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商丘师范学院2020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

baby公主75 页 1.455 MB 访问 1152.97下载文档
商丘师范学院2020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商丘师范学院2020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商丘师范学院2020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商丘师范学院2020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商丘师范学院2020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商丘师范学院2020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75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商丘师范学院2020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

商丘师范学院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编 I 目 录 学校概况 ............................................................................................................I 报告说明 .........................................................................................................IV 总体结论 ........................................................................................................... 1 一、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 ................................................................................... 1 二、就业分布 ............................................................................................................... 1 三、就业质量 ............................................................................................................... 2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 3 五、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 4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6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 6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 6 (二)学院结构 ................................................................................................... 7 (三)性别结构 ................................................................................................... 8 (四)生源结构 ................................................................................................... 8 (五)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结构 ............................................................... 9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 9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 10 (二)各学院的就业率 ..................................................................................... 11 (三)各专业的就业率 ..................................................................................... 12 (四)师范与非师范类的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 15 (五)求职成功途径 ......................................................................................... 16 (六)未就业情况分析 ..................................................................................... 16 三、对社会贡献度 ..................................................................................................... 17 (一)就业地区分布 ......................................................................................... 17 (二)就业行业分布 ......................................................................................... 20 I (三)就业职业分布 ......................................................................................... 22 (四)就业单位分布 ......................................................................................... 23 (五)基层就业情况 ......................................................................................... 24 (六)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流向 ..................................................... 24 四、深造及创业情况 ................................................................................................. 25 (一)国内升学 ................................................................................................. 25 (二)出国(境) ............................................................................................. 26 (三)自主创业 ................................................................................................. 26 五、困难生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 26 (一)困难生结构 ............................................................................................. 26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 27 (三)对社会贡献度 ......................................................................................... 27 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30 一、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 30 二、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30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 31 四、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 ......................................................................... 31 五、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 32 六、提供就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 ......................................................................... 32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35 一、本科毕业生 ......................................................................................................... 35 (一)专业相关度 ............................................................................................. 35 (二)工作满意度 ............................................................................................. 38 (三)毕业生发展成长度 ................................................................................. 39 (四)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 40 二、专科毕业生 ......................................................................................................... 41 (一)专业相关度 ............................................................................................. 41 II (二)工作满意度 ............................................................................................. 42 (三)毕业生发展成长度 ................................................................................. 43 (四)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 44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46 一、近三年规模和就业率变化趋势 ......................................................................... 46 二、近三年就业地区变化趋势 ................................................................................. 47 三、近三年就业行业变化趋势 ................................................................................. 47 第五篇:疫情条件下的就业形势分析 ........................................................ 49 一、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 49 二、疫情对就业求职进度的影响 ............................................................................. 50 三、疫情对求职心态的影响 ..................................................................................... 50 第六篇:毕业生调研评价 ............................................................................. 53 一、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 53 (一)母校满意度 ............................................................................................. 53 (二)教育教学评价 ......................................................................................... 54 (三)基础能力素质 ......................................................................................... 57 二、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 60 第七篇:用人单位调研评价......................................................................... 62 一、对毕业生的评价 ................................................................................................. 62 二、对学校招聘服务的评价 ..................................................................................... 64 结 语 ............................................................................................................... 65 III 学校概况 商丘师范学院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商之源、华商之都——河南省商丘 市,这里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南襟江淮,北接齐鲁,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地 处京九铁路、陇海铁路,郑徐高铁、郑合杭高铁交汇的黄金交通枢纽之地。商丘师范 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05 年创办的“归德府中学堂”,栉风沐雨,弦歌不绝,历 经商丘师范专科学校、商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0 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 商丘师范学院。 教学设施完备,校园风景优美。学校现有平原路、文化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117.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62.7 万余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建有先进的科研平台、 实验教学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共计 127 个,其中省级 7 个,厅级 3 个,校企合作实 训中心 6 个。建设了数字外语教学中心,多功能演播厅,各类体育场馆等。图书馆馆 藏丰富,馆藏纸质图书近 1830960 册,电子资源数据库 20 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 40959.81 万元。学校环境优美,校园内有春明湖、夏梦湖、秋韵湖、冬泰湖和文秀山, 亭台水榭、荷花垂柳、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围绕经济社会需求,优化应用专业集群。学校遵循“突出应用,集群发展,提升 质量,打造特色”原则,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地方主导产业,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 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设有 21 个学院,现有 72 个本科专业,涵盖 10 大学科门类。 现有在校生 26000 余人,生源遍布全国 28 个省、市(区)。拥有省级重点学科 4 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2 个,省级特色专业 7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9 个,省高校本科 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1 个。