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docx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 一、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ICD-10:A41.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 4 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1 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8 版,胡亚美、江载 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年) 。 1.临床表现 包括体温不升或发热、少吃、少哭、少 动、黄疸、呕吐、腹泻、腹胀、皮肤发花或硬肿、呼吸暂停 甚至惊厥等。 2.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增加或减少,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加, C 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升高,血小板降低。 (2)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 临床表现加血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具有临床表现,血 培养阴性但其他非特异检查符合≥2 条可诊断临床败血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 4 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1 年)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8 版,胡亚美、江载 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年) 。 1.抗感染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 一 诊 断 必 须 符 合 新 生 儿 败 血 症 ( ICD-10 : A41.9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需要随病情变化而复 查; (2)C 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监测血气分析、电解 质、血糖,需要随病情变化而复查; (3)血培养,必要时复查; (4)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排除化脓性脑膜炎。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抗感染治疗:收集标本送检培养后,及时使用抗生 素。根据患儿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原,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一旦有药敏结果,及时进行相应调整。败血症的抗生素疗程 7-14 天。 2.支持对症治疗:扩容、输注血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肠内足量喂养之前给予胃肠外营养。 3.监测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尿量、凝血功能, 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 的早期征象。 (七)出院标准。 1.病情恢复,血培养转阴,其他非特异性指标恢复正常, 抗生素疗程已完成。 (八)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 8-15 天。 二、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ICD-10:A41.9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8-15 天 时间 住院第 1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病情告知 □ 家属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 □ 送检相关检查 □ 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 上级医生查房,明确诊断 □ 上级医生查房 □ 注意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 □ 注意败血症的各种并发 DIC、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 症 症 长期医嘱: □ 新生儿护理常规 □ 心肺监护 □ 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 根据患儿情况,酌情开奶 长期医嘱: □ 新生儿护理常规 □ 监测胆红素水平 □ 营养支持,根据喂养耐受情 况酌情增加奶量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血气分析、C 反应蛋白 □ 血培养 □ 血清胆红素、肝功能、肾功 能、电解质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 □ 复查 C 反应蛋白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 □ 注意出入量情况 □ 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 注意喂养耐受情况 □ 注意外周循环状况 □ 注意黄疸变化情况 □ 注意患儿喂养情况 □ 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 注意外周循环状况 □ 注意黄疸变化情况 □ 注意患儿喂养情况 □ 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重 要 医 嘱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有,原因: 住院第 2 天 住院第 3 天 长期医嘱: □ 新生儿护理常规 □ 营养支持,根据喂养耐受 情况酌情增加奶量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 □ 复查 C 反应蛋白 时间 住院第 4—7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 明确血培养结果,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 生素 住院第 8-15 天 (出院日) □ 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 □ 完成出院小结 □ 出院宣教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 新生儿护理常规 □ 通知出院 □ 营养支持,根据喂养耐受情况酌情增加 □ 出院带药 奶量 临时医嘱: □ 完善感染检查 □ 监 测 胆 红 素 ,必 要 时 复 查 血 培 养 、 血常规 主要 护理 工作 □ 注意外周循环状况 □ 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 注意喂养情况 □ 出院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