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docx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 度(试行)》的通知 财会〔2017〕1 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 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 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根据《财政部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 〔2015〕24 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 会〔2012〕21 号)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 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财政部 2017 年 1 月 25 日 - 1 - 附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 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 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 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 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 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 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 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 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 2 -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 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 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 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 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 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 报告及附表格式。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负责。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单位内部控 制建立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及岗位 的职责权限,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 报告的编制、审核、报送、分析使用等工作。 第七条 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 逐级汇总、单向报送”的方式,由财政部统一部署,各地区、各 - 3 - 垂直管理部门分级组织实施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级汇总,非垂 直管理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行政管理 关系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单向报送。 第二章 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组织 第八条 财政部负责组织实施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 告编报工作。其职责主要是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有 关规章制度及全国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布置 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年度报告编报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 组织和指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 报送、分析使用,组织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 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和指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 核评价工作,建立和管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 等工作。 第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行政事业单 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并对本地区内部控制汇总报告的真实 性和完整性负责。其职责主要是布置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年度报告编报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 组织和指导本地区行政事 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分析使用,组 织和开展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 查工作,组织和指导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 建立和管理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等工作。 - 4 - 第十条 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部门)应当按照财政 部门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 报工作,并对本部门内部控制汇总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其职责主要是布置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年度报告编报 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组织和指导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分析使用, 组织和开展本部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和指 导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建立和管理本部 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 第三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第十一条 年度终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有关 要求,根据本单位当年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取得的成 效,以能够反映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实的相关材料为支撑,按照 财政部发布的统一报告格式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经本单位主要负 责人审批后对外报送。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反映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实 的相关材料一般包括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会议纪要、内部控制制度、 流程图、内部控制检查报告、内部控制培训会相关材料等。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行政 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能够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 工作基本事实的相关材料。 - 5 - 第四章 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第十四条 各部门应当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内部控 制报告和部门本级内部控制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本部门行政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十五条 各部门汇总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当 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信息为准,不得虚报、瞒报和随意调 整。 第十六条 各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 送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五章 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 内部控制报告和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本 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汇总的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报告应当以本地区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信息为准, 不得虚报、瞒报和随意调整。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 财政部门逐级报送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的使用,通过对内部控制报告中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 - 6 - 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 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第二十一条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 控制报告的分析,强化分析结果的反馈和使用,切实规范和改进 财政财务管理,更好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 监督作用。 第七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汇总的内部控制报告报送后, 各级财政部门、各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所报送的内部控制报告内 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 查工作采取“统一管理、分级实施”原则。中央部门内部控制报 告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由财政部组织实施,各地区行政事业单 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统 一的工作要求分级组织实施,各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报告信息质量监督检查由本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 检查应按规定采取适当的方式来确定对象,并对内部控制报告存 在明显质量问题或以往年份监督检查不合格单位进行重点核查。 第二十五条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认真组织落实本地区(部 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报 - 7 - 告编报工作的考核。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如实编制内部控制报 告,不得漏报、瞒报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更不得编造虚假内部控 制信息;单位负责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相关人员提供虚假内 部控制信息,不得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内部控制信息的人员进 行打击报复。 第二十七条 对于违反规定、提供虚假内部控制信息的单位 及相关负责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追究责任。 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 为的,按照《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 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 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本制度,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自 201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 8 -