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主动设计项目申报指南.doc

ゝxτяéмé°70 页 315 KB 访问 1482.97下载文档
主动设计项目申报指南.doc主动设计项目申报指南.doc主动设计项目申报指南.doc主动设计项目申报指南.doc主动设计项目申报指南.doc主动设计项目申报指南.doc
当前文档共70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主动设计项目申报指南.doc

附件 3 序号 专项名称 课题方向 一、工业领域 1.专用高性能芯片研发及应用☆ 2.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研发 3.5G 专用芯片与系统研发及应用 (一) 自主可控芯 片 4.新型存储芯片与系统研发及应用 5.高性能边缘人工智能系统芯片的研发及应用☆ 6.高精度超导量子芯片和量子计算机系统研发☆ 7.面向先进工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及平台研发 1.5G 通信终端产品与器件研发及产业化 2.5G 测试仪器仪表研发及应用 (二) 5G 通信技术 3.基于北斗的通导一体微系统模组研发及应用☆ 4.高密度核心网络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5.低功耗流量终端与综合应用平台研发及应用 1.智能传感器件与感知系统研发及应用☆ 2.智能操作系统研发及应用 3.智能工厂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三) 人工智能及 融合应用 4.智慧高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5.智能医疗开放创新平台开发及应用示范☆ 6.智能司法开放创新平台开发及应用示范☆ 7.面向中小企业的“智能一代”技术应用及示范☆ 1.自主智能联网汽车整车研发☆ 2.车载高精度传感器件与模块研发及应用 (四) 智能网联汽 车 3.智能化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研发及应用 4.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研究 5.车载通讯智能终端研发及应用 (五) ☆工业机器 1.高性能系列工业机器人整机研发及应用 人 2.高精度系列减速器研发及应用 3.高性能系列伺服电机与驱动产品研发及应用 4.高性能系列控制器研发及应用 1.自主可控工业控制系统研发及应用☆ (六) 工业控制及 工业互联网 2.基础软件研发及应用 3.工程工具软件平台研究及应用 4.边缘计算控制器研发及应用 1.工业互联网数据保护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工业互联网安全认证技术研究及应用 (七) 网络安全 3.新型自安全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 4.关键网络装备安全防御试验场研究☆ 1.集成电路自主专用设备研发及应用☆ (八) 新型电子制 造 关键设 备 2.柔性显示器件制造专用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3.新型电子器件专用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4.光通讯器件关键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1.智能化数字化成套重大自主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九) 重大成套及 专用基础制 造装备 2.大功率新能源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3.航空航天专用装备与关键器件研发及产业化 4.汽车关键零部件专用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5.轨道交通专用装备与关键器件研发及产业化 1.超精密车磨复合加工工艺装备研发☆ 2.高性能激光加工专用装备研发☆ 3.智能机床研发 (十) 智能装备与 先进工艺 4.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5.新型材料成形与加工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6.微纳专用检测装备研发 7.高性能科学仪器设备研发 (十一) 氢能及燃料 1.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技术研究☆ 电池 2.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器件研发及应用☆ 3.车载安全储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 4.高效加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 5.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 1.集成电路制造专用材料研发及应用☆ 2.5G 移动通信介质材料和器件研发及应用 (十二) 前沿新材料 3.满足精准医疗需求的关键材料研发 4.新型柔性电子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 5.新型无线充电用磁性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 6.高能量密度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 1.高性能特种钢材料与制品研发及应用 (十三) 高性能基础 材料 2.高性能催化材料与催化剂产品研发及应用☆ 3.高性能工程塑料与改性材料研发及应用 4.新型功能性高强纤维与制品研发及应用 1.新一代集成电路硅片与外延片研发及应用☆ (十四) 关键配套材 料 2.第三代半导体衬底和外延材料研发及应用☆ 3.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与制品研发及应用 1.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研发及应用 制造基础技 (十五) 术与关键部 件 2.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研发及应用 3.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研发及应用 4.高参数流程工业自主部件研发及应用 1.全流程供应链协同企业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 2.超大规模个性化文娱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 (十六) 现代服务业 3.融媒体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4.社会化智慧养老服务生态链平台开发及应用 5.去中心化金融智能服务交易平台开发及应用 6.高能耗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 二、农村领域 (一) 特色种质资 源开发 1.优质牧草资源研究与开发 1.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2.山核桃干腐病防治技术研发 3.猕猴桃溃疡病爆发流行规律及防控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 4.松材线虫病防控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 生态农业创 新 5.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6.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7.毛竹林珍贵树种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8.山区特色水产养殖与产业化技术研发 9.海水特色鱼类规模化繁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研发 1.杂交水稻制种田间机械化授粉的关键技术与装备 2.农田土壤信息快速获取技术与装备研发 (三) 现代农机装 备 3.油脂储备技术和装备研发 4.特色林果采摘、脱壳及采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5.水产高效繁育设施开发与智能管控技术研究 1.高性能绿色抗菌环保果袋开发☆ 2.出入境动物饲料质量安全与风险监控技术研究 3.农产品重要危害物快速准确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4.进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与溯源技术研究 (四) 农产品质量 安全 5.新型兽药研制及耐药性控制技术研发 6.新型多靶标杀虫剂研发和应用 7.生态安全高效生物防治制剂研发 8.林业专用绿色农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9.绿色安全高效肥料研发与施用 (五) (六) 营养健康食 品开发与保 鲜物流 跨界融合农 业 1.功能食品开发与制造 2.植物蛋白代肉食品关键技术研发 1.基于计算科学的农业生物信息技术研发 三、社发领域 (一) 人口健康 1.免疫、细胞与基因治疗新技术研究☆ 2.心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3.精神、神经及脑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4.高发恶性肿瘤诊治新技术研究☆ 5.感染性疾病防治新技术研究☆ 6.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7.肾脏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8.眼病治疗新技术研究 9.耳鼻喉及口腔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10.儿童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11.生殖健康、生育安全及出生缺陷诊治新技术研究 12.妇科常见多发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13.骨科疾病及创伤预防和急救诊治新技术研究 14.皮肤性病与风湿免疫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15.中医治疗新技术研究 16.基层卫生适宜新技术应用及示范 1.候选药物研究与开发 2.化药新药临床前研究☆ 3.化药新药临床研究☆ 4.新型生物药物临床前研究☆ (二) 新药创制 5.新型生物药物临床研究☆ 6.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7.高端仿制药研究开发 8.数字化制药装备开发 9.药物生产技术提升研究 10.创新药物发现新技术研究及平台建设 1.高端医学影像装备关键部件研发与系统集成☆ 2.智慧医疗设备与系统研发 (三) 医疗器械 3.新型体外诊断试剂及医学检验仪器研发 4.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高端植入、介入产品研发☆ 5.医学人工智能技术与系统研发☆ 6.医用机器人核心部件及产品研发☆ 7.现代中医诊疗技术、设备和系统研发 8.前沿创新手术及治疗设备研发 (四)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先进适宜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 1.小流域水土污染协同共治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应用示范 2.市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与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及应用示范 3.场地土壤污染防治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应用示范 (五) 环境保护、资 4.大宗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 用示范 源综合利用 5.城乡混合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与减量化技术、装备研究及应 用示范 6.关键污染物在线监测及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调控技术研究 7.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六) 公共安全 1.小区域极端气象预测及城市社区气象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 究 2.危险化学品管控及生产事故预防技术、装备研究和应用示 范 3.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研究和应用示范 4.基于“智能亚运”等重大活动公共安全需求的关键技术、装备 研究及应用示范 1.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七) 海洋 2.“智慧海洋”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 3.海洋新型长效防护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八) 质量标准 1.基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公益性、基础 性技术标准的研究 1.未来社区服务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九) 社会事业 2.智能体育新装备新技术研究 3.健康养老智能服务技术及设备研究 4.面向 2022 年亚运会的视频直播编码技术研究 四、国际合作领域 (一) 国际合作技 术研发与示 范推广项目 (二) 双边产业联 合研发计划 1.国际合作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项目 1.浙江-芬兰 2.浙江-奥地利 项目 3.浙江-以色列 4.浙江-捷克 5.浙江-加拿大艾伯塔省 6.浙江-葡萄牙中部大区 7.浙江-比利时西弗兰德省 五、军民融合领域 1.飞行航行器关键组件 (一) 航空航天(海 洋)领域 2.飞行器有效载荷技术 3.飞行航行器应用系统☆ (二) 高端装备与 先进制造领 域 1.航空航天关键部件制造用高性能加工装备☆ 2.复杂环境下作业装备 3.多功能模块化机器人☆ 1.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控制系统☆ (三) 电子信息领 域 2.情报分析研判技术 3.装备智能集成芯片☆ 4.支持 5G 的全制式无线终端管控技术 1.高强度结构材料及制品 (四) 新材料领域 2.先进电子材料关键技术☆ 3.高功能柔性材料及制品关键技术☆ 注:打☆的课题方向,各设区市、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在推荐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时 需优先推荐。 2020 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 工业领域 一、自主可控芯片 (一)专用高性能芯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神经 网络、生物启发优化计算、演化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关键技术, 突破软硬件划分、软硬件协同设计验证、低功耗设计等技术,开展制 备技术、工艺设计与产品可靠性研究;研究基于RISC-V指令集的开 源软硬件生态系统,发展自主可控处理器。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 可控的深度学习计算芯片,开发出基于RISC-V指令集构架的开源芯 片,研制高集成度系统级SoC芯片,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 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卷积 神经网络并行计算架构、高效率内存带宽管理、高速灵活神经网络核 心算法、全异构加速等智能视觉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对1080P以 上分辨率的视频进行目标智能分析等多项任务支持。实施目标:开发 出低功耗、多场景适配和高效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视觉专用芯片,并实 现在智能安防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三)5G 专用芯片与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硅 基多通道单片集成设计、通道隔离设计、高精度幅相控制、器件参数 仿真与电磁场联合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 sub 6GHz 和毫米波频段射 频前端芯片与高度集成化射频模组技术,突破高效率高线性度功放设 计、大规模天线多通道射频集成以及超高清视频传输、物联网系统综 合等关键技术,拓展 5G 应用场景。实施目标:开发出 28GHz 毫米波 相控阵芯片、高效率高线性度 sub 6GHz 和毫米波频段射频前端芯片、 一体化多模射频前端模组、数字后传系统、超高清 8K 视频编码和传 输便携设备等 5G 专用芯片与系统,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 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四)新型存储芯片与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嵌 入式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电路模块与实现及制造工艺等技术, 研究基于嵌入式 MRAM 的新型存储架构微控制单元(MCU)产品及 其调试工具、外围电路制备技术;研究硬盘阵列架构技术,实现加数 据流高速加密/解密的功能;研究新型伪静态随机存储器(PSRAM) 制备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高性能 MCU 产品、嵌入式 MRAM IP 及其新型存储架构自主硬盘阵列和固定硬盘控制器芯片、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 PSRAM 芯片,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 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五)高性能边缘人工智能系统芯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研究高性能边缘人工智能系统芯片和架构、神经网络处理器 IP、 高速通信接口,研发配套的操作系统和接口驱动等关键技术。实施目 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和面向云端应用的边缘人工智 能系统芯片,支持 PCIE 高速总线接口、TensorFlow 和 Café 神经网络 框架,并实现在高性能边缘服务器上的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 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六)高精度超导量子芯片与量子计算机系统研发☆。主要研究 内容:研究基于超导量子电路的量子计算机系统,包括超导量子芯片 和与其配套的测量控制系统及其软件,实现多比特高精度的超导量子 计算系统,通过基于云的量子开发环境实现量子编程及运行。实施目 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高精度超导量子芯片和量子计算机系统,两比 特量子逻辑门精度中位数达到 99.5%,具有 20 比特高精度量子计算 能力。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 新联合体申报。 (七)面向先进工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及平台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集成电路后端自动化设计的关键性创新技术研究, 包括分布式并行布局布线,十亿量级寄生参数快速提取,全芯片物理 验证及分析,以及面向先进工艺的良率提升等。实施目标:开发出自 主可控的集成电路后端设计工具及平台,支持标准设计文件且与主流 前端设计软件兼容,并实现应用示范。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 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5G 通信技术 (一)5G 通信终端产品与器件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 5G 全带宽全制式时分网络技术和 5G 互联网主干核心网络低时 延的时间敏感网络(TNS)等技术,研制相应的 5G 通信产品;研究 5G 相关设备及其手机配套基础元器件制备核心技术,开展元器件工艺技 术研究。实施目标:开发出具备微基站功能的带容量 5G 室内延伸系 统、前向全兼容的 5G 网络扩展延伸设备、智能基础设施与装备及其 核心器件,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 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5G 测试仪器仪表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 5G 信号格式、大规模天线信道模拟以及 OTA 测试,研制综合毫米波频 段与 sub 6GHz 频段的 5G 测试仪表,支持 5G 产品的测试验证。