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资本充足率报告.pdf
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资本充足率报告 1 目录 一、引言 .................................................................................................................................... 4 (一)公司简介 .................................................................................................................... 4 (二)披露依据 .................................................................................................................... 4 (三)披露声明 .................................................................................................................... 4 二、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 5 (一)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 5 (二)被投资机构并表处理方法 ........................................................................................ 5 (三)监管并表与财务并表的差异 .................................................................................... 5 (四)纳入并表范围的被投资机构 .................................................................................... 6 (五)资本缺口及资本转移限制 ........................................................................................ 6 三、资本及资本充足率 ............................................................................................................ 6 (一)资本充足率 ................................................................................................................ 6 (二)资本构成 .................................................................................................................... 7 (三)门槛扣除限额与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限额 ................................................................ 8 (四)重大资本投资行为 .................................................................................................... 9 (五)实收资本变化情况 .................................................................................................... 9 (六)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 9 四、内部资本充足评估 ............................................................................................................ 9 (一)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的方法和程序 ............................................................................ 9 (二)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 ..........................................................................10 五、全面风险管理 .................................................................................................................. 11 六、信用风险 ..........................................................................................................................11 (一)信用风险管理 ..........................................................................................................11 (二)信用风险计量 ..........................................................................................................12 (三)信用风险缓释 ..........................................................................................................14 (四)贷款质量及贷款减值准备 ......................................................................................14 2 七、市场风险 ..........................................................................................................................17 (一)市场风险管理 ..........................................................................................................17 (二)市场风险计量 ..........................................................................................................17 八、操作风险 ..........................................................................................................................18 九、资产证券化 ......................................................................................................................19 (一)资产证券化开展情况 ..............................................................................................19 (二)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会计政策 ..................................................................................20 (三)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及资本要求 ..........................................................................20 十、其他风险 ..........................................................................................................................20 (一)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20 (二)银行账户股权风险 ..................................................................................................21 (三)银行账簿利率风险 ..................................................................................................21 (四)流动性风险 ..............................................................................................................22 1、流动性风险管理 ........................................................................................................22 2、流动性风险分析 ........................................................................................................23 十一、薪酬 .............................................................................................................................. 23 (一)薪酬管理委员会 ...................................................................................................... 23 (二)薪酬政策 .................................................................................................................. 