重点规划了“商务服务,城乡建设与人居 环境服务、先进制造配套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教师教育”等 6 大专业集 群,形成学校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与地方产业链、价值链集群对接、开放协同的 人才培养新格局。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大力引进“应天学者”、“特 聘教授”等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积极推动专业教师 向"双师双能"转型,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努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专任教师中教授 114 人、副教授 316 人,博士 350 人,硕士 700 余人,具有“双 I 师型”教师资格者 365 人。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 7 个。多名教师被聘为其它高等学 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双向互进”机制,现已 联合培养应用型专业教师近 427 名。 秉持科研服务社会理念,走产学研协同发展之路。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带动战略, 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逐年递增,截至到 2020 年,我校已获批国家级项目 134 项,其 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2 项。加强科研与学科平 台建设,已建在建各级各类科研平台 40 多个,其中已建成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河南 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绿色合成河南省工程实 验室、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厅级科研平台 23 个。依托学科 专业优势,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学校现已与上海交通大学航 空航天学院、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北斗学院,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 司共建华为网络信息技术学院,与天津中科遥感集团共建中科遥感学院,与中科曙光 共建大数据学院。与达内科技、凤凰教育、哈森药业、航天金穗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 协议。立足商丘丰富地域文化底蕴,自觉承担文化传承重任。学校现有河南省普通高 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梁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和省、 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校成立了“应天书院研究中心”,取得了大 批卓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社科研究基地群。 积极汇聚培养合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学院为依托,整合校内外资 源,统筹全校“双创”教育工作,保证将“双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双 创”教育课程体系和“双创”实验班建设为引领,积极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 的融合模式;以与商丘市共建创业综合体为抓手,积极探索“双创”教育与城市发展 的融合模式;以建设大学生文创园为载体,积极探索“双创”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模式。学校投资 500 余万建成 3000 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立“大学生创 新创业计划”专项基金,现已建成 68 个项目工作室,初步形成“产—学—研”互动 发展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营造了浓郁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生态。近几年,我校学生在挑 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 2000 多项。 II 拓宽开放办学视野,大力开展合作交流。学校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原则,积 极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丰富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逐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 层次,稳步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英国、匈牙利、乌克兰等多个国家高校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积极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分别与加拿大布兰登大学、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合作开展中 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蒂芬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澳大利亚南澳 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本科课程合作项目。学校实施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程,加大访问 学者派出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积极打造适应办学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为“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梁文化基地”,选派多名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 者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春风化雨潜入夜,润物育人细无声。学 校着力培养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传承“应天归德,智圆行方”的校训,弘 扬“学以求真,行尚笃信”的校风,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 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加强和改善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保证。学校 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高校“五好”党委等 50 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千年书院传古韵,转型发展谱新篇。“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 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商丘师范学院上承应天书院千年古韵,顺应高等教 育发展规律,立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建设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大 学的发展定位和思路,正在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第三次党代会 完成了学校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国家“十三 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与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等项目的获批 搭建了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经略既张,宏图正举。商丘师范学院领导班子正团 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砥砺前行,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努 力奋斗! III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 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 函〔2013〕25 号)和《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 2020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 号)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学校 实际情况,编制和正式发布《商丘师范学院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 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 2020 年 8 月 31 日。 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全校 2020 届毕业生,有效 问卷回收率为 58.58%;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 单位调研数据,面向本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 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 IV 总体结论 V 总体结论 一、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80.15%。从去向构成来看,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以 “协议和合同就业”为主(33.12%),“灵活就业”(28.28%)和“升学”(18.50%) 次之。毕业去向分布详见下图。 协议和合 同就业 33.12% 待就业 升学 18.00% 18.50% 就业率 80.15% 暂不就业 自主创业 1.85% 0.25% 灵活就业 28.28% 图 1 2020 届总体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二、就业分布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有 85.18%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 就业行业以“教育”为主;就业职业主要为 “教学人员”,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单 位以“其他企业”为主。 1 85.18% 的 毕 就业行业分布 业生在省内就 以“教育”为主 业 就业职业以 “其他企业” “教学人员” 为毕业生的主 为主,呈多元 要选择 化分布 图 2 2020 届毕业生就业分布 三、就业质量 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为 73.36%,工作满意度为 93.22%,职业期 待吻合度为 82.27%。 专业相关度 73.36% 职业期待吻 合度 就业满意度 82.27% 93.22% 图 3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学校 2020 届专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为 81.07%,工作满意度为 93.03%,职业期 待吻合度为 87.24%。 2 专业相关度 81.07% 职业期待吻 合度 87.24% 就业满意度 93.03% 图 4 2020 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2020 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 99.45%;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 93.96%, 对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 97.55%,对母校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 95.83%,对课 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 97.54%,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 96.22%。 任课教师总体, 97.55% 母校满意度, 99.45% 所学课程总体, 93.96% 课堂教学总体, 97.54% 学风建设总体, 95.83% 实践教学总体, 96.22% 图 5 2020 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3 五、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2020 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均在 95.49%及以上;其中对 “就业手续办理(如档案迁移等)”(97.66%)、“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97.16%)、 “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96.19%)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就业手续办理(如 档案迁移等), 97.66% 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 97.16% 职业咨询与辅导, 95.49% 就业帮扶与推荐, 95.73% 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 96.19% 校园招聘会/宣讲会, 96.08% 图 6 2020 届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4 第一篇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5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共 8055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6208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77.07%;专科毕业生 1847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2.93%。 8055 6208 1847 专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 图 1- 1 总体毕业生 2020 届毕业生总体及各学历规模 专科毕业 生, 22.93% 本科毕业 生, 77.07% 图 1- 2 2020 届毕业生学历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6 (二)学院结构 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19 个学院,其中国际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 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 10.50%、8.91%。 表 1- 1 2020 届本科毕业生的学院分布 序号 学院 人数 比例 1 国际教育学院 652 10.50% 2 经济管理学院 553 8.91% 3 人文学院(应天书院) 495 7.97% 4 外语学院 424 6.83% 5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395 6.36% 6 信息技术学院 374 6.02% 7 教师教育学院 353 5.69% 8 建筑工程学院 309 4.98% 9 法学院 300 4.83% 10 生物与食品学院 287 4.62% 11 艺术设计学院 283 4.56% 12 美术学院 275 4.43% 13 音乐学院 263 4.24% 14 传媒学院 257 4.14% 15 化学化工学院 243 3.91% 16 数学与统计学院 242 3.90% 17 体育学院 226 3.64% 18 测绘与规划学院 183 2.95% 1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94 1.51%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学校 2020 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 8 个学院,其中商丘幼儿师范学校、国际教育学 院专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 41.15%、19.06%。 表 1- 2 2020 届专科毕业生的学院分布 序号 学院 人数 比例 1 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760 41.15% 2 国际教育学院 352 19.06% 3 信息技术学院 176 9.53% 4 人文学院(应天书院) 130 7.04% 5 外语学院 122 6.61% 6 音乐学院 119 6.44% 7 序号 学院 人数 比例 7 数学与统计学院 104 5.63% 8 体育学院 84 4.55%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三)性别结构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男生 2146 人,女生 5909 人,男女性别比为 0.36:1;从 各学历层来看,女生人数均多于男生。 