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的追求──西方采集者素描(下).pdf
乔治·福雷斯特 由于对事业的执著和具有不 耿玉英 屈不挠的意志品质,乔治·福雷 斯 特 " #$%&’$ (%&&$)*, +,-. — +/.0 1 在中国的植物考察采集, 成绩斐然。他喜爱乡村生活,爱 好钓鱼、打猎,从澳大利亚返回 苏格兰后,在爱丁堡植物园标本 室工作。 +/2! 年,福雷斯特 被 派往中国,开始了他跨跃 0, 年 的植物考察生涯。其间他 - 次来 华,足迹几乎遍及中国西南地 杜鹃花的追求 —— — 西方采集者素描 " 下 1 区,采集了约 .2222 多份干制标 本,为爱丁堡植物园引回 +222 多种活植物,其中有 032 多种杜 苗为当地人预防天花;用自己的 鹃花新种,对这座位于苏格兰首 钱为贫民百姓求医问药。他还向 府的皇家植物园成为世界杜鹃花 帮助他考察采集的向导和民工传 研究的中心,起了很大作用。他 授有关知识和技能。 的贡献不言而喻。 雷金纳德·法勒 英 国 人 法 勒 " 4$’56789 (7: 的贡献还在于对云南植物区系的 福雷斯特死于他最后一次的 研究及采集了大量哺乳动物、鸟 考察途中,遗体被安葬在云南古 &&$& 1 对植物的兴趣源于其家乡约 克郡的那些为花草所覆盖的小山 类和昆虫标本。福雷斯特工作非 城腾冲郊外的来凤山下,永远与 丘。他是一位充满激情,热衷于 常严谨,总是亲自查阅、登记、 其所热爱的中国草木为伍。如 探险的,不知疲劳的植物爱好 注释所获得的每一份标本,并详 今,钟花杜鹃、腺房杜鹃、大树 者。在考察采集时,他那双敏锐 细记录下有关的生态环境、土 杜鹃……等许多福雷斯特当年引 的眼睛总能发现最好的植物种 自中国西南的杜鹃花,已在爱丁 类。 +/++ — +/0! 年 ,法 勒 在 对 福雷斯特的成功也与他的人 堡植物园的杨格分园中生活了 中国湖北、甘肃和缅甸的考察 品与组织能力密切相关。他待人 中,为西方园林增加了许多新种 真诚,把所到之地的人民视为自 ,2 多年。在 《中国植 物志》的 编写过程中,有些种杜鹃花在野 植物,其中亦不乏美丽的杜鹃 己的朋友,在他们有困难时热心 外已难寻踪迹,只能依照福雷斯 花。 相助:他曾用自己的血清接种疫 特当年的采集记录进行描述,他 壤、地理等方面的数据。 金登 ; 沃德 紫背杜鹃—— — 福雷斯特杜鹃 金 登 ; 沃 德 " (&76< =56’: 紫 背 杜 鹃 " !"#$#$%&$’#& 9%6 ; >7&9 1 是 西 方 同 行 推 崇 的 对象,他几乎是一个人完成了他 (#’’%)*++ 1 是福雷斯特 02 世纪初 在云南德钦发现的新种,+/+0 年由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的植物 学家贝尔福和德国植物学家代 尔斯定名发表。为了褒扬福雷 斯特的贡献,即以他的姓氏为 的每一次考察。他所涉足的地区 从缅甸北部到中国云南的西北部 和西藏东部。在这一杜鹃花分布 的宝地,金登 ; 沃德在高山、深 谷、草甸、丛林中独来独往。与 该新种的种加词。该种花冠深 许多优秀的采集者一样,金登 ; 红色,产于云南西北部、西藏 沃德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极好 东南部海拔 ..22 — !+22 米的 的记忆力。当他在某地见到一种 高山上。 花朵美丽的植物后,不仅及时采 下花枝标本,而且秋后还要再去 ·!!· 提并论的人物。 采集果实标本和种子,即便大雪 覆盖了路线,他也能依春天的印 勒德洛是植物学教授马歇尔 象,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在深山密 ·沃德 * E9 FGB<,金登 % 沃德的 林中穿行,准确无误地达到目的 父亲 6 的学生,离开大学后前往 地。产于西藏东南部海拔 #$$$ 亚洲任教,几年间工作多变,壮 米的山林中的朱砂杜鹃和毛喉杜 志未酬。在中国新疆西陲的喀 鹃,都是他踏雪回采,获得丰硕 什,勒德洛与英国军官谢里夫偶 的果实而引种成功的。 然相遇。