23 1、总体导向 .................................................................................................................... 23 2、薪酬结构 .................................................................................................................... 24 3、薪酬约束 .................................................................................................................... 24 附表 1:资本构成信息 ...........................................................................................................26 附表 2:集团口径的资产负债表(财务并表和监管并表) ...............................................29 附表 3:有关科目展开说明表(含与资本构成信息表的对应关系) ...............................29 附件 4:合格资本工具的主要特征 .......................................................................................31 附表 5:资产证券化产品使用的外部评级机构信息 ...........................................................36 3 一、引言 (一)公司简介 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 1999 年 9 月,是一家 国有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2008 年开展跨区经营,目前已设立东莞、广州、深 圳等 13 家分行,下辖 61 家一级支行、92 家二级支行、4 家小微支行及 6 家社 区支行;发起设立重庆开州、东莞长安等 6 家村镇银行,参股邢台银行;现有 注册资本 21.8 亿元,员工 5,437 人。近年来公司荣获中国“十佳普惠金融服务 创新奖”、 “年度企业公民奖”、 “年度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贡献奖”等荣誉;成为 全国 12 家“领头羊”城商行之一,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商行;在英国《银 行家》杂志最新的世界银行排名中位列全球银行业 315 位。 2022 年,面对系列重大机遇和严峻风险挑战,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在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下、在全行员工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 持下,公司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施策、沉着应对,稳健发展的 基础逐步加强。 (二)披露依据 本报告根据原中国银监会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试行)》 、2013 年 7 月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 政策文件的通知》 (银监发〔2013〕33 号)等相关规定编制并披露。 (三)披露声明 本报告是按照银保监会监管规定中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及规则而非财务会计 准则编制。因此,报告中的部分资料并不能与公司年度报告的财务资料直接进 行比较。 本报告包含若干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业务发展的前瞻性陈述。这 些陈述乃基于现行计划、估计及预测而做出,与日后外部事件或公司日后财务、 4 业务或其他表现有关,可能涉及的未来计划亦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 故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不应对其过分依赖。 二、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一)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公司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计算各级资本充足率。并表资 本充足率计算范围包括公司以及符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 公司直接或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 (二)被投资机构并表处理方法 按照监管要求,公司在计算并表资本充足率时,不同类型被投资机构并表 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 序号 被投资机构类别 并表处理方法 1 拥有多数表决权或控制权的 金融机构 纳入并表范围 2 对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 投资 不纳入并表范围,将核心一级资本投资合计超过 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10%的部分扣除,其他一级 资本投资和二级资本投资应从相应层级资本中全 额扣除,未达到门槛扣除限额的部分计算风险加 权资产 3 对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 投资 不纳入并表范围,将投资合计超出公司核心一级 资本净额 10%的部分从各级监管资本中对应扣除, 未达到门槛扣除限额的部分计算风险加权资产 (三)监管并表与财务并表的差异 根据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和工商企业不应纳入资本充足率并表范围。2022 年末,公司不存在上述子公司,因此公司并表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和财务并表 范围不存在差异。 5 (四)纳入并表范围的被投资机构 公司依据原中国银监会 2012 年 6 月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 计量资本充足率。并表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包括公司以及符合《商业银行资本 管理办法(试行) 》规定的公司直接或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类附属子公司。2022 年末纳入资本充足率并表范围的被投资机构信息如下: 单位:万元、% 序号 名称 注册地 2022 年末 账面价值 持股比例 所属行业 1 重庆开州泰业村镇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开州 3,155 63.10% 银行业 2 东源泰业村镇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河源 5,100 51.00% 银行业 3 枞阳泰业村镇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铜陵 8,102 84.55% 银行业 (五)资本缺口及资本转移限制 2022 年末,公司持有多数股权或拥有控制权的被投资金融机构不存在监管 资本缺口。报告期内,公司内资金转移无重大限制。 三、资本及资本充足率 (一)资本充足率 2022 年末,公司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的集团并表 口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3.42%、9.75%、 8.56%,法人银行口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 为 13.38%、9.71%、8.52%;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 率分别较上一年度上升 0.10、0.41 和下降 0.08 个百分点。2022 年,公司完成 了 20 亿元无固定期限债券的发行工作,同时公司利润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资本 得到有效补充;资本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资本充足率继续保持足够的缓冲区 间。2022 年末资本充足率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和公司的管理目标。 6 单位:万元 2022 年 12 月 31 日 2021 年 12 月 31 日 集团 母公司 集团 母公司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3,020,833 3,002,967 2,717,266 2,698,784 一级资本净额 3,440,740 3,422,599 2,937,282 2,918,520 资本净额 4,734,730 4,715,675 4,191,418 4,171,579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35,292,292 35,254,643 31,458,554 31,351,573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8.56% 8.52% 8.64% 8.61% 一级资本充足率 9.75% 9.71% 9.34% 9.31% 资本充足率 13.42% 13.38% 13.32% 13.31% 项目 (二)资本构成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公司监管资本构成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项目 金额 核心一级资本 3,057,954 实收资本 218,000 资本公积 208,954 盈余公积 328,474 一般风险准备 567,599 未分配利润 1,733,359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2,066 其他 -498 核心一级资本扣除项目 37,121 其他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扣除递延税负债)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37,121 3,020,833 其他一级资本 419,908 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419,632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276 一级资本净额 3,440,740 二级资本 1,293,990 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可计入金额 900,000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 393,439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551 总资本净额 4,734,730 根据原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文件的通知》 (银 7 监发 〔2013〕33 号)附件 2《关于商业银行资本构成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 的规定披露的信息请参见本报告附件,包括资本构成、资产负债表项目展开说 明表、资本构成项目与展开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资本工具主 要特征。 (三)门槛扣除限额与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限额 截止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相关资本投资及净递延资产余额均未超过门 槛扣除限额,无需从资本中进行扣除。相关门槛扣除限额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资本扣除限额 适用门槛扣除法的项目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 数资本投资 191,562 核心一级资本 79,736 二级资本 111,826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大额少 数资本投资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 净递延税资产(扣除递延税 负债) 项目 金额 与上限的 差额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1 (仅扣除全额扣除项 目)的 10% 302,083 110,521 金额 17,086 228,095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2 (扣除全额扣除项目 和小额少数投资应扣 除部分后)的 10% 284,997 302,083 73,988 截止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计入二级资本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为 39.34 亿元,符合监管要求。相关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限额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计量方法 权重法 项目 金额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 438,282 可计入二级资本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限额 393,439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的部分 393,439 8 (四)重大资本投资行为 报告期内,本公司不存在重大资本投资行为。 (五)实收资本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不存在实收资本变动情况。 (六)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本公司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的相关要求计量风险加权资 产。其中,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采用权重法,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量采用标 准法,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采用基本指标法。2022 年 12 月 31 日,本公司风 险加权资产计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项目 金额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35,292,292 -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31,904,040 - 市场风险加权资产 1,584,446 - 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1,803,806 四、内部资本充足评估 (一)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的方法和程序 公司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整体框架包括治理架构、政策制度、风险识别 和评估、压力测试、资本规划、信息披露、监测与报告及稽查等部分组成,在 综合考量和评估公司所面临的各类实质性风险的基础上,以中长期资本规划为 指引,衡量资本与风险的匹配水平,妥善处理资本使用和业务发展关系,评估 资本补充能力,确保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持续保持与自身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资本 水平。2022 年,公司通过调整治理架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定期报告资本管 9 理与执行情况;对面临的各类实质性风险进行评估,全面分析经营管理和风险 管理状况,调整经营策略;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合理设置压力测试情景, 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集中度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开展压力 测试,评估压力情景下资本充足承压情况;定期监测资本充足水平,结合业务 经营计划,审慎评估资本缺口,前瞻性开展资本管理和资本补充;按年开展资 本专项稽核,对照监管要求,检查及评估资本充足水平、信息披露、计量等情 况,完善资本管理。 (二)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 在资本规划方面,公司以三年为周期制定资本管理规划,结合监管政策和 经营环境变化动态修订完善。公司于 2021 年制定新三年资本规划《东莞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资本管理规划(2022 年-2024 年)》,规划在综合考虑公司改革转型、 风险偏好、业务发展、未来资本需求、监管资本要求和资本可获得性的基础上, 合理设定未来三年资本充足水平管理目标,相应制定资本补充规划及资本管理 措施,确保资本充足水平满足监管要求和公司管理目标,有效支持公司业务可 持续发展。2022 年,公司严格落实资本规划要求,妥善处理资本使用和业务发 展关系,做好资本的分配管理,及时补充资本,资本充足水平达到监管要求和 规划目标。 公司依据中长期资本规划确定年度资本充足率管理目标,制定年度资本充 足率管理计划并将其纳入年度综合经营计划,确保年度资本管理计划与各项业 务计划相适应,并保证资本水平高于内部资本充足率管理目标。公司通过对资 本充足率水平进行动态监控、分析和报告,与内部资本充足率管理目标进行比 较,采取包括合理把握资产增速、调整风险资产结构、提高内部资本积累、从 外部补充资本等各项措施,确保公司各级资本充足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和内部 管理需要,抵御潜在风险,支持各项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10 五、全面风险管理 公司始终坚持“稳健发展”的总基调,构建全覆盖、独立且与风险状况相 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结果应用于经营管理,确保风 险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提升资产质量,以行之有效的风控为公司持续稳健经营、 打造“精品银行”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不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使风险管理覆盖所有业务,覆盖所 有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流程环节。同时,在 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均建立了分离制衡、相互制约、相互 监督的机制,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汇报关系清晰,实现风险管理的全员参与、 全程控制。各层级、各岗位都能较好地发挥作用,确保风险管理政策在不同部 门、业务和产品中得到统一贯彻。 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风险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确保全面风险管理 体系与风险状况相适应。一是持续深化风控体系改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打造全面科学、集中集约、高效智能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资产质量的监测、 管控及考核,提高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二是明确全行风险偏好和授信政策, 通过风险定价、风险限额和组合管理等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传导机制, 统一全行风险标准,实现风险赋能业务;三是积极推动生态型组织建设,建立 风险与业务之间高效联动的协同合作机制,建设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专业风控 队伍,实现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流程、差异化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对业 务发展的支撑;四是全面提升智能化风控水平,借助大数据及科技的力量,优 化风险管理模型,推动风控系统建设,提高风险计量、监测、预警及控制水平。 