研究 5G 环境下的场景测试,研究 5G 的业务场景测试仪表,支持视频及 游戏试等 5G 主流业务场景测试。研究位置场景下的 5G 测试仪表, 支持包括人流密集、高速移动、密闭空间等真实位置场景测试。实施 目标:开发出软硬件结合的双频 5G 通信信号源、5G 大规模天线的 OTA 测试系统等 5G 测试仪器仪表,开发出应用在真实业务场景和位 置场景下的 5G 测试仪表 ,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 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基于北斗的通导一体微系统模组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 内容:开展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微型化、高精度、高可靠的通导一体 微系统模组制备技术研究,开发从端到云的车联网时空技术系统,支 持构建完整的车联网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服务体系。实施目标: 开发出通导一体微系统模组,体积≦0.12cm3,开阔环境静态定位精 度≦5cm,并实现覆盖车联网的大规模装车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 专业机构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高密度核心网络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面向 5G 大规模部署对核心骨干网络和数据中心的极速大容量信息交换的 需求,自主研发达业界最高 400G 端口速率的高端高密度交换设备, 用于 5G 背景下核心骨干网络及数据中心的应用需求。实施目标:研 发完成自主可控的高端高密度数据中心交换机,实现单端口速率 400G,支持 IPv6 大容量路由,支持广域网智能调度,满足 5G 应用 下对极速大容量网络信息传输的需求,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五)低功耗流量终端与综合应用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研究面向 5G 无线通信系统的低功耗广域物联的流量终端高灵敏 度、低功耗、自主协同技术,流量综合应用平台的海量终端设备接入、 设备管理、设备虚拟、高效设备远程升级等关键技术,探索新的端云 协同软件架构的流量终端与综合应用平台设计,实现基于数据的经济 效益提升。实施目标:开发出基于低功耗广域物联的流量终端与综合 应用平台,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 申报。 三、人工智能及融合应用 (一)智能传感器件与感知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新型智能感知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突破基于深度网络模型的多层神 经网络卷积运算技术,开展实现多目标识别追踪的实时智能处理及结 构化数据的存储管理研究;研究脑机接口底层技术,开展基于人工智 能算法的脑电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研究。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 工业互联网数字传感器、工业相机等机器视觉组件、智能传感基础件 及其核心器件、新型感知器件,开发出基于边缘计算的城市物联网云 端融合系统、智能运维装备,开发出脑(肌)电分析与控制、假肢及 外骨骼等智能系统,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 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智能操作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可综合管 理网络、异构计算架构与高性能存储等设施的面向人工智能训练与推 断服务智能操作系统,研究加速硬件与计算语言的适配与优化技术, 研究主流人工智能算法多平台并行化计算技术,计算资源调度与分配 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通用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控制 软件,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智能工厂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主要研究内容:以 典型行业国产化柔性加工线为背景建立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研究制造 业全生命周期特定场景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工业云平台,开发基于 行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软件以及智能数据感知、采集和处理硬件, 该硬件支持工业设备的多协议聚合和异构型设备在线自动配置,建立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数学模型,构建以物联 网为核心的质量监控系统,通过信息融合、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建模与 分析、全流程智能协同优化控制、知识自动化驱动的智能优化决策等 手段,获得最优的生产工艺参数和生产效率,实现复杂环境识别、人 机交互、设备在线诊断、产品质量实时控制等功能。实施目标:实现 具有兼容 20 种以上工业协议的信息-物理系统(CPS)自动感知、获 取装置,开发出具有独立运行能力的工业大数据综合技术平台,提出 实现产品生产(服务)数字化和生产过程工艺的自行决策优化的整体 技术解决方案,具备全过程自动化的设计仿真和信息-物理交互能力, 支持 5 种以上的工艺数据的在线感知,并建立应用示范工程。申报主 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 学研联合申报。 (四)智慧高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人车路环境等要素的高速公路全息数字感知系统,实现人、车、路 高效协同,开发高速公路的交通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内生安全的关键 感知控制装备,提升高速公路数字化精准管控、主动服务与信息安全 防护能力。实施目标:开发出高速公路全息数字感知与管理服务等系 统、具备主动防护能力的关键感知控制装备,在不少于 100 公里的省 内高速公路形成标杆性示范工程,全息感知系统和设备检测率达到 95%及以上,制定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申报主体: 专业化科研机构牵头与示范路段建设单位等组成创新联合体联合申 报。 (五)智能医疗开放创新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面向海量电子病历、处方/医嘱信息的医学本体、知识计算引擎 与知识服务技术,构建相应的医学、用药知识库。研究基于深度学习 的病例、医学影像等医学数据中的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构建疾病 知识图谱、疾病诊断模型,实现典型疾病的智能诊断或早期发现;构 建疾病用药模型或知识库,实现典型疾病的用药推荐或合理审查。研 究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医疗、用药决策和管理方案推荐,研发支持辅 助诊疗的智能医疗管理服务平台。实施目标:开发智能诊疗管理应用 的开放创新服务平台或系统,并支持疾病的诊断鉴别、循证证据提醒 或治疗方案推荐功能,或提供以上典型疾病用药推荐及合理审查功能, 在医疗健康行业实施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申报主体:企业或医疗机构 牵头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六)智能司法开放创新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基于法律业务逻辑推理的机器学习模型和计算方法,实现审判推 演过程的机器计算。研究智慧法庭、智慧检务的数据平台构建技术和 非结构化文本再加工技术,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智能方法提供数据 支撑。研究面向智慧法庭、智慧检务等特定服务领域的智能问答技术, 实现面向特定任务的对话能力。研发面向法院审判、检察院办案事务 的人工智能平台。实施目标:开发出面向法院审判、检察院办案事务 的智能创新服务平台或系统,在司法机构实施典型应用示范工程,促 进司法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申报主体:企业或专业机构牵头产学研 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七)面向中小企业的“智能一代”技术应用及示范。主要研究内 容:面向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的技术需求, 基于数据知识图谱及智能算法库,研究推广设备互联互通、实时感知、 自动决策和精确执行命令的智能化生产技术,建立产品数据、工艺数 据、生产过程数据、在线监测数据、使用过程数据等在内的产品全生 命周期数据治理体系,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有效提高劳动 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实施目标:开发应用面向我省传统产业、 相关行业或块状经济区域的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智能化开放创新 服务平台或系统,实施覆盖不少于 50 家中小企业的应用示范工程。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 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智能网联汽车 (一)自主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突破满足 SAE L3/L4 级无人驾驶智能联网汽车相关核心技术,实现 Hands-off 和 Eyes-off 自动驾驶、驾驶员状态监控,安全停车(Safety Stop)、自 动变道等功能。实施目标:开发出 L3/4 级无人驾驶智能联网汽车商 业样车,有条件的实现在实际交通状态下的实证测试,形成测试标准 /规范草案。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 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车载高精度传感器件与模块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复杂交通环境条件下基于雷达和机器视觉融合的环境感知与理 解、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等智能汽车关键基础技术,主要包括毫米波雷 达、激光雷达等关键传感器设计开发技术,车道、行人和交通标识等 信息识别与分析处理技术,高精度卫星定位、惯性导航与动态高精度 地图综合应用技术等。实施目标:开发出低成本小型化的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高精度环境感知关键传感器产品和多传感信息 融合模块,并实现在整车上的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 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智能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基 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机器视觉融合的环境感知技术,研究行人、 车辆和道路障碍物识别与自动防撞,车道和交通标识识别技术与自动 预警,车道保持与偏离报警,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拥堵辅助、 换道辅助等关键技术,研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系统集成开 发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的适应复杂道路 环境的 ADAS 系统产品,完成在整车上的匹配和标定,并实现在整 车上的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典 型的道路类型、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和交通流等基础信息,构建交通 场景数据库;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环境感知系统、 决策规划系统、控制执行系统等测试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基于硬件 在环的虚拟仿真模拟试验验证方法和场地试验验证方法。实施目标: 为浙江省建设开放式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测试场区提出评测技术整 体方案,有条件的开展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 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车载通讯智能终端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高效 可靠的基于 4G/5G 的车载 V2X(车对外界)实时信息无线通讯、多 源信息融合与应用、云网一体化大数据处理与应用,以及信息安全检 测与防护等关键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车载 V2X 通讯模块和智能 终端产品,构建车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并实现在整车上的示范应 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工业机器人☆ 重点支持省内优势工业机器人整机企业与零部件配套企业开展 整零合作,促进省内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自主配套和整机集成, 优先支持由省内工业机器人整机企业牵头,组织省内优势零部件配套 企业、高校院所组成的创新联合体联合申报,由创新联合体统筹开展 课题攻关任务。 (一)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整机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国产化高性能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集成技术,自 主开发配套离线编程软件,开展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运动仿真、轨迹 生成、碰撞检测、程序载入等关键技术。实施目标: 开发出负载 6- 500kg 中典型负载的三款系列化 6R 工业机器人,优先采用创新联合 体成员单位研发的自主配套关键零部件,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申报主 体:创新联合体或企业。 (二)高精度减速器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工业机 器人减速器性能退化规律及可靠性增强技术研究,突破批量制造和装 配工艺技术,开展检测工艺及品质控制研究。实施目标: 开发出涵 盖负载 6-500kg 工业机器人的系列化高精度减速机,RV 减速器齿隙 精度优于 0.5 弧分,传动精度优于 1 弧分,额定寿命不小于 8000 小时;谐波减速器背隙初始值小于 10 弧秒,双向传动精度优于 2 弧分,额定寿命超过 10000 小时,并实现机器人本体的产业化配套 应用,优先支持在省内机器人本体进行国产化配套应用。申报主体: 创新联合体或企业。 (三)高性能伺服电机与驱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开展工业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的网络化、模块化、智能化、 安全、高效节能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检测工艺及品质控制研究。实 施目标:开发出涵盖负载 6-500kg 工业机器人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 器,电机转矩波动小于额定转矩的 0.5%,伺服驱动器定位控制精度 达到±1 个脉冲,工程系统动态响应高于 500Hz,并实现机器人本体 的产业化配套应用,优先支持在省内机器人本体进行国产化配套应用。 申报主体:创新联合体或企业。 (四)高性能控制器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智能控 制算法、融合视觉、力觉等外部传感器接入技术,研发结合工艺定制 化的二次接口,开展检测工艺及品质控制研究。实施目标:开出发工 业机器人网络化、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可靠性、高适应性的控制 器产品,可实现机器人视觉、力等外部传感器的接入性能,并实现机 器人本体的产业化配套应用,优先支持在省内机器人本体进行国产化 配套应用。申报主体:创新联合体或企业。 六、工业控制及工业互联网 (一)自主可控工业控制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智能可接入方法和基于云的数据管理平台技术,突破高速智能控制 器硬件的系统构架、可扩展方式、网络通讯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自 主实时系统软件和符合 IEC61131-3 国家标准的可组态工具软件系统。 实施目标:开发出满足现代工业控制系统的高速大规模控制的硬件装 置,在硬件装置上运行的具有学习功能的高速实时控制算法及软件、 运行在上位机及云端的主控系统平台,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基础软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符合 IEC61131-3 标准的可编程软件开发组态工具,满足逻辑与运动常规的开发要求, 组态文件描述符合相关的国际交互标准;研究模块化的三维人机界面 (HMI)组态设计软件,建立三维模块和数据的关联机制;构建工业 现场三维模型库,研究拟真的三维工业环境快速创建流程、三维模型 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交互机制、虚拟部件数据的反馈方法。实施目标: 开发出自主可控的高可靠操作系统、组态开发平台、HMI 开发软件 等工业控制基础软件,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 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工程工具软件与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 于新型几何计算理论的三维产品造型设计方法、仿真驱动的高质量体 参数化网格生成、基于精确几何表示的产品性能高精度数值仿真等方 法,突破面向创成式一体化智能设计的产品外形与拓扑多尺度快速优 化技术,开展面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 (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三维产品数字化设计、仿真 与优化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 APP 的自动 化测试工具设计相关研究。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数字化设计、 仿真与优化等工程工具软件与平台,开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 APP 自动化测试工具及平台,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校、 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边缘计算控制器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发物联系 统的端到端、端边云高效协同智能处理技术,物联系统边缘节点高效 自适应边缘计算架构;研究工业互联网数据驱动的方法、可编程边缘 计算模型构建方法和智能算法功能块规范和控制网络智能互联方法; 研发支持功能块规范的嵌入式系统程序运行环境,研发智能感知、实 时控制和应用服务等边缘计算功能程序模块集;开发边缘计算节点软 硬件系统,支持多种工业网络智能互联和边缘计算功能;实施目标: 开发出基于全自主芯片的工业互联网终端系统,实现接入设备的即插 即用,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网络安全 (一)工业互联网数据保护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研 究内容:面向工业互联网环境下对数据保护与信息安全的特殊需求, 开展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环境下数据保护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突破安全威胁感知分析与防御,信息数据库安全对接、管理、传输等 关键技术,实现工业网络数据的有效保护;研制工业互联网威胁信息 共享系统,强化安全信息共享和突发事件应急协作的技术支撑手段, 突破对大规模工业互联网攻击、病毒、木马等安全事件的态势分析、 综合研判、决策指挥和过程跟踪等集成技术。