施工 费用计12.6万元,改造扩建围栏860米外包施工费用计23万元,打井 1口施工费用3.98万元,共计39.58万元,拟申请财政补助12万元。 6.技术培训:宣传、培训费用0.18万元,妇女微家物料制作费用 0.345万元,共计0.53万元。 7.工资支出:1-8月工人工资24.935万元。 8.爱心捐赠4.91万元(跑山猪6头3万元、兽药0.21万元、现金0.5万 元、物资1.2万元)。 共合计114.65万元。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100亩土地,每年可增产量10吨 芦笋,可提高收入20万元左右,2022年预计可以吸纳就业人数18人以 上,预计新增10名妇女就业,并且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可带动乡村 观光旅游、采摘的发展,增收经济效益明显。 2、社会效益: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将进一步 带动指导当地2名女性脱贫劳动力进行芦笋种植,免费帮助她们提供 芦笋种植技术,并帮助她们销售,增加她们的经济收入,为当地妇 女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土壤改良,设施配套,农业投入品质规范可保持水土环境、生 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有利于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安 全与效益,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8.7万元 一、经济效益明显 (1)农场2021年共6名女性务工人员, 2022年增至16名女性务工人 员,其中12名为新增人员,5人为脱贫人员,带动了妇女就业。2021 年农场务工妇女月平均工资1900元,今年农场务工妇女月平均工资 将达到2200元,平均年收入较去年增加了10%以上。 (2)农场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畜禽杂交优势,增加跑山猪产量150 余头、黑山羊200余只和跑山鸡3000余只,实现增值100余万元,农 场经济效益较上年增加10万余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示范带动成效:项目实施后,面向广大妇女开展养殖技术、经 营管理、素质提升、信息提供和销售等服务,同时为附近农村留守 妇女、脱贫户家庭妇女提供16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 加约2.5万元家庭经济收入。县镇妇联和农场组织周边妇女实地观摩 学习养殖技术,组织养殖技术等方面培训100余人次,使她们初步掌 握了生态养殖的优势和技术要点,目前已带动周边8户发展生态养殖 ,成效非常明显。 三、生态养殖增收效果。例如跑山猪,山林散养,抗病力强,节约 了防病治病成本,同时因品质好,比普通猪卖价高平均3元/斤,以 250斤/头计,每头多产出750元,而且因品质高口感好,销售也越来 越好,形成良性循环,影响力比较大。该项目的实施,吸引了全县 及周边有生态养殖意向的养殖户前来参观学习,辐射面积较大。 15万元 5 6 定远县西卅店镇薛荣种植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位于西卅店 镇滴水寺岔路口往北150米滴水大道、高潮社区,国家级农业大学 试验站之傍。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依山傍水,适合发展绿色农产 定 品种植,区位优势明显。 远 该农场注册资金50万,主要从事瓜果蔬菜的种植与销售,农场负责 县 人薛荣,女,从事种养殖多年,特别是对种植草莓和蔬菜有一定技 巾 西 术,于2019年度被安徽省评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并先后被认定 帼 卅 为定远县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滁州市技术学院教学研基地。 创 店 目前农场流转土地110亩,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建设有钢架单体大 业 镇 棚60个,连体大棚25个。产品拥有绿色食品认证书,并注册了“若 就 薛 薛 雪”商标,年种植草莓60亩,蔬菜30亩。年产草莓瓜果蔬菜近25万 业 荣 荣 公斤,产品主要销往滁州、南京、合肥等地,由于产品均为绿色产 示 种 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实现年产值120万元,利润约 范 植 4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 家 几年来,农场带动附近群众10多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 地 庭 展种植绿色果蔬,向他们传授技术,合作经营,统一销售,户均增 农 收2万元以上,同时为附近十多名妇女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其中包 场 括多名贫困户家庭女性),每年为这些家庭户增加近2.5万元的工 资收入。该农场为附近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为当地扶贫攻坚发挥 了一定的作用。 凤 阳 县 红 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项目位于凤阳县红心镇乌罗村309省道旁, 心 基地面积800亩,主要发展绿色农业,包括有机水稻和小龙虾养殖 巾 镇 共作800亩。