表 1- 3 学历 2020 届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男生 女生 男女性别比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专科毕业生 287 15.54% 1560 84.46% 0.18 本科毕业生 1859 29.95% 4349 70.05% 0.43 总体 2146 26.64% 5909 73.36% 0.36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四)生源结构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来自全国 28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省内生源为主,所 占比例为 85.41%;省外生源主要来自山东省(1.69%)、河北省(1.51%)、安徽省 (1.27%)。 表 1- 4 生源地 2020 届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河南省 5033 81.07% 1847 100.00% 6880 85.41% 山东省 136 2.19% 0 0.00% 136 1.69% 河北省 122 1.97% 0 0.00% 122 1.51% 安徽省 102 1.64% 0 0.00% 102 1.27% 山西省 76 1.22% 0 0.00% 76 0.94% 内蒙古自治区 66 1.06% 0 0.00% 66 0.82% 福建省 59 0.95% 0 0.00% 59 0.73% 江苏省 59 0.95% 0 0.00% 59 0.73% 甘肃省 58 0.93% 0 0.00% 58 0.72% 江西省 58 0.93% 0 0.00% 58 0.72% 浙江省 43 0.69% 0 0.00% 43 0.53% 广西壮族自治区 42 0.68% 0 0.00% 42 0.52% 8 生源地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湖北省 42 0.68% 0 0.00% 42 0.52% 云南省 41 0.66% 0 0.00% 41 0.51% 湖南省 40 0.64% 0 0.00% 40 0.50% 吉林省 37 0.60% 0 0.00% 37 0.46% 黑龙江省 31 0.50% 0 0.00% 31 0.38% 天津市 29 0.47% 0 0.00% 29 0.36% 四川省 21 0.34% 0 0.00% 21 0.26% 陕西省 21 0.34% 0 0.00% 21 0.26% 重庆市 19 0.31% 0 0.00% 19 0.24% 广东省 16 0.26% 0 0.00% 16 0.20% 辽宁省 15 0.24% 0 0.00% 15 0.19% 贵州省 12 0.19% 0 0.00% 12 0.15% 宁夏回族自治区 12 0.19% 0 0.00% 12 0.15% 上海市 11 0.18% 0 0.00% 11 0.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 0.08% 0 0.00% 5 0.06% 青海省 2 0.03% 0 0.00% 2 0.02% 总计 6208 100.00% 1847 100.00% 8055 100.00%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五)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结构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师范生 2420 人,非师范生 5635 人。本科毕业生和专科 毕业生中,师范生人数占比分别为 17.16%和 73.36%。 表 1- 5 师范生/非师范生 2020 届毕业生师范生/非师范生结构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师范生 1065 17.16% 1355 73.36% 2420 30.04% 非师范生 5143 82.84% 492 26.64% 5635 69.96%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 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9 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 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80.15%,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79.35%,专科毕业 生就业率为 82.84%。 82.84% 专科毕业生 图 1- 3 79.35% 80.15% 本科毕业生 总体毕业生 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从其去向构成来看,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以“灵活就业”为主(28.27%),“签 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0.10%)和“升学”(18.32%)次之;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 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灵活就业”(36.44%),“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4.98%) 次之;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38.98%),升学” (38.87%) 次之。 表 1- 6 毕业去向 协议和合同就业 升学 自主创业 灵活就业 2020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899 14.48% 720 38.98% 1619 20.10%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930 14.98% 60 3.25% 990 12.29% 应征义务兵 22 0.35% 14 0.76% 36 0.45% 国家基层项目 23 0.37% 0 0.00% 23 0.29% 升学 758 12.21% 718 38.87% 1476 18.32% 出国、出境 14 0.23% 0 0.00% 14 0.17% 自主创业 17 0.27% 3 0.16% 20 0.25% 灵活就业 2262 36.44% 15 0.81% 2277 28.27% 自由职业 1 0.02% 0 0.00% 1 0.01% 毕业去向分类 10 总体 毕业去向 暂不就业 待就业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不就业拟升学 126 2.03% 0 0.00% 126 1.56% 其他暂不就业 23 0.37% 0 0.00% 23 0.29% 待就业 1133 18.25% 317 17.16% 1450 18.00% 毕业去向分类 总体 注:就业率=(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升学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二)各学院的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19 个学院,其中生物与食品学院 (94.43%)、教师教育学院(89.24%)和音乐学院(87.83%)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 前三。 生物与食品学院 94.43% 教师教育学院 89.24% 音乐学院 87.83% 体育学院 87.61% 测绘与规划学院 85.25% 数学与统计学院 85.12% 外语学院 84.67% 传媒学院 84.44% 化学化工学院 82.30% 艺术设计学院 81.63% 人文学院(应天书院) 81.41% 法学院 80.33% 建筑工程学院 76.70%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75.95% 信息技术学院 75.40% 经济管理学院 73.24% 国际教育学院 68.1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67.02% 美术学院 60.73% 0.00% 图 1- 4 20.00% 40.00% 60.00% 80.00% 2020 届各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11 100.00% 专科毕业生:学校 2020 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 8 个学院,其中国际教育学院 (92.90%)、商丘幼儿师范学校(87.89%)、体育学院(79.76%)专科毕业生就业率 位居前三。 国际教育学院 92.90% 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87.89% 体育学院 79.76% 人文学院(应天书院) 76.92% 外语学院 76.23% 数学与统计学院 73.08% 信息技术学院 72.16% 音乐学院 60.50% 0.00% 图 1- 5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2020 届各学院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三)各专业的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75 个专业,其中物流管理(商丘职 业技术学院)(100.0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0.00%)、地理科学(100.00%) 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前三。 表 1- 7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分布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已就业人数 就业率 物流管理(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44 44 100.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 2 100.00% 地理科学 1 1 100.00% 12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已就业人数 就业率 动物科学 53 52 98.11% 生物工程 43 42 97.67% 小学教育 111 107 96.40% 舞蹈编导 45 43 95.56% 体育教育 133 126 94.74% 地理信息科学 37 35 94.59% 化学 66 62 93.94% 园林 74 69 93.24% 生物科学 58 54 93.10% 生物技术 59 54 91.53% 物理学 45 41 91.11% 广播电视学(传媒学院) 42 38 90.48% 音乐表演 101 91 90.10% 数学与应用数学 164 147 89.63% 通信工程 48 43 89.58%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54 48 88.89%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18 16 88.89% 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学院) 80 71 88.75% 播音与主持艺术 78 69 88.46% 法学 180 159 88.33% 城乡规划 56 49 87.50% 物流管理(经济管理学院) 59 51 86.44% 英语 352 304 86.36% 应用心理学 44 38 86.36% 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学院) 198 170 85.86% 建筑学 67 57 85.07% 汉语言文学 314 264 84.08% 化学工程与工艺 62 52 83.87% 软件工程 104 87 83.65% 音乐学 116 97 83.62% 广播电视编导(传媒学院) 90 75 83.33% 文化产业管理(人文学院(应天书院)) 107 88 82.24%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院) 80 65 81.25% 广播电视编导(国际教育学院) 69 56 81.16% 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学院) 87 70 80.46% 摄影 55 44 80.00% 测绘工程 89 71 79.78% 物联网工程 49 39 79.59% 社会工作 62 49 79.0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52 41 78.85% 13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已就业人数 就业率 电子商务(国际教育学院) 52 41 78.85% 市场营销 97 76 78.3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54 42 77.78% 翻译 72 55 76.39% 统计学 78 59 75.64% 自动化 53 40 75.47% 动画 68 51 75.00% 经济学(国际教育学院) 68 51 75.0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75 56 74.67% 广告学 47 35 74.4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教育学院) 39 29 74.36% 土木工程 188 138 73.40% 雕塑 45 33 73.33% 广播电视学(国际教育学院) 41 30 73.17% 财务管理 224 162 72.32% 文化产业管理(国际教育学院) 54 39 72.22% 应用化学 63 45 71.43% 视觉传达设计(国际教育学院) 92 65 70.65% 环境设计(国际教育学院) 100 70 70.00% 经济学(经济管理学院) 82 57 69.51% 汉语国际教育 74 51 68.9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158 104 65.82% 汽车服务工程 37 24 64.86% 美术学 182 118 64.84% 国际经济与贸易 91 59 64.8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2 84 63.64% 物流管理(国际教育学院) 52 32 61.54% 行政管理 58 33 56.90% 电子信息工程(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50 19 38.00% 学前教育(国际教育学院) 85 31 36.47% 绘画 48 16 33.33% 表演 1 0 0.00% 总计 6208 4926 79.35%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专科毕业生:学校 2020 届专科毕业生涉及 13 个专业, 其中小学教育(100.00%) 、 电子商务(90.32%)和财务管理(88.71%)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前三。 14 表 1- 8 2020 届专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分布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已就业人数 就业率 小学教育 155 155 100.00% 电子商务 31 28 90.32% 财务管理 62 55 88.71% 学前教育 760 668 87.89% 美术 104 89 85.58% 计算机信息管理 54 44 81.48% 体育教育 84 67 79.76% 语文教育 130 100 76.92% 英语教育 122 93 76.23% 数学教育 104 76 73.08% 软件技术 62 45 72.58%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60 38 63.33% 音乐表演 119 72 60.50% 总计 1847 1530 82.84%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四)师范与非师范类的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师范生/非师范生:本科毕业生中, 师范生、非师范生就业率分别为 83.47%、78.50%。 专科毕业生中,师范生、非师范生就业率分别为 85.54%、75.41%。具体毕业去向详 见下表。 表 1- 9 2020 届师范生/非师范生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师范生 非师范生 师范生 非师范生 灵活就业 27.51% 38.29% 0.44% 1.83% 待就业 15.40% 18.84% 14.46% 24.59%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18.40% 13.67% 46.42% 18.50% 升学 8.17% 13.05% 36.09% 46.54%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29.01% 12.07% 2.44% 5.49% 不就业拟升学 0.47% 2.35% 0.00% 0.00% 应征义务兵 0.00% 0.43% 0.07% 2.64% 国家基层项目 0.28% 0.39% 0.00% 0.00% 自主创业 0.00% 0.33% 0.07% 0.41% 其他暂不就业 0.66% 0.31% 0.00% 0.00% 出国、出境 0.09% 0.25% 0.00% 0.00% 15 本科毕业生 毕业去向 专科毕业生 师范生 非师范生 师范生 非师范生 自由职业 0.00% 0.02% 0.00% 0.00% 就业率 83.47% 78.50% 85.54% 75.41%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五)求职成功途径 本科毕业生落实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为“专业化的招聘求职网站/APP”,占比 为 21.82%;专科毕业生落实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为“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占比 为 33.33%。 