实施目标:构建基于工 业互联网的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架构体系,研制出相关产品,建立工 业信息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资源库,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 联合申报。 (二)工业互联网安全认证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工业互联网环境中基于标识密码的多元实体可信认证技术,自主设 计适用于工业互联网环境的安全高效轻量级认证加密算法,开展安全 性分析评估及实体认证,为建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支撑。 实施目标:开发出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并实现应用 示范。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 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新型自安全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基于转 发与控制分离的软件定义网络等架构,研究新型高智能的通过自学习 自动构建对外防御和对内管控能力的自安全网络技术,研制融合自安 全网络技术的自安全交换、具备自组织构建多维全时空安全网络的自 安全网络控制等关键设备。实施目标:开发出高智能可自组织构建多 维全时空安全防御和管控能力的自安全交换机、自安全网控器或自安 全防火墙等自主可控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校、 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关键网络装备安全防御试验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以提升关键网络装备安全防御技术为特色的网络安全防御试验场 构建技术,研究相关攻防技术,开展对 5G 网络等关键网络设施的安 全防御试验。实施目标:开发出网络装备安全防御试验场,实现规模 化安全防御试验。申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或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申 报。 八、新型电子制造关键设备 (一)集成电路自主专用设备与关键零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 研究内容:集成电路用单晶硅材料生长、截断、滚圆、研磨、倒角、 抛光等大硅片制造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及样机验证;集成电路用扩散、 成膜、光刻、刻蚀、抛光、清洗等前道工艺设备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及 系统开发应用;集成电路用切割、贴片、引线、键合、测试等封测设 备关键技术研究及样机验证;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用关键零部件研发、 验证与应用等。实施目标:突破和掌握集成电路制造高端装备系统设 计、集成和应用关键技术,开发出自主可控的专用设备和关键零部件, 持续提升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的自主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柔性显示器件制造专用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显示器件纳米薄膜在柔性基材上加工难、工艺复杂的国产化制造 装备缺乏问题,重点开展机电一体化、信息处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 断等集成技术研究,突破柔性磁控溅射镀膜源、张紧力动态控制、薄 膜在线检测、隔离腔压力控制等关键技术,制造高性能柔性纳米薄膜 功能材料。实施目标:研制出柔性显示器件制造专用装备,溅镀宽度: ≤1600mm,卷绕速度:0.5~10m/min,卷绕收边精度:≤±2mm,张 力稳定性:≤±1%,薄膜均匀性:≤±5%,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申报主 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新型电子器件专用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石墨烯、碳基电子器件和光互联等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对半 导体技术相关的装备需求,研究面向电子器件应用石墨烯材料制备装 备、大面积转移装备、石墨烯电子器件制造装备、石墨烯超级电容电 池制造、碳基电子器件制造装备、光互联器件制备装备和高密度封装 等关键装备技术,开展绿色、低成本和高品质的制备工艺研究,提升 规模化制备的工艺参数稳定性、性能一致性和产品稳定率,满足产业 化需求。实施目标:开发出石墨烯电子器件、石墨烯超级电容电池、 碳基电子器件、光互联器件、高密度封装等关键自主装备,并实现产 业化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光通讯器件关键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攻克 新型大尺寸光棒设计、制造和加工质量稳定控制技术等,研究光纤预 制棒芯层和包层的新型沉积、烧结和延伸等全合成制棒工艺和大长度 拉丝工艺,开发出面向新一代传输的具有高沉积速率和效率的并能用 于制造大直径芯棒的设备平台,实现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规模化,提升 光纤产业核心技术水平,满足 5G 通信的巨大市场需求。实施目标: 建立满足 5G 通信需求的高性能光纤预制棒制造核心工艺,开发出相 应的沉积、烧结、延伸设备和大尺寸光棒拉丝设备等核心装备,并实 现产业化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九、重大成套及专用基础制造装备 (一)智能化成套重大自主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围绕新型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需求,重点研究大功率压缩机、大型空分、 燃气轮机及高端工业汽轮机、智能成套电器、数字化包装印刷、智能 化纺织印染等成套自主装备设计,加工与检测,模拟试验,振动噪声 控制,可靠性和运行状态智能检测、故障预测和安全预警等关键技术, 建立完整的的设计、制造、自动控制、安全运行等技术体系,为新型 优势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成套装备的自主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施目 标:研究开发大功率压缩机、大型空分设备、燃气轮机及高端工业汽 轮机、智能成套电器、数字化包装印刷、智能化纺织印染等新型优势 产业的成套自主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 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大功率新能源成套装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 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大功率潮流能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模拟 试验、装备加工与检测、质量控制、可靠性、自动控制和运行状态智 能检测等关键技术,建立完整的设计、制造、检测、安全等技术体系, 为我国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大功率潮流能发电机组建设和运行 提供技术支撑。实施目标:开发出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大功率 潮流能发电机组等大功率新能源成套装备样机或产品,并实现示范应 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航空航天专用装备及其关键器件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 内容:开展民用大飞机机械结构、流体动力、智能控制、信息处理、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集成技术研究,建立复杂机电系统多学科优化 设计与性能试验方法。开展民用大飞机起落架舱、应急发电机舱门 (RAT 门) 、辅助动力装置门(APU)门等航空核心器件制备技术研 究,建立航空核心器件工艺体系。开展航天装备的结构机构、电子测 控、通信控制、光学遥感、载荷分布和推进燃料等加工制造、性能测 试、可靠性验证等关联技术研究,建立航天装备优化设计与性能试验 方法。开展无人机高续航能力、远距离控制、以及低温、高海拔、风 力 6 级、中等雨量等极端环境条件下适应能力的研究。实施目标:开 发出航空航天核心关键器件和产品,开发出航空关键零部件的加工、 检测、装配等专用工具、装备或生产线等自主装备,开发出高可靠航 空航天关联装备及其核心关键器件,开发出高可靠性无人机核心关键 器件、挂载装备及控制系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 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汽车关键零部件专用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开展基于汽车零部件专用装备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加工工艺、可 靠性安全性等技术研究,建立结构优化分析和性能与可靠性试验方法, 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实施目标:开发出汽车关键零部件高效柔性加 工与批量化制造的成组成套自主装备,能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并实 现产业化应用,提升汽车行业的轻量化、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和 绿色化水平。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轨道交通专用装备及关键器件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 容:面向地铁、轻轨和高铁等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的特点,重点开 展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性装备、轨道交通车辆专用半导体器件 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寿命预测、质量控制等技术的研究,突破集 成控制系统、核心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智 能控制、质量追溯、工业互联网应用等关键技术,实现轨道交通车辆 专用部件的数字化设计、绿色制造、高性能和高可靠升级。开展轨道 交通专用装备关键零部件研究,突破车辆车体轻量化、高性能转向架、 电传动系统、牵引传动、车钩缓冲和数字液压制动系统等关键共性技 术,实现向低消耗、高性能、高可靠产品升级;开展轨道交通基础设 施装备研究,突出安全性、高可靠性、动态监测。研究地铁隧道保护 监测及防护加固技术与装备制备技术,开展隧道围岩精准判定与优化 技术研究。实施目标:研制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用部件智能化、数 字化设计评估、自动化测试的自主装备,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的 轨道交通装备及其核心关键器件,开发出地铁隧道保护监测和防护加 固技术解决方案,并实现产业化或重大工程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 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智能装备与先进工艺 (一)超精密车磨复合加工工艺装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突 破超精密机床的油静压直线导轨、直线电机系统、空气静压研削主轴 及工件主轴、油静压定位转台、非球面 CAM 工艺软件等自主可控的 关键核心功能组件制备技术,开展机床设备的设计制造及工艺研究。 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多轴联动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机床样机或 产品,有条件的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 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高性能激光加工专用装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激 光与多种制造方法的复合协同制造技术,攻克精密表面的高分辨检测 与激光制造同步技术,高效率低缺陷激光复合加工技术;研究基于衍 射光学元件的激光并行制造新方法, 研究激光并行制造成套装备技术; 研究热端部件先进气膜孔孔型和排布优化设计技术,开展多类材料热 端部件低损伤激光三维孔加工工艺研究。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 的高精度激光复合制造装备、高端激光并行制造装备、高性能激光加 工专用装备样机或产品,有条件的实现工程应用。申报主体: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 报。 (三)智能机床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将“智能+”与机床相 结合,使数控机床实现智能赋能与智能增强。开发机床装配精度检测 技术,空间误差测量与补偿技术,机床运行状态内部电控大数据和传 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基于能耗数据和温度传感数据的热变形测量与补 偿技术,智能化曲面加工质量评估与优化技术,机床动态轨迹误差建 模、预测与补偿学习技术,主轴主动避振等智能化技术,实现智能技 术与数控机床深度融合。实施目标:开发出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及自 主智能机床样品或产品,有条件的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 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智能服 务机器人环境适应性技术及在线建模与理解技术,突破多传感器融合 环境感知、复杂环境任务规划、故障自诊断与自修复、视觉图像处理 等关键技术,开展面向动态非结构环境的自主行为、在线优化行为产 生等核心技术研究。实施目标:研制出安全与救灾服务、危险环境巡 查与维护、修理运输等专业领域智能服务机器人,开发出医疗健康、 安保监护、清洗清扫等个人/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 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新型材料成形与加工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新型材料加工难、型面复杂等问题,重点开展机电液一体化、传 感检测、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集成技术研究, 建立复杂机电液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与性能试验方法,突破新型材料 成形及加工装备的高性能、高效率等关键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大 幅面石墨烯/类石墨烯、纤维复合材料、蜂窝材料、陶瓷、蓝宝石、 光学玻璃等新型材料成形及加工装备或生产线,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微纳专用检测装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复杂曲面测 量精度要求高等问题,研发高精度 3D 成像技术,三维数据的处理算 法,在线在机测量技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非接触测量。 实施目标:开发出精密器件制造的先进专用加工检测自主装备样机或 产品,有条件的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 合申报。 (七)高性能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样品前处 理、分离与检测技术,研究仪器仪表与传感器、智能控制与数据分析 及系统集成技术,发展高端科学仪器,推动高性能分离分析仪器、在 线检测系统等科学仪器的小型化和专用化,并提高其灵敏度和选择性。 实施目标: 开发出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分析测试等科学仪器及设备样 机或产品,有能力替代国外进口产品,有条件的实现示范应用。申报 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 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一、氢能及燃料电池 (一)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燃料 电池系统布局方案、功率等级匹配及整车能源系统管理方案等燃料电 池能源系统匹配方案,研究燃料电池系统和车辆系统一体化温度管理 策略,研究整车氢系统设计方案,突破氢系统整车布局优化、整车氢 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和应急处理等集成关键技术。实施目标:形成具有 高可靠性燃料电池整车集成与控制方案,开出发一款完成国家公告的 整车产品。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 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与核心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 究内容:研究高比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系统轻量化、紧凑型结构设计制 造技术,膜电极关键技术,研究电堆内部多物理场耦合数值仿真技术 和优化匹配方法,研究先进的热管理和气体管理技术。实施目标:开 发出高比功率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器件,电堆比功率密度≥ 3.5kW/L,铂用量<0.2g/kW,并实现整车配套和装车应用。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三)车载安全储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 70 MPa 车载储氢系统耐火性能、快充温升预测及调控方法;储 氢气瓶组合阀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技术研发;非金属密封件性能测试 方法及装置技术研发;研究车载储氢气瓶损伤检测和评价方法。实施 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 70 MPa 储氢气瓶组合阀、密封件高压氢环 境服役性能测试装置。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 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高效加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 70MPa 加氢站用加压加注关键设备制备关键技术,研发氢压缩机 整体设计及核心部件,研究预冷加注一体化加氢机核心部件设计和工 艺,开展整机可靠性研究。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加氢装备, 加氢机加注压力 70 Mpa,加氢精度≥1.5%,符合国家标准并兼容国际 主流标准和加注协议;氢气压缩机排气压力≥87.5 MPa,排气流量不 低于每小时 200 标方,连续无故障运行≥500 小时,并实现小批量的 生产和配套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面向天然气或甲醇液体燃料的自热重整制氢反应器设计和优化技 术,开展自热重整制氢反应器反应载体薄板的精密成形制造及催化剂 负载工艺、重整产物混合气体中 CO 去除及氢气提纯技术研究,研究 集成重整气与高温燃料电池电堆的系统工艺流程设计与优化技术,开 展自热重整制氢反应器—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与测控 系统研究。实施目标:开发出自热重整制氢反应系统产品,自热重整 制氢反应系统输出功率≥7.5 kW,能满足高温或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 电池的供氢要求;开发出以甲醇为燃料的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产品, 系统输出功率大于等于 1kW,甲醇能量利用效率不低于 80%,并实 现小批量的生产和配套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 申报。 十二、前沿新材料 (一)集成电路制造专用材料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高档光刻胶用树脂和色浆设计与制备技术,设计和筛选光刻胶关键 组分,开展光刻胶合成工艺研究,控制色浆细度和稳定性;研究电子 湿化学品、高纯电子气体等材料制备与提纯技术;研究生产硅单晶时 所使用的 11~13N 超高纯多晶硅、大尺寸高档石英和氮化硼坩埚制备 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光刻胶及光刻胶用树脂与色浆、 电子湿化学品、高纯电子气体、超高纯多晶硅、大尺寸高档石英和氮 化硼坩埚等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专用材料,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 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 报。 (二)5G 移动通信介质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 5G 移动通信滤波器介质材料稳定化制备、掺杂改性与性能调制 技术,研究高频介质材料组分、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内在关系,开 展轻量小体积介质滤波器结构仿真设计与结构优化方法研究、研究满 足 5G 基站天线需求的介质材料配方和结构;研究高精度成型、盲孔 金属化、自动化调测等器件制作技术;研究 5G 手机专用超薄微晶玻 璃面板成形、后加工、纳米微晶相控制技术,开发 5G 基站天线介质 材料的制程工艺和技术,实现批量交付能力。实施目标:开发出高品 质系列化因数介质材料和基站天线介质材料、小型轻量化介质滤波器、 专用超薄微晶玻璃面板等 5G 移动通信介质材料和器件,并实现在 5G 领域的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精准医疗关键材料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再生 性植入材料、人工骨修复材料、数字化义齿修复材料、脱细胞再生支 架材料、高强度韧带再生性材料等高性能高分子组织再生修复材料制 备关键技术;开展可控释放降解、诊疗防护用选择性分隔、具有多模 态显影跟踪的高精度影像引导诊疗、靶向或响应特定疾病组织的环境 响应性等医用材料,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治疗或诊疗一体化技术研 究。实施目标:开发出自适应高分子组织再生修复材料、靶向高性能 高分子医用诊疗材料等满足精准医疗需求的关键材料,并实现示范应 用。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新型柔性电子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透明导电薄膜与电致变色器件、量子点显示材料、柔性空穴传输 材料、高效低成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高光透高阻水柔性封装材料、 柔性储能与驱动材料等新型柔性电子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柔性 功能薄膜本身在卷曲、折叠等力学作用下性能稳定性技术,研究印刷 OLED、柔性传感器、柔性储能等器件结构设计与制作技术,开展柔 性电子材料及器件相关应用技术研究。实施目标:开发出柔性透明导 电薄膜与电致变色器件、量子点发光材料、柔性空穴传输材料、高光 透高阻水柔性封装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柔性储能与驱动材料等 新型电子材料及器件,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 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新型无线充电用磁性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 : 研 究 高 磁 导 率 达 1400 ( 100KHz ) 、 功 耗 低 于 1000kM/m3 (100KHz、200mT)的大功率无线充电材料,研究中大功率无线充电用 低损耗铁氧体和新型软磁纳米晶合金,研究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可双 频应用的软磁材料,研究中大功率无线充电磁性材料及器件成分设计 和关键制备技术,研究中大功率无线充电磁性材料成分、组织结构与 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无线充电用磁性 材料与器件,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 合申报。 (六)高能量密度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研究高比容量长寿命多元正极材料、硅碳基负极材料、高安全性 电解液、超薄隔膜、固态电解质等电池关键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研 究合成工艺对电极材料形貌及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电解质材料 与电极界面匹配技术,开展高能量密度电池结构设计、制造及综合性 能提升方法研究,研究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耐久性、环境适应性、安 全性评价技术,使电池高容量、高安全性、长寿命满足大规模应用要 求。实施目标:开发出高性能高安全性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等 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 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三、高性能基础材料 (一)高性能特种钢材料与制品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 究高性能超级双相不锈钢的成分设计、相比例、高温轧制、高温热处 理等制备技术,开展耐腐蚀、高温蠕变等性能评价。研究高强高韧、 高可焊性、高精度无缝钢管的控轧控冷、热处理工艺、杂质控制和微 量合金化设计。研究高端基础零部件用特种钢的微合金化设计、精炼 工艺、含氧量及夹杂物控制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高强度、高耐蚀 性、耐高温超级不锈钢,低含氧量、低夹杂物、高纯净度、高疲劳寿 命的高标准轴承钢,高强、高塑性、高韧性超高强度钢等,并实现示 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高性能催化材料与催化剂产品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研究绿色化工和节能环保需求的高效催化材料,重点开展自主可 控甲苯歧化与重芳烃烷基转移催化剂和芳烃脱烯烃纯化分子筛催化 剂、高效加氢催化材料、低温脱硫脱硝用催化材料、聚酯生产用钛系 催化剂、汽车尾气治理用催化材料、高稳定性室内空气污染治理用光 催化复合材料、高 COD 污水处理用催化材料、高效制氢和 CO2 转化 用光电催化材料等高性能催化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提高催化剂转化效 率,突破催化材料规模化制备及高效应用关键技术,实现应用示范。 实施目标:开发出新型高效催化材料和催化剂自主产品,并实现示范 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 新联合体申报。 (三)高性能工程塑料与改性材料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开发具有耐高温、耐磨、高导热树脂基复合材料、低介电损耗材 料、高强高韧的高分子材料和静电屏蔽吸波等功能性改性高分子材料, 突破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应用的制备和改性等关键技术,开展高分子材 料表、界面性能和复合体系结构形态调控、复合改性体系、形态— 性能关系、批量化生产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实施目标: 开发出高强超韧、高温耐磨、高导热、阻燃、高纯耐腐蚀、低介电常 数、静电屏蔽吸波隐身等新型高性能、功能性高分子及其改性材料, 开发出应用于 5G 电子半导体领域使用的超纯、耐腐蚀高分子改性材 料,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新型功能性高强纤维与制品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高强度纤维的结构设计、材料合成制备及工艺、纺丝及其后处理 等关键技术,研究新型聚合物改性设计与制备、功能添加剂及母粒制 备、特种纺丝组件设计与纺丝加工技术、新型环保聚合催化剂、新型 纤维纺织品设计和染整后处理等技术,开展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实 施目标:开发出新型高强度纤维、抗紫外、抗菌、阻燃和导电等高附 加值的功能性纤维及其纺织品,解决现有聚酯锑系催化剂染整过程易 析出造成水土污染难题,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 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四、关键配套材料 (一)新一代集成电路硅片与外延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研究 300mm 直拉硅单晶、抛光硅片和外延片的制备和加工技术, 重点硅单晶无位错生长、控氧和掺氮、极低密度或无 OSF-Ring 的直 拉硅单晶生长、COP 抑制等关键技术,研究 300mm 直拉硅单晶的线 切割、研磨和抛光等工艺,优化硅外延炉的热场、外延时衬底温度、 反应气体组成比例、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研究硅单晶炉气相掺氮、 砷挥发扩散控制等重掺砷硅片制备关键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 可控的 300mm 直拉硅单晶、抛光硅片、外延片以及重掺砷硅片,并 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 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第三代半导体衬底与外延材料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开展大尺寸 GaN、SiC 和 AlN 等衬底和外延材料制备、掺杂及动 力学、缺陷形成与控制和光电性能研究,研究深紫外激光器、深紫外 LED、高频 HEMT 功率器件等器件设计与制备技术。实施目标:开 发出自主可控的高性能 GaN、SiC、AlN 等衬底和外延材料,第三代 半导体光电子和功率电子器件,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 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与制品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无机纤维、有机纤维、高分散性纳米颗粒等高性能增强材料的可 控制备技术,研究增强材料的表面修饰技术,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材 料的界面相容性和分散性,研究复合材料成型与微结构控制技术,研 究增强材料对复合材料光、热、电、力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轻 质高强复合材料、高导热界面材料、纳米增强密封材料、陶瓷纤维增 强轻质微孔保温耐火材料等规模化生产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轻质 高强复合材料、高导热界面材料、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高强密封 材料、陶瓷纤维增强轻质微孔保温耐火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与制品, 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五、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 (一)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高铁 轴箱轴承、大型精密高速数控机床轴承、大功率工程机械主轴承、风 力发电机组增速器与主轴轴承、机器人精密轴承等高速精密重载轴承 设计技术、材料质量控制技术、振动噪声控制技术、模拟试验技术与 装备、加工与检测技术、寿命与可靠性技术等关键技术,建立高速精 密重载轴承设计、制造、检测、安全等完整技术体系,实现国产化。 研究目标:研制出自主可控的高铁轴箱轴承、风力发电机组主轴与齿 轮箱轴承、机器人和机床精密轴承、特大型装备静压轴承等高速精密 重载轴承,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 申报。 (二)高参数齿轮与传动装置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 适用于民用航空、工程机械、石油平台、高速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 大型火电(核电)发电机组、海上风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高参数齿 轮及传动装置和适用于大型船舶推进系统主动力传动轴系等高参数 传动件及装置的设计技术、密封及润滑技术、材料处理技术、调速控 制技术、制造加工技术、动态特性测试技术、可靠性技术等关键技术, 建立高参数传动件及装置设计、制造、控制、测试、可靠性等完整技 术体系,实现国产化。研究目标:研制出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等自 主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 报。 (三)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集 成静液传动装置、高压柱塞泵和马达、高压多路阀、高功率密度液压 伺服单元、高压液压阀、高压大流量数字电子泵、数字液压比例阀和 比例多路阀、高转速液力偶合器和变速器、回转和往复密封件、核级 机械密封及填料静密封件等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电 子控制技术、高性能高可靠性密封技术、材料处理技术、结构优化技 术、试验检测技术、关键零件精密加工与处理技术、可靠性评估方法 等关键技术,建立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设计、制造、控制、测试、可 靠性等完整技术体系,实现国产化。研究目标:研制出高效率静液传 动元件与系统、高参数密封件、液压动力总成系统等自主产品,并实 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高参数流程工业自主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针 对大型石化、大型煤化工、超(超)临界火电、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 中高端关键泵阀部件依赖进口的现状,开展低温乙烯泵、精制高速进 料泵、高温油泵、石化高温隔膜泵、油气多相混输泵、化工高压高粘 度隔膜泵、高压油煤浆进料隔膜泵、液化反应器离心循环泵、超超临 界主给水泵和锅炉给水泵机组、常规岛凝结水泵和主给水泵机组、减 温水控制阀、高压差减压阀、高参数超压安全保护装置(安全阀)等 关键部件的研究,突破制约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自主化。研 究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高压石化反应、超(超)临界火电高参数 阀门,高参数液压阀、液压泵,大规格柱塞泵及比例流量阀等高参数 部件,并实现在国家重点工程的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 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六、现代服务业 (一)全流程供应链协同企业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研究制造业全流程、全价值链的供应链协同模式,解决供应链全 局可视化管控和市场响应市场问题,突破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支撑下 的客户需求感知与预测、供应链资源动态优化、产销衔接、多级库存 优化、全流程供应链管控等智能供应链协同关键技术,构建覆盖市场 /生产/物流/服务全过程的供应链大数据全域模型。实施目标:开发出 大型制造企业智能供应链协同软件服务平台,形成软件与工具支撑, 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超大规模个性化文娱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超高并发在线文化内容播放与传播服务技术,突破超大规模、多 维度内容组织管理,多模式联合、超大规模、高性能、高实时个性化 内容推荐等关键技术,突破研究快速响应、高度准确的内容智能识别 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出超大规模个性化在线文化娱乐服务平台,为 公众提供在线文化内容服务。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 申报。 (三)融媒体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融 媒体多源异构数据接入、全媒体数据存储与管理、跨媒体检索、基于 媒体云的内容编辑制作、融媒体内容的播出和多终端服务等关键技术, 突破融媒体中心的运行管理和监管技术,研究资源通融、内容兼融、 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实施目标:开发出融媒体中心平台, 面向电视、电脑、手机、户外等全媒体终端提供融媒体服务,形成大 规模覆盖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社会化智慧养老服务生态链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研究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场所-服务的智能匹配技术,构建“居家、 社区、机构”、“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六位一体资源综合联动模 型;研究“互联网+”生态链养老管理平台技术,开展老年人动态智慧 监护、“物联网+”智慧化养老关爱等集成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智 能评估老年人的安全状态及服务需求,构建老人智能立体化贴心关爱 体系。实施目标:开发社会化养老调度和养老服务一体化软件,并实 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去中心化金融智能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传统金融结算方式在国网结算、股票结算、跨境结算等金融服务 的多对多交易结算场景中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交易不透明等问题, 研究去中心化的高性能数据资产化授权交易方式,构建基于区块链的 去中心、去信任的交易结算理论模型、工作机制与技术框架;针对区 块链账本的公开特性所对应的潜在用户隐私泄露问题,研究分布式、 去中心化结算环境下用户隐私保护和业务监管技术;针对去中心化清 结算系统存在的效率和成本问题,研究高性能交易结算方法。实施目 标:开发出新型金融服务平台,在跨境支付领域、证券交易、数据交 换、联合建模、可信计算等 3 个以上金融服务应用领域形成综合技术 解决方案。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高能耗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面向浙 江省优势传统高能耗行业,研究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为传 统优势高能耗行业的节能降耗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效应。 实施目标:开发出高能耗节能产品或系统,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 并实施应用示范工程。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 合申报,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农村领域 一、特色种质资源开发 (一)优质牧草资源研究与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按照“藏粮于技”的要求,为有效缓解“人畜争粮” 问题,开展药饲多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搜集、鉴 定、评价优质药饲多用牧草资源;选育品质优良、适合我省气候环境 种植的新品种;研究药饲两用饲料配方及评价提升畜产品品质影响指 标;开发药饲两用优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目标:搜集鉴定并 系统评价优质药饲两用牧草资源 50 份以上;选育品质优良、适合我 省气候环境种植的新品种 5 项;建立优质牧草高效栽培技术标准(规 程)及开发加工新工艺;开发市场认可度高的药饲两用畜产品品牌; 建立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示范场。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 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生态农业创新 (一)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难点和支撑种养 殖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技术研发;分散式 养殖污水及生活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技术研发;农村河道、村口塘原 位生态强化处理技术研发;农村水环境智能化综合管理与控制系统研 发;浙江典型农村水污染综合治理和水生态养护技术集成及专用设备 研发。