项目顺应耕地非粮化新形势,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 帼 乌 实施条例》,对原稻虾连作的田内环沟进行平整,改稻虾连作为稻 创 罗 虾共作,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发展稻虾共作,吸纳留守妇女和脱贫户 业 王 村 在基地就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就 永 永 整合项有资源,将基地建设与相关项目实施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力 业 好 好 度,促进各项措施落实,充分发发挥项目区的综合优势。一方面通 示 种 过相关媒体,加大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思想发动,争取多方 范 植 支持,能够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另一方面,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殖标 基 专 准化、科学化,能够进一步提高稻虾种植亩均效益,通过技术培训 地 业 和指导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种养殖技术,能带动当地群众,尤其是 合 农村妇女共同致富。 作 社 项目总投资508680元,需要财政支持222930元,具体如下: 1、升级农场大棚循环生产设施,购买肥水一体化系统设备。用于扩 建草莓种植面积,增产增效,提高生产能力,9个小弓棚建设费 96850元。(财政支持40000万元) 2、大棚钢管93580元。 3、购买滴灌带15000米,37500元。(财政资金支持:37500元) 4、膜类购置:购买塑料薄膜1000公斤,12500元;购买科技新产品 无滴消雾长寿膜87930元。(财政资金支持:100430元) 5、购买草莓苗:购买草莓新品种“脱毒草莓苗”脱毒草莓苗99960 棵,投入99960元;红颜草莓苗50515棵,投入35360元。 6、美都西瓜苗45000棵,投入45000元。(财政资金支持:45000元 )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大大提高农场的瓜果蔬菜生产效益,实现年增收果蔬5-10 万公斤,增加产值20-40万元。 二、社会效益 1、带动农村留守妇女就业,为贫困户家庭劳动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当年增加妇女就业11人,确保每个人就业天数不少于5个月,并签订 劳动合同。 2、面向广大妇女开展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向她们提供政策、市场信息及产品销售服务。 3、让就业妇女既可照顾家庭,又能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家庭经济 收入,且收入比上年增加10%以上。 4、鼓励发展绿色农业,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提高产业带动能力,辐 射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50户,500亩以上。 15万元 项目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平整养虾环沟,还原非粮用地, 购买虾苗、种子及有机肥,开展技术培训,支付工人工资等。项目 建成后,能大量吸纳周边农民,尤其是留守妇女和脱贫户就业,巩 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当地人开展稻虾共作,增加土地效益,共同 致富。项目建设总投资60.6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资金21万元, 用于支持以下环节: (1)基础设施建设31万元。 田块机械化深耕深松作业面积720亩,采用单一深耕深松,深耕深松 达到20CM以上,深耕深松后地块控制在±3CM,作业费430.5元/亩, 共计31万元。 (2)购买种子及有机肥16万元。 水稻种子1200斤,每斤50元共6万元,有机肥25吨,每吨4000元,共 10万元。 (3)购买小龙虾饲料7.6万元。 黄豆每斤4.2元,共15000斤,共6.3万元,玉米每斤1.3,共1.3万。 (4)购买给排水设施5万元。 排水管120根,每根166.6根,共2万元,水泵四台,每台7500台,共 3万元。 (5)宣传材料,印刷品等1万元。 本项目实施后,可达到以下成效: 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切实提高小龙虾生产效益,小龙虾每亩 200-300斤,每斤单价增加3元,综合效益增加约600-900元/亩;合 作社新增经济效益提高6万元以上,显著提高设施农业经济效益。 2、通过本项目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合作社在当地的影响力,组织有 意愿的农户学习农业相关知识培训,带动当地农户养殖小龙虾,促 进农户生产、销售融合,为农户增产增收和致富提供技术和销售保 障。 