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电力系统过电压.doc
《电力系统过电压》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执笔人:杨廷方 大纲审核人: 课程编号: 0808000645 英文名称: Power System Over Voltage 学分: 2 总学时: 32 。其中,讲授 32 学时,实验 0 学时,上机 0 学时,实训 0 学时。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 线性代数,电路,电机学,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选修。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掌握过电压的产生机理,主要的理论计算和分析方法,熟悉对各种类型过电压的防护 对策和限制措施,了解对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要求,从而具有进行电力系统的防雷设计、选择 过电压的防护措施和处理过电压事故、确定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以及从事相应的科学 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集中参数回路中的暂态计算方法。 2、掌握分布参数的长线路、变压器绕组中电磁波的传播规律;了解单相长线、三相长线路中 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长线路中波的衰减和变形。 3、熟悉防雷装置的基本原理、结构,了解防雷接地的主要设计和测试方法。掌握各电压等级 的输电线路的防雷要求和主要计算方法,以及改善防雷效果的主要途径。了解变压器、变 压器中性点、直配电机的防雷特点和主要的防雷接线方式。 4、了解研究工频过电压的重要意义,掌握产生工频电压升高的主要原因,熟悉计算方法。掌 握并联电抗器的限压作用。 5、掌握主要类型的操作过电压(切、合空线、切空变、解列和弧光接地)的产生机理、主要 特点、对不同电压等级电网所起的作用和主要限制措施。 6、掌握线性谐振、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和主要特点,通过断线谐振和互感器谐振的实例了 解谐振过电压的实际危害性以及不同的抑制对策。了解自激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和防护方法。 7、掌握绝缘配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线路绝缘子片数、空气间隙距离和主要电气设备试验电 压的确定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1)长线路中电磁波的传播过程,用网格法计算波的多次折、反射 过程;(2)直角波作用于单相变压器绕组时的暂态过程,波沿架空导线侵入三相变压器,变压 器绕组间波的传递;(3)输电线路的防雷要求和主要计算方法,以及改善防雷效果的主要途 径;(4)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电力系统谐振过电压,电力系统绝缘配合。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运用启发、讨论、教学互动的多模式教学方法。 五、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见表 1。 表1 高压电器课程的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知识单元 知识点 序号 描述 序号 描述 1 长线路中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1 集中参数回路 和长线路中的 暂态过程 2 计算波的多次折、反射过程;相模变换法 3 波的衰减和变形 1 直角波作用于单相变压器绕组时的暂态过程 2 波沿架空导线侵入三相变压器 3 变压器绕组间波的传递 4 变压器绕组内的暂态过程 1 防雷装置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2 1 输电线路、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接地 输电线路的防雷要求和主要计算方法,以及 改善防雷效果的主要途径 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 2 各种情况下的工频电压升高及限制措施 3 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小电抗与潜供电流 1 各类情况下的操作过电压产生机理 2 利用避雷器限制操作过电压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间歇性接地过电压;消 弧线圈的应用。 线性谐振过电压产生机理 高频和分频铁磁谐振 电力系统非线性(铁磁)谐振过电压 绝缘配合的概念和原则、方法 架空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 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 2 3 4 5 变压器绕组内 的暂态过程 雷电过电压及 防护 电力系统工频 电压升高 电力系统操作 过电压 6 电力系统线性 谐振过电压 7 电力系统绝缘 配合原理和方 法 8 3 3 1 2 3 1 2 3 总计 六、实验、上机与实训教学条件及内容 无 七、作业要求 讲 课 4 6 4 4 4 6 4 32 每个知识单元后均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书面完成。 第 1 单元:作业数:1 个; 第 5 单元:作业数:1 个 第 2 单元:作业数:1 个; 第 6 单元:作业数:1 个 第 3 单元:作业数:1 个; 第 7 单元:作业数:1 个。 第 4 单元:作业数:1 个;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 1.知识考核 占总成绩的 60%,主要采用期末书面考试的方式评定。闭卷考试。 2.能力考核 占总成绩的 40%,主要根据作业、质疑、课堂讨论和自由选题报告等能力、素质 评定。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1] 陈维贤. 电网过电压教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2.主要参考书: [1] 张纬钹 何金良. 过电压防护及绝缘配合[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