研究目标:研发适于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分散养 殖污水、农村河道、村口塘等低成本的水处理提标技术和设备各 1-2 套;创制适于农村水污染治理的高效复合菌剂;建立农村水环境的智 能化管理与控制系统;治理后水质达到地表Ⅳ—Ⅲ类水质;建成示范 点若干个。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山核桃干腐病防治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山核桃干腐病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种类、 影响因子及防治措施等;评估气象、土壤酸化等在流行灾变中的影响, 建立潜伏侵染的现场检测技术、构建中长期预测预报体系;通过抑菌 防治实验,研制高渗实用、缓释型结合专用绿色药剂,优化田间操作 规程并推广应用。研究目标:研究分析干腐病灾变发生特点、流行规 律及主要致害因子,通过田间抑菌实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高 效实用的专用绿色药剂;建立以生长环境修复与增强树体抗病性为基 础,以阻断病害流行暴发的关键胁迫因子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方案,减 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山核桃抗病质量;建立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示范 基地。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猕猴桃溃疡病爆发流行规律及防控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分析猕猴桃溃疡病病因与流行爆发规律; 研究选用优良抗病品种与无病嫁接手段;分析评价植物检疫、抗病品 种、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化学药剂等防病效果;研发猕 猴桃溃疡病绿色化学防治药剂等。研究目标:研究猕猴桃溃疡病发病 症状、病因、发病规律以及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研究通过嫁接等 技术筛选优良猕猴桃抗病品种;通过室内抑菌实验、田间药效试验, 比较市场现有的不同药剂(5 种以上)与施药方法(喷雾、涂抹、灌 根及注射等)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效果,研制低毒、高效、低残留的 生物化学药剂,并获市场认可。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 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松材线虫病防控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松材线虫病传播机理与发病特性,疫情有 效监测方法,疫情防控预警措施,疫情防治御灾技术等;分析评价防 治手段(4 种以上)效果;研究疫情生物化学防治药剂。研究目标: 形成一整套松材线虫病传播机理与发病特性、疫情监测、防控预警及 防治御灾等防治技术手册;分析明确四种防治手段(枯死树清理、注 干施药、生物防治、药剂喷粉)效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松材线 虫病疫情生物化学防治药剂,并建立应用示范基地 100 亩以上。申报 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猪支原体肺炎、伪 狂犬病和圆环病毒 2 型疾病,开展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抗原鉴别快速 检测技术研究;新型多联疫苗研发;疫苗工厂化工艺研究;猪场有效 消杀技术研究;猪场生物安全疾病预防体系示范。研究目标:申报产 品新兽药证书;目标产品转化生产和销售;形成相关防控标准;形成 猪场有效消杀技术规范;建立生物安全示范猪场。申报主体:企业、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省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开展非洲猪瘟精 准诊断技术及产品研发。包括诊断标志物筛查及单抗制备,不同基因 型非洲猪瘟病毒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敏感、特异非洲猪 瘟抗体诊断技术及产品开发;非洲猪瘟高效疫苗创制。包括非洲猪瘟 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保护性抗原鉴别,非洲猪瘟基因敲除及体外扩 繁技术开发,安全性高、可诱导保护抗体的疫苗创制;牧场生物安全 体系建设及专用消毒剂创制。包括非洲猪瘟传染源、传染链与传播途 径研究,生猪调运装备开发,针对环境、生物体、车辆等不同消毒对 象的专用消毒剂创制。研究目标:获得可用于诊断试剂开发的标志物; 获得单克隆细胞株;开发成功非洲猪瘟精准诊断技术或产品,适用于 组织、饲料和环境等样本的快速检测;建立非洲猪瘟基因敲除技术, 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低毒疫苗候选株;建立可产业化的非洲猪瘟病毒 体外扩繁技术;获得安全性高、可诱导保护抗体的非洲猪瘟疫苗产品; 开发专用消毒剂;制定一套满足我省非洲猪瘟防控要求的应急措施及 技术规范。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毛竹林珍贵树种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近年来毛竹林经济效益逐步下滑,纯竹林改造难 度很大。项目主要研究筛选毛竹林下天然更新且长势优良的珍贵针阔 叶树种;通过改造实验,研究毛竹林珍贵树种化改造更新模式及关键 技术;研究毛竹林珍贵树种化改造作业方法。研究目标:筛选适宜竹 林更新改造的珍贵树种 10 种以上;攻克毛竹林珍贵树种改造关键技 术;形成毛竹林珍贵树种化改造作业方法一套;推广示范林(树种 5 种以下)建设基地不少于 100 亩。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 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八)山区特色水产养殖与产业化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我省水产养殖结构性调整,挖掘利用山区特 色水产资源,研究山区特色水产人工驯化、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重 要疾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养殖水体微生态处理技术,研究品质提升 与质量控制技术,创建优质高效山区水产养殖新模式。研发目标:实 现 2-3 个山区特色水产品种人工繁育和规模化育苗,建立病害综合防 控技术,构建生产技术规范及品控标准,建立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 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九)海水特色鱼类规模化繁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浙江省海水养殖鱼类优良品种缺乏、养殖设 施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开展名特优海水鱼类规模化繁育技 术研究;开展专用海水鱼配合饲料研发,建立绿色病害防控技术,构 建环境友好型多元化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产业化示范。研发目标:培 育筛选出 2-3 种适合浙江省海水养殖的名特优鱼类,研制专用配合饲 料,构建规模化繁育和生态养殖技术,制定技术操作规范。申报主体: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现代农机装备 (一)杂交水稻制种田间机械化授粉的关键技术与装备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实现花粉定向、定量稳定粉的关键技术,集 中开发杂交水稻制种授粉装备的授粉部件、授粉作业参数智能控制系 统、高地隙水田作业专用动力底盘、田间作业智能导航系统等关键部 件,集成为可推广可产业化的设备。研究目标:突破杂交水稻制种田 间机械化授粉的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产权的杂交水稻制种授粉 装备,制定机械化授粉的农机农艺技术标准或规范,在杂交水稻制种 基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 申报。 (二)农田土壤信息快速获取技术与装备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快速获取土壤信息的小型化传感设备,研究 基于快速样品前端处理、高效分离提纯和土壤养分离子选择性检测的 智能检测设备,研究信息处理自动化、检测模型普适化技术。研究目 标:突破快速检测耕地质量技术,构建广普性和高精度检测模型,研 发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智能检测设备,实现对农田土壤质量的 高效、科学监测和管理。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 学研联合申报。 (三)油脂储备技术和装备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油脂储备品质劣变规律及风险因子,开发油 脂储备安全控制技术与设施。开发储备油脂品质多参数远程监测、预 报、预警系统和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形成油脂行业的现代储备技术体 系与规范。研究目标:开发出油脂储前、储中的处理技术与设施设备 各 1 套,实现储备油情的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测、预警和控制;研发油 脂储备装备 1 套,实现延长储备周期 1 年以上,能够确保油脂品质安 全,能够降低油脂轮换和储备损耗的性能指标;申报主体:企业、高 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特色林果采摘、脱壳及采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 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省山核桃、香榧、油茶果等林果采摘困难、 费时费力等问题,研发开放环境下林果三维仿形重构、视觉识别与采 摘定位技术;折展机构自主协同等采收一体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林果 高效、精细采收装备;研究林果省力或自动化脱壳技术与装备,并减 少脱壳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研究目标:研究林果采摘关键技术 3 项以 上,一体化采摘与储运装备 2 套以上,采净率与损伤率符合要求;研 发林果省力脱壳机械设备 1 套,建立林果脱壳加工标准化生产线。申 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水产高效繁育设施开发与智能管控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基于生物学特性的高效立体种苗培育、离体 孵化、自动计数等设施设备的研发和设施养殖条件下专用配合饲料 和自动精准投饵技术的研究,突破繁育过程的设施化与智能化等技 术瓶颈,显著提高生产效益和种苗品质,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研究 目标:研发一套适用于鱼虾苗种的新型轻质材料循环水高效繁育设 施;建立一套规模化无疫化离体孵化技术,孵化率达 70%以上;构 建一种鱼虾繁育的数字化管控模型,开发智能化控制软件 1 套;建 立鱼(虾)精准投喂技术及个体识别技术,鱼(虾)自动计数的准 确度达 90%以上;建设鱼虾数字化设施繁育示范基地 2 个。申报主 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高性能绿色抗菌环保果袋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以我省主栽的大宗果树为对象,研究开发具备高 抗水性、高透气度、高湿强度、高抗菌性的绿色环保果袋。开展新型 环保果袋纸结构体系设计,研发适于不同树种的果袋型号以及封口设 计参数。进行产品安全性及耐久性评价,实现高性能绿色抗菌环保育 果袋纸的产业化并开展应用示范。研究目标:建立高性能绿色抗菌环 保果袋示范生产线,抗水性、湿强度、透气性以及抗菌性均符合国家 标准要求。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出入境动物饲料质量安全与风险监控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饲料业进出口贸易形势和生物安全防范需求, 开展跨境饲料生物危害因子快速识别技术研究;跨境饲料中重要化学 危害因子前处理装置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实验室+物联网的 O2O 数 据采集技术研究;跨境饲料数字化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构建。研究目标: 研发跨境饲料中传带危害因子的快速检测技术若干项;开发高通量检 测试剂盒和试纸条等配套试剂;建立一套集数据采集、分析及风险监 测于一体的数字化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农产品重要危害物快速准确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当前农产品农残、重金属、抗生素等重要危 害物污染问题,研究农产品重要危害物形成与副毒机制;研发重要危 害物快速准确检测技术与产品设备;构建农产品危害物溯源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揭示农产品中重要危害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控制机理; 研发农产品农残、重金属、抗生素重要危害物快速检测技术及高灵敏 度、较高精确率的便携式检测产品与配套试剂(检测时间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准确率达 85%以上);通过开发软件及数据库,构建农产 品重要危害物溯源技术,实现对以上重要危害物智能识别、安全预警 并示范应用推广。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 合申报。 (四)进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与溯源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以 DNA 条形码、微流量阵列等技术为核心 的进口农产品精准识别体系;开发基于稳定同位素追踪的进口农产品 产地识别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和公众云服务技术 相结合的进口农产品追溯技术。研究目标:开发和建立 3-5 项准确 高效的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技术,与国外同类技术的检测结果符 合率达到 90%以上;建立溯源平台并进行示范应用,实现移动终端和 二维标识的精准追溯。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 研联合申报。 (五)新型兽药研制及耐药性控制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养殖投入品中的药物使用情况以及隐性成分鉴定 和甄别研究;抗生素高通量快速筛查技术开发;畜禽产品和养殖排泄 物中抗生素残留监测;畜禽产品、产地环境中重要病原菌的耐药谱分 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新型兽药开发;细菌耐药性控制技术研究。研 发目标:探明浙江省养殖投入品中的药物使用情况;建立养殖投入品 中药物隐性成分的鉴定和甄别的检测技术,抗生素高通量快速筛查技 术;获得动物源或养殖环境中重要病原菌株并完成耐药谱分析;研制 耐药病原/耐药基因检测技术和产品,并形成细菌耐药性控制技术体 系;研制新型兽药制剂或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申报主体: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牵头产学研合作。 (六)新型多靶标杀虫剂研发和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微生物农药在延缓化学农药抗性、增加防治 效果等方面的显著作用,研发基于多靶标新型农药,建立微生物农药 和化学农药协同使用的害虫防治措施,形成以农药减施为目标的主要 粮食作物害虫绿色防治使用技术,并进行规范应用。研发目标:研制 新型多靶标杀虫剂,建立微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协同防治技术规程, 构建主要粮食作物害虫防治的技术体系,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 30% 以上。申报主体:高校、院所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生态安全高效生物防治制剂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新型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 节剂等生物产品研发,研究生物制剂高效施用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 开展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应用。研发目标:研制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生物 制剂,提出使用技术规程,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申报主体:高 校、院所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八)林业专用绿色农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省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缺乏有效药物而 危害林业安全生产的具体问题,明确病虫害发生主导因子,开发专用 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活体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等产品,构 建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防控示范基地。研发目标:开发林 业病虫害防治的专用绿色农药品种,并完成新产品登记;形成农林特 色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申报主体:高 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九)绿色安全高效肥料研发与施用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目前农用土地酸化、板结、盐渍等现象,充 分利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废弃物等资源,采取新工艺、新设备、新配 方研制开发绿色安全高效的生物有机肥料新产品;根据不同作业模式 和季节,研究开发省事省力适于机械化作业的新型缓释肥料产品和施 用技术。研究目标:研制出 3-5 种新型高效的生物有机肥,经济作物 抗病性显著、农药使用量减少 50%以上、经济作物平均增产 25%以 上,并获省级肥料登记证书;研制缓释肥新产品 3-5 种,且获市场认 可。提出新型肥料产品施用技术规程,建立示范应用基地。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营养健康食品开发与保鲜物流 (一)功能食品开发与制造 主要研究内容:以我省特色食用农产品(果蔬、食用菌、粮食) 及各种农产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利用现代生物、化学、物理手段研究 新型功效因子的提取分离精制技术和质量控制品质提升技术,明确量 效、构效关系及协同作用机制,开发具有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功能 食品;建立产品分析检测技术,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实施目标:拓展 产业链并提升产业附加值,核心功效因子研发取得较大突破并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明确功效因子的构效机制,研发 4-5 种功效因子的高效 提取分离技术,建立 2-3 条食品功效因子回收利用和精制生产线。申 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植物蛋白代肉食品关键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目前动物蛋白肉消耗能源和资源,植物蛋白 组织质地不够理想、有气味、没有血色等问题,通过基因重组和生物 发酵技术,生产具有真正肉类色泽和风味的植物蛋白,并与以大豆、 小麦蛋白等传统植物蛋白资源通过高压热挤压技术对蛋白进行组织 重构,开发不同系列的中式特色食品,实现中试肉类素食化。研究目 标:突破关键技术 1-2 个,选育植物蛋白生产菌株;突破组织化的关 键技术,实现与肉类的质地无差距;生产一种真正的植物蛋白代肉产 品。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跨界融合农业 (一)基于计算科学的农业生物信息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 特性和功能,应用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方式研究建 立作物计算生物学模型,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农业新物质或新 品系,提出改良作物的新方法、新途径。