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

Bigbang!亚洲骄傲!6 页 18.062 KB 访问 1142.97下载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
当前文档共6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 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教研办〖1998〗1 号)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7 年颁布的《授 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 业目录》),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益,适应 21 世纪 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 应对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为指导各单位研究生培 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修订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 、正确把握《专业目录》的内涵,本着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 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 修订工作。 2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反 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体现本单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3 、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级 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 4 、认真总结本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积极吸取有关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的各项研究成果,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 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 5 、要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 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方案应为制订研究生个 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使研究生的培养在满足培养方案基 本要求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可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学 位论文选题等进行不同的安排。 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按照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 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制订。 二、修订培养方案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关系 培养方案原则上应按照《专业目录》的二级学科制订;不设二级 学科的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制订;设二级学科但已获该一级学科博士 学位授予权的,可以按二级学科制订,也可以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筹 考虑,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 2 、原学科专业与相应新学科专业的关系 对专业目录修订出现的多个原学科专业调整归并为一个新学科 专业的情况,培养方案应按新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修订。研究方向、课 程设置等不应为原学科专业的简单叠加、组合或删减,应从人才培养 和科学研究的角度,真正体现新学科专业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同时应 保持原有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的设置不以求全为目标。 3 、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系 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须处理好博士、硕士在培养目 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他环节上的相互关系,不但 要体现层次的区别,而且要注意两者间的联系,优化培养过程,提高 研究生培养效益。具备条件的单位,在合适的学科和一定的人才培养 类型上,提倡实行硕-博连读。 三、关于培养方案基本内容的意见 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一般应包括: 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位论文工 作、培养方式与方法及各培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内容(如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学术活动等)。培养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便 于考核、核查。 1 、关于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 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以及本单位的特点,阐明对本 学科专业博士或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应达到 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以及政 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 、关于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容适度,相对稳定,数量不宜 过多。应考虑本单位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 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 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 使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所设研究方向 应确属本学科专业范畴。 3 、关于学习年限 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在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前提下由培养单位 自行确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2 至 3 年;全日 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 至 4 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 限一般为 5 至 6 年。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 业。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 4 年;非全日制攻 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 6 年。 4 、关于课程设置 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课程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政治理 论课要注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的 培养。外国语课程应重点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硕士生 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博士生至 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 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应根据各学科专业、各层次、各类型的研究生 培养的具体要求,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功 能。课程设置可按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关的二级学科进行拓宽,要体现 二级学科本身的特征和学科应有的知识结构。 专业课的设置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 的高、精、深的要求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反映交叉学 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并应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 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硕士生阶段的课程要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博士生阶 段的课程要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面向硕士生阶段的课程内 容要与本科生阶段的课程内容拉开档次,面向博士生阶段的课程内容 也要与硕士生阶段的拉开档次。具备条件的单位,可以实行博士生、 硕士生课程贯通设置,整体优化研究生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 对于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应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 纲应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预修课程、考核方式、 参考书目等。 研究生课程的考核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应有一定量的笔试。 5 、关于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 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应 引导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 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应鼓励硕士生参与导 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 新见解。 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 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和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切实保证学位 论文的质量。 6 、关于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 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 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 的教学方式,可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 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对于除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以外的其他培养环节、培养方案 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考核办法。 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代章)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