六、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客户(或者交易对象)可能无法或者不愿意履行对公司负有约 定义务的风险。公司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包括各项贷款、拆放同业、买入返售 11 资产、存放同业款项、债券投资、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 和表外资产等。 信用风险管理指对信用风险进行主动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或化解、报 告的全过程。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经营目标,加强信用风险管控。一是政策引领, 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加强市场研判分析,建立宏观、行业、市场及资产组合等 研究分析框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内外部环境,适时优化 调整授信政策及风险偏好,形成“研究 -策略 -执行”的逻辑闭环,发挥投 研一体化效应,强化风险限额管理,分散大额集中度风险,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二是主动融合,不断完善授信流程管理。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强化 风控内嵌产品全流程,深化风险管理与业务各环节的主动融合,建立与业务发 展协调统一的风险策略,筑牢全行资产质量控制防线,实现风险管理对业务发 展的有效驱动。 三是分层分类,持续优化风险监测机制。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 监测体系,从广度及深度两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信用风险识别敏锐度,分 层分类开展监测及排查工作,加强对大额授信、重点领域及重点客群的监测排 查及风险管理,全面提升风险监测检查的有效性、精准化。四是科技赋能,不 断提升智能化风控水平。加大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各环节的应用,推动科技与 金融的有效融合,持续丰富和完善信用风险识别和评估工具,充分挖掘数据、 平台及系统的有效应用,不断提升业务发展及风险管理的系统化、数字化、智 能化水平。 (二)信用风险计量 公司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权重法的相关规定确定适用 的风险权重,对合格缓释工具覆盖的部分采用缓释品适用的风险权重,计算风 险加权资产。2022 年末,公司信用风险暴露按照客户主体划分的情况如下表所 示: 单位:万元 项目 缓释前信用风险暴露 缓释后信用风险暴露 表内信用风险暴露小计 50,364,340 47,578,446 12 现金类资产 3,960,448 3,960,448 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 1,692,153 1,692,153 对公共部门实体的债权 4,595,011 4,595,011 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债权 9,050,420 7,887,108 336,460 336,460 对一般企(事)业的债权 16,753,491 15,254,255 对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的债权 1,773,738 1,666,466 对个人的债权 9,942,769 9,926,756 股权投资 173,251 173,251 资产证券化 122,663 122,603 其他表内项目 1,963,935 1,963,935 7,385,239 4,659,341 73,487 73,487 57,823,067 52,311,275 对在其他国家/地区注册金融机构债权 表外信用风险暴露小计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小计 总计 2022 年末,公司信用风险暴露按照风险权重划分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风险权重 缓释前信用风险暴露 缓释后信用风险暴露 0% 12,869,166 12,248,563 20% 4,747,985 4,747,924 25% 2,827,140 2,827,097 50% 4,648,776 4,648,776 75% 8,000,528 7,166,681 100% 24,267,556 20,210,317 150% - - 250% 324,917 324,917 337% 60,368 60,368 400% 46,460 46,460 1250% 30,172 30,172 总计 57,823,067 52,311,275 2022 年末,公司持有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级资本工具、对工商企业的股 权投资、非自用不动产的风险暴露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项目 缓释前信用风险暴露 持有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资本工具 111,826 13 缓释后信用风险暴露 111,826 核心一级资本 - - 其他一级资本 - - 111,826 111,826 46,460 46,460 203 203 158,488 158,488 二级资本 对工商企业的股权投资 非自用不动产 总计 (三)信用风险缓释 公司主要通过合格的抵质押品、保证等风险缓释工具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 公司建立并逐步完善担保管理体系,明确担保准入要求、规范流程管理并优化 押品管理系统建设。公司可接受的押品范围包括金融质押品、应收账款、房地 产和土地使用权、其他抵质押品,逐年对押品目录中押品细类、抵质押率标准 等进行优化更新。公司根据《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 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东莞银行押品管理办法》,规范了押品的全流程管理要求, 严格押品准入条件、强化押品尽职调查、审慎评估押品价值、明确押品重估周 期、规范权力设立及解除流程等措施,加强押品风险管理,提高信用风险防控 水平。公司接受的保证人类型主要包括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通过严格 保证人准入、合理评估保证担保能力、规范保证担保管理、建立融资担保公司 专项管理制度等措施,严格并强化保证人风险管理。2022 年末,公司权重法信 用风险暴露的风险缓释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表内信用风险 缓释 表外信用缓 释 交易对手信 用风险缓释 现金类资产 514,782 3,080,346 - 3,595,128 我国中央政府、中国人民银 行、我国政策性银行 863,563 - - 863,563 我国商业银行 1,378,606 243,291 - 1,621,897 项目 (四)贷款质量及贷款减值准备 公司的贷款五级分类情况如下: 14 总计 单位:万元 2022 年 12 月 项目 金额 占比 正常类贷款 28,512,009 98.17% 关注类贷款 259,530 0.89% 次级类贷款 98,860 0.34% 可疑类贷款 135,559 0.47% 损失类贷款 37,095 0.13% 29,043,053 100.00%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公司按已逾期时间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2 年 12 月 项目 金额 占比 逾期 3 个月以内 152,469 0.52% 逾期 3 个月到 1 年 88,450 0.30% 逾期 1 年到 3 年 116,406 0.40% 逾期 3 年以上 15,308 0.05% 逾期贷款合计 372,633 1.28% 29,043,053 100.00%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公司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适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 ,并搭建了新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基于发生信用减值的阶段划分、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折现 率等参数,结合宏观经济前瞻性调整计量损失准备。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发放贷款和垫款的减值准备变动情况如下: (a)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发放贷款和垫款的减值准备变动 单位:万元 2022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2 月 31 日 项目 未来 12 个月预 期信用损失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合计 未发生信用减 值的贷款 已发生信用减值 的贷款 412,758 50,135 198,310 661,203 未来 12 个月预期信用 损失 1,250 -1,210 -39 -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 损失-未发生信用减值 的贷款 -3,538 3,564 -26 - 期初余额 转移至: 15 2022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2 月 31 日 项目 未来 12 个月预 期信用损失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未发生信用减 值的贷款 已发生信用减值 的贷款 合计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 损失-已发生信用减值 的贷款 -1,297 -13,460 14,757 - 本期计提 17,520 25,245 69,642 112,407 本期核销 - - -98,113 -98,113 核销后收回 - - 2,546 2,546 其他变动 49 - -1,949 -1,900 期末余额 426,742 64,273 185,126 676,142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发放贷款和垫款的减值 准备变动 单位:万元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项目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未来 12 个月预 期信用损失的 贷款和垫款 未发生信用减 值的贷款和垫 款 已发生信用减值 的贷款和垫款 合计 11,957 - - 11,957 -未来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 失 - - - -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 失-未发生信用减值的贷 款 - - - -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 失-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贷 款 - - - - 本期(转回)/计提 2,790 - - 2,790 期末余额 14,747 - - 14,747 期初余额 转移至: 16 七、市场风险 (一)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 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公司将市场风险分为交易账簿市 场风险和银行账簿市场风险。