这两位职业相异但志趣 金 登 % 沃 德 从 &’&& 年 到 相投的人一见如故,作出了共同 &’#" 年 ( 次来中 国,采集了 大 量标本、种子与苗木,发现了许 前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地区考 察采集植物的计划。他们的考察 多新种和 ) 个新属,发表了上百 始终得到邱园主任乔治·泰勒 篇文章及 &$ 几本著作,对喜马 * @9 HGI>GB 6 的支持和策划,因此 有明确的科学目标。 拉雅植物区系的研究颇有建树。 从 &’#$ 年起到 &’!’ 年止, 约瑟夫·洛克 勒德洛和谢里夫 7 次进入西藏, 洛 克 * +,-./0 1,234 &((! — 对其南部和东南部进行了详细的 &’5) 6 是西方植物采集者中一个 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在 考察,采集植物标本 )&$$$ 号及 植物考察采集领域成绩斐然,而 他们就运回英国 " 个集装箱的活 材 料。 &’#( 年, 他们 还第一次 大量苗木及种子。仅 &’#5 年, 且作为探险家、人类学家、地理 学家、民族学者、语言学家,至 身着藏服的洛克 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年中,洛克长期以丽江为基地, 回国内 供研究和种 植。在 &’!’ 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建立了深 年他们最终离开西藏时,运回了 家庭,幼年丧母, 岁时便开 厚的友谊,潜心研究纳西族语言 大约 ) 万袋植物种子,其中有 始自学汉语,令家人大为不解。 和东巴文化,卓有成就。 洛克的植物采集很有特色, &$$ 多种 杜鹃花。近 )$ 年中 , 他们采集的大量植物标本主要由 为了表现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活 泰勒等植物学家进行分类研究, 洛克出生在维也纳一个仆人 &5 岁 时 洛 克 离 开 家 庭 自 谋 生 路 , &’$" 年 只 身 前 往 美 国 。 采用空运,将标本和种子及时送 &’$7 年身无分文 的洛克到夏 威 夷谋生,曾在中学教授拉丁文和 环境中的种群变化,他往往一个 藉此发表了不少新种和一个新 物种采集极多的连号标本,活植 属。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腊叶标 自然史,后又从事植物采集工 物的引种也是如此。例如产于云 本,大多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作, &’&& 年在夏 威夷学院教 授 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长粗毛杜 成为宝贵的收藏。而那些由勒德 植物学, &’&’ 年曾被聘为植 物 鹃,洛克采集的 #$ 袋种子中就 洛和谢里夫引种的美丽的高山杜 分类学 教授。 &’)) 年, 洛克受 有 &! 个编号显示不同的种群。 鹃和其它喜马拉雅山区的奇花异 美国农业部派遣,来中国进行农 虽然洛克的植物采集活动主要集 木,在英国的许多植物园中都不 业项目考察,到达云南,从此与 中在他来中国后的前十余年,但 难见到。 中国西南的植物及民族文化结下 所获甚丰,其中仅引种的杜鹃花 了 不 解之缘。 &’)) — &’!’ 年 , 就有 )"$ 多种。 洛克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度 勒德洛和谢里夫 勒德洛和谢里夫在考察中不 仅情绪高涨而且充满生活乐趣: 他们在宿营地播下自己带来的菜 籽,以便收获后享用;一个小型 过的。其间他曾担任美国国家地 理学会组织的云南与西藏探险队 在 )$ 世纪来华的西方采集 队长,并成为美国 《国家地理》 者中,弗兰克·勒德洛 * 89 :;<= 活。谢里夫还是一位摄影高手, 杂志的撰稿人和摄影记者;先后 为他们的考察活动留下了许多宝 为美国农业部和阿诺德树木园采 >,? 6 和乔治·谢里夫 * @9 A0.BBCDD 6 的结伴考察,将他们的名字紧密 集 植 物 标 本 , 引 种 活 植 物 。 )7 联系在一起,成为植物学史上相 图书馆总伴随着他们的野外生 贵的图片资料。 