本科 专科 21.82% 专业化的招聘求职网站/APP 20.10% 21.21% 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 33.33% 19.53% 其他 14.71% 14.46% 父母及亲友推荐 24.51% 学校网站发布的就业信息 1.47% 学校组织的现场招聘会 3.92% 3.55% 校方(包括导 师)的直接推荐 1.47% 3.30% 校外的现场招聘会 0.49% 8.78% 7.36% 图 1- 6 2020 届毕业生求职途径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六)未就业情况分析 2020 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共 1599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1282 人,专科毕业生 317 人)。对未就业毕业生进一步调研显示:本科毕业生目前主要在“待就业” (44.87%); 专科毕业生主要在“不就业拟升学”(45.38%)。 16 三、对社会贡献度1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区域分布: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省内就业(85.18%),服务地方 经济发展;其中,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分别为 82.40%、99.38%。 此外,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占比分别为 1.83%、1.55%、 1.29%。 省内 99.38% 省外 85.18% 82.40% 17.60% 14.82% 0.62% 专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 总体 图 1- 7 2020 届毕业生省内、省外就业占比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表 1- 10 2020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省内外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省内就业 82.40% 99.38% 85.18% 省外就业 17.60% 0.62% 14.82% 山东省 2.19% 0.00% 1.83% 河北省 1.85% 0.00% 1.55% 安徽省 1.52% 0.12% 1.29% 江苏省 1.01% 0.37% 0.91% 山西省 0.94% 0.00% 0.79% 浙江省 0.91% 0.00% 0.77% 内蒙古自治区 0.87% 0.00% 0.72% 甘肃省 0.75% 0.00% 0.62% 针对毕业去向为协议和合同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进一步统计分析其就业地区、就业单位、 就业行业及就业职业分布。 1 17 省内外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福建省 0.75% 0.00% 0.62% 江西省 0.70% 0.00% 0.58% 云南省 0.67% 0.00% 0.56% 广西壮族自治区 0.63% 0.00% 0.52% 湖南省 0.60% 0.00% 0.50% 天津市 0.53% 0.00% 0.44% 吉林省 0.48% 0.00% 0.40% 黑龙江省 0.48% 0.00% 0.40% 湖北省 0.41% 0.00% 0.34% 广东省 0.39% 0.00% 0.32% 陕西省 0.34% 0.00% 0.28% 重庆市 0.31% 0.00% 0.26% 四川省 0.29% 0.00% 0.24% 贵州省 0.24% 0.00% 0.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0.19% 0.12% 0.18% 上海市 0.19% 0.00% 0.16% 辽宁省 0.19% 0.00% 0.16% 宁夏回族自治区 0.14% 0.00% 0.12% 青海省 0.02% 0.00% 0.02%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中西部就业地区分布2: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共 3636 人, 占比为 87.53%;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共 185 人,占比为 4.45%。专科毕业生选择在中 部地区就业共 808 人,占比为 99.51%;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共 1 人,占比为 0.12%。 表 1- 11 就业地区 2020 届毕业生中西部地区就业情况分布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东部 333 8.02% 3 0.37% 336 6.77% 中部 3636 87.53% 808 99.51% 4444 89.49% 西部 185 4.45% 1 0.12% 186 3.75%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中部地区有 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 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有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 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2 18 省内就业城市: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商丘市(38.84%)和郑州市 (7.47%);其中,本科毕业生流向商丘市(27.90%)的占比相对较高;专科毕业生 则主要流向了商丘市(85.25%)。 表 1- 12 2020 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 就业市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商丘市 27.90% 85.25% 38.84% 郑州市 9.06% 0.74% 7.47% 周口市 6.34% 3.22% 5.74% 信阳市 6.54% 0.62% 5.41% 洛阳市 6.43% 0.12% 5.22% 驻马店市 6.05% 0.87% 5.06% 南阳市 4.70% 1.61% 4.11% 开封市 4.62% 1.24% 3.97% 濮阳市 3.80% 0.37% 3.14% 安阳市 3.71% 0.37% 3.07% 焦作市 2.92% 0.50% 2.46% 永城市 2.10% 2.97% 2.27% 新乡市 2.66% 0.25% 2.20% 许昌市 2.37% 0.50% 2.01% 平顶山市 2.19% 0.74% 1.91% 三门峡市 2.16% 0.37% 1.82% 鹤壁市 1.61% 0.00% 1.30% 漯河市 1.17% 0.12% 0.97% 长垣市 0.96% 0.00% 0.78% 济源市 0.88% 0.00% 0.71% 汝州市 0.73% 0.00% 0.59% 巩义市 0.70% 0.00% 0.57% 邓州市 0.41% 0.12% 0.35%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省内生源中,98.72%选择留在本省工作。9.07%的 省外生源也选择在省内就业,88.93%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 19 省外就业, 1.28% 省内就业, 98.72% 图 1- 8 省内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其他省份就业, 省内就业, 2.00% 9.07% 回生源地就业, 88.93% 图 1- 9 省外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二)就业行业分布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教 育”(37.86%)、“批发和零售业”(8.82%)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业”(8.30%)。 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教育”(29.78%),“批发 和零售业”(10.09%)次之;专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教育”(79.19%),“文 化、体育和娱乐业”(4.06%)次之。 20 教育 37.86% 批发和零售业 8.8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30% 建筑业 7.7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91% 制造业 4.9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25% 农、林、牧、渔业 3.0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70% 住宿和餐饮业 2.58% 0.00% 图 1- 10 20.00% 40.00% 2020 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表 1- 13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布 就业行业 本科毕业生 教育 29.78% 批发和零售业 10.0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39% 建筑业 8.9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46% 制造业 5.6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77% 农、林、牧、渔业 3.5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03% 住宿和餐饮业 2.89%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表 1- 14 2020 届专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布 就业行业 专科毕业生 教育 79.1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0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71% 批发和零售业 2.34% 军队 1.7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0% 建筑业 1.48% 制造业 1.35% 21 就业行业 专科毕业生 住宿和餐饮业 0.9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99%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三)就业职业分布 2020 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教学人员”,占比为 35.02%;其次为“其 他人员”(24.79%)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8.74%)。 教学人员 35.02% 其他人员 24.79%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8.74%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7.85% 工程技术人员 6.56%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6.32%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1.93% 金融业务人员 1.79% 经济业务人员 1.55%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1.31% 图 1- 11 2020 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职业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表 1- 15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职业分布 就业职业 本科毕业生 其他人员 27.68% 教学人员 26.82%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9.70%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8.86% 22 就业职业 本科毕业生 工程技术人员 7.82%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7.39% 金融业务人员 2.05%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2.02% 经济业务人员 1.66%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1.44%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表 1- 16 2020 届专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职业分布 就业职业 专科毕业生 教学人员 76.97% 其他人员 9.98%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82%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2.71% 军人 1.72%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1.48% 经济业务人员 0.99%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0.86%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0.62% 金融业务人员 0.49%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四)就业单位分布 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其他企业”为主,占比为 72.17%;“中初 教育单位”次之,占比为 18.34%。专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中初教育单位”为主,占 比为 64.78%;“其他企业”次之,占比为 31.28%。 表 1- 17 2020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性质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其他企业 72.17% 31.28% 65.49% 中初教育单位 18.34% 64.78% 25.94% 国有企业 4.65% 0.37% 3.95% 医疗卫生单位 0.89% 0.00% 0.75% 部队 0.53% 1.72% 0.72% 三资企业 0.72% 0.12% 0.62% 机关 0.65% 0.37% 0.60% 国家基层项目 0.55% 0.00% 0.46% 自主创业 0.41% 0.37% 0.40% 23 性质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科研设计单位 0.34% 0.00% 0.28% 其他事业单位 0.24% 0.37% 0.26% 城镇社区 0.17% 0.49% 0.22% 高等教育单位 0.24% 0.12% 0.22% 艰苦行业企业 0.05% 0.00% 0.04% 农村建制村 0.02% 0.00% 0.02% 自由职业 0.02% 0.00% 0.02% 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五)基层就业情况 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主要流向“西部计划”,占比为 0.34%;其次 为“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0.03%)。专科毕业生不存在基层就业情况。 表 1- 18 2020 届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分布 基层就业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西部计划 21 0.34% 0 0.00% 21 0.26% 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 2 0.03% 0 0.00% 2 0.02%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六)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流向 地区流向方面,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以省内就业为主。 行业流向方面,师范生集中在“教育”(77.97%),非师范生就业行业布局较为 多元,主要流向了“教育” (20.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99%) 和“建筑业”(10.59%)。 职位流向方面,师范集中在“教学人员”(76.41%),非师范生集中在“其他人 员”(30.59%)。 单位流向方面,“中初教育”单位为师范生就业主战场(62.68%),非师范生则 主要流向了“其他企业”(78.57%)。 