公司主要面临的市场风险为交易账簿的利率风险、 银行账簿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公司建立了与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 体系,明确市场风险治理架构下的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相 关部门的职责和报告要求,明确实施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和识别、计量、监测 与控制程序,明确市场风险报告、信息披露、应急处置及市场风险资本计量程 序和要求。 公司建立一套有效的市场风险管控措施。公司根据风险偏好和业务发展状 况定期调整市场风险限额,将涉及市场风险的所有业务和产品均纳入市场风险 限额管控,全年各项市场风险监控指标均处于风险偏好范围内;加强利率风险 和汇率风险研判,持续跟踪市场化业务风险暴露及变化趋势;定期进行压力测 试,评估在极端情况下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 (二)市场风险计量 公司依据监管要求,采用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公司按照《商业银行 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的有关要求,分别计量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 和股票风险的资本要求, 并单独计量以各类风险为基础的期权风险的资本要求。 公司标准法下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股票风险 和期权风险的资本要求之和。 2022 年末,公司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标准法 项目 利率风险 105,819 股票风险 - 外汇风险 16,915 17 商品风险 - 期权风险 - 交易账户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特定风险 4,022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总额 126,756 市场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1,584,446 八、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 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 誉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风险管理目标是: 降低操作风险的不确定性,将操作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提高服 务效率,实现流程优化,促进公司业务健康发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收益水 平;降低突发性事件的冲击,保证业务正常和持续开展。 公司建立了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各条线管 理部门是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本条线操作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和管理者, 负有对进行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及报告的重要职责;风险管理、合规 等部门作为第二道防线,负责协调、指导、评估、监督第一道防线的操作风险 管理活动;内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负责对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情况进 行审计、监督和评价。 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包括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及报告 等环节。公司使用操作风险自评估、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和关键风险指标等管理 工具对操作风险进行管控,针对各项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制定了管理办法,明确 管理工具的原则、职责分工、方法、实施及管理要求等。 2022 年,公司积极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落实和完善,防范和应对各类 操作风险。一是持续加强规章制度管理,开展规章制度后评价工作,不断完善 规章制度和内部程序。二是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优化和运用,开展操作风 险点与控制性措施评估,定期完成关键风险指标监测、重检与优化,持续落实 操作风险事件信息收集。三是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定期开展员工异常行为监测 18 及排查,多种方式开展员工培训,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四 是强化外部风险防控,开展主机房线路故障、疫情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声誉风 险事件防控等应急演练,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报告期末,公司采用基本指标法计量的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为 180.38 亿元。 九、资产证券化 (一)资产证券化开展情况 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进行信贷资产流转。一是银行间市场上的信贷资产 证券化模式,公司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 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二是银登中心的信托受益权转 让模式,公司将符合相关要求的合格信贷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成立自益财产权 信托,并作为初始受益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将持有的信托受益权转让给受让方, 已达到信贷资产流转的目的。公司在该等业务中可能会持有部分优先级或次级 档资产支持证券或信托受益权,从而对所转让信贷资产保留了部分风险和报酬。 公司会按照风险和报酬的保留程度,分析判断是否终止确认相关信贷资产。 经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审批,公司于 2016 年 4 月 25 日取得开办信贷资 产证券化业务的资格,截至 2022 年 12 月末共发起了 5 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如下表所示: 项目名称 基础 资产 粤鑫 2016 年第一期信贷 资产证券化项目 对公贷款 银行间信贷资产 2016 年 11 月 29 日 证券化 10.55 华能信托·东莞银行 2017 年第一期财产权信托项 目 对公贷款 银登中心信托受 益权转让 2017 年 9 月 22 日 17.13 粤鑫 2018 年第一期信贷 资产证券化项目 对公贷款 银行间信贷资产 证券化 2018 年 9 月 14 日 21.38 粤财信托·东莞银行 2020 个人住房抵押 银登中心信托受 年第一期财产权信托 贷款 益权转让 2020 年 12 月 2 日 20.01 业务模式 19 信托成立时间 资产池规模 (亿元) 莞鑫 2020 年第一期个人 个人住房抵押 银行间信贷资产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项 2020 年 12 月 15 日 贷款 证券化 目 20.00 (二)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会计政策 公司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 会计规定,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按照风险报酬的转移程度以及是否实现 控制转移的原则,判断被转移的金融资产是否应当终止确认: 1.如果公司已将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应当终止 确认该信贷资产。 2.如果公司仍保留与转移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不应 当终止确认该信贷资产。 3.如果公司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 酬,但放弃了对该信贷资产的控制,应当终止确认该信贷资产。 4.如果公司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信贷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 酬,且未放弃对该信贷资产的控制,应该按照继续涉入所转移信贷资产的程度 确认继续涉入资产,并相应确认继续涉入负债。 (三)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及资本要求 公司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采用标准法计量,风险权重依据公司认定的合格 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及资产证券化类别确定。2022 年末,公司资产证券化 风险暴露为 12.26 亿元。 