研究目标:建立一套国际领 先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计算生物学模型平台、生物育种技术平 台,开发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及资源养分利用效率的新方法。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社发领域 一、人口健康 (一)免疫、细胞与基因治疗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结合临床转化应 用要求,在经评估安全有效并符合伦理规范的前提条件下,针对恶性 肿瘤、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重要器官退行性病变 损伤、功能衰竭等,依法依规开展免疫、细胞和基因治疗的临床前研 究和/或临床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开展一定的临床研 究,建立一套安全有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 制备技术、操作规范、质控标准、并发症处置方案等),明显提高临 床治疗效果,在延长生存期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 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可满足临床使用需求,成本相比国外 同类产品明显下降。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 (二)心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 外周血管病等重大心血管疾病,开展快速诊断及治疗新技术、新方法 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 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案。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 显著提高,并应用于精准治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 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三)精神、神经及脑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自闭症等重大精神疾病,以 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和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系统 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难治性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 重大神经系统疾病,及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开展快速诊断 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 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治新技术、新 方法,建立诊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 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显著提高,并应用于精准治疗;治疗技术可明 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 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 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四)高发恶性肿瘤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 应用要求,针对我省高发恶性肿瘤,开展靶向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等精准治疗及相关筛查、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实施目标:完 成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基于分子、生物标志物或影像分型的临床精准诊治方法,建 立诊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 提前、准确率显著提高,应用于精准治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 治疗效果,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 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 等学校。 (五)感染性疾病防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耐药菌 感染,开展预防和临床诊治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针对埃博拉出血热、 禽流感等输入和新突发传染性疾病以及安全用血、感染所致的急危重 症等开展快速诊断和病原分析新技术研究,提出防控策略和诊治方案。 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控、诊治的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案。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 显著提高,并应用于精准治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 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机构所 属高等学校。 (六)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等内分泌与代 谢性疾病,重点研究新型诊治与干预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能明显提 高临床治疗效果的预防和降低严重并发症的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 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 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显著提高,应用于精准治 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 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七)肾脏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膜性肾病、IgA肾病、小血管炎肾损害等高发或危重 肾脏疾病,开展快速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研究;针对终末期肾病和肾移 植,开展并发症预防和预后处置新技术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 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诊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技术 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显著提高,并应用于精准治疗; 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病 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 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八)眼病治疗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近视及其病理性并发症,糖尿病眼底病变、黄斑病变 等常见视网膜疾病,以及角膜病、青光眼等重要眼科疾病,开展疾病 防控新方案、快速诊断新技术、精准治疗新方法和损伤后功能修复新 途径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 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 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 确率显著提高,应用于精准治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发病率、致盲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 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 学校。 (九)耳鼻喉及口腔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 应用要求,针对先天性、迟发性、进行性儿童耳聋,老年性耳聋,耳 鸣,先天性耳畸形等不同病因引起的听力损失,针对喉神经麻痹、环 杓关节病变及声带息肉等重大嗓音疾病,以及颌面部发育畸形、牙列 不齐和牙齿缺失,由外伤、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引起口腔软硬组织缺 损,颞下颌关节疾病和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等口腔颌面重大常 见疾病,开展快速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实施目标:完成 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 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显著提高,应用于精准 治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 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 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十)儿童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 应用要求,针对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与精神性疾病、生长 发育异常、先天结构畸形等儿科常见疾病及遗传病,颅脑损伤、颈部 及脊髓伤、胸腹部联合损伤等儿童多发严重创伤和严重并发症,开展 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研 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 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技术较 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显著提高,应用于精准治疗;治 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病死 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疗 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十一)生殖健康、生育安全及出生缺陷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常见生殖功能障碍、早孕期异常妊娠、胎儿宫内生长 受限、自发性早产等分娩异常、重大出生缺陷等,以及采用辅助生殖 技术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开展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治效果的新技术、新 方法研究。实施目标: 完成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 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 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 确率显著提高,应用于精准治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在提高治愈率、成功率和降低出生缺陷率、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 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 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十二)妇科常见多发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子宫内膜异位和受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常见、 多发妇科疾病,开展早期快速诊断新技术和精准治疗新技术、新方法 研究。实施目标: 完成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 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案。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诊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 显著提高,应用于精准治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 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 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十三)骨科疾病及创伤预防和急救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退行性骨关节病、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疑难脊柱疾 病、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及退变等重大高发骨科疾病,以及创伤大出血、 创伤脓毒症与多脏器功能损伤等创伤救治的关键问题, 开展快速诊断、 治疗和康复新技术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 例数的临床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 建立诊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诊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 间显著提前、准确率显著提高,应用于精准治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 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 标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 所属高等学校。 (十四)皮肤性病与风湿免疫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针对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皮肌炎等疑难、重症皮肤性病 疾病,以及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疾病, 开展快速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研 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 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要求诊断技 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显著提高,应用于精准治疗; 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减 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主体: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十五)中医治疗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已基本完成基础研究,可结合临床进行 转化研究,对恶性肿瘤、慢阻肺、风湿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 化系统疾病、骨关节及代谢性疾病、生殖障碍等重大疑难疾病及其并 发症, 开展符合中医辨证科学规律的证候诊断新技术以及治疗新技术、 新方法研究。实施目标:完成临床前研究,获批开展一定例数的临床 试验,开发 1 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适宜推广的中医证候或中西 医结合的诊治新技术、新方法,建立诊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 诊断技术较现有标准诊断时间显著提前、准确率显著提高,应用于精 准治疗;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治愈率和降低 致残率、病死率等主要临床指标,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申报 主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 (十六)基层卫生适宜新技术应用及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依托系统化、机制化的普及推广网络, 针对我省重大疾病和重大健康问题,将国内外安全、有效、先进、成 熟、经济但尚未在基层医疗机构广泛开展的治疗新技术进行推广示范, 适合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实施 目标:选择不少于 5 项适宜新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不低于 10 个基层医疗机构。通过项目实施,接受技术方 80%以上人员能够应用 所学的技术进行服务;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与被替 代的技术相比有明显提高,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规范化诊疗。申报主 体: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所属高等学校,以创新团队、创新联盟、多 中心等形式开展研究。 二、新药创制 (一)候选药物研究与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基于新靶点、 新技术、新策略发现新化合物、新活性物质或新型制剂,在具备一定 研究基础的前提条件下,开展药效学研究,进行药代特性和安全性早 期评价。实施目标:获得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经成药性评 价的候选药物,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海洋药物等,明确阐明 成药性特征,经评估生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基本明确,为后续规范的药 物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 疗卫生机构。 (二)化药新药临床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具有新 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或新用途的化学新药开展临床前研究。 重点支持通过新靶点或多靶点、分子靶向或信号网络机制产生药效的 新化学实体、新复方制剂或缓控释制剂研究,以及通过关键技术突破 开展的临床亟需、短缺的通用名化学药研究。实施目标: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获国家药品监管机构或欧美等主流市场国家批准开展新药临 床试验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 (三)化药新药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对具有新结 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或新用途的化学新药开展临床研究。重 点支持通过新靶点或多靶点、分子靶向或信号网络机制产生药效的新 化学实体、新复方制剂或缓控释制剂,以及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开展的 临床亟需、短缺的通用名化学药研究。实施目标:完成所有临床研究 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优先支持已完 成Ⅰ、Ⅱ期临床试验且结果较好的新药,优先支持在中国和欧美等主 流市场国家同步开展临床研究的项目。申报主体:企业牵头。 (四)新型生物药物临床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准治 疗”为导向,研发具有新结构、新作用靶点、新作用机制的生物药物, 包括蛋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抗体类药物、细胞治疗类药物、基因 治疗药物、新型疫苗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药物。实施目标: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获国家药品监管机构或欧美等主流市场国家批准开展新药 临床试验研究。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 (五)新型生物药物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准治 疗”为导向,研发新型的蛋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抗体类药物、细 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新型疫苗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药物,具 有明确的分子结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以及新配方、新剂型或新 用途等。实施目标:完成所有临床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 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优先支持已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且结果较 好的新药,优先支持在中国和欧美等主流市场国家同步开展临床研究 的项目。申报主体:企业牵头。 (六)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发病和常 见病,对临床急需且疗效明显的中药新药开展临床前或临床研究。优 先支持源于中医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开发。实施目标:现代医学适应 症明确,生产工艺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和工业化大生产要求;完成所有 临床前研究或临床研究工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药品监管机 构批准开展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或获得国家新药审批受理号。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开展临床研究的 项目要求企业牵头。 (七)高端仿制药研究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仿制研发临床上有重大需求、疗效确切、供应 短缺的药品,以及防治重大传染病和治疗罕见病所需药品、处置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儿童使用药品、专利到期前一年尚未提出注 册申请的药品。针对上述品种,开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优质制剂、 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研究。实施目标: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和要求,完 成临床研究工作,取得药品注册证书。确保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完全 达到原研药的标准。申报主体:企业牵头。 (八)数字化制药装备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开发化学制药过程、生物制药过程、中药制 药过程中的新装备,体现装备的数字化、集成化、连续化、绿色化、 安全化。实施目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中试或工业化生产线, 在制药领域示范应用 5 家企业以上,明显提升制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 智能化水平,能耗和三废均减少 30%以上。申报主体:企业牵头。 (九)药物生产技术提升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生产技术与质控标准 提升研究,通过引入生物酶法等现代制药技术的工程创新研究,实现 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制造过程的重构、替代、优化以及新工艺、新 技术的研发、集成和应用。实施目标:建立本质安全和绿色节能的制 药新工艺、新技术,提升质控标准。制药工艺符合国际制药行业的最 新标准,三废排放和产品成本显著下降,产品质量达到中国药典、USP 及 EP 最新要求,单个药物的年销售额提高 30%以上。申报主体:企 业牵头。 (十)创新药物发现新技术研究及平台建设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糖尿病 等重大疾病,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生物工程等技术, 在基因、蛋白、细胞和实验动物等水平开展药物新靶标、设计新策略、 筛选新方法、评价新模型和质控新手段等创新药物发现技术的研究。 实施目标:完成 1~2 个药物新靶标的发现和功能研究,获得 3~5 个作 用机制新颖的候选药物;建成全链条开放性的药物发现新技术平台, 服务于全省医药产业的发展需求。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 院所。 三、医疗器械 (一)高端医学影像装备关键部件研发与系统集成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高端 CT、MRI 和多模态复合成像等大型医 学成像设备关键核心元器件/部件研发以及系统集成。开展光声和激 光扫描内窥镜成像、超分辨显微成像、基于高帧频低噪声多波束的彩 色超声成像等先进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实施目标:研制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医学影像装备关键核心元器件/部件及产品,技术指标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申报主体:企业、高 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 生机构牵头,需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智慧医疗设备与系统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呼吸系统、心血管、代谢等重大慢性疾病, 研发智能化的诊断、治疗、康复设备,基于智能设备建设筛查、监测 数据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研发新型低功耗、可移动的生命体征监测 设备与系统。实施目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智能化程度高、性能可 靠、监测准确,适用于医疗机构、社区、家庭,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 册证。项目成果在医疗机构、社区、医养护结合示范点等开展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如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牵头,需开展产学研合作。 (三)新型体外诊断试剂及医学检验仪器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 研发可实现快速、即时、高灵敏检测的生物传感 技术和器件、新型标志物检测技术、医用质谱技术等;研发用于重大 高发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早期诊断、毒品检测的新型体外诊断试 剂和试剂盒、医学检验仪器及快速诊断系统。实施目标: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通过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认定。优先支持体外诊断仪器和配套试剂(盒)一 体化研究项目。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 构。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牵头,需开展产学研合作。 (四)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高端植入、介入产品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新型金属合金、高分子、蛋白类、组织再生、 栓塞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的表/界面生物功能化处理 及改性技术;开发关节软骨和韧带再生、骨诱导修复再生、人工晶状 体、人工关节、人工器官、人造皮肤、心脏瓣膜、牙种植体、心脑血 管及腔内支架等植入产品;开发新型治疗导管、载药缓释等介入诊断 及治疗产品。实施目标: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获 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 疗卫生机构。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牵头,需开展产 学研合作。 (五)医学人工智能技术与系统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医学影像(含病理图像)或单病种多 中心生物大样本库的大数据分析、机器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研 发重大高发疾病智能化辅助早期筛查、检测、诊断系统;研发基于多 源、异构临床信息且与医疗信息系统有效融合的大数据智能化决策支 持系统;研发基于医学影像的三维重建与手术规划系统。实施目标: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医疗器械产品 注册证。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如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牵头,需开展产学研合作。 (六)医用机器人核心部件及产品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机器人运动、视觉、听觉的捕获、反馈分 析、机械臂运动控制定位技术、协调控制、远程控制和医用安全风险 评价分析等技术;研制面向重大复杂疾病手术治疗机器人产品和具备 神经反馈及智能控制的主动康复智能机器人产品等。实施目标: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医疗器械产品 注册证。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如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牵头,需开展产学研合作。 (七)现代中医诊疗技术、设备和系统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 采用微电子、元器件、传感、云计算等现代技术, 研究中医无创检测、人体穴位辅助定位、中医智能健康辨识等核心技 术;研发新型智能化脉诊、经络、舌诊、红外热像检测、中医治疗特 色疾病的精准评估和疗效可视化等中医诊断设备;研发中医康复、睡 眠促进、电针和穴位电刺激治疗、灸疗和经络治疗等设备;研究中医 诊疗大数据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以及与互联网、移动终端融合的 技术、方法、平台;研发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实施目标: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 证。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如高等 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牵头,需开展产学研合作。 (八)前沿创新手术及治疗设备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能量可精确控制的新型超声手术系统、高能 超声聚焦刀(HIF) 、高能量和低温度的新型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开展 精神疾病和脏器功能电刺激调控方法的研究,研发植入式脊髓刺激器、 尿道括约肌刺激器、人工视网膜和脑起搏器等植入式有源治疗装置; 研发可一体化治疗探针、热剂量精准输送 TPS、影像引导手术导航、 术中全场实时温度显示、热场融合医学影像多模态肿瘤消融装置。实 施目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获 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 疗卫生机构。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牵头,需开展产 学研合作。 四、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先进适宜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安吉县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破解‘两山’ 理论第三阶段发展难题”、上城区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空间制约型 城区高质量发展”、临海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医化园区‘绿色化、 数字化、安全化’发展”、常山县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推进‘加快发 展县’可持续发展”、嘉善县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背 景下‘三生融合’发展”等建设主题,紧密结合示范区建设方案确定的重 点任务与项目,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先进适宜技术研发攻关及示范推 广。实施目标:技术攻关成果符合示范区建设主题及实际发展需求, 在示范区实现推广应用并能够解决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有效地支撑和提升上述示范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申报主体:示 范区内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牵头,联合省内外具有较强研 发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每个示范区限申报 1 个项目。 五、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 (一)小流域水土污染协同共治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面源氮磷污染源识别、深度削减新技术及装 备,研究小流域、小微水体水土污染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及装备。实施 目标:制定典型河流(支流)、小微水体水土污染协同治理技术方案, 并建成综合整治示范工程。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 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省“治水办”推荐项目。 (二)市政、工业废水高效处理与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及资源回收技术及装备, 优化典型高盐、高有机物工业废水“零直排”技术及装备,集成以膜生 物反应器、厌氧氨氧化、好氧颗粒污泥、膜浓缩减量处理等为代表的 新型污水资源化利用与“零直排”技术体系。实施目标:提高市政污水 处理技术的资源及能源循环利用率 25%以上,每个项目突破市政、工 业废水高效处理与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2 项以上,建立规模化污水高效 处理与循环利用示范工程,装备实现国产化。申报主体:企业、高等 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省“治水办”推荐项目。 (三)场地土壤污染防治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效果毒性诊断与评估技术 及装备,研发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材料及装备。实施目标:制定 场地土壤调查样品监管、毒性诊断等技术规范 1 套以上,研发场地土 壤异位修复装备 1 套,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新型材料 2 种以上,并进行 规模化应用示范。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 产学研合作项目。 (四)大宗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 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橡塑、纺织、化工、制药等行业的大宗固体 废物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置新技术及装备,研发大宗固体废物和高 浓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实施目标:制 定符合我省产业集聚区特色大宗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及 二次污染控制的成套技术方案,研制相关装备,并进行应用示范。申 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五)城乡混合固体废物分类收集与减量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城乡混合固废投放-识别-反馈一体化的分 类收集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城乡混合固废的减量化及高值转化技术 及装备。实施目标:制定高效、安全、经济的城乡混合固体废物分类 收集和减量化成套技术方案,研制相关产品、装备,并进行应用示范。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六)关键污染物在线监测及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调控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关键污染物在线监测、智能分析、预测和评 估技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实施目标:制定区域大气环境 质量可调可控的技术成套方案,研制相关产品,并进行应用示范。申 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七)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室内空气污染、微生物污染检测技术、净化 技术及设备。实施目标:每个项目突破关键技术 2 项以上,研制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 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六、公共安全 (一)小区域极端气象预测及城市社区气象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 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临近预警技术,重点 突破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多源探测资料的快速融合同化和滚动更新预 报技术方法。实施目标:突破关键技术 2 项以上,提升区域数值模式 在 72 小时内对地面温度、湿度、能见度、风、降水等多种要素的预 报准确率;制定 1-3 小时内高影响天气的预警指标,实现 30 分钟间 隔的 3 公里网格化的定量短临气象预报。构建面向台风灾害的韧性城 市社区量化分析模型,建立适应气候变化防御极端事件的减灾防灾技 术体系。申报主体:科研院所、高等学校。 (二)危险化学品管控及生产事故预防技术、装备研究和应用示 范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危险化学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区域风险防控关 键技术需求,研发化工园区安全容量及事故预测预警技术,危险化学 品生产、储存设施(装置)的风险评估及安全保障技术,作业场所危 险有害因素的在线监测评估技术与设备。研发油气管网安全检测及防 护技术,化学品泄露及燃爆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装备及应急救援辅助 决策系统平台。实施目标:构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风险智能评估与预警 平台;制定/修订相关技术标准,并进行应用示范。