为了纪念勒德洛和谢里夫, ·!"· 喜闻 丽江 高山植 物园 奠基 几天前,当我编完 “杜鹃 科、马先蒿属、绿绒蒿属、云 花的追求—— — 西方采集者素描 杉属和冷杉属等,成为中国进 # 下 $” 时 ,不 知 何 故 福 雷 斯 行高山、亚高山植物的就地、 特、金登 ) 沃德、洛克等人的 迁地保护中心。在园林景观 名字总在心中挥之不去。尤其 上,该园将成为横断山脉高山 是洛克在丽江的活动引发了我 植物的缩影景观。 的好奇心,于是从书柜中取出 丽江高山植物园建成后, 两位纳西族青年学者写的 《孤 将为野生高山植物的保育和高 独之旅—— — 植物学家、人类学 山花卉植物品种改良提供基础 家约瑟夫·洛克和他在云南的 材料和基础技术;并将为提高 探险经历》,读了起来。而正 我国的野生生物物种保育技术 当此时,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 和品种改良技术水平,建立拥 传来了: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 物研究所、英国爱丁堡皇家植 业,特别是花卉产业奠定物质 物园等单位合作重建的云南丽 基础;为实施 “西部大开发” 江高山植物园,* 月 %& 日在玉 龙雪山脚下奠基。园址离洛克 和云南 “绿色经济强省”战略 当年在丽江雪松村的故居,直 丽江高山植物园不 仅将为 线距离仅 % 公里。 两种由他们发现的美丽的西藏高 山杜鹃被分别以他们的姓氏命 名:即产于西藏墨脱洛拉的 !"#$#$%&$’#& ()$(#*++ # 中 名 : 广 口杜鹃 $ 和产于西藏隆子的 !, -"%’’+..++ # 中名:红钟杜鹃 $ 。 通过对以上十几位西方植物 采集者的简单描述,我们不难看 出他们都有一种献身事业的精 神。在那荒无人烟的深山和旷 野,面对高耸的雪峰和深不可测 的峡谷,是勇气与智慧、丰富的 经验与科学的态度使他们获得了 常人无法获得的成就。不论我们 今天怎样评价西方人在中国的植 物采集活动,在植物学的历史长 卷中,必然会留下他们的足迹。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 山植物园,四川都江堰市 "%%&’( 责任编辑:杨 ·!"· 斧 提供科学支撑。 植物学工作者提供一处良好的 正如在奠基仪式上云南省 高山、亚高山植物分类,植物地 副省长梁公卿致词所言: “丽 理和植物生态学研究场所,还将 江位于 ‘植物王国’云南省的 成为广大公众的科普教育基地 西北部,所在的横断山区是生 和旅游休闲景点,为丽江及云 物多样性高度富集、特有种类 南的生态旅游事业增加异彩。 繁多的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 今天,丽江高山植物园的 性的十大热点地区之一和中国 奠基,虽然仅代表着该项目中 生物多样性的三大中心之一, 英良好合作的开端,却是英国 是研究和保护中国野生植物资 和中国云南植物世纪情结的延 源不可多得的地区。”可见, 续。正如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 丽江高山植物园的重建,科学 在奠基仪式上简短讲话所言: 意义十分重大。 “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就 据悉,重建的丽江高山植 开始了云南植物的采集和引种 物园,除就地展示丽江玉龙雪 活动,他们对这片神奇的土地 山的高山植物外,还将逐步收 上拥有如此丰富的植物种类而 集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 感到惊奇……”而在这一活动 西藏东南部高山、亚高山地区 中充当重要角色的爱丁堡皇家 的珍稀特有植物,使其成为横 植物园不仅在采集、发现和栽 断山区高山植物集中展示的种 培云南植物上成就斐然,而且 质资源圃。其长远规划将收集 向中国的植物研究单位和植物 横断山区的特有属种和系统收 学者伸出了友谊之手。尤其在 集北温带重要专科专属植物, 近 +( 年来,这一友好关系更加 如杜鹃花科、报春花科、龙胆 深厚…… #杨 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