十、其他风险 (一)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在金融衍生品和证券融资交易中,因交易对手 在合约到期前违约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20 近年来,公司不断优化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交易对手在与公司发 生衍生工具交易前,需满足公司客户准入标准的相关规定。公司对交易对手的 信用状况、风险管理水平、资本实力等进行全面评价,核定授信额度并定期审 核。在进行具体交易时,公司需事先查询交易对手的授信额度是否充足。公司 后续将持续加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的管理能力。 (二)银行账簿股权风险 公司银行账簿股权投资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及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 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股权投资中归属于银行账簿的部分。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根据《资本管理办法》计量的银行账簿股权风险 暴露情况如下表所示: 股权类型 公开交易股权余额 非公开交易股权余额 单位:万元 未实现潜在的风险损益 金融机构 598 598 96,823 513 97,336 408 -3,007 -2,599 公司 合计 注:1、公开交易股权余额是指被投资机构为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非公开交易股 权投资是指被投资机构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 2、未实现潜在的风险损益是指资产负债表已确认而损益表上未确认的未实现 利得或损失。 (三)银行账簿利率风险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不利变动导致银行账簿经济价值 和整体收益遭受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缺口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公司 建立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治理架构,明确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总行资产负债 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在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保证了利率风险管理的有 效性。公司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由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进行集中管理,稽核部负 责内部审计。 公司搭建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政策制 度进行重检,确保管理政策制度与不断变化的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 特征相适应,并与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管理能力、资本实力相一致。 21 公司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对利率波动的研究和预 测,结合 SHIBOR、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变动对未来市场利率走势进行预 判,并运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系统将利率风险集中到“司库”进行统一管 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 FTP 价格传达政策导向,引导业务结构优化,提升定价 水平;二是运用资产负债管理 (ALM) 系统对利率风险敞口进行计量和管理,通 过重定价缺口分析、动态预测、压力测试等方式,评估不同利率冲击情景下公司 的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变动,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及时进行策略调整,降 低利率波动的潜在负面影响,实现公司净利息收入的平稳增长。 2022 年末,公司银行账簿最大经济价值变动敏感度处于合理的水平,整体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可控。 (四)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 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强化宏观经 济与市场趋势分析,动态量化预测未来风险情况,运用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前瞻 性布局,实现风险与效益的平衡。二是持续加强流动性风险计量和监测,进一 步完善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强化对业务条线及附属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 理,适时调整限额,提高限额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三是加大合格优质流动性资 产投资力度,加强优质流动性资产使用管理,确保流动性储备充足,进一步提 升流动性风险缓释能力。四是加强主动负债管理,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统筹 安排各类资金来源的规模和节奏,提高市场融资能力。五是定期开展流动性风 险压力测试,及时识别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六是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 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 22 2、流动性风险分析 2022 年,公司流动性管理状况良好,各项流动性管理机制有效运行。截至 报告期末,公司主要流动性指标(1104 法人口径)均优于监管要求:其中流动 性比例为 77.81%,流动性匹配率为 145.7%,流动性覆盖率为 187.64%,净稳定 资金比例为 106.99%,流动性管理指标均优于监管要求。 十一、薪酬 (一)薪酬管理委员会 截至 2022 年末,公司董事会提名及薪酬委员会由 3 名董事构成,包括王燕 鸣先生(独立董事) 、孙惠女士(独立董事)、张佛恩先生(非执行董事) 。其中, 王燕鸣先生担任主任委员。 提名及薪酬委员会主要负责拟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任程序和标准, 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进行初步审查,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审查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制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计划或方案, 向董事会提出薪酬方案建议,对本行薪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2022 年,董 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共召开 5 次会议。 (二)薪酬政策 1、总体导向 本行建立基于岗位价值、个人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和责任的具备市场竞争力 的薪酬体系,构建能够反映个人绩效与能力差异的薪酬文化,提高薪酬体系对员 工能力提升的激励和认可,有效发挥薪酬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实现薪酬激励与 经营效益、价值贡献、风险暴露相一致。本行薪酬政策适用于与本行签订正式劳 动合同的员工。 23 2、薪酬结构 公司员工薪酬主要由岗位工资、加项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和特别奖励(或 有项)五部分构成,其中岗位工资体现岗位价值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加项工资体 现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因素的差异;绩效奖金体现个人对公司发展贡献程 度的差异;福利体现公司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特别奖励用于奖励为本行业务发展 做出突出成绩与贡献的员工个人。对于不同岗位类别人员,本行实行差异化的薪 酬管理,制定各层级员工的薪酬管理分配办法和考核办法,如对于销售序列岗位 员工,以建立以“绩效表现”为基础的市场化薪酬体系,绩效奖金主要与经营业 绩挂钩;对于中后台岗位员工,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薪酬水 平与岗位价值挂钩。 3、薪酬约束 公司薪酬水平主要根据公司的利润和营业收入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与单位 及本岗位关键业绩指标完成情况挂钩。为提高薪酬机制的约束力度,风险成本控 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影响全行绩效薪酬的调整。 (1)可变薪酬 绩效奖金是薪酬的浮动部分,为可变薪酬。员工全年绩效奖金与个人绩效考 核情况挂钩,年度根据考核结果支付。同时,对不同类别、层级岗位的绩效奖金 占比体现一定的差异,如营销类岗位绩效奖金占比高于非营销类岗位。 (2)延期支付机制 根据银保监会《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的有关规定,公司制定《东莞 银行绩效奖金延期支付实施细则》,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和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 人员建立延期支付机制,并设立相关扣减、支付等规定,将员工的绩效奖金与滞 后的风险挂钩,加强薪酬约束。 (3)追索扣回机制 根据《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 、 《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 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等监管要求,公司制定《东莞银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 24 管理办法(暂行) 》 ,对于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人 员,设立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形、比例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强化薪酬约束。 25 附表 1:资本构成信息 单位:万元、% 核心一级资本: 数额 代码 k 1 实收资本 218,000 2 留存收益 2,629,432 2a 盈余公积 328,474 o 2b 一般风险准备 567,599 p 2c 未分配利润 1,733,359 q 3 累计其他综合收益和公开储备 208,456 3a 资本公积 208,954 l 3b 其他 -498 n 4 过渡期内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数额(仅适用于非股份公司, 股份制公司的银行填 0 即可) 0 5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2,066 6 监管调整前的核心一级资本 3,057,953 r 核心一级资本:监管调整 7 审慎估值调整 - 8 商誉(扣除递延税负债) - 9 其他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扣除递延税负债) 10 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 - 11 对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现金流套期形成的储备 - 12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 13 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 - 14 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 损益 37,121 - 15 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净额(扣除递延税项负债) - 16 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普通股 - 17 18 19 银行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核心 一级资本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中 应扣除金额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中 应扣除金额 20 抵押贷款服务权 21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应扣除金额 不适用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和 22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的未扣除部分超 - 过核心一级资本 15%的应扣除金额 23 其中:应在对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扣除的金额 24 其中:抵押贷款服务权应扣除的金额 不适用 26 h-i 25 其中:应在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中扣 除的金额 - 26a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级资本投资 - 26b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级资本缺口 - 26c 其他应在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的项目合计 - 27 应从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中扣除的未扣缺口 - 28 核心一级资本监管调整总和 29 核心一级资本 37,121 3,020,832 其他一级资本: 30 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419,632 m 31 其中:权益部分 419,632 m 32 其中:负债部分 - 33 过渡期后不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 - 34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275 35 其中:过渡期后不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部分 - 36 监管调整前的其他一级资本 s 419,908 其他一级资本:监管调整 37 38 39 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本银行其他一级资本 - 银行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其他 一级资本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其他一级资本应 扣除部分 - 40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其他一级资本 - 41a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其他一级资本投资 - 41b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其他一级资本缺口 - 41c 其他应在其他一级资本中扣除的项目 - 42 应从二级资本中扣除的未扣缺口 - 43 其他一级资本监管调整总和 0 44 其他一级资本 419,908 45 一级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 3,440,740 二级资本: 46 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900,000 47 过渡期后不可计入二级资本的部分 - 48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551 49 其中:过渡期结束后不可计入的部分 - 50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部分 393,439 51 监管调整前的二级资本 1,293,990 二级资本:监管调整 52 53 54 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本银行的二级资本 - 银行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二级 资本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二级资本应扣除 部分 27 - j t c 55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二级资本 - 56a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二级资本投资 - 56b 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二级资本缺口 - 56c 其他应在二级资本中扣除的项目 - 57 二级资本监管调整总和 0 58 二级资本 1,293,990 59 总资本(一级资本+二级资本) 4,734,730 60 总风险加权资产 35,292,292 资本充足率和储备资本要求 61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8.56% 62 一级资本充足率 9.75% 63 资本充足率 13.42% 64 机构特定的资本要求 2.50% 65 其中:储备资本要求 2.50% 66 其中:逆周期资本要求 - 67 其中: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 - 68 满足缓冲区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 3.56% 国内最低监管资本要求 69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5% 70 一级资本充足率 6% 71 资本充足率 8% 门槛扣除项中未扣除部分 72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未扣除部分 191,562 a+d+f 73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未扣除部分 17,086 g 74 抵押贷款服务权(扣除递延税负债) 不适用 75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扣除递延税负 债) 228,095 可计入二级资本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限额 76 权重法下,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 690,848 b 77 权重法下,可计入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393,439 c 78 内部评级法下,实际计提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金额 不适用 79 内部评级法下,可计入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不适用 符合退出安排的资本工具 80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当期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数额 - 81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不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数额 - 82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当期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数额 - 83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不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数额 - 84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当期可计入二级资本的数额 - 85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当期不可计入二级资本的数额 - 28 附表 2:集团口径的资产负债表(财务并表和监管并表) 公司集团层面财务并表和监管并表下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差异,具体请参见 公司 2022 年度报告。 