24 师范生 非师范生 河南省(90.89%);内蒙古自治区 (0.88%);山东省(0.82%);江 苏省(0.75%);山西省(0.68%) 河南省(82.78%);山东省(2.26%); 河北省(2.00%);安徽省(1.57%); 江苏省(0.97%) 就 业 行 业 教 育 ( 77.97% ) ; 批 发 和 零 售 业 (4.6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0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 服务业(2.04%);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90%) 教育(20.97%);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10.99%);建筑业 (10.59%) ;批发和零售业(10.5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13%) 就 业 职 业 教 学人 员( 76.41%);其 他人 员 (11.0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4.89% ) ; 商 业 和 服 务 业 人 员 ( 3.74% ) ; 文 学 艺 术 工 作 人 员 (0.88%) 就 业 单 位 中初教育单位(62.68%);其他企业 (34.40%);国有企业(0.68%); 机 关 ( 0.41% ) ; 医 疗 卫 生 单 位 (0.41%) 就 业 地 区 图 1- 12 其 他 人 员 ( 30.59% ) ; 教 学 人 员 (17.6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10.36% ) ; 商 业 和 服 务 业 人 员 (9.59%);工程技术人员(9.10%) 其他企业(78.57%);中初教育单位 (10.47%);国有企业(5.32%); 部队(1.00%); 医疗卫生单位(0.89%) 2020 届毕业生师范生/非师范生就业流向对比分析 注:就业流向列举流向占比排名前五位。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四、深造及创业情况 (一)国内升学 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 758 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 国内升学率为 12.21%; 专科毕业生中,共有 718 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国内升学率为 38.87%。 25 表 1- 19 2020 届毕业生升学人数及比例 学历 人数 占比 专科毕业生 718 38.87% 本科毕业生 758 12.21% 总体 1476 18.32%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二)出国(境) 留学人数及比例: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共有 14 人选择出国(境) 深造(0.17%) , 出国留学毕业生均为本科毕业生。 (三)自主创业 创业人数及比例: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共有 20 人选择自主创业(0.25%); 其中本科毕业生 17 人,专科毕业生 3 人。 表 1- 20 2020 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及比例 学历 人数 占比 专科毕业生 3 0.16% 本科毕业生 17 0.27% 总体 20 0.25% 五、困难生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困难生结构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非困难生、普通困难生分别有 2377、5678、人。本科毕 业生和专科毕业生中,非困难生的占比分别为 28.01%和 34.54%。 表 1- 21 2020 届毕业生困难生类别结构 困难生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困难生 4469 71.99% 1209 65.46% 5678 70.49% 非困难生 1739 28.01% 638 34.54% 2377 29.51%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26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中,困难生、非困难生就业率分别为 79.32%、79.41%。 专科毕业生中,困难生、非困难生就业率分别为 81.80%、84.80%。具体毕业去向详 见下表。 表 1- 22 2020 届困难生与非困难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专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 困难生 非困难生 困难生 非困难生 自由职业 0.00% 0.00% 0.02% 0.00% 灵活就业 0.83% 0.78% 37.39% 33.99%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3.23% 3.29% 13.87% 17.83% 待就业 18.20% 15.20% 18.44% 17.77%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27.05% 61.60% 13.36% 17.37% 升学 49.55% 18.65% 13.47% 8.97% 不就业拟升学 0.00% 0.00% 1.99% 2.13% 其他暂不就业 0.00% 0.00% 0.25% 0.69% 自主创业 0.17% 0.16% 0.22% 0.40% 出国、出境 0.00% 0.00% 0.18% 0.35% 国家基层项目 0.00% 0.00% 0.40% 0.29% 应征义务兵 0.99% 0.31% 0.40% 0.23% 就业率 81.80% 84.80% 79.32% 79.41%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三)对社会贡献度 地区流向方面,普通困难生、非困难生均以省内就业为主。 行业流向方面,普通困难生集中在“教育”(33.23%),非困难生就业行业布局 较为多元,主要流向了“教育”(47.23%)、“批发和零售业”(8.23%)。 职业流向方面,普通困难生集中在“教学人员”(29.98%),非困难生同样集中 在“教学人员”(45.22%)。 单位流向方面,普通困难生主要流向了“其他企业”(70.11%),非困难生同样 主要流向了“其他企业”(56.12%)。 27 表 1- 23 就 业 流 向 2020 届毕业生困难生/非困难生就业流向对比分析 困难生 非困难生 河南省(84.57%);山东省 (2.11%);河北省(1.71%);安徽 省(1.20%);内蒙古自治区 (0.84%) 河南省(86.41%);安徽省(1.46%);山东 省(1.28%);河北省(1.22%);浙江省 (1.16%) 教育(33.23%);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9.56%);批发和零 售业(9.11%);建筑业(7.7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34%) 教育(47.23%);批发和零售业(8.23%); 建筑业(7.7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0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业(5.73%) 就 业 职 业 教学人员(29.98%);其他人员 (27.4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9.74%);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8.12%);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7.13%) 教学人员(45.22%);其他人员 (19.44%);工程技术人员(8.29%);商业 和服务业人员(7.3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 员(6.70%) 就 业 单 位 其他企业(70.11%);中初教育单位 (21.41%);国有企业(3.43%);部 队(0.90%);医疗卫生单位 (0.75%) 其他企业(56.12%);中初教育单位 (35.10%);国有企业(5.00%);医疗卫生 单位(0.73%);三资企业(0.67%) 就 业 地 区 就 业 行 业 注:就业流向列举流向占比排名前五位。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28 第二篇 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29 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一、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1.建立健全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城乡社区、 贫困地区、艰苦偏远地区就业,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加大基层就业项目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发掘和宣传基层就业的典型人物和典型 事迹,邀请在基层工作的优秀校友代表举办主题报告会、校友交流会,分享基层工作 的经验,促进形成良好的基层就业导向和氛围。 3.持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学校相关部门会同兵役机关,对毕业生、在校生、 新生等不同群体组织开展征兵政策咨询周、宣传月、优秀入伍大学生宣传等活动,最 大程度确保大学生知晓、用好政策,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同时落实学 费资助、复学升学等优惠政策。 4.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广 泛收集中小微企业招聘信息,积极组织中小微企业进校招聘。 5.开展“基层就业政策宣讲周”活动。2020 年 5 月,开展“基层就业政策宣传 周”活动,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文件精 神和优惠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此次活动中共印制发放西部计划、贫困 县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的政策宣传海报、服务手册等材料 3000 余份,举办政 策宣讲会 5 场,400 余名毕业生参加此次活动。 6.实施“西部计划”等基础项目。“西部计划”等基础项目实施至今,我校共有 230 余名青年学子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唱响了“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主旋律,在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了 别样精彩的人生,为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践行《国务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 双元互动矩阵型“135”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实施专创融合协同化“STEAM”人 30 才培养范式实践,2020 年荣获河南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 众创空间等 4 项荣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在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上,立足“一网二群六 平台”,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着力提高就业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能 力和水平,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成效明显。其中“一网”指的是“商丘师范学 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通过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在身边的 服务”。“二群”指学生就业服务 QQ 群、学生就业服务微信群。通过建立毕业生就 业服务 QQ 群、微信群,实现了就业信息在校企、校生、企生间的快速传递与对接。 “六平台”包括商丘师范学院“工作啦”精准就业智能移动平台、商丘师范学院就业 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商丘师范学院毕业生 生源信息完善系统、商丘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填报系统、森图学院就业数字图书 馆。 四、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 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为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就业 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机制,帮助就业困难的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学校结合 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情况,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 生、残疾人毕业生、退役复学毕业生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群体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 1.“一对一”就业服务。实施通过建立完善就业困难群体档案、帮扶动态台账, 实施 “一对一”就业指导、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培训和个性化就业信息服务、就业 岗位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等措施,准确掌握就业困难群体的择业意向和就业状态,给 予思想引导、专门培训、优先推荐等“一人一策”的精准就业帮扶服务,帮助他们顺 利实现就业。 2.发放求职补贴。持续做好 2020 年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根据豫人社函 〔2020〕8 号文件精神,我校共有 1114 名 2020 届毕业生和 726 名 2021 届毕业生, 31 总计 1840 名毕业生经学校、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后领取到每人 2000 元的求职创业补 贴,共计 3680000 元,顺利完成我校 2020 年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 五、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化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协 同育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院一品、一专业一特色”工作,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创相 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体举措如下:进一步发挥“商丘师范学院合作发展联 盟”的组织作用;拓展深化行业学院在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企业共建实验 实训室,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企业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企业与学 校共同进行师资培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实践;积极引进行业企业 导师进校园;借助校友资源,助力学生就业。 六、提供就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 1.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采取主动走出去、诚意请进来等灵活有效的方式,持 续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深化拓展实施方案 1511 工程,着力在提高用人单位质量和层 次上下功夫。围绕六大专业集群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增双鹤药业(商 丘)有限责任公司、沈丘县第三高级中学、睢县教育体育局、商城县职业高级中学、 虞城县求实初级中学、郑州大学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培栋学校、无锡 高新区紧缺人才实训学院、亚美世纪影视(北京)有限公司、泛微软件北方运营中心 及北京友洋协同软件有限公司等校外就业实习基地 76 个。 2.进一步加强校园招聘力度。印发《商丘师范学院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形势下毕业 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建立 2020 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应急响应服务机制,发布《致 用人单位的一封信》、《致广大毕业生的一封信》和《致全体校友和校友企业的倡议 书》,对接教育部“24365 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国资委“国聘行动”,依托我校 “工作啦”等精准就业智能移动平台开展网上招聘,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各 项工作稳步开展。2020 年我校累计发布就业信息 2700 余条,举办大型网络双选会 11 场(包括“淮海经济区高校 2020 届毕业生联合空中双选会”和“易校招全国师范院 32 校 2020 届未就业暨 2021 届首场线上联合双选会”),举办空中宣讲会 210 余场,共 1867 家用人单位提供了 22355 个职位,148695 个就业岗位,毕业生参与 182135 人 次,投递简历 13264 份。 