申报主体:企业、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三)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研究和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防治 关键技术需求,聚焦自然灾害预警、救治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研 发智能化、轻型化、标准化的技术装备。实施目标:整体提升自然灾 害预警、防治技术水平,提高相关装备国产化率。申报主体:企业、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四)基于“智能亚运”等重大活动公共安全需求的关键技术、装 备研究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重大活动、重要场所、重点目标公共安全的 关键技术需求,重点开展环境参量、基础信息采集、情报信息综合应 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大型活动安保、暴力恐怖及群体性事件防 范处置、新型犯罪侦查、社会管理与服务、消防等共性关键技术及装 备。实施目标:研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实时检测 等装备及系统,整体提高公共安全防控能力。申报主体:企业、高等 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亚组委”推荐项目。 七、海洋 (一)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大型海洋工程装备核心技术需求,研发绿色 环保新型船舶与深水勘探、深水生产、远洋应急救援等海洋工程装备 关键技术和配套设备。实施目标:提高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产化率。 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二)“智慧海洋”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智慧海洋”建设关键技术需求,利用新一代 信息技术研发海洋各类数据收集、传输、通讯和组网的关键技术和产 品。实施目标:提升现有海洋观测数据的服务与应用领域,提高我省 港航物流和海洋防灾减灾的信息化水平。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三)海洋新型长效防护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海洋环境下对材料的特殊技术需求,研究新 型耐磨、防腐、防污涂层材料特性和机制,研发海洋装备表面防腐蚀 磨损、防污涂层材料的制备技术和产品。实施目标:每个项目突破关 键技术 2 项以上,在船舶、海洋工程与装备领域应用示范。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八、质量标准 (一)基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公益性、基础 性技术标准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 开展公益性、基础性技术标准的研制,开展各类检测技术、设备研究。 实施目标:每个项目制定公益性技术标准 1 项以上。申报主体:企业、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九、社会事业领域 (一)未来社区服务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针 对未来社区治理及安全问题,研究面向海量视频图像数据的分类识别、 检测定位、智能导引等精细化管理技术;研发基于社区公共设施和建 筑的多元异构数据挖掘的全流程标准化处理技术、智能描述和问答的 个性化交互技术,为智能化决策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实施目标:提 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未来社区集成化解决方案,精准进行人员/车 辆智能管理,准确实时预警人口异常状态,同时提供交互式智能决策 解决方案,明显提高未来社区智能化服务效率和安全系数,研究成果 至少在省内 3 个社区应用示范。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 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二)智能体育新装备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R/VR、体感控 制等先进技术,针对体医结合,开展运动训练、体育康复等领域的体 育智能装备/设施、虚拟健身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研究,开展多功能、 集约型、智能化运动装备/设施模块组合与智能监测监控等新技术研 究。实施目标:面向健身人群和运动健身场所,研制 1 套多功能、自 动调节、绿色环保的智能化体育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明显提升运动 健身的智能化水平。提供 1 套智能化健身场所整体解决方案,显著提 高场所资源的信息化,改善场所资源的利用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 务和更为智能化的参赛观赛或体育锻炼体验。以上成果在我省进行应 用示范。申报主体: 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学研合作。 (三)健康养老智能服务技术及设备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针 对老年用户的关键生命体征监测和健康状况评估,研究非接触式、连 续性、便捷化监测智能终端,实现智能感知用户的事件状态、活动能 力、活动规律和趋势判断;针对现有机器人功能单一、交互简单、行 动能力差等问题,研究人性化交互和人机协同控制、高度共融的智能 陪护机器人,实现老年人陪护、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等智能化服务; 基于以上设备,研究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处理、快速响应和智能控制 等技术。实施目标:开发一款能够适合健康养老的具备远程传输功能 的非接触式监测终端或价格适中、 灵敏高效的多功能智能陪护机器人, 提供一套智能健康养老应用服务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在省内社区或养 老机构的应用示范。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产 学研合作。 (四)面向2022年亚运会的视频直播编码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 2022 年亚运会对构建基于云计算和数据驱 动的互联网化全新转播模式的需求,基于前端编码器和云端解码服务 配合模式,研究相互协同技术和相应协议,研究多路视频同步实现技 术,研究纠错重发机制下的云直播场景信号稳定传输技术。实施目标: 提供一套前端视频编码器和云端视频解码服务的协同方案及其相应 协议;在前端编码器和云端解码服务配合模式下,实现帧级视频画面 同步,并在 H.264 格式信号下,将网络侧时延控制在 30ms 以内、多 个画面间相对时延控制在 100ms 以内、直播信号编码及传送总时延 控制在 1 秒以内。以上成果在 2 个以上亚运会体育赛事直播中进行应 用。申报主体:企业,并与亚组委形成初步合作意向。 军民融合领域 一、航空航天(海洋)领域 (一)飞行航行器关键组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遥感、通信、导航、海上监测等军民应用, 突破飞行器和航行器智能化、集群控制、先进推进、数字化设计等关 键技术,研制应用型飞行器和航行器及其集群,并开展应用研究。实 施目标:研究开发飞行器和航行器集群遥感、导航通信、智能管理、 先进推进等系统或部组件,形成数字化设计平台,研制飞行器和航行 器及其集群等应用系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实施示范应用或实 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飞行器有效载荷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微小卫星、无人机、航行器等系统,开展微 波雷达、光学成像、水声通信、水下监测平台、载荷数据智能处理等 载荷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相关载荷设备并开展应用研究。实施目标: 研发雷达、光学相机、光谱成像仪、水声通信、水下监测平台等智能 载荷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实施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 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飞行及航行器应用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遥感、通信、导航的智能公路、智能社 区、智慧海洋等应用系统,开展遥感大数据智能处理、海洋动力环境 和生态灾害预报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研究。实施目标:建成空间大数 据智能处理平台、空海立体观测的近海动力环境和生态灾害预报系统, 建设智能公路、智能社区和智慧海洋示范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实施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 学研联合申报。 二、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领域 (一)航空航天关键部件制造用高性能加工装备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特殊装备等重大装备领域。用于 飞机发动机、舰船燃气轮机等复杂型面和难加工材料的复合成形加工。 开展高性能精密切削加工工艺、特种加工工艺及系统研究。实施目标: 研制出航空航天、舰船关键部件制造用高性能加工装备,满足高精度、 高效率和高可靠性要求,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实施 2 个以上示范 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复杂环境下作业装备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水下、空中等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装备技术, 建立复杂、极端环境作业工况下装备的软硬件系统;研究特定环境任 务智能规划方法、与特殊环境通讯的远程数据传输技术、低功耗驱动 控制等技术。实施目标:研制出特殊工况、复杂环境的作业装备,可 以实现特种环境下的观察、检测、探测作业目标。技术水平达到国内 领先,实施 2 个以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业、高校、 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多功能模块化机器人 主要研究内容:模块化机器人可在大范围内任意改变自身形状、 尺寸,包括变翼式飞行器、弹跳式侦查机器人、软体海洋机器人、多 自由度调节机构等,可开展流体输运、视频拍摄等功能,可应用于航 空航天、海洋探测、医疗器械等领域。实施目标:制造出多功能可组 装的具有独立运动能力机器人模块,在兼容机器人隐身、变色、光警 示、隔声、减振等功能的前提下,能够组装实现机器人的全地形运动、 全空间移动及全形状抓取功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实施 2 个以 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 研联合申报。 三、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领域 (一)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控制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国产核心组件或基于动态冗余的内生安 全架构技术,研究自主可控 PLC 软硬件平台,开发适用于船舰、车 载、核装置等特种装备的控制系统的核心组件,研制出防攻击能力、 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强的控制系统。实施目标:形成基于国产核心组 件的或基于内生安全架构的信息功能安全一体化的高可靠控制系统。 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实施 2 个以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 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情报分析研判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互联网开放环境下公开情报的跨媒体智能分 析研判需求,研究情报领域大规模知识图谱表示与构建方法,重点突 破多模态、细粒度的网络情报概念识别、实体链接、事件抽取等语义 标引技术,开发深度搜索与可视探查智能服务支撑情报分析与综合研 判;研究系统实现方案与相关产品或软件平台。实施目标:完成典型 应用解决方案设计,完成软件平台的开发,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实施 2 个以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 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装备智能集成芯片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航母、舰船、飞行器以及导弹等特殊装备用, 研制自主可控的通信芯片、传感芯片、储存芯片,实现高效传输、存 储稳定、安全防护的智能集成芯片。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实施 2 个以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实施目标:完成应用于装备系统集成 芯片的国产化,同时具备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技术水平 达到国内领先,实施 2 个以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 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支持5G的全制式无线终端管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海、陆、空等特定的领域,研究无线无线终 端智能防护、安全管理、加密组网、终端识别、侦测、预警、定位与 阻截技术、多通道射频集成与共享技术、高带宽自适应等技术,开发 完成支持 5G 的全制式(2G/3G/4G/5G)无线终端智能管控系统;研 究系统实现方案与相关产品或软件平台。实施目标:完成典型应用解 决方案设计,完成样机或软件平台的开发,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实施 2 个以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 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新材料领域 (一)高强度结构材料及制品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突破大尺度防弹陶瓷、高透光率防弹玻璃、 耐高温材料、高强度复合材料等结构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大尺度结构 件成型、多层复合等工艺技术,开展高强度结构材料性能评价技术研 究。实施目标:掌握高强度结构材料及制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出 高韧性防弹陶瓷、高强防弹玻璃、耐高温材料、高强度复合材料等结 构材料及制品,建立防弹、防爆的防护装置模块,技术水平达到国内 领先,实施 2 个以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 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先进电子材料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新型柔性电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高频宽 温低损耗软磁复合材料等先进电子材料,突破柔性电子材料及薄膜的 制备技术、陶瓷材料复合、超细及纳米软磁复合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 研究石墨烯低成本宏量制备及应用技术。实施目标:掌握先进电子材 料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出新型柔性电子材料、高频宽温低损耗软磁复 合材料、新型石墨烯等电子材料和器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在 通信、显示、基站、武器装备等领域实施 2 个以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 业化。申报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高功能柔性材料及制品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抗紫外、防光学侦察、防水透气、吸湿导湿、 抗菌除臭、环保吸附等功能柔性材料研究,突破加工与改性、纺织材 料印染与后整理等关键技术;研究高强高模碳纤维原丝、碳化工艺及 应用技术;研究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高温抗氧化等关键技术。实施 目标:掌握高功能柔性材料及制品制备关键技术,开发抗紫外纺织材 料,防水材料,防臭材料,碳纤维,轻量化、耐高温抗氧化纤维复合 材料等,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在军用帐篷、航天航空、特种服装 等特殊装备领域实施 2 个以上示范应用或实现产业化。申报主体:企 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国际合作领域 (一)国际合作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项目 申报主体:与国外建有稳定科技合作关系且符合省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资格的省内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目标导向:应围绕 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科技发展 的关键技术问题,联合制定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带动我省适用技术 和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和推广,同时联合培养科研人才。 支持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著名大学和创新型 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研发。 (二)双边产业联合研发计划项目 申报主体:符合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资格的省内企业,高校、 科研机构可作为技术合作方参与。支持与我省建有科技合作备忘录国 家和地区的境外研发机构开展的联合研发产业化国际合作项目。目标 导向:项目创新水平高,合作内容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研发, 或引进外方高新技术在浙江省应用并实现产业化。项目成熟可行,合 作双方事先对知识产权归属和产品或工艺的商业化达成共识,具有明 确的分工,且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本轮申报支持的合作外方国家和 地区为:芬兰、奥地利、以色列、捷克、加拿大艾伯塔省、葡萄牙中 部大区、比利时西弗兰德省。以色列:优先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 智慧社区、机器人技术、机械电子、信息通讯、材料和纳米技术、生 物制药、农业机械、医疗器械和水处理领域,以及产品适应性联合研 发合作项目,特别是现有产品或技术在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出改进或调 整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芬兰:优先支持生物经济和清洁技术、数字 化、生命健康领域。捷克:优先支持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和制药、 装备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领域。加拿大艾伯塔省:优 先支持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移动,传感,高 级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分析,大数据,安全等)、纳米技 术、绿色食品和先进制造领域。葡萄牙中部大区:优先支持先进材料 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与技术、生物医药科学与技术领域。比利时西 弗兰德省:优先支持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领域。奥地利:智慧城市信息 通信技术、绿色与可持续建筑、智慧能源系统、智能交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