附表 3:有关科目展开说明表(含与资本构成信息表的对应关系) 单位:万元 2022 年 12 月 31 日 项目 监管并表 代码 资产 3,961,788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111,193 拆出资金 584,483 交易性金融资产 3,937,147 其中: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 111,825 衍生金融资产 66,393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094,551 发放贷款和垫款 28,432,544 a 权重法下,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 690,848 b 权重法下,可计入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393,439 c 内部评级法下,实际计提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金额 不适用 内部评级法下,可计入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不适用 其他债权投资 1,831,947 债权投资 12,914,792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 融资产) 2,513 其中: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 1,402 长期股权投资 95,421 其中: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级资本投资 d - e 其中: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 78,335 f 其中: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 17,086 g 固定资产 175,537 在建工程 39,005 使用权资产 61,928 无形资产 65,361 h 其中:土地使用权 22,854 i 递延所得税资产 228,095 29 其他资产 239,205 资产总计 53,841,900 负债 1,255,146 向中央银行借款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653,867 拆入资金 817,942 衍生金融负债 78,951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1,069,478 吸收存款 36,958,823 应付职工薪酬 131,370 应交税费 23,935 预计负债 29,701 应付债券 9,146,554 已发行存款证 - 其中: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可计入部分 9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j - 租赁负债 65,286 其他负债 125,425 负债合计 50,356,478 股东权益 股本 218,000 k 资本公积 208,954 l 其他权益工具-永续债 419,632 m -498 n 盈余公积 328,474 o 一般风险准备 567,599 p 未分配利润 1,733,359 q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3,475,520 其他综合收益 少数股东权益 9,903 其中:少数股东权益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部分 2,066 r 其中:少数股东权益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部分 275 s 其中:少数股东权益可计入二级资本部分 551 t 股东权益合计 3,485,422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53,841,900 30 附件 4:合格资本工具的主要特征 监管资本工 具的主要特 二级资本债 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二级资本债 二级资本债 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发行人 东莞银行 东莞银行 东莞银行 东莞银行 东莞银行 标识码 1920074 2020029 2120018 2120038 092280035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法(试行)》 (试行)》 (试行)》 (试行)》 (试行)》 二级资本 其他一级资本 二级资本 二级资本 其他一级资本 二级资本 其他一级资本 二级资本 二级资本 其他一级资本 法人/集团 法人/集团 法人/集团 法人/集团 法人/集团 二级资本债 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二级资本债 二级资本债 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征 适用法律 监管处理 适用《商业银 行资本管理 办法(试行)》 过渡期规则 适用《商业银 行资本管理 办法(试行)》 过渡期规则 适用法人/集 团层面 工具类型 31 可计入监管 资本的数额 399,839 219,736 299,884 199,896 199,896 工具面值 400,000 220,000 300,000 200,000 200,000 会计处理 应付债券 其他权益工具 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 其他权益工具 初始发行日 2019-11-26 2020-5-20 2021-3-25 2021-4-27 2022-8-8 存在期限 永续 存在期限 存在期限 永续 2029-11-28 无到期日 2031-3-29 2031-4-29 无到期日 是 是 是 是 是 经监管审批同意,可选择 自发行之日起 5 年后,经 经监管审批同意,可选择 经监管审批同意,可选择 自发行之日起 5 年后,经 在债券发行后第五个计 监管审批同意,有权于每 在债券发行后第五个计息 在债券发行后第五个计息 监管审批同意,有权于每 息年度的最后一日,按面 年付息日(含发行之日后 年度的最后一日,按面值 年度的最后一日,按面值 年付息日(含发行之日后 值一次性部分或全部赎 第 5 年付息日)全部或部 一次性部分或全部赎回本 一次性部分或全部赎回本 第 5 年付息日)全部或部 回本次债券 分赎回债券 次债券 次债券 分赎回债券 分红或派息 派息 派息 派息 派息 派息 其中:固定或 固定派息 可分阶段调整的票面利率 固定派息 固定派息 可分阶段调整的票面利率 (最近一期 报告日) 是否存在期 限(存在期限 或永续) 其中:原到期 日 发行人赎回 (须经监管 审批) 其中:赎回日 期及额度 32 浮动派息/分 红 其中:票面利 率及相关指 4.50% 标 前 5 年票面利率为 前 5 年票面利率为 4.25%。自发行缴款截止 3.52%。自发行缴款截止 日起每 5 年为一个票面利 4.80% 率调整期,在一个票面利 4.75% 日起每 5 年为一个票面利 率调整期,在一个票面利 率调整期内以约定的相同 率调整期内以约定的相同 票面利率支付利息。 票面利率支付利息。 其中:是否存 在股息制动 否 是 否 否 是 否 完全自由裁量 否 否 完全自由裁量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非累计 非累计 非累计 非累计 非累计 否 否 否 否 否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机 其中:是否可 自主取消分 红或派息 其中:赎回激 励机制 其中:累计或 非累计 是否可转股 其中:若可转 股,则说明转 股触发条件 33 其中:若可转 股,则说明全 部转股还是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是 是 是 是 是 本行无法生存 本行无法生存 本行无法生存 本行无法生存 本行无法生存 部分或全部减记 部分或全部减记 部分或全部减记 部分或全部减记 部分或全部减记 部分转股 其中:若可转 股,则说明是 否为强制性 转换 其中:若可转 股,则说明转 换后工具类 型 其中:若可转 换,则说明转 换后工具的 发行人 是否减记 其中:若减 记,则说明减 记触发点 其中:若减 记,则说明是 34 部分或全部 减记 其中:若减 记,则说明是 永久或暂时 永久减记 永久减记 永久减记 永久减记 在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之 在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之 后,股权资本、其他一级资 后,股权资本、其他一级资 本工具和混合资本债券之 本工具和混合资本债券之 前 前 永久减记 减记 在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 清算时清偿 之后,股权资本、其他一级 顺序 资本工具和混合资本债 券之前 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和 处于高于本次债券顺位的 次级债务之后,发行人股 东持有的所有类别股份之 前 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和 处于高于本次债券顺位的 次级债务之后,发行人股 东持有的所有类别股份之 前 是否含有暂 时的不合格 否 否 否 否 否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特征 其中:若有, 则说明该特 征 35 附表 5:资产证券化产品使用的外部评级机构信息 项目名称 外部评级机构 粤鑫 2016 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华能信托·东莞银行 2017 年第一期财产权信托项目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粤鑫 2018 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粤财信托·东莞银行 2020 年第一期财产权信托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莞鑫 2020 年第一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项目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36

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资本充足率报告.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