3.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学校把组织实施基层就业项目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 途径,2020 年共 35 名毕业生走上“志愿服务西部”、“志愿服务贫困县”、“三支 一扶”岗位,应征入伍、部队 58 人,647 名应往届毕业生被录用为“2019 年河南省 特岗教师”。 4.加强学生考研升学工作的组织引导。2020 年我校本科考取研究生、专科专升 本的毕业生共计 1387 人,占全部毕业生的 17.22 %。本科毕业生中共计有 762 人参加 并通过了研究生考试,升入新的院校就读研究生,升学率达到 12.27%;专科毕业生 有 625 人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业,升学率达到 33.84%。 5.引导毕业生多领域就业。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河南省“六大国家 战略”实施,引导毕业生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等领域就业。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 会,在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拓展就业新空间,主动对接人才 需求,向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我校毕业生。广泛利用校内 外资源,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商丘市产业集聚区企业与我校毕 业生岗位对接等专项双选活动。探索开展毕业生境外就业活动,鼓励毕业生到国际组 织实习任职,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33 第三篇 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34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从“学生”视角综合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较全面的了解毕业生当前 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目前工作与 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 工作稳定性情况。 一、本科毕业生 (一)专业相关度 总体专业相关度:73.36%的本科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专业 相关度较高;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 用。 24.17% 23.76% 25.43% 21.44% 5.20% 很相关 相关 基本相关 不相关 很不相关 图 3- 1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注:专业相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相关”、“基本相关”、“不相关”、“很不相关”和“无 法评价”;其中,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相关”和“基本相关”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 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主要专业的专业相关度:建筑学(100.00%)、小学教育(教师教育学院) (100.00%)、 数学与应用数学(94.44%)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位居前三。 35 表 3- 1 2020 届主要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情况分布 专业 很相关 相关 基本相 关 不相关 很不相 关 相关度 建筑学 51.72% 24.14% 24.14% 0.00% 0.00% 100.00% 小学教育(教师教育学院) 58.82% 25.00% 16.18% 0.00% 0.00% 100.00% 数学与应用数学 50.00% 26.39% 18.06% 4.17% 1.39% 94.44% 汉语言文学 42.71% 30.21% 19.79% 7.29% 0.00% 92.71% 物联网工程 15.38% 38.46% 38.46% 7.69% 0.00% 92.31% 应用化学 8.33% 33.33% 50.00% 8.33% 0.00% 91.67% 学前教育(国际教育学院) 37.50% 20.83% 33.33% 8.33% 0.00% 91.67% 软件工程 30.88% 55.88% 4.41% 7.35% 1.47% 91.18% 体育教育 33.33% 37.04% 18.52% 7.41% 3.70% 88.89% 英语 41.40% 26.11% 19.75% 8.92% 3.82% 87.26% 土木工程 32.95% 32.95% 20.45% 11.36% 2.27% 86.36% 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学院) 36.61% 25.89% 22.32% 11.61% 3.57% 84.82% 美术学 30.00% 18.57% 35.71% 12.86% 2.86% 84.29% 物理学 50.00% 25.00% 8.33% 16.67% 0.00% 83.33% 绘画 8.33% 16.67% 58.33% 16.67% 0.00% 83.33% 汉语国际教育 25.00% 41.67% 16.67% 16.67% 0.00% 83.33% 化学 23.53% 23.53% 35.29% 5.88% 11.76% 82.35% 翻译 3.70% 18.52% 59.26% 14.81% 3.70% 81.4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56% 42.37% 25.42% 15.25% 3.39% 81.36% 摄影 7.69% 38.46% 30.77% 23.08% 0.00% 76.92% 经济学(国际教育学院) 17.65% 5.88% 52.94% 23.53% 0.00% 76.47% 化学工程与工艺 8.33% 33.33% 33.33% 16.67% 8.33% 75.00% 视觉传达设计(国际教育学 院) 25.00% 10.00% 40.00% 20.00% 5.00% 75.00%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 院) 18.75% 18.75% 37.50% 12.50% 12.50% 75.00% 生物技术 18.18% 9.09% 45.45% 27.27% 0.00% 72.73% 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学院) 7.14% 28.57% 32.14% 17.86% 14.29% 67.86% 音乐表演 11.43% 31.43% 22.86% 28.57% 5.71% 65.71% 物流管理(国际教育学院) 15.38% 11.54% 38.46% 26.92% 7.69% 65.38%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9.23% 26.92% 19.23% 23.08% 11.54% 65.38% 自动化 10.00% 20.00% 35.00% 25.00% 10.00% 65.00% 经济学(经济管理学院) 10.00% 15.00% 40.00% 30.00% 5.00% 65.00% 音乐学 18.92% 16.22% 29.73% 24.32% 10.81% 64.86% 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学院) 10.71% 30.36% 23.21% 30.36% 5.36% 64.2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4.00% 24.00% 36.00% 28.00% 8.00% 64.00% 舞蹈编导 18.18% 9.09% 36.36% 36.36% 0.00% 63.64% 36 专业 很相关 相关 基本相 关 不相关 很不相 关 相关度 汽车服务工程 9.09% 9.09% 45.45% 27.27% 9.09% 63.64% 法学 25.00% 14.29% 21.43% 39.29% 0.00% 60.71% 广告学 26.67% 26.67% 6.67% 40.00% 0.00% 60.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 电气工程学院) 14.00% 18.00% 28.00% 34.00% 6.00% 60.00% 广播电视编导(传媒学院) 12.50% 16.67% 29.17% 35.42% 6.25% 58.33% 市场营销 16.67% 8.33% 33.33% 33.33% 8.33% 58.33% 动画 7.69% 26.92% 23.08% 30.77% 11.54% 57.69% 广播电视学(传媒学院) 7.14% 28.57% 21.43% 42.86% 0.00% 57.14% 测绘工程 8.70% 21.74% 26.09% 30.43% 13.04% 56.52% 雕塑 18.75% 18.75% 18.75% 31.25% 12.50% 56.25%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0.00% 22.22% 33.33% 22.22% 22.22% 55.56% 统计学 7.41% 18.52% 29.63% 37.04% 7.41% 55.56% 环境设计(国际教育学院) 27.27% 9.09% 18.18% 31.82% 13.64% 54.55% 行政管理 7.69% 23.08% 23.08% 46.15% 0.00% 53.85% 园林 0.00% 5.88% 47.06% 35.29% 11.76% 52.94% 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学院) 9.52% 23.81% 19.05% 47.62% 0.00% 52.38%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8.33% 8.33% 33.33% 50.00% 0.00% 50.00% 播音与主持艺术 11.11% 7.41% 29.63% 48.15% 3.70% 48.15% 广播电视编导(国际教育学 院) 0.00% 15.38% 30.77% 53.85% 0.00% 46.15% 城乡规划 27.27% 0.00% 18.18% 45.45% 9.09% 45.45% 国际经济与贸易 0.00% 22.22% 22.22% 27.78% 27.78% 44.44% 通信工程 0.00% 11.76% 29.41% 47.06% 11.76% 41.18% 电子信息工程(商丘职业技 术学院) 0.00% 0.00% 36.36% 54.55% 9.09% 36.36%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电气工 程学院) 8.33% 0.00% 25.00% 50.00% 16.67% 33.33% 社会工作 0.00% 0.00% 22.22% 61.11% 16.67% 22.22% 应用心理学 0.00% 9.09% 9.09% 63.64% 18.18% 18.18% 文化产业管理(人文学院 (应天书院)) 3.12% 3.12% 3.12% 68.75% 21.88% 9.38% 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的分析范围。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37 (二)工作满意度 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满意度为 93.22%;对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薪酬的满意度分别为 88.75%、85.97%、77.05%。 可见本科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93.22% 88.75% 85.97% 77.05% 工作总体 图 3- 2 工作内容 职业发展前景 薪酬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 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就业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0.00%)的 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而就业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的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相对较低。 3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00.0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00.00% 批发和零售业 98.31% 农、林、牧、渔业 96.30% 卫生和社会工作 95.65% 教育 93.71% 建筑业 92.5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2.49% 制造业 91.38% 金融业 91.30% 房地产业 90.2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9.6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89.2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8.8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85.71% 住宿和餐饮业 85.7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00% 81.48%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图 3- 3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分布 注:主要就业行业指就业人数≥20 人的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毕业生发展成长度 1.职业期待吻合度 总体职业期待吻合度:2020 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 吻合度为 82.27%,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 15.38%,“符合”所占比例为 21.51%; 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39 45.38% 21.51% 15.48% 15.38% 2.25% 很符合 符合 图 3- 4 基本符合 不符合 很不符合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 注: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 “无法评价”;其中,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 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工作稳定性 本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的离职率为 18.43%,离职次数集中在 1 次。 2次, 2.47% 3次及以上, 0.71% 1次, 15.25% 0次, 81.57% 图 3- 5 2020 届本科毕业生离职情况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四)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比分析:本科毕业生中,师范生相较非师范 生在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方面存在优势,而工作总体满意度略低于非师范生, 具体分布详见下表。 40 表 3- 2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师范生/非师范生就业质量对比分析 就业质量 师范生 非师范生 本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 专业相关度 91.22% 67.49% 73.36% 工作总体满意度 91.84% 93.67% 93.22% 职业期待吻合度 89.03% 80.05% 82.27%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从事教育/非教育行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差异分析:从事教育行业的本科毕业生相 较非教育行业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相关度、工作总体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方面存在 优势,具体分布详见下表。 表 3- 3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教育/非教育行业就业质量对比分析 就业质量 教育行业 非教育行业 本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 专业相关度 78.11% 68.24% 73.36% 工作总体满意度 93.71% 92.70% 93.22% 职业期待吻合度 85.77% 78.46% 82.27%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专科毕业生 (一)专业相关度 总体专业相关度:81.07%的专科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其中 “很相关”占比 36.41%,“相关”占比 27.18%。 