3、改造升级项目完成后,预计带动新增就业妇女10人以上,并与她 们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就业天数不低于5个月;能够显著增加合作社 的利润增长点;就业妇女收入水平较上年度提高10%以上,促进农村 稳定、美丽乡村和生态农业发展,能大量吸纳周边农民,尤其是留 守妇女和困难户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3万元 7 全 椒 湾 巾 桥 帼 果 创 树 业 王 种 就 保 植 业 萍 农 示 民 范 专 基 业 地 合 作 社 本项目位于六镇镇牧龙山现代农业示范区,该示范区是全椒国家 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示范区之一,2014年建设,规划面积2万多 亩,分为葡萄、蔬菜、水产、石斛、优质稻米、双低油菜等种养片 区。本项目区属葡萄片区,2013年由全椒湾桥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 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取得经营权,流转期限至国家二轮土地承包期满 。合作社对土地进行整治,深翻整理,开垅成墒,种植了夏黑、美 人指、阳光玫瑰等不同熟期的葡萄,修通了水泥路,应用避雨栽培 、套袋、有机肥等技术,建设了物联网系统进行果园智能化管理。 2020年7月21日,产品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 级产品,并颁发绿色食品证书。这些,都非常适宜建设优质高新技 术葡萄园示范项目。 本项目由全椒湾桥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该合作社由东王 供销社下岗女职工王保萍牵头联系葡萄种植户于2014年11月成立, 主要从事葡萄、桃种植销售及苗木种植技术咨询,拥有葡萄基地 113.01亩。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运行管理规范,现有经营用房5 间200多平方米,社员55人,女社员40人,常年员工20人,其中技 术人员2人,聘短期用工2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女性,脱贫劳动 力有5人。合作社葡萄主销南京、合肥等地,并吸引周边城市大批 游客入园采摘,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是全县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 ,多次接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参观。 项目实施内容是加强合作社自身建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提升葡萄园技术水平,强化宣传培训观摩展示活动,总支出62.26万 元,其中申请财政支持20万元,自有资金42.26万元。 1、宣传、培训、社会公益活动等3.63万元。 2、购买现代微生物有机肥,改良改善土壤,购买土地改良剂,生物 有机肥购买农家肥(羊粪)30车2万元;菜籽饼5.3万斤7.52万元; 购买高钾水融肥6万元;叶面肥1.4万元;复合肥、缓释肥4万元,计 20.92万元。 3 、预防病虫害买农药(杀线虫、杀绿芒春虫)2.1万元。 4、作业工具:潜水泵4台,0.18万元/台,合0.71万元;园艺水管 0.10万元,修枝剪30把,0.18万元。合计:0.99万元。 5、汽油打药机2台,0.44万元;电动喷雾器4台,0.112万元;割草 机1台,0.34元;割草机配件0.156万元;开沟机1台0.67万元;滴灌 带36000米,0.9万元;合计2.62万元。 5、提高品种质量辅助材料:竹片15000根,1.5万元;捆绑带1500卷 ,0.48万元;高质量薄膜3000斤,1.5万元;防鸟网800斤,1.2万元 ;合计4.68万元。 6、土地承包费:5.32万元。 7、工人工资:22万元。 合计:62.26万元 本项目实施后,可以达到以下成效: 1、经济效益明显。项目建成达产后,亩产量稳定在3000斤,产量提 高8%,综合效益增加约1000元/亩,2021年销售收入85.24万元, 2022年收入98.14万元,合作社经济效益增加12万元以上,显著提高 农业经济效益。新增加了11名妇女用工,带动了贫困妇女就业。合 作社妇女年收入较去年增加了24%以上。2021年合作社月人平均工 资是1683元。今年合作社工作的妇女有增加11人,月人平均工资将 得到2330元,人均收入增加24%。 2、社会效益增强。项目实施后,建成避雨栽培、肥水一体化、有机 肥替代化肥与优良品种、病虫害科学防治集成与应用的示范基地, 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展示新技术的窗口,覆盖全县及周边50公里左 右范围内从事水果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观学习。县镇妇 联和合作社组织周边农民、社员实地观摩体验,示范带动发展精细 栽培和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培训120人次,使他们掌握优质葡萄园建 设和高新技术,提高种植者科技素质。并且通过项目实施和示范辐 射,带动周边村镇和社员55人,其中女职工45人,占81.8%,发展优 质果园500亩左右,示范作用十分明显。3、生态效益提高。该项目 的实施,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用有机肥,改善土壤板结和营 养结构,建立水肥一体化管理,增加果树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用 ,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园区景色秀美,吸引周边游客前 来观光采摘,是江淮分水岭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3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