36.41% 27.18% 17.48% 11.65% 7.28% 很相关 相关 基本相关 不相关 图 3- 6 2020 届专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41 很不相关 注:专业相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相关”、“基本相关”、“不相关”、“很不相关”和“无 法评价”;其中,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相关”和“基本相关”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 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主要专业的专业相关度:语文教育(89.66%)、英语教育(88.89%)、数学教育 (85.00%)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位居前三。 表 3- 4 2020 届主要专业专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情况分布 专业 很相关 相关 基本相 关 不相关 很不相 关 相关度 语文教育 55.17% 20.69% 13.79% 10.34% 0.00% 89.66% 英语教育 37.04% 37.04% 14.81% 11.11% 0.00% 88.89% 数学教育 35.00% 40.00% 10.00% 15.00% 0.00% 85.00% 美术 20.00% 20.00% 25.00% 25.00% 10.00% 65.00% 注:财务管理(国际教育学院)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的分析范围。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工作满意度 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 2020 届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满意度为 93.03%;对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薪酬的满意度分别为 94.03%、89.39%、72.73%。 94.03% 93.03% 89.39% 72.73% 工作总体 工作内容 职业发展前景 薪酬 图 3- 7 2020 届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 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就业于“教育”行业的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 度评价较高,满意度达 92.81%。 42 (三)毕业生发展成长度 1.职业期待吻合度 总体职业期待吻合度:2020 届专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 吻合度为 87.24%,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 19.39%,“符合”所占比例为 20.92%。 46.94% 20.92% 19.39% 11.73% 1.02% 很符合 符合 图 3- 8 基本符合 不符合 很不符合 2020 届专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 注: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 “无法评价”;其中,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 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工作稳定性 本校 2020 届专科毕业生的离职率为 25.71%,离职次数集中在 1 次。 2次, 5.14% 1次, 20.57% 0次, 74.29% 图 3- 9 2020 届专科毕业生离职情况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43 (四)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师范与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比分析:专科毕业生中,师范生相较非师范 生在专业相关度、工作总体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方面存在优势,具体分布详见下 表。 表 3- 5 2020 届专科毕业生师范生/非师范生就业质量对比分析 就业质量 师范生 非师范生 本校专科毕业生平均水平 专业相关度 88.31% 59.62% 81.07% 工作总体满意度 93.33% 92.16% 93.03% 职业期待吻合度 93.20% 69.39% 87.24%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从事教育/非教育行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差异分析:从事教育行业的专科毕业生相 较非教育行业专科毕业生在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方面存在优势,而在工作总 体满意度方面略低于非教育行业,具体分布详见下表。 表 3- 6 2020 届专科毕业生从事教育/非教育行业就业质量对比分析 就业质量 教育行业 非教育行业 本校专科毕业生平均水平 专业相关度 96.15% 34.00% 81.07% 工作总体满意度 92.81% 93.75% 93.03% 职业期待吻合度 93.38% 66.67% 87.24%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44 第四篇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45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近三年规模和就业率变化趋势 学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 作重心。如下图所示,近三届毕业生总体规模持续增长,近两届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 在 79.35%及以上,就业状况良好。其中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9.35%)较 2019 同期(91.20%)下降 11.85 个百分点;2020 届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2.84%) 较 2019 同期(91.70%)下降 8.86 个百分点。 8416 8000 6078 7390 6635 6208 8055 6000 2018届 4000 2019届 1312 2000 1781 1847 2020届 0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图 4- 1 2018-2020 届毕业生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1.2018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2019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3.2020 届数据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2019届 2020届 本科毕业生 91.20% 79.35% 专科毕业生 91.70% 82.84% 图 4- 2 2018-2020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布 46 数据来源:1.2018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2019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3.2020 届数据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二、近三年就业地区变化趋势 如下图所示,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均在 60.00%以上,且持续上 升。其中 2020 年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比率为 82.40%,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比率为 99.38%,这一流向与学校的定位相契合,为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 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 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 2018届 63.10% 89.00% 2019届 65.20% 91.40% 2020届 82.40% 99.38% 图 4- 3 2018-2020 届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 数据来源:1.2018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2019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3.2020 届数据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三、近三年就业行业变化趋势 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覆盖了“教育”、“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等多个行业。其中“教育”领域为近三届毕业生主 要行业流向,本科毕业生近三届“教育”领域就业比例始终保持在 29.78%及以上,专 科毕业生近三届“教育”领域就业比例始终保持在 79.19%及以上。 47 60.00% 40.00% 20.00% 0.00% 教育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 建筑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 业 2018届 52.20% 6.50% 7.30% 4.20% 2019届 57.00% 4.90% 7.20% 2.80% 2020届 29.78% 9.39% 8.96% 7.46% 图 4- 4 2018-2020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1.2018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2019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3.2020 届数据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教育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18届 79.40% 1.50% 2019届 81.10% 3.80% 2020届 79.19% 4.06% 图 4- 5 2018-2020 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1.2018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2019 届数据来自《商丘师范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3.2020 届数据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 48 第五篇:疫情条件下的就业形势分析 一、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疫情爆发后,2020 届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感到“很乐观”占比为 7.53%,“比 较乐观”占比为 21.75%,可见 2020 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整体比较乐观。 比较乐观, 21.75% 很乐观, 7.53% 很不乐观, 6.71% 和之前一样, 23.49% 不太乐观, 40.52% 图 5- 1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分析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疫情爆发后,2020 届专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感到“很乐观”占比为 7.30%,“比 较乐观”占比为 21.59%,可见 2020 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整体比较乐观。 比较乐观, 21.59% 很乐观, 7.30% 很不乐观, 5.24% 和之前一样, 31.27% 不太乐观, 34.60% 图 5- 2 2020 届专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分析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49 二、疫情对就业求职进度的影响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进度的影响主要为“求职进度稍有延期”,占 比为 48.90%;其次为“基本无影响”,占比为 32.96%。 基本无影响, 32.96% 求职进度严重 延期, 13.54% 求职进度稍 有延期, 48.90% 促进求职进 度提前, 4.61% 图 5- 3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进度的影响分析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020 届专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进度的影响主要为“基本无影响”,占比为 45.05%;其次为“求职进度稍有延期”,占比为 38.74%。 求职进度稍有延期, 38.74% 求职进度严 重延期, 9.01% 促进求职进 度提前, 7.21% 基本无影响, 45.05% 图 5- 4 2020 届专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进度的影响分析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疫情对求职心态的影响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心态的影响主要为“对毕业时及时就业有一 些担忧”,占比为 53.48%;其次为“对就业基本无影响”,占比为 28.69%。 50 对就业基本无影响, 28.69% 非常担忧毕业时 不能及时就业, 13.43% 对及时就业 有促进作用, 4.40% 对毕业时及时就 业有一些担忧, 53.48% 图 5- 5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心态的影响分析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020 届专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心态的影响主要为“对毕业时及时就业有一 些担忧”,占比为 43.58%;其次为“对就业基本无影响”,占比为 34.86%。 非常担忧毕业时不能 及时就业, 14.68% 对及时就业有 促进作用, 6.88% 对就业基本无影响, 34.86% 对毕业时及时就业 有一些担忧, 43.58% 图 5- 6 2020 届专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心态的影响分析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51 第六篇 毕业生调研评价 52 第六篇:毕业生调研评价 学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对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培养方案的完善及课程设置 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及推荐度、对所 学课程的评价、任课教师的评价、母校学风建设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实践教学 的评价及能力素质的评价。这些调查将为学校有关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 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母校满意度 99.45%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 满意度为 99.45%,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 99.49%。可见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 养过程及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99.45% 99.49% 99.45% 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总体 图 6- 1 2020 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 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53 (二)教育教学评价 1.对所学课程的评价 课程包括专业课和公共课,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课程对 于他们工作的帮助情况有助于学校更有针对性的改革教育教学。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 93.76%;专科毕业生对所学课程 的总体满意度为 95.07%。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课程总体满意度 专业课掌握度 专业课满足度 公共课帮助度 本科毕业生 93.76% 95.55% 92.21% 93.52% 专科毕业生 95.07% 95.97% 94.11% 95.13% 总体 93.96% 95.61% 92.50% 93.76% 图 6- 2 2020 届毕业生对所学课程的评价 注:1.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 中,掌握度/满足度/帮助度均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 的比例。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所学课程越满意。 2.课程总体满意度=(专业课掌握度+专业课满足度+公共课帮助度)/3。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师资队伍既是教学的主体力量,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 关键的因素。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方面 的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对学校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 97.48%;专科毕业生对任课 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 97.97%。可见母校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 方面均得到毕业生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 54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任课教评总体 师德师风 教学态度 教学水平 本科毕业生 97.48% 97.61% 97.25% 97.57% 专科毕业生 97.97% 97.81% 97.70% 98.41% 总体 97.55% 97.64% 97.32% 97.69% 图 6- 3 2020 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注:1.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 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2.任课教师总体满意度=(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水平)/3。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 生对任课教师越满意。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3.对母校学风建设的评价 学风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风貌。调查了解毕业生对 母校整体在课堂听讲、课后自习和学习交流方面的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 95.68%,专科毕业生对母校 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 96.75%。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学风建设总体满意 度 学习交流 课后自习 课堂听讲 本科毕业生 95.68% 94.86% 94.92% 97.24% 专科毕业生 96.75% 95.20% 96.92% 98.12% 总体 95.83% 94.91% 95.22% 97.37% 图 6- 4 2020 届毕业生对学风建设的评价 55 注:1.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 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2.学风建设总体满意度=(课堂听讲+课后自习+学习交流)/3。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 生对母校学风建设越满意。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4.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 97.44%,专科毕业生对课堂教学 的总体满意度为 98.12%。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课堂教学总 体 反馈指导 师生互动 教学效果 课堂纪律 课程目标 本科毕业生 97.44% 96.57% 96.42% 98.00% 97.93% 98.28% 专科毕业生 98.12% 97.16% 97.70% 98.40% 98.23% 99.12% 总体 97.54% 96.66% 96.61% 98.06% 97.98% 98.40% 图 6- 5 2020 届毕业生对课堂教学各方面评价的分布 注:1.毕业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其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 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 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课堂教学越满意。 2.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课程目标+课程纪律+师生互动+反馈指导+教学效果)/5。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5.对实践教学的评价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还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的关键因素。2020 届本科毕 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总体满意度为 96.12%,专科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总体满意度 为 96.76%。可见学校实践教学各方面均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认可。 56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实践教学总体 内容实用性 开展充分性 组织管理有效性 本科毕业生 96.12% 96.95% 94.10% 97.32% 专科毕业生 96.76% 98.50% 94.13% 97.64% 总体 96.22% 97.18% 94.10% 97.37% 图 6- 6 2020 届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 注:1.毕业生认为母校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帮助情况,其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 “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 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该百分比越高,表示毕业生对实践教学越满意。 2.实践教学总体满意度=(实践教学内容实用性+实践教学开展充分性+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有效性)/3。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基础能力素质 学生作为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主体之一,其对各项就业基础能力素质和专业素 质的评价对于了解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此次调查内容 包含了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能力水平的重要度、水平及其满足目前工作需求程度的评 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对基础能力素质的评价: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 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素质依次为:逻辑思维、善于观察、表达能力、创新思 维、团队意识、记忆能力、阅读理解、善于倾听、主动学习、数学运算;而自身这十 项基础能力素质的水平均在 3.18 分及以上;其中“团队意识”和“阅读理解”的水平 相对较高,均值分别为 4.21 分和 4.03 分。 57 记忆能力 阅读理解 严谨负责 创新思维 表达能力 勇于探索 形象管理 团队意识 善于倾听 善于观察 图 6- 7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及其水平 注:坐标轴交点为(0.40,3.7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表 6- 1 2020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及其水平 基础能力 重要度 水平 逻辑思维 57.96% 3.88 善于观察 57.70% 3.98 表达能力 51.14% 3.80 创新思维 45.01% 3.45 团队意识 35.66% 4.21 记忆能力 34.81% 3.18 阅读理解 30.38% 4.03 善于倾听 30.32% 3.46 主动学习 19.65% 3.91 数学运算 16.44% 3.97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 2020 届专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基础 能力素质依次为:善于观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记忆能力、团队意识、 善于倾听、阅读理解、主动学习、数学运算;而自身这十项基础能力素质的水平均在 58 3.18 分及以上;其中“团队意识”和“阅读理解”的水平相对较高,均值分别为 4.26 分和 4.10 分。 善于观察 创新思维 勇于探索 团队意识 严谨负责 表达能力 形象管理 善于倾听 阅读理解 记忆能力 图 6- 8 2020 届专科毕业生认为基础能力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水平分布 注:坐标轴交点为(0.40,3.75)。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表 6- 2 2020 届专科毕业生认为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及其水平 基础能力 重要度 水平 善于观察 62.54% 4.09 逻辑思维 55.25% 3.99 表达能力 47.29% 3.85 创新思维 45.08% 3.51 记忆能力 43.90% 3.18 团队意识 34.75% 4.26 善于倾听 34.41% 3.48 阅读理解 34.24% 4.10 主动学习 18.98% 4.01 数学运算 18.98% 4.04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59 二、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教育及就业服务的满意度均在 95.49%以上; 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三方面是就业手续办理(如档案迁移等)、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 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一方面表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另 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校就业工作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 用。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就业手续办 理(如档案 迁移等) 学校发布的 招聘信息 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课 校园招聘会 /宣讲会 就业帮扶与 推荐 职业咨询与 辅导 本科毕业生 97.70% 96.93% 95.84% 95.77% 95.57% 95.11% 专科毕业生 97.40% 98.52% 98.31% 97.94% 96.64% 97.75% 总体 97.66% 97.16% 96.19% 96.08% 95.73% 95.49% 图 6- 9 2020 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60 第七篇 用人单位调研评价 61 第七篇:用人单位调研评价 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 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毕业生质 量外部测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一、对毕业生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9.01%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满 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 80.40%。 满意, 14.89% 基本满意, 很不满意, 3.72% 0.99% 很满意, 80.40% 图 7- 1 用人单位对 2020 届毕业生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素养满意度:98.76%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政治素 养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 80.45%。 满意, 15.59% 基本满意, 2.72% 很不满意, 1.24% 很满意, 80.45% 图 7- 2 用人单位对 2020 届毕业生政治素养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6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水平满意度:98.76%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水 平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 77.36%。 满意, 17.41% 很满意, 77.36% 基本满意,3.98% 不满意,0.50% 很不满意, 0.75% 图 7- 3 用人单位对 2020 届毕业生专业水平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满意度:99.00%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职业能 力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 76.37%。 很不满意, 0.75% 不满意,0.25% 基本满意, 5.47% 满意,17.16% 很满意,76.37% 图 7- 4 用人单位对 2020 届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63 二、对学校招聘服务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本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为 99.75%;其中 70.93%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招 聘服务表示“很满意”,23.56%的用人单位对学院招聘服务表示“满意”。可见,用 人单位对本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基本满意, 5.26% 不满意,0.25% 满意,23.56% 很满意, 70.93% 图 7- 5 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应在加强校企沟通(33.08%)、增加招聘场次(23.56%)、 拓宽服务项目(20.30%)这三个方面来加强就业工作。 加强校企沟通 33.08% 增加招聘场次 23.56% 拓宽服务项目 20.30% 其他 4.51% 改进服务态度 3.76% 不清楚 3.01% 图 7- 6 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工作的建议 注:此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占比之和不等于 100.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64 结 语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安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党中央、 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 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020 年两会期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稳就业和 保就业成为重中之重。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要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立场定位自身 发展,积极落实教育部各项